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产养殖溶氧量
一、配制人工海水。活海鲜品运抵目的地后,先要进行清拣,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海鲜品,然后进行冲洗。如果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除氯后方可使用。消除氯的方法,最简单的是晾晒法,把水预先搁置3-4天后再用。如无条件晾晒,可采用化学法去氯,常用去氯药品是硫代硫酸钠,其用量一般为10公斤自来水加入1克硫代硫酸钠。经去氯后的水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的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了。
二、适宜的水温。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21℃,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15℃。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
三、充足的溶氧。鱼类、虾、贝等均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存养海鲜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不适合鱼类生存。改良水质,配置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存养的数量,增加光照时间,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的水,均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2. 水产养殖溶氧量是不是越高越好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氧气分子的含量,溶解氧数值越高水体越好,可以参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溶解氧为5属于三类水,三类水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如果是珍稀鱼类,二类水肯定更好,您养的鱼适合几类水可以自行查询。
3. 水产养殖溶氧量过高有什么危害
7、8月份水中溶解氧高于18ppm,螃蟹通过鳃丝吸收过饱和溶解氧,来不及进行呼吸作用,微小气泡在组织液内汇聚成大气泡,形成气泡病。得气泡病的螃蟹会形成抽筋、炸爪现象。二力建议,在产生氧气过多的高温夏季,养蟹池塘应该适当搅拌水体,破坏分层,放出底层过饱和溶氧。
4. 水产养殖溶氧量与生长速度
在培藻时,不能菌与藻同时使用。因为菌的繁殖速度快,会抑制藻类的繁殖,如果池塘中有大量的有机物需要分解,先用菌后用藻。如果没有就先用藻,再用肥料,当藻类大量繁殖起来后有死亡藻类的时候再用菌进行分解。
根据水质指标溶解氧、pH值和透明度的判断。每天下午3-4点测溶解氧、pH值和透明度,溶解氧、pH值高,透明度低于20cm,说明藻类繁殖旺盛,及时用菌分解有机质,当水色发黑、发暗、发黄等很多脏泡沫时,说明有藻类死亡,要及时解决死亡藻类。
根据晒水法进行判断。用矿泉水瓶取中层水,晒几个小时,如果有气泡且气泡多,说明藻类活性好,不需要补藻;如果没有气泡或者气泡少,说明藻类少或者老化,活性差,需要补肥的同时补藻种。
根据养殖时期进行判断。
养殖前期:前期培养藻时,由于水温低,养殖品种个体小,投喂量少,残饵、粪便有机质少, 这时候要根据水中的藻种和水质指标判断(溶解氧、pH值),透明度如果高于30cm (绿藻)或者50cm (硅藻)时,要适当补肥,可以通过镜检或者晒水法看水体藻的活性,需要时候也要补充藻种。
养殖中期:养殖中期在放苗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此时投料量越来越大,养殖动物残饵、粪便越来越多,大部分藻类开始老化。传统养殖中,不补藻、少补肥或者只补菌,有益藻类吸收不到营养开始转藻,这时池塘中的有益藻越来越少,有害藻在池塘中逐渐形成优势种。平时不检测水质指标,不镜检,管理靠看水色,通过养殖动物吃料状况判断水质。养殖动物开始减料,或者水发红、发蓝,大量的有害藻爆发才意识到,控制有害藻,并且大部分养殖户选择消毒、杀菌、杀藻。正常的维护要及时根据指标判断,补菌、补藻或者补肥。
养殖后期:到了养殖后期,水体有机质多,注意多用菌少用肥,适当补充藻种,溶解氧和pH值高,藻类生长旺盛,多补菌少补肥。溶解氧和pH值低,藻类不正常生长或者生长慢,多补肥少补菌。氨氮高时,用菌补藻种,不需要补肥。
5. 水产养殖溶氧量多少才正
鱼、虾、螃蟹等水生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且很多有机物如多投的饵料、鱼类的粪便、水中的藻类,它们在死亡或分解的过程中有都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
所以保持水体的高溶氧,是水产养殖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土塘养殖,池底的池泥容易积累。晚上的时候,鱼虾呼吸、藻类分解,有毒物质的去除都需要氧气,所以,晚上的土塘,溶氧量往往很低。如果超过了警戒值,对于水产养殖品种来说就很不安全了。
6. 水产养殖溶氧量多少才正常
水产养殖对水体比较关注的指标基本上有这几个:水温,盐度,PH,DO(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还有个别的会关注一下总碱度和硫化氢。
水温: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大菱鲆属于冷水性鱼类,水温在12-18度比较合适,海参在10-16度比较合适,水温高于20度就会进行夏眠。南美白对虾喜欢高水温,在22度以上生长速度比较快。
盐度:同水温一样,不同品种对盐度要求也不一样。淡水养殖品种就不说了,海水养殖品种有广盐性和狭盐性的区分,广盐性的品种在不同盐度下都可以生存,比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而狭盐性品种只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才可以生存,比如海参等,而且水体的盐度不易短时间内变化太快。
