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农村常见蛇
江西麻蛇的学名就叫锦蛇。
2. 江西农村常见的毒蛇
有蟒蛇、蝮蛇、眼镜蛇、五步倒、竹叶青、菜花蛇、水蛇、四脚蛇等等。没有蚺蛇
3. 江西常见蛇类
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于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3~17.5度,适合蛇类生长,所以江西境内有很多的毒蛇,其中最典型的前十毒蛇有:
海蛇、尖吻蝮、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短尾蝮、白唇竹叶青、圆斑蝰、金环蛇。
都是非常恐怖的毒蛇,江西的地理环境适合毒蛇生活,才会这么多种。
4. 江西农村常见的蛇
菜花蛇是人们对地方草蛇的一个统称,所以每个地方说的菜花蛇的种类可能就会不太一样,比如在我们黄河以南地区没有多少种蛇类的,只有一些赤练蛇或者是大王蛇这样生活在野外的无毒蛇,其中大王蛇主要以捕食田间老鼠,昆虫为食物,而且一般都是居住在菜地里面,所以人们大多都是在菜地里面遇到大王蛇,所以才会称大王蛇为菜花蛇。这是根据大王蛇的生存环境来叫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而在四川、贵州一带因为有黑眉锦蛇的出没,而且黑眉锦蛇也是当地人们通常见到的一种无毒蛇。因为黑眉锦蛇头和身体上都有黄绿色的花纹,其形状类似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并且经常生活在草地以及菜园里面,所以人们根据黑眉锦蛇的外观来称之为菜花蛇。
所以人们叫大王蛇菜花蛇是根据菜花蛇的居住环境来叫的,而叫黑眉锦蛇菜花蛇是因为黑眉锦蛇的外观颜色来叫的,两个叫法都有道理,而且目前科学界也都认同这两种叫法,虽然在民间有争议,但是任谁也说不出来个一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说蛇分布的地域性有区别,两种蛇类没有在同一个区域出现过,我想如果这两种蛇类生活在同一个区域,人们自然就不会都叫它们菜花蛇了,肯定会对它们的称呼进行区分。
5. 江西农村常见蛇种类
江西省蛇类名录
6科40属65种 毒蛇19种
钩盲蛇;海南闪鳞蛇;蚺※;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井冈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挂墩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滑鼠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
6. 江西有什么蛇图片大全
整个江西省的:钩盲蛇;海南闪鳞蛇;尖吻蝮,短尾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井冈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挂墩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滑鼠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
南昌也差不多 , 不过城市里很少了。7. 江西有多少种蛇
1、云南两头蛇
云南两头蛇(学名:Calamaria yunnanensis)为游蛇科两头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丘陵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景东。
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寿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3、金环蛇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4、雪山蝮
全长500mm左右。头较大,呈三角形,颈明显,有颊窝。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斑,头顶有一对黑斑,唇部色淡。生活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上。分布于云南。
5、云南颈斑蛇
云南颈斑蛇是一种游蛇科动物,分布于中国云南。全长300毫米左右。头较小,与颈不易区分。上唇鳞5(2—1—2)枚,眶后鳞1枚,颞鳞1枚,第四枚上唇鳞与顶鳞相切。背面棕色,具黑色网纹,头背色暗,颈部黑箭状斑边缘不太明晰;腹面肉黄色,满布棕点斑。
8. 江西地区有哪些蛇
没有。它生活在东南亚。
缅甸蟒(学名:Python bivittatus)也有人称为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它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此前最长的一条缅甸蟒长9.75米。但是大部分的个体多在五米以内
9. 江西有的蛇
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报应,金包铁,玄南鞭,金蛇等等。
1、这种蛇的特征:头呈椭圆形,尾巴特别短,样子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
2、这种蛇的生活习俗:栖息于丘陵,山地,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头回缩起来,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卵生,5月底产卵。
3、这种蛇多分布于: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10. 江西农村常见蛇有哪些
地边蛇(地扁蛇):是蝮蛇 【别名】虺、土虺蛇、土锦、灰地匾、地扁蛇、土球子 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 火赤炼 是指火赤链蛇 【别名】大赤链、赤链蛇、红斑蛇、赤练蛇 栖于田野;村庄及水源附近地带。以蛙类、蜥蝎及鱼类为食。性凶暴,但无毒。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 水赤炼 也是赤练蛇,只是多分布在水边而已,很多地方都相同
11. 江西农村有什么蛇
广东水蛇种类如下:
1、中华水蛇,中华水蛇也叫泥蛇,中文学名中国水蛇,又名唐水蛇。体长0.5~0.7米,在动物分类中,中国水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游蛇科、水蛇属。通常生活在小溪河、沼泽地、水沟、稻田及池塘中,栖息于淡水水域的水草下、淤泥里或有水的洞穴中,以淡水杂食性鱼类和蛙类等为食。
2、铅色水蛇,铅色水蛇为游蛇科水蛇属的爬行动物,雄性全长370至430厘米,雌性全长392至445厘米。蛇体背面为灰橄榄色,上唇及腹面黄白色,背鳞外侧1至2行鳞片带黄色。头大小适中,吻较宽短,鼻孔具瓣膜,鼻间鳞1枚,上唇鳞8枚,背鳞中段19行,尾下鳞双行,上领骨后端具沟牙。喜欢潮湿的环境,大多为定栖,多于黄昏及夜间活动,食物以小形蛙类和蝌蚪为主,其次为小鱼。种群分布广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台湾。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3、黑斑水蛇, 黑斑水蛇,游蛇科水蛇属物种,体中等大小,较粗壮,尾短。上颌骨后端具沟牙,鼻孔位于吻端背侧,具瓣膜;鼻间鳞一枚,较小,与颊鳞不相切。上唇鳞7,一枚入眶;中段背鳞21行。吻钝,眼小,有后沟牙;分布于福建(诏安、闽侯)、台湾、广东沿海、海南、广西。
4、赤链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为游蛇科华游蛇属的微毒蛇(无法致人死亡),广泛分布于中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等地,为中国特有种。中小型蛇类,全长493~681毫米,最长可达1060毫米。头卵圆形,吻钝圆:头颈区分明显,体粗壮浑圆。分布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5、腹斑水蛇,腹斑水蛇又名海豹蛇,是一种水栖蛇类,以食鱼类为主。它主要分布在中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俗名别名 曼谷水蛇、海豹蛇,习 性 栖息于河流、沼泽、水田等水量丰沛的场所。
6、菱斑水蛇,菱斑水蛇,是一种水栖性的蛇类,主要栖息于河川、湖泊或沼泽中,性情较凶猛,如遇侵略者就会张口还击;具后沟牙,有轻微毒性。分布于美国密苏里州。体形特征 这种体型短胖的蛇类是密苏里州产水蛇最大型者,体长在75~125公分之间,体色为褐色或黄色,并布有黑色菱形斑纹。
7、红点锦蛇,全长在l 000mm以内,体重100-200克。背鳞平滑,头有3条“^”形黑斑,一条在吻背,穿过眼沿头侧向后,另2条在额部沿枕部向后,分别延续为躯尾背面的四条黑褐色纵纹。体前有4行杂有红棕色的黑点,渐成黑纵线达尾背;腹面密缀黑黄相间的棋格斑。上海地区为广布优势种,南汇、奉贤每年捕获量在2t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