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蟹养殖温度和盐度(青蟹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6 11:37   点击:27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青蟹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属于海水蟹,由于长期在海边生存,它的鳃适应了高盐的海水,不适应低渗透压的淡水。是不适宜用淡水进行养殖的,建议大家依旧根据它的生长习性用海水进行养殖。不