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氨氮多少对鱼影响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5-07-24 11:54   点击:23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氨氮多少对鱼影响

氨氮多少对鱼影响

在养殖或者养鱼过程中,水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水质中氨氮的浓度对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氨氮多少对鱼的影响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系统地探讨一下。

什么是氨氮?

氨氮是指水体中溶解氨气(NH3)和游离氨离子(NH4+)的总和。它是鱼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无机氮和饲料、底泥等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氨气的累积。

氨氮的来源

氨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鱼体新陈代谢:鱼类通过呼吸、尿液、粪便等方式排泄代谢产生的氨氮。
  • 饲料:饲料中的氨基酸被鱼体吸收利用,代谢后产生氨氮。
  • 底泥: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氮。

氨氮对鱼的影响

氨氮的浓度对于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以下是氨氮对鱼的主要影响:

1. 毒性作用

氨氮在一定浓度下对鱼类有毒作用,而且对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敏感度。氨氮会对鱼体的呼吸和离子平衡等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鱼死亡。

2. 呼吸系统影响

氨氮对鱼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影响。高浓度的氨氮会刺激鱼的鳃黏膜,引起鳃红肿、出血甚至坏死,影响鱼类的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功能。

3. 离子平衡失调

氨氮会干扰鱼体内的离子平衡,影响鱼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氨氮会干扰鱼体的尿液排泄功能,导致鱼体内的废氮积累,进一步加重氨氮的毒性。

4. 免疫力下降

高浓度的氨氮会影响鱼类的免疫系统功能,使鱼体抵抗病原菌的能力下降,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5. 生长发育受阻

氨氮的毒性作用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生长缓慢、体重下降,甚至引起畸形。

如何控制氨氮的浓度

控制水质中氨氮浓度的合理范围是保证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是一些控制氨氮的方法:

1. 合理投喂

饲料是水质中氨氮的重要来源之一,合理投喂是控制氨氮浓度的关键。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氨氮的积累。

2.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的流通对降低氨氮浓度非常重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和流通性,有效分散和降解氨氮。

3. 生物滤池

利用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处理水体中的氨氮。生物滤池中的生物膜能够降解氨氮,并转化为无毒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4. 水体通气

氨氮的毒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有关。增加水体的通气,增加溶解氧的含量,能够减轻氨氮的毒性。

5. 水体曝气

曝气是一种减少氨氮浓度的有效方式。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有助于氨氮的揮发和溶解氨离子向氨气的转化。

结论

氨氮浓度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过高的氨氮浓度会对鱼类造成毒性作用。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成功,我们应该合理控制水质中氨氮的浓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合理投喂、水质管理、利用生物滤池、水体通气和水体曝气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质中氨氮的浓度,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

二、淡水鱼对氨氮的要求?

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 mg/L;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三、氨氮对ph影响?

氨氮的毒性和温度,PH有很大关系,氨氮的毒性主要来自于水体里的分子态的氨,离子态的氨对养殖品种无毒害作用,

但当温度升高,PH升高以后离子态的氨会转换为分子态的氨,同时分子态的氨的毒性也会随之升高。

氨氮的毒性和PH的关系

在pH值为7.8-8.2范围内,温度每上升10℃,非离子氨的比例增加一倍,而在同样的温度下,PH每升高一,氨氮的毒性升高10倍。

四、硝酸对氨氮的影响?

氨氮的污染和毒性较为严重,耗氧量非常大.受污染的水体本身溶解氧就比较低的. 亚硝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硝酸盐在缺氧的水体中,还能提供氧气,自身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无害的氮气. 污水厂一级A排放标准 氨氮是5mg/l,总氮是15mg/L,也就是允许硝态氮10个mg/l或以上. 国内的饮用水标准中,硝酸盐的浓度要求,也应该在10mg/l以上.

五、水温对氨氮的影响?

肯定有关系了,实际上氨氮的产生和有机质的多少和细菌多少、分解的速度有直接关系,那么水温的高等,又直接影响了细菌繁殖的速度。

一般情况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氨氮的含量随着水温升高而升高。但此时如果有良好的硝化系统,此时硝化系统也开始工作,氨也就到达一定峰值后逐步下降。

六、氨氮对鱼的影响?

