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泥鳅养殖前景怎么?
池塘养殖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成本在4-5万左右。一般亩产年收益在一万五左右
二、什么是泥鳅健康养殖?
泥鳅健康养殖是促进泥鳅健康和恢复鳅鱼健康,从而提高养殖成活率、产量和保证其产品质量为目的的养殖。养殖管理措施将随着泥鳅健康的动态变化而变化,或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做调整,大体包括以下10个方面:(1) 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要符合公共卫生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和污染区,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
(2) 环境舒适。要给泥鳅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 营养平衡。泥鳅日粮组成要多样,按需要配齐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要素,不能在饲料中添加有害泥鳅质量安全的物质和禁用药物等。(4) 饲料安全。饲料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
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还要控制用量。剩料要及时清理,防止腐败变质。禁止直接使用各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畜禽粪肥。严禁使用各种违禁药物和添加剂。(5) 预防病害。科学制订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药物,定期监测水体变化和泥鳅活动状况、快速早期诊断疫病。
(6) 谨慎消毒。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泥鳅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泥鳅带来过大的应激。(7) 操作规范。在环境改造、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泥鳅生命本能需求,实施最佳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8) 控制污染。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外界,会严重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要注意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
(9) 制度规范。建立定期巡查、封闭管理和生产档案制度。(10)评估检测。定期对泥鳅进行健康检测,对环境条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给泥鳅一个健康、安全生活的生态环境。
三、池塘怎样养殖泥鳅?
池塘养殖泥鳅可以是土池、水泥池,可根据生产目的,放养 不同规格的泥鳅种和稀放鳅苗,收获不同规格要求的商品泥鳅。一、 苗种放养一般在养殖池中每平方米可放养水花泥鳅苗(孵出2~4天 苗)800 ~2 000尾,放养体长1厘米(约10日龄)小苗500 ~ 1 000尾,放养体长3 ~4厘米夏花100 ~ 150尾,体长为5厘米 以上则放养50〜80尾。
有微流水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条件差 的则减量。二、 投饲技术放种前按常规要求清塘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可施 10 ~ 20千克干鸡粪或50千克猪牛粪,2周后放种。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食水蚤、水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在 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符合泥 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伺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 陷,还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放养后根据水质施用追肥, 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也可在池的四周堆放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或 泼洒肥汁。在充分培养天然饵料的基础上还必须人工投喂,在投喂中应 注意饵料质量,做到适口、新鲜。主要投喂当地数量充足、较便 宜的饲料,这样不致使饲料经常变化,而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 降低影响生长。
不能投变质饲料。在离池底10 ~ 15厘米处建食台,做到投伺上台。要按“四 定”原则投喂伺料。即定时:每天两次(9: 00和16: 00 ~ 17: 00)。定量:根据泥鳅生长不同阶段和水温变化,在一段时 间内投喂量相对恒定。定位:在每100平方米池中设直径30 ~ 50厘米固定的圆形食台。
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组成 相对恒定。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 温高于30℃和低于12℃时少喂,甚至停喂。要抓紧开春后水温 上升时期的喂食及秋后水温下降时期的喂食,做到早开食,晚 停食。一般6厘米规格(体重2 ~3克)的入塘泥鳅种,经一年养 殖可达到10 ~ 12克。
配合伺料应制成团块状软料投放在食台上。三、巡塘管理防止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雨久不停或天气闷热时, 如池水过肥极易造成泥鳅浮头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查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 及摄食情况等。要注意防逃。泥鳅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连日大雨时 应特别注意防范。
平时应注意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整,塘埂有否 渗漏,冲新水时是否有泥鳅沿水路逃跑等。要定期检查泥鳅生长情况,随时调整喂食、施肥、冲注新水 等。如果放养的泥鳅苗生长差异显著,应及时按规格分养,避免 生长差异过大而互相影响,也可使较小规格的泥鳅能获得充足的 伺料,加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