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鲢鱼养殖成本(鲢鱼好养活吗)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01 05:10   点击:2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鲢鱼好养活吗

花鲢与白鲢都一样好养,只要合乎它们生存环境,水面积大些,水深些,水深1米5~2米5就可以了,夏季水太浅温度高花鲢白鲢鱼容易缺氧而死亡。养殖花鲢白鲢非常省事,一些麸皮、酸豆腐渣都是上好的饲料,但一次别喂太多而污染水源。夏季防止缺氧要设增氧泵。

2. 鲢鱼好养活吗怎么养

2020年,以往2块钱一斤都没有人要的白鲢,今年买到了3块,很多地方甚至是3块钱以上;花鲢的价也基本稳定在5-6块钱一斤,常规养殖,如果按照花白鲢每亩300斤的产量计算,每亩增收1000-2000元不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池塘花白鲢养殖想要高产,模式的设计很重要!下面介绍几种高产的模式给大家分享:

1,有机肥为主的模式

这个模式最主要是水库、湖泊 利用养殖鸭子的粪便肥水,或者直接投放鸡粪、猪粪等肥水养殖,特别需要定期使用一些高质量生物菌( 降氨灵、高浓缩芽孢杆菌、活力团)和藻种;

这种养殖的核心是:白鲢在高温季节要开始销售,而且是多次起捕( 5月达到1斤多后就要开始)。属于投资少,成本低,产量较高,效益较好的一种模式

2,以化肥和粪肥为主的模式

这个模式最主要是几十到几百亩的水库或者湖泊,利用发酵的粪肥肥水,同时补充一些化肥进行肥水养殖;同时必须定期加一些生物菌( 降氨灵、高浓缩芽孢杆菌、活力团、花鲢天然饵料培育剂等)和藻种,促进粪便分解和化肥综合利用。

这是一种低成本养殖模式,效益中上,产量较高,但容易坏水恶化环境,关键在于菌藻的调节;本放苗模式比较复杂,需要在价格好的时候 6-8月起捕热水鱼2次,小规格苗培育为次年大规格鱼种,长期看这个方式效益较好。

3,草鱼带动花白鲢的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投入成本较大,需要搭配吃食的草鱼;因为 养殖密度高,需要多安装一些增氧机,比如变频增氧机和水车推水,能搭配微孔最好;增氧机增加水体的 搅动和溶氧,利用草鱼养殖粪便带动花白鲢产量;配合使用高级微生物菌分解粪便,能带来更好更高的经济效益。

为了降低养殖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草鱼在5-8月价格好的时候,需要出售1-2次(热水鱼),降低密度的同时提高效益。

4,生物发酵料+化肥的模式

这是目前比较多的一种养殖模式,相对密度比较大,投入也较大,可以实行中途起捕热水鱼,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单产;核心是利用好生物发酵料,或者要把投喂的粉料、菜饼、豆渣类用特殊菌藻发酵(饲料发酵伴侣),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发病几率。

5,不投肥不投料的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很多地方,由于环保压力要求特别严格,一些水库和湖泊被叫停使用任何投料和肥水产品,只能人放天养;但政府并不排斥使用生物菌类净化水质产品,所以放养密度要小很多,规格也需要适当放大一些,才能保证当年能出鱼,能有一定效益。

3. 花鲢好养活吗

一、人工增氧

花鲢鱼在离开养殖池塘以后容易缺氧,所以要想在家里养的时间长的话,可以人工增氧,使用增氧设备,例如气石,小型增氧仪等,进行24小时增氧。

二、人造生态环境

花鲢鱼在自然水体中可以正常生存,为什么拿到家里不容易养活,因为在家里通常用的是自来水,水里没有浮游生物藻类等,如果人造属于它生活的生态环境出来的话,它可以活得很长时间,例如配好池塘水,里面有浮游生物,再种一些水生植物

4. 鲢鱼好养活吗视频

鱼也分很多种类,有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以鱼类、虾类为主要食物,是不吃水草的;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草、浮萍、藻类为主要食,代表鱼类有草鱼;杂食性鱼类是指肉食、草食皆吃的鱼类;滤食性鱼类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代表鱼类有鲢鱼、沙丁鱼等。

那么我们今天来讨论的肯定不包括在大海、大江大河里的鱼,因为这些水中的物产资源丰富,水又是流动性的,所以鱼在这些地方生存肯定是不缺食物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讨论的是湖泊、死水、人类饲养等的鱼类。