PH: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在中性或者弱碱性的水环境下比较适合生存,比如在ph7.5-8.2之间。淡水鱼类对ph的适应范围能更广一下,在ph6.5-9.0之间都可以。说句题外话,在观赏鱼养殖中,有专门玩草缸的爱好者,这种草缸的水环境要求是弱酸性。
溶解氧:有耐低氧的品种和不耐低氧的品种,但总体来说DO大于5mg/L比较好,当然,溶解氧过高,会使鱼类得气泡病。
氨氮:基本都要求低于0.2mg/L,高了会使养殖品种中毒。
亚硝酸盐:一般会要求低于0.1mg/L,高了的话会向氨氮转化,间接导致水产动物中毒。
总碱度:我只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了解到这个指标,要求在80-120mg/L。
硫化氢:基本也是要求低于0.1mg/L。
以上纯手打,我是学水产养殖的,对水产比较热爱。希望能帮到你。
7. 水产养殖溶氧量计算
1、饱和溶解氧DOf=468/(31.6+T),T为水温,单位:℃,,计算一定温度、气压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2、溶解氧饱和度是水质的重要测量指标。是表示溶氧含量的另一种方法;溶解氧饱和度(%)=(溶解氧实测含量/实测条件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在溶解氧饱和度对照表中找出水样的温度,比对最上方的溶解氧浓度,此时水样的溶解氧饱和度即为表格横排温度和纵列溶解氧浓度交叉处的数值。
3、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8. 水产养殖溶氧量计算公式
溶解氧饱和度是水质的重要测量指标。
是表示溶氧含量的另一种方法;溶解氧饱和度(%)=(溶解氧实测含量/实测条件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在溶解氧饱和度对照表中找出水样的温度,比对最上方的溶解氧浓度,此时水样的溶解氧饱和度即为表格横排温度和纵列溶解氧浓度交叉处的数值。
9. 水产养殖溶氧量标准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对鱼类摄食饲料利用率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
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鱼类摄食正常;当溶氧量降为4毫克/升时,鱼类摄食量下降13%;而当溶氧量下降到2毫克/升时,其摄食量下降54%;再下降到1毫克/升以下时,鱼类停止吃食。
不但如此,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
但并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当池水中溶氧量过饱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14.4毫克/升以上时,易引起鱼类气泡病。
适宜的溶氧量,对于养殖鱼类生存、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等至关重要。
池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池水中溶解氧来源的60%~70%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为此,为保持池水一定量氧气不逸散到大气中,可在晴天光合作用强烈时,13:00~14:00开增氧机,以便将上层溶解氧送入底层,以补充底层氧气不足,改善底层水质条件。
10. 水产养殖溶氧量多少鱼气泡病
一、水温
对于不同的养殖鱼类,对于水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根据水温分类的时候,一般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个基准温度。我国四大家鱼的适温范围在20-32度,罗非鱼为24-35度,虹鳟为12-18度,不同种类的鱼类对于水温的变化和感知也是不同的,适宜的水温变化对于鱼类来说可以起到积极的变化,可以加速幼体的发育速度,提高雌体的生殖能力,促进水体鱼虾蟹的生长。
但是温度变化太大,超过3度以后,鱼体的应激性加大,会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废黜,生体机能紊乱等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在下苗的时候,需要适水下苗,减少因为温差带来的应激,另外放苗之后可以泼洒抗应激的产品,如VC、免疫增强产品等。
二、盐度
盐度对于鱼体的存活、代谢、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淡水鱼类能够耐受较大的盐度,最佳盐度可以增加机体的摄食以及增强机体的防疫机制。淡水鱼类的盐度一般在2-5,鲤鱼、鲫鱼在盐度为4的时候,生长速度最快,食蚊鱼在盐度为2时,生长速度最快,对于大多数淡水鱼类,2-3的盐度,是维持体内渗透压,维持机体代谢的最佳盐度。但是盐度过大,会导致鱼体生体机能紊乱,渗透压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鱼类直接死亡。
对于盐度调节措施,海水类鱼类可以直接添加海水,淡水类需要盐度调节的,可以通过人工调配的方式,进行调节。
三、PH
在养殖水体中,一般将水体的酸碱度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强酸性(ph<5.0),弱酸性(ph5.0-6.5),中性水体(ph为6.5-8.0),弱碱性(ph为8.0-10),强碱性(ph>10.0)。养殖淡水中的ph一般为6.0-9.0,海水为8.0-8.5,鱼塘可以根据碳酸的一级与二级电离平衡、碳酸钙的溶解以及离子缓冲系统调节ph。
水体的ph改变以后,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和吸收作用,是养殖鱼类的血液ph也会发生改变,破坏运输氧气的能力。Ph过高过低,直接会腐蚀鰓丝组织,造成鱼类呼吸障碍而死亡。降低ph会影响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导致植物缺氮。Ph也会影响很多物质的存在方式和产生的毒性影响,例如氨氮、硫化氢等,由于ph的改变,会加大它们的毒性,从而毒害鱼类。
