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类疖疮病的病原是什么呢?
【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A.punctata f. furunculus),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圆形,大小为(0.8~2.1)微米×(0.35~1.0)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染色均匀。适宜温度为25℃,50℃时微弱生长,65℃ 1小时死亡。
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兔血琼脂上β-型溶血。马铃薯上中等生长,橙黄色。【流行情况】疖疮病在我国各养鱼区均有发生,无明显流行季节,在鱼池中均呈散在发生,发病率低。
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团头鲂,鲢、鳙鱼也偶有发生。
冷水性虹鳟鱼疖疮病在我国也有报道。鱼苗、夏花未见有患疖疮病的,数月龄的当年鱼种也有患此病的;一般来说,有高龄鱼易患疖疮病的倾向。
二、鲫鱼出血病的克星?
鲫鱼出血病治疗方法
1、外用:"沐菌消"150毫升/亩*米+"苯扎溴
铰"30毫升/亩*米。
2、内服:"达克菌"200克/1000公斤鱼体重+"应激宁3型"300克/40公斤饲料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天。
鲫鱼出血病预防措施
1、有虫病先杀虫,"倍虫净"40毫升/亩*米,和草鱼等其他鱼混养时可以用碎小麦拌"达克菌"全池洒喂和颗粒饲料拌"达克菌"+"应激宁3型"定点投喂相结合。
2、若水质有问题的必须先改善后用药,水质问题会导致出血病反复发生,如亚硝酸盐偏高可以使用"净水解毒剂"500毫升/亩*米或"洁水灵"200克/亩米。
3、在鱼病治疗期间或治愈后一周内"三禁":一禁拉网、二禁大量加水、三禁施用碳铰等氮肥。
三、草鱼出血病的治疗,草鱼出血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草鱼出血病的治疗,病原是一种为“草鱼出血病病毒”,另一种为“小病毒颗粒”。有旺碘、车轮净、暴血停等,治疗鱼病的,调节水质的,解决鱼应激的应有尽有。
四、海洋中最主要的鱼类?
1.金枪鱼
金枪鱼(tuna)是一种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见于世界暖水海域,与鲭、鲐、马鲛等近缘,通常同隶鲭科。科内和种间都有相当大变异,分类也很不相同,权威对此意见不一。
金枪鱼又叫鲔鱼,香港称吞拿鱼,澳门以葡萄牙语旧译为亚冬鱼,大部分皆属于金枪鱼属。金枪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因为金枪鱼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
有些金枪鱼,例如蓝鳍金枪鱼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谢;使体内血液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水温。这项生理功能使金枪鱼能够适应较大的水温范围,从而能够生存在温度较低的水域。
2.狗鱼
狗鱼属鲑形目,狗鱼科,狗鱼属。即黑斑狗鱼。俗称:狗鱼,鸭鱼。英文名:Pikes , Amur pikc 。狗鱼是在北半球寒带到温带里广为分布的淡水鱼。口像鸭嘴大而扁平,下颌突出。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除了袭击别的鱼外,还会袭击蛙、鼠或野鸭等。
狗鱼是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的唯一属。共5种,2亚种;中国有2种,即黑斑狗鱼和白斑狗鱼。体细长,稍侧扁;口裂极宽大,约为头长的一半;齿发达;背鳍及臀鳍位靠后并相对;体侧有斑。
狗鱼生长快,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是很好的食用经济鱼类。但因狗鱼为肉食性,贪食而食量大,对其他经济鱼类有很大的危害。
3.翻车鱼
翻车鱼(学名:Mola mola),又称翻车鲀、曼波鱼、头鱼,是硬骨鱼纲,翻车鲀科(Molidae)3种大洋鱼类的统称。分布于栖息于各热带、亚热带海洋。也见于温带或寒带海洋。中国沿海均产。
翻车鲀为大型大洋性鱼类,最大体长可达3.0~5.5 m,重达1400~3500 kg。单独或成对游泳,有时十余尾成群,小个体鱼较活泼,常跃出水面,大个体鱼行动迟缓,常侧卧于水面,或背鳍露出水面,也能潜入百余米深水中。
摄食海藻、软体动物、水母、浮游甲壳类及小鱼等。怀卵量极多,可达3亿粒,是鱼类中怀卵数最多者。幼鱼被瘤状棘突,随年龄增长而渐消失,身体变为卵圆形。
4.鳗鲡
鳗鲡(mán lí)鳗鲡科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
它是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它的生长过程极为奇特,先是在海水中产卵成苗,后又进入淡水成长
五、如何防治黄鳝的出血病?
少量黄鳝体表有大块血斑。凭着以往的经验,我判断黄鳝得了出血病,必须马上采取防治措施,我立即使用戊二醛 1.5ppm 神草丹 5ppm 全池泼洒,每天 1 次,连用 3 天,同时将投饵量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加大鲜饵的投喂量,并在饵料中添加双黄连 5g/kg 料 利胃散 4g/kg 料投喂,第 3 天就基本看不见黄鳝“上草”,第 4 天一切恢复正常。根据我的经验,该方法对治疗黄鳝的出血病、发狂病有明显的疗效。
如果在黄鳝出血病、疯狂病的流行季节,每星期用该方法全池泼药一次进行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黄鳝的出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黄鳝几乎不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因密度、操作和环境等因素,常出现许多病症。产生黄鳝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一些供参考:
(1)池底的淤泥过厚。
(2)换水时,鳝池内、外的水体温差过大(超过3℃),或昼夜温差太大(超过12℃)。
(3)水质不清洁。
(4)食物不新鲜或不清洁。
(5)鳝苗从贩子手中购得,其质量存在问题。
(6)天敌危害和自相残害。
(7)施药过量或施药频繁。
(8)环境嘈杂。
(9)清残不及时。
(10)投喂了变质的蚯蚓。
(11)荫蔽过大或光照不足。
(12)过多使用抗生素。
(13)水体的pH长期偏高或偏低。
(14)有毒植物误入池中。
(15)投食过多或长期不投食。
(16)没有定期做好消毒和灭虫工作。
(17)随意翻动池内或网箱内的水生植物。
(18)鳝池内水生植物太少。
(19)鳝池内水体温度超32℃。
(20)移植水生植物时将病菌和寄生虫带入池内。
七、鱼类的孢子虫病?