1. 氨氮对鱼有影响。2. 氨氮是一种有毒物质,当水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对鱼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氨氮会进入鱼的体内,干扰鱼体内的代谢过程,损害鱼的呼吸、消化和免疫系统,导致鱼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引发疾病和死亡。3. 此外,氨氮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的繁殖,造成水质恶化,进一步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因此,控制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对于保护鱼类的健康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七、温度对氨氮结果的影响?

氨氮是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的,主要也是由于生化池温度升高,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繁殖受到抑制,菌数量增长不快,导致分解时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氨氮浓度升高。

因为,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温度高时是有利于氨氮形成的,也就是说氨氮在夏季会略高。对污水处理系统来说,氨氮的浓度取决于进水氨氮浓度和系统的处理效率。对于吹脱工艺,温度升高(30度至45度之间)有利于氨氮吹脱去除,对于生化系统来说30-40度之间有利于氨氮的去除,温度过高会影响生物活性,不利于氨氮的去除。

八、污泥回流对氨氮的影响?

污泥回流主要是保证生物池的活性污泥总量。在保证污泥量,二沉池不出现反硝化于二次释磷的前提下,可以间歇运行。对氨氮影响不大。能对氨氮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硝化液回流。

九、低温对氨氮测定的影响?

低温条件下,污水脱氮处理受温度影响,微生物酶活性下降处理功能不佳,会出现污水处理不达标情况。在硝化反硝化中,污泥产生率去除率和速率下降。耗费较大的能量却无法达标处理。如何解决这种状况?

现行的解决办法非常有限,在我国部分北方城市常用的措施有:

(1)曝气池、二沉池等池壁采用发泡保温板保温,外砌砖围护(炉渣、膨胀珍珠岩等填充)结构,池顶加盖等保温措施;

(2)鼓风机一侧设空气预热室,将冬季-10~-20的冷空气预热到5~8;空气管道设置管廊,便于保温处理等。

(3)适当加热污泥,包括回流污泥;

(4)用热蒸汽给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加热。

现行的这些办法都将会增加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2、提高泥龄/MLSS

提高泥龄的最终表现是MLSS的提高,冬季微生物增殖缓慢,做为自养菌的硝化细菌增殖更为缓慢,提高泥龄可以使硝化细菌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颜胖子:目的是保证硝化细菌为优势菌种),并且适当提高污泥浓度MLSS,在细菌代谢能力下降的前提下,可以使总量的污泥代谢能力能保持稳定。

十、酸性污水对氨氮的影响?

一、供氧环境发生改变

二沉池中产生的污泥主要来源于脱落后的生物膜,由于生物膜中主要为好氧菌,在供氧环境由好氧转化为厌氧,大量的好氧菌体破裂,细胞质溶出,部分被兼性菌与厌氧菌利用合成菌体,导致本该被生化降解的氨氮部分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最后大量的污泥存在,使得二沉池内的氨氮不降反升。

解决方法:

加强二沉池的污泥处理能力或增加污泥处理频率。

二、自身因素

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氨氮也会过高,如:垃圾渗滤液、催化剂生产厂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和合成氨化工废水等都含有极高浓度的氨氮。

解决方法:

这种情况只能在生产工艺上下手,去研发新型产品或加工工序,避免氨氮的产生,但是中间的研发过程和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工艺上不完善

当污水中的温度、溶解氧过低时,污水中的菌种活性下降,无法做到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使得污水中的氨氮无法正常的分解,一旦污水中氨氮浓度过高,就会毒害生化池中的菌种,菌种被破坏之后氨氮就会上升,于是就进入了无限恶性循环中。

解决方法:

通常会改善工艺,增加生化池中的菌种,这种办法虽然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氨氮值,但改造工艺需要停产而且成本会很高。

如何更好降低污水中的氨氮?

在上述方法都行不通的情况下,为了能方便有效去除氨氮的前提下又能节省成本,我们推荐您使用希洁氨氮去除剂,无需污水处理设备直接投加即可,浓缩型产品,添加量少,去除率高达95%,5~6分钟即可达标排放,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