我们在调节池塘ph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酸类或者碱类进行调节。当水体呈酸性的时候,一公顷一米水深的池塘可以使用30kg的生石灰提高1个ph;当水体呈碱性时,使用醋酸、盐酸、有机酸调节,也可以使用明矾一公顷一米深的池塘用15kg;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制剂的调节和消除有机物、浮游动植物的调节等方式来调节ph。
四、溶氧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指标。溶氧的高低可以影响鱼类的摄食、应激反应,从而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饵料系数,鱼类的发病情况,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但是溶氧过饱和,也会容易引起气泡病。
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以及空气中大气压强压进的溶氧,消耗氧气的主要因子有养殖动物、藻类、有机质、浮游动物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解决溶氧的来源问题,更要解决好溶氧的去处问题。
溶氧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制剂等增加氧气;溶氧的消耗可以通过优化池塘藻类结构,培养有益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杀灭池塘有害浮游动物的方式降低溶氧被消耗。
五、氨氮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残饵粪便、底泥释放、以及死亡的藻类等。在养殖过程中,氨氮也是影响养殖动物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一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浓度不宜超过0.02mg/L,但是新开挖的池塘,一般要求必须有一定氨氮,如此水体才能肥起来。氨氮过高,鱼类会产生中毒现象,严重的直接会导致鱼类生理性缺氧而死亡。
为了防治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我们不仅仅要定期检测水质,还要及时清理池塘的残饵粪便,分解有机质,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而且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增加溶氧,促进池塘硝化作用的进行。
六、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以及植物体内被摄取的硝酸在硝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以及氨基酸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亚硝酸盐会被硝化为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最好是不能测量到亚盐的存在。
在养殖池塘中,一旦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在水中积累,大量亚硝酸盐的存在会将鱼类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从而让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甚至中毒死亡。另外,亚硝酸盐过高还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被迫害,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鱼类更容易受疾病的袭扰。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池塘优质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和残饵粪便,增加池塘溶氧水平。有研究表明,当溶解氧在5-6mg/L的时候,硝化速度随着溶氧的升高而加速;当ph在7.8-8.9之间的时候,硝化速度可以保持在90%。所以我们不仅仅在使用常规手段控制亚硝酸盐,也要通过调节ph、溶氧来控制亚盐。
七、硫化氢
还原性的硫化氢是在含硫化物在池塘底部缺氧的情况下,被微生物还原生成的。水体中的硫化氢毒性会随着ph、水温、溶氧的变化而变化。水温升高或者溶解氧降低,硫化氢毒性加强;ph增加,硫化氢会降低毒性。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浓度为>0.4mg/L,当然,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没有是最好的状态。
消除硫化氢的危害可以通过提升ph和水体中的溶氧,加强对于底部的管理,分解残饵粪便和有机质,避免使用硫酸铵,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量的铁剂,消除硫化氢的毒性。
11. 水产养殖溶氧量提高5㎎/L,怎么计算氧气投加量
在鱼缸饲养自然状态下,看到鱼不断的浮头(鱼一直浮在水面上),这就已经是严重的缺氧了。当然,温度的提高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ph值过高产生有毒的氨这些都会造成氧气的不足。要是鱼缸在人为的干涉、影响下,增加很多的鱼、 过滤气很久没洗、气温升高时 、 有许多鱼死亡时、加温器使用后6小时、常情形下,水草无法行光合作用时等都会造成鱼缸中氧气不足,需要我们用心去解决。
那鱼缸供养不足了怎么办?一般我们会从三个方面考虑提高鱼缸中的含氧量。 1、机械增氧。通过气泵、潜水泵等形式强制充氧。 pan >2、生物增氧。在鱼缸加入生物速效增氧剂,使鱼缸短时间内水中的溶氧达到标准含量 (5ml / L),迅速改善缺氧症,解毒养水,长时间持续释氧。 3、换水增氧。更换新水可提高溶氧量,以及在换水得过程中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