一般来说,也是不会饿死的。除非给鱼类圈在一个特别固定的范围内,限定的条件也特别苛刻。比如说没有光照、没有水流动、没有下雨、没有植物、没有其他鱼类的环境等等。这样简直就不是给鱼饿死的,是给鱼郁闷死的啊。对于鱼类来说,他们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如果说严格控制它在一个没有外源性营养输入的环境中,它会停止生长,慢慢消瘦,最后死亡。

鱼不是自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满足自身的能量消耗。大家都听说过鱼没有饿死的,只有撑死的这句话吧?这是因为鱼本身是变温动物,不需要消耗能量去适应周围环境,新陈代谢率很低,所以即便不喂它,它也能活很长时间。

很多时候,是人以为鱼没吃什么食物,自然的就活下来了,以为它们都饿不死。殊不知在悄无声息中,他们在水中获取了很多人们看不到的食物能量。

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水在静止的环境下,经过阳光的照射,很容易长出青苔,水中有丰富的微生物经过光合作用就产生了青苔。如果限定范围内青苔量太多的话,会大量消耗水中的含氧量,那么鱼儿生存所需的氧气就会不足了。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也提高了水中的营养成分,促使滋生了很多的藻类。再比如湖泊、饲养池这种很大的范围内,水中是一定会有水草的,还有一些藻类、微生物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鱼儿的食物,保证它们不会饿死,维持基本生存需要。

大部分鱼都是杂食性动物,除了水中的植物和藻类,室外的水面上空也有很多昆虫类小动物。比如蛾子,蚊蝇等飞行类昆虫,一旦掉入水中,就是鱼类很好的食物来源。还有一些会在水中产下幼虫或者卵的动物,比如蚊子会在水中产卵,孵化出孑孓,也是鱼类的能量来源。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系列,即便水中不养鱼,就单纯的一盆水,经过了长时间的日照和雨水洗礼,除了会发现绿色的青苔、藻类以外,甚至还会发现一些在水中乱蹦的红色小虫子。

所有的生物想活下去必须有能量来源,对于鱼来说,它也必须摄取食物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会饿死。但是鱼类进化到今天,能够将自己生存所需的能量降到很低很低,只要有点儿吃的东西,吃一顿就可以坚持很久不进食。其实大部分时候只是我们没有观察到它吃东西而已,所以家里养鱼的小伙伴们,即便几天不喂食也不要担心,它们还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偶尔喂一下,控制量就好。

5. 鲢鱼能养活吗

不可以,缺少生物链,很难成活。花白鲢在池塘养殖中,很少用于单养。主要是作为套养品种。一般来讲,花白鲢占总产量的20%左右。当然放养的数量,也应占到总放养量的20%左右,放养以大规格鱼种为主。

以主养草鱼为例,传统的养殖认为,"三草可带一鲢,三鲢可带一鳙"。

而一般的以草鱼养殖为主的鱼塘,每亩的草鱼放养量在600尾左右。因此这样算来,可放养花白鲢200尾左右,当然是白鲢150尾,花鲢50尾。

6. 鲢鱼难吃为什么还要养

死鱼是腥臭味。活鱼没有这股臭味,为什么死了以后就会散发出这种臭味呢?

主要原因如下:鱼类含有一种称为氧化三甲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是无味,鱼死去后,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将氧化三甲胺分解成氨的衍生物。其气味很难闻。

淡水鱼(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等等)在鱼身的两侧中央位置,各有一条“腥线”,就像虾后背的“腥线”一个道理,是腥味的主要来源,还包括鱼的内脏和鱼鳃。

海水鱼(小黄花、黄鱼、带鱼等)身上除了鳞以外,还有些白色粘稠的胶状物质、体内的内脏、特别是贴近鱼脊骨的位置,有黑色的内膜和带状的血,它们都是引起腥味的元凶。 

7. 花鲢鱼好不好养

花鲢鱼是一种分布适应非常广泛的淡水鱼品种之一,个体一般比较大,一般是以水中的腐质物做灯食物,是在水中上层吸食饵料的鱼种之一,一般在自然界不能自行繁殖需要人工投放鱼苗,肉质比较鲜美,做汤一般比较好。

如果在池塘里养殖花鲢鱼,还可以减少鱼塘腐质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做到一举两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