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麦滴灌种植技术(小麦滴灌带铺设最佳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17 12:48   点击:2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小麦滴灌带铺设全过程?

1、滴灌带会热胀冷缩,铺设过程中在两头留出1.5—2.0m的富余

2、播带机车在起步前要有钢纤或木桩固定滴灌带,若出现滴灌带换卷或者断带的情况,要及时做好标记,播种后要用快通连接好。

3、铺设滴灌带时,机车启动要平稳、缓慢。

4、迷宫式滴灌带在铺设时要注意迷宫面向上,如果迷宫面朝下了,则会造成滴头出水顺低处流,导致滴水不匀。滴灌带应铺设行间正中位置,不能偏置,否则也会造成滴水不匀。

5、为防止在铺设地面管切断滴灌带时回缩过多,造成安装困难,要在播带时注意不能过紧。铺设滴灌带应平直、不打结、不扭曲,发现次品滴灌带及时更换。

6、播带中有遗漏在膜外的滴灌带要及时移入膜下或覆土压住,防止起风时造成撕膜。

7、滴灌带末端接口采用三横折一竖折,插入约5—8cm的短滴灌中的方法打结,然后将末端埋入10cm土层下。同时防止滴灌带管内进入沙、土等异物。

8、特别注意在铺设滴灌带的时候要对应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二、小麦种植如何实施滴灌?

滴灌随水施肥,施肥均匀,减少氮肥挥发和深层渗漏,肥料利用率提高,应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则。全生育期追肥3-4次,第一次追肥,结合滴头水,2-3叶期滴尿素15公斤/亩,硫酸钾3公斤/亩;拔节期滴尿素8公斤/亩;孕穗期滴尿素5公斤/亩,灌浆期滴尿素、磷酸二氢钾各2公斤/亩,以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提高品质。

三、注意事项

1、注入化肥会对过滤器,阀的等产生腐蚀作用,每次注肥完成后一定要加充分的时间冲洗整个系统,不应有任何肥料溶液残留在系统中。每次注完后应将施肥罐清洗干净。

2、如采用吸肥泵,施肥罐最好配置搅拌器。每次注肥前及注肥中应搅拌肥料以便加速溶解。

3、一次注肥不要太多。使用滴灌施肥,最好采用少量多施法。土壤中施入过高浓度的肥料对作物生长不利。

4、所有要注入的肥料必须是可溶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肥料之间的反应。反应产生的沉淀物有可能堵塞滴灌系统。氮肥很少引起堵塞。磷肥引起堵塞的可能性非常大,一定要小心。注入磷酸,通常是最安全的。常用钾肥可快速溶解,一般不含有堵塞问题。

四、适宜地区:小麦种植区域均适宜推广应用。

三、八行小麦播种机如何带上滴灌?

1. 小麦种植时应随播种机铺设滴灌带,将滴灌带浅埋于表土下1~2厘米土中,以增强防风能力。加压滴灌管带铺设是在传统3.6米播种机上改装

2. 头次灌溉时,劳务使用较多,而后逐次降低。

四、小麦的灌溉技术是怎样的?

小麦滴灌有四种方式:

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一般畦长30-50米,畦宽2-3米入畦单宽流量3-6L为宜。

2、喷灌:比地面灌溉节水20-40%,且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范围广。

3、滴灌:优点是节水、节能。用于小麦种植灌溉的不多。

4、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输水速度快、减少蒸发、降低成本、省地、省劳力。

五、小麦铺滴灌带间距多大合适?

   小麦铺滴灌带间距为60厘米合适

小麦浅埋滴灌技术是根据小麦种植习性,量身打造的。小麦浅埋滴灌在种植过程中就把滴灌带随播种机铺设到田间,铺设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小麦一般播种行距为15cm,所以选用滴灌带滴头间距也为15cm。主管一般选用收放方便的薄壁PE软管,再用软带三通或者按扣三通将主管和滴灌带连接。滴灌带的铺设距离一般主管的一侧不超过50米,所以主管和主管的间距为100米。

六、小麦滴灌正确方法?

小麦滴管的主演技术措施是严格掌握用水量不能大,因为小麦是抗旱作物,防止因水大造成病害发生。

加强肥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

严格掌握用水量不能大,因为小麦是抗旱作物,防止因水大造成病害发生。

滴水滴肥应吧握的原则,滴水次数与滴肥总量指标,返青期滴水滴肥,拔节期滴水滴肥。

七、小麦滴灌行距多宽?

行距为60厘米

小麦浅埋滴灌技术是根据小麦种植习性,量身打造的。小麦浅埋滴灌在种植过程中就把滴灌带随播种机铺设到田间,铺设滴灌带的间距为60cm,小麦一般播种行距为15cm,所以选用滴灌带滴头间距也为15cm。主管一般选用收放方便的薄壁PE软管,再用软带三通或者按扣三通将主管和滴灌带连接。滴灌带的铺设距离一般主管的一侧不超过50米,所以主管和主管的间距为100米。

八、小麦怎样人工下滴灌带?

1. 小麦可以通过人工下滴灌带进行灌溉。2. 人工下滴灌带是将灌溉管道铺设在田地上,然后将小麦根据需要的间隔距离种植在灌溉管道旁边,通过管道向小麦滴水进行灌溉。相比传统的洒水灌溉方式,人工下滴灌带可以实现精准的水分供给,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 在使用人工下滴灌带进行小麦灌溉时,需要注意管道的细节设置,如管道的铺设深度、滴头的数量和间距等,以确保每株小麦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此外,还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当地气象条件,合理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九、冬小麦用滴灌浇水一年浇几次水?

前期(苗期-拔节期)滴灌小麦在水肥运筹方面,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以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率。滴水的技术要求:要防止低压运行,以免滴水施肥不均匀,造成小麦出苗、长势不均匀,拔节后产生“高低行”,孕穗期和抽穗期形成“彩带苗”。这一时期分两次进行灌溉施肥,第一次为二叶至二叶一心期,灌水30-45m3/亩,施肥为纯氮2.3-3.22 kg/亩。第二次为头水后8-10d施肥纯氮2.3-3.22 kg/亩,五氧化二磷0.52-1.04 kg/亩,氧化钾0.34-0.68 kg/亩。

中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水两次,并随水施肥,第一次为挑旗前,穗形成期,灌水40-45m3/亩,施肥纯氮2.3-3.22 kg/亩,五氧化二磷0.52-1.04 kg/亩,氧化钾0.34-0.68 kg/亩;第二次为抽穗期,灌水40-45m3/亩,施肥纯氮2.3-3.22 kg/亩,五氧化二磷0.52-1.04 kg/亩,氧化钾0.34-0.68 kg/亩。

后期(抽穗期-成熟期)是以籽粒发育为主的时期,也是产量的最终形成期。因此,延长上部绿色器官的功能期十分重要。此期,根系处于衰老期,对水肥和环境十分敏感。较低的气温,较大的空气湿度,平稳的地温,土壤中适当的水、气比和适量的氮肥都有利于延缓根系和叶片的衰老。灌水施肥分三次,第一次灌浆前期,灌水灌水40-45m3/亩,施肥纯氮1.38-1.84 kg/亩,五氧化二磷1.04 kg/亩,氧化钾0.68 kg/亩。第二次灌浆后期,灌水30-45m3/亩,施肥纯氮1.38-1.84 kg/亩,五氧化二磷1.04 kg/亩,氧化钾0.68 kg/亩。第三次腊熟期灌水30-40m3/亩,五氧化二磷1.04 kg/亩,氧化钾0.68 kg/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