返回首页

河豚会有毒吗(河豚有毒吗?)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7 10:16   点击:1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河豚有毒吗?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河豚鱼肉质特别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从其肝脏、卵巢的毒素中,可提炼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巢素等名贵药材。

二、为什么河豚会有毒,河豚到底能不能吃?

人类最早发现吃了河豚会中毒而死,于是就把“河豚毒素”(TTX)的“恶名”先送给了河豚,认为河豚制造了毒素。后来,研究发现,含这种毒素的不只是河豚,在一些其它鱼类、贝类、藻类等(比如斑栉虾虎鱼、日本东风螺、石灰藻)也含有TTX,甚至海洋沉积物底泥中也有TTX,最后发现制造TTX的元凶是某些微生物,(比如弧菌属、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等)是其生命代谢的产物。

为什么河豚会有毒?

我们知道,豚—猪,笨也,行动缓慢。和其它鱼类比较,绝大多数河豚游泳比较慢。必须以更慢的动、植物为食,比如一些贝类,藻类,因此,河豚牙齿比较发达,可以轻易咬碎贝壳,切段食物。而这些河豚饵料生物生存在富含毒源微生物的环境,与这些微生物共生,或以毒源微生物为食积累在体内。不同种类的河豚则通过食物链积累TTX在身体不同的部位,因此野生河豚一般有毒。

对于那些快速游泳的河豚种类,即便是野生的品种 也没有毒性。比如,我们经常吃到的绿鳍马面鲀—熟称“扒皮鱼”,三齿鲀,鲭河豚(盛产于台湾海峡,集群1000—2000条快速游泳,以杂鱼为食)都是无毒的。

现在所说的控毒养殖并不严谨,实际上指的是减毒养殖,或者叫脱毒养殖。减毒容易,增毒难,难在河豚只是TTX制造过程的“中间商”,缺少真正的毒源。现在,已经直接可以培养毒源微生物,直接生产TTX用于医药领域。

减毒或脱毒养殖,就是从养殖各个环节,排除河豚积累河豚毒素的可能。从饵料、养殖环境、养殖全过程切段毒源,属“实际无毒物物质”,可以安心食用。

看来说河豚制造TTX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元凶是某些TTX毒源微生物。野生河豚一般有剧毒,而且其毒素也可能因为死亡过程发生转移,从有毒器官转移(溶解)至无毒部分,建议最好别吃野生河豚。

三、河豚都有毒吗?

河豚全身都是有毒的,毒素主要用来保护自己。它的性腺、卵巢、肝脏毒性最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也有毒性,河豚肉的毒素含量相比较而言较小。

它们身上的毒素是自然界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在宰杀河豚时要小心处理,避免受伤致使中毒,将毒素清理干净后再食用。

四、河豚鱼真的有毒吗?

河豚鱼真的有毒。

河鲀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但是这种极强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于稀醋酸中,240摄氏度便开始炭化。在弱碱溶液里,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

河豚介绍:

河豚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鲀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