先分清是哪类病害,养的什么鱼。 孢子虫是一大类致病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关于鱼病孢子虫就有不少,肠系膜、腮、脑、脊髓、内脏都可以寄生,碘泡虫是鲤类的主要病害生物,一般要防治为主,鱼群感染就太晚了。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粘孢子虫病治疗 该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鳃、肠道和神经系统所引起。鱼病的部位有胞囊,呈灰白色点状和瘤状,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磺孢虫,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 症状: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10月到来年2月对鱼种危害极大。 治疗方法:1、90%晶体敌百虫亩米水深的鱼塘用1斤全池泼洒,间隔3天~4天,再泼一次。2、每万尾鱼种或100斤鱼的重量用75克食用硫磺粉拌料投喂,连喂一星期。3、每斤饲料加10克90%晶体敌百虫喂鱼,可治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此法治指环虫病也有效。 以下资料对比一下,具体做法最好咨询专家。 其他分类 1.疯狂病 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鲢碘泡虫病。由鲢碘泡虫寄生在白鲢各种器官组织中引起,其中尤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主,如脑、脊髓、脑颅腔内拟淋巴液、神经、嗅觉系统和平衡、听觉系统等。鲢鱼苗刚出膜即可被感染,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是危害1足龄白鲢,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病鱼的肉味不鲜而腥味重,并且很瘦,所以未死的鱼商品价值也受严重影响。此病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都有发生,尤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 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消瘦,头大尾小,尾部上翘,体重仅为健康鱼的一半左右,头长为尾柄高的2.95倍(健康鱼为2.2-2.3倍),体色暗淡无光泽;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死;死时头常钻入泥中;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称疯狂病。剖开鱼体,可见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肝脏、脾脏萎缩,腹腔内有腹水,小脑迷走叶显著充血;病鱼严重贫血。 2.饼形碘泡虫病 草鱼育苗期间的一种严重鱼病。由饼形碘泡虫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草鱼的肠壁,尤以前肠的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为多;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以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鱼苗下塘后12天即被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当水温27-30℃时,该虫在草鱼鱼体内发育一代需12-15天;用老化6-8个月的孢子进行人工感染草鱼鱼苗,100%发病。主要危害全长在5厘米以下的草鱼,同池混养的鳙、鲢、青鱼不患病。该病流行于5-7月,尤以5-6月为甚。 饼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胞囊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贫血,肠内无食,前肠增粗,肠壁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当大量饼形碘泡虫寄生在脊椎时,可引起鱼体弯曲。 四川省报道,饼形碘泡虫寄生在鲤鱼苗种的肌肉内,形成白色胞囊,病鱼体表高低不平,生长缓慢,疾病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 3.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鲮鱼鱼苗、夏花的皮肤及鳃上,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或点状胞囊,尤以体表为多,严重时影响病鱼的呼吸、游动
八、鱼类的白皮病是怎样的?
太容易了啊!本身鱼类的第一层防线就是体外的一层粘液层,用于非特异性免疫,抵挡外面的微生物。一旦这层的完整性就被破坏了,让病原有了突破口。 疾病学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都是因为有外伤才感染发病的。比如水霉、毛酶、迟缓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水型点状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白皮假单胞菌、鱼害粘球菌等等。 像赤皮病的病原荧光假单胞菌,在鱼体完整无外伤寄生虫的情况下,是不能侵入鱼体内的。但是有机械外伤或者寄生虫叮咬而造成受伤时,就会侵入。
九、鱼类打印病的症状是什么?
流行情况:该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腐烂、溃疡为主的细菌性皮肤性疾病。
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鱼体有损伤时,才会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
临床症状: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以后的躯干部,以及腹部两侧,病变处呈圆形、椭圆形的红斑,似在鱼体上加盖红色印章,病灶处皮肤充血、出血发炎,形成溃疡,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严重时露出骨骼或内脏。
治疗:聚维酮碘,按水体0.15ml/m3浓度全池泼洒,拌料内服诺氟沙星,30mg/kg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5d。
十、鲫鱼的大红鳃出血病应怎样治疗?
鲫鱼患病初期,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鳍等处轻度充血。病情严重时,体表及鳍严重充血,眼眶周围血,有的鱼眼球突出,腹部内有淡黄色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肠壁充血,肠内充气无食物、多粘液。鳃丝淤血或严重贫血等。 【病因】
1、塘底淤泥多,有毒物质大量沉积,同时淤泥也为爆发性出血病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大量滋生提供了场所。
2、水中缺氧,水体环境恶化。
3、天气不正常,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鱼类的应激性反应降低抵抗力。 治疗鲫鱼出血病的【经典方案】: 1、外用 “沐菌消”150ml/ 亩*米+苯扎溴铵30ml/ 亩*米 2、内服:“达克菌”200克/1000公斤鱼体重+“应激宁3型”300克/40公斤饲料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