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鱼刺比较少一点?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5-10-10 16:27   点击:18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什么鱼刺比较少一点?

带鱼、平鱼、黄花鱼、龙头鱼。鲈鱼、鲳鱼、等刺都比较少。

二、淡水鱼什么鱼刺少?

以下的鱼刺都比较少。

1、罗非鱼(非洲鲫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2、桂鱼(学名:鳜鱼)

桂花鱼,鮨科鳜属。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3、鲈鱼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三、什么淡水鱼刺少好吃?

黑鱼、黄骨鱼、鲶鱼、桂鱼

1、黑鱼:黑鱼也叫乌鳢,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品种。黑鱼生性凶猛好动,因此肉质紧实有弹性,而且鱼刺也比较少,是餐桌上很棒的淡水鱼。

2、黄骨鱼:学名黄颡鱼,营养价值高,没有小的鱼刺,其做法一般为水煮,其汤汁也是非常浓郁和鲜美的,老人小孩都可以吃。

3鲶鱼: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

4、桂鱼:桂鱼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

四、为什么有的鱼刺多有的刺少?

越是高级的鱼,鱼刺就越少,相反,越低级的鱼鱼刺就越多。因为低级的鱼防御能力比较差,只能采用多鱼刺这种比较被动的防御方式才能生存下去,而高级的鱼有其在漫长的时间中进化出了更好的生存方式,对鱼刺的依赖就小了,慢慢就进化成少鱼刺的类型了。

五、为什么海鱼的鱼刺少而淡水鱼的鱼刺多啊?

不能一概而论深海鱼的刺少,淡水鱼刺多。

淡水鱼主要防水面上方的敌人,因为淡水域一般比较浅,鱼刺集中在背上;常吃的海水鱼是海里中上层水域的鱼,这些鱼更需要防御的是来自下方的敌人,所以鱼刺集中在肚腹。另海水中鱼需要抵御的外界压强更大,所以多是大而粗、稀疏的骨架,大型的鱼类就进化成了软骨鱼类。

六、淡水鱼为什么比海鱼刺多?

海鱼的鱼刺少,淡水鱼的鱼刺比较多的原因:海鱼和淡水鱼的生存环境不同。海鱼生活在海洋中,海洋水质比较稳定,温度也比较恒定,因此海鱼不需要太多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淡水鱼则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淡水环境中,水质变化较大,温度也不断变化,因此淡水鱼需要更多的刺来保护自己。

七、淡水鱼池要养什么好

淡水鱼池是家庭装饰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鱼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爱好。而在养鱼的过程中,了解淡水鱼池中要养什么好是非常关键的。

1. 虾类

虾类是淡水鱼池中非常受欢迎的养殖对象之一。它们外形美观,性情温和,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其中,红脚虾是一种十分适合在淡水鱼池中饲养的物种。它们身体呈红色,非常醒目。同时,红脚虾的饲养要求相对较低,容易繁殖,适合初学者。

2. 金鱼

金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池饲养物种之一。它们外形漂亮,色彩斑斓,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养金鱼需要注意水质和饲养环境。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同时,金鱼对食物的需求也比较特殊,应选择适合金鱼的专用饲料。

3. 龙鱼

龙鱼作为观赏鱼的代表,深受鱼友的喜爱。它们体型庞大,外形华丽,色彩鲜艳,魅力十足。

养龙鱼需要注意水温和饲养环境。龙鱼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保持在28℃左右。此外,由于龙鱼体型较大,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4. 荷花

荷花是淡水鱼池的理想选择之一。它们美丽、高雅,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荷花的养殖需要注意水质和光照。荷花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清澈的水质。同时,充足的光照也是荷花能够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5. 螺类

螺类是非常优雅的淡水鱼池居民。它们外形独特、美丽,经常被用作观赏物种。

养螺类需要注意水质和环境。螺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此外,螺类对水温和饲料也有一定的要求。

6. 水草

在淡水鱼池中,适当种植一些水草是非常有益的。水草可以提供鱼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还能够吸收废物,净化水质。

常见的水草有金鱼草、绿萍、水葫芦等。种植水草可以增加鱼池的观赏价值,同时也能够创造鱼儿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总结

淡水鱼池的养殖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同时也能够增加家庭的美感。了解淡水鱼池中要养什么好非常重要,不同的鱼类和植物都有不同的养殖要求。

在鱼池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了解每种鱼类和植物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养殖条件下,才能使淡水鱼池中的生物得到健康生长,发挥它们应有的观赏价值。

八、我要做酸菜鱼,请问什么鱼的鱼刺少一点(要菜场可以买到的)?

现在,比较方便买到的淡水鱼,草鱼、青鱼算是刺比较少的,花、白鲢的刺很多。其实,你可以尝试用海鱼做一下试试,海鱼的次也很少。味道也很鲜美。淡水鱼有一种无法避免的土腥味,海水鱼则没有。 哪种海鱼刺少、味美,可以问问售货员便知。

九、淡水鱼无刺的是什么鱼?

没刺的鱼有:鲈鱼、 石斑鱼 、酥湾鱼、巴沙鱼等。

十、除了鲶鱼,什么淡水鱼的刺最少?

以下的鱼刺都比较少。

1、罗非鱼(非洲鲫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2、桂鱼(学名:鳜鱼)

桂花鱼,鮨科鳜属。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3、鲈鱼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4、青鱼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5、昂刺鱼 (学名:黄颡鱼)

黄颡 (读音:sǎng )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6、 鲶鱼 (俗称:塘虱)

鲶鱼,同鲇鱼。分种较多,常见有鲶鱼(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客家俗称塘滑鱼。

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可人工养殖。生长速度较快,某些品种能长到很大。

拓展资料

淡水鱼资料:

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