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鱼类患上斜管虫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9-10 19:48   点击:1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鱼类患上斜管虫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病原为鲤斜管虫。鲤斜管虫寄生于养殖动物的鳃或皮肤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黏液增多,病鱼表现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本病常和鳃部其他寄生虫病并发。斜管虫病一般流行于春、秋季节,最适繁殖温度为12~18℃,在鱼体健康状况较差时20℃以上也可能暴发此病。

主要危害鲤鱼、鳜鱼等鱼苗、鱼种,为苗种培育阶段的常见鱼病。

临床症状死亡个体体色稍深,口张开,不能闭合,体表完整且无充血,鳃丝颜色较淡,皮肤、鳃部黏液增多。

剪取尾鳍和鳃丝镜检,发现大量活动的椭圆形虫体,一个视野内达100个以上。由于虫体的强烈机械运动,引起黏液分泌增加和鳃丝肿大,导致呼吸困难而使大量鱼苗死亡。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死寄生虫虫卵;

②发病高峰季节,定期使用原虫净等杀虫剂抑制虫体繁殖;

③鱼苗种入塘时用8毫克/升硫酸铜或2%食盐溶液浸洗20分钟,或用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浸洗15~30分钟。治疗措施①全池泼洒鑫洋灭虫精、硫酸铜合剂1~2次,用量分别为200克/亩、300克/亩;

②全池泼洒斜管立杀或原虫净,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③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二、鱼类的孢子虫病?

  先分清是哪类病害,养的什么鱼。  孢子虫是一大类致病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关于鱼病孢子虫就有不少,肠系膜、腮、脑、脊髓、内脏都可以寄生,碘泡虫是鲤类的主要病害生物,一般要防治为主,鱼群感染就太晚了。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粘孢子虫病治疗  该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鳃、肠道和神经系统所引起。鱼病的部位有胞囊,呈灰白色点状和瘤状,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磺孢虫,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 症状: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10月到来年2月对鱼种危害极大。 治疗方法:1、90%晶体敌百虫亩米水深的鱼塘用1斤全池泼洒,间隔3天~4天,再泼一次。2、每万尾鱼种或100斤鱼的重量用75克食用硫磺粉拌料投喂,连喂一星期。3、每斤饲料加10克90%晶体敌百虫喂鱼,可治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此法治指环虫病也有效。  以下资料对比一下,具体做法最好咨询专家。  其他分类  1.疯狂病 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鲢碘泡虫病。由鲢碘泡虫寄生在白鲢各种器官组织中引起,其中尤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主,如脑、脊髓、脑颅腔内拟淋巴液、神经、嗅觉系统和平衡、听觉系统等。鲢鱼苗刚出膜即可被感染,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是危害1足龄白鲢,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病鱼的肉味不鲜而腥味重,并且很瘦,所以未死的鱼商品价值也受严重影响。此病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都有发生,尤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  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消瘦,头大尾小,尾部上翘,体重仅为健康鱼的一半左右,头长为尾柄高的2.95倍(健康鱼为2.2-2.3倍),体色暗淡无光泽;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死;死时头常钻入泥中;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称疯狂病。剖开鱼体,可见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肝脏、脾脏萎缩,腹腔内有腹水,小脑迷走叶显著充血;病鱼严重贫血。  2.饼形碘泡虫病 草鱼育苗期间的一种严重鱼病。由饼形碘泡虫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草鱼的肠壁,尤以前肠的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为多;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以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鱼苗下塘后12天即被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当水温27-30℃时,该虫在草鱼鱼体内发育一代需12-15天;用老化6-8个月的孢子进行人工感染草鱼鱼苗,100%发病。主要危害全长在5厘米以下的草鱼,同池混养的鳙、鲢、青鱼不患病。该病流行于5-7月,尤以5-6月为甚。  饼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胞囊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贫血,肠内无食,前肠增粗,肠壁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当大量饼形碘泡虫寄生在脊椎时,可引起鱼体弯曲。  四川省报道,饼形碘泡虫寄生在鲤鱼苗种的肌肉内,形成白色胞囊,病鱼体表高低不平,生长缓慢,疾病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  3.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鲮鱼鱼苗、夏花的皮肤及鳃上,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或点状胞囊,尤以体表为多,严重时影响病鱼的呼吸、游动

三、怎么防治鱼类杯体虫病?

  这是鱼体受伤或水质不好引起的。防治方法是将置于呋喃西林溶液中浸泡,也可将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容于鱼缸中,用药量为每50公斤水投放50—80万国际单位。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细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他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  (1)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层的水体交换量。  (2)用0.2—0.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来治疗,效果显著,也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氧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  (3)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  霉菌性鳃病  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病原:鳃霉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病鱼须销毁,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寄虫性鳃病  症状:早春开化后,由于越冬鱼体质较弱、水质较脏,常引起鱼种发病。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镜检多为斜管虫、杯体虫等寄生。夏季鱼苗池发病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状,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粘液增多。  病原:由原生动物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引起。  治疗:  (1)秋片入越冬池或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泡鱼种。  (2)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5ppm全池泼洒。  (3)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ppm全池泼洒。  吸虫类鳃病  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病原:由指环虫、三代虫及中华蚤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  (1)敌百虫0.5—1ppm全池泼洒。  (2)超菌净a型0.3—0.4ppm全池泼洒,也可用漂白粉、氯杀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3)用药后隔天注入部分新水,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出血性鳃病(脉管瘤)  由于水质不良,蓝澡大量滋生,水中氨含量过高,化学污染,杀虫剂等农药的刺激,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用显微镜能鉴定。  防治方法:  (1)大量换水或施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2)用0.2—0.3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营养性鳃病  症状:鳃丝弯曲,鳃小片曲屈、萎缩,排列不整齐。病因;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  治疗:合理配制饲料,做到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鳞、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  由于 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以抑制霉菌的孳生。提高水温到32度 以抑制水霉的生长。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四、鳜鱼斜管虫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五、桂鱼斜管虫怎么杀?

    1、防治措施:①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对蓄水池和养殖池进行彻底清塘消毒②注意孵化过程及暂养用水的消毒处理,苗种上箱或放养时,酌情用7ppm的硫酸铜和FeSO4合剂(5∶2)浸洗10分钟~20分钟;③饵料鱼投放前,除"水花"外,每次都要用8ppm硫酸铜消毒10分钟~20分钟,避免饵料鱼带入病原;④斜管虫在水温20℃以上仍可大量繁殖,其危害性不可忽视。因此,鱼苗鱼种培育阶段每两天抽样镜检是必要的。

    2、治疗方法:①用125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10分钟~15分钟,间隔24小时再洗一次即可治愈,或用18ppm~22ppm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可一次性杀灭虫体,但使用福尔马林后,池水因浮游植物被杀死,水中缺氧,要特别注意增氧或增大换水量;②用2%~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15分钟,间隔24小时再洗一次;③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25分钟,第二天再洗一次。

六、斜管虫详细资料?

斜管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寄生虫,斜管虫背部稍隆起,覆面则十分平坦,从腹部看的话左边直,右边呈弧状,身体前薄后部厚重,腹面看好似一颗卵,但是一旦斜管虫将死或者刚死,就会变成圆形,斜管虫的腹部长有细密的纤毛线,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但是其余部位却没有纤毛,斜管虫的腹面中部是裸露的,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斜管虫最适繁殖水温为5—12℃。因此,每年春末初冬是此病的流行季节,夏秋两季比较少见。斜管虫在离开宿主的条件下也可以自由生活在水体中1—2天,只要有机会,它就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斜管虫常常寄生在鱼鳃、皮肤和鼻腔内,如果环境不适应,斜管虫就会形成胞囊,通过直接接触或胞囊进行传染。在鱼种培育池塘和小面积的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能引起严重的死亡。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粘液作营养进行生存,因此查看锦鲤品种是否患上斜管虫病的办法就是观察锦鲤鱼鳃、鱼体上是否有大量的粘液存在。

七、鱼类得了孢子虫病,能不能吃?

可以

鼻孢子虫病可以吃鱼,没有特别的饮食禁忌,有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都可以吃,没有问题

鱼类孢子虫病(同粘孢子虫病、下同),是近几年发病率极高的鱼病,对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鱼类的粘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在发育过程中都产生孢子。且粘孢子虫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粘孢子虫常引起鱼类发生严重的流行病。在北美、欧洲和日本流行着一种鲑鳟鱼类打转病,这是由脑粘体虫引起的,使鲑鳟鱼大量死亡。在中国各养鱼地区,其中有与鲑鳟鱼打转病相类似的白鲢疯狂病(病鱼体瘦,尾巴上翘,上下打转,不久即死亡)亦有发生。

八、低温天气如何杀斜管虫?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者福尔马林溶液药浴治疗。

斜管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存在,在水产养殖中对鱼苗、鱼种的危害尤为严重,对鱼产卵后的亲鱼有时感染后会失去繁殖能力,甚至死亡都有可能,其发病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5月份,有时越冬鱼种也易感染发病。

鱼感染斜管虫后虫子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并刺激其分泌大量粘液,病鱼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为:体表粘液多,皮肤表面粘液会粘上很多污物(因此也称之为托泥病),病鱼鳃部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甚至会窒息而死。

九、水产斜管虫用什么药?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者福尔马林溶液药浴治疗。

斜管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存在,在水产养殖中对鱼苗、鱼种的危害尤为严重,对鱼产卵后的亲鱼有时感染后会失去繁殖能力,甚至死亡都有可能,其发病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5月份,有时越冬鱼种也易感染发病。

鱼感染斜管虫后虫子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并刺激其分泌大量粘液,病鱼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为:体表粘液多,皮肤表面粘液会粘上很多污物(因此也称之为托泥病),病鱼鳃部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甚至会窒息而死。

十、桂花鱼斜管虫怎么处理?

用高锰酸钾溶液药浴。

斜管虫病,是由鲤斜管虫寄生而引发的疾病,在鱼类中非常常见,在鳜鱼中也非常常见,大量寄生在鳜鱼的鳃、皮肤、鼻腔内,严重的时候虫体会形成胞囊,这种疾病可以通过接触或者是胞囊进行传播。

这种寄生虫少量寄生在鳜鱼身上的时候,危害不大,大量寄生的时候会导致鳜鱼大量分泌粘液,破坏鳃组织,让鳜鱼呼吸停滞,直至死亡,这种病还会导致产卵鱼的生殖破坏,可以说危害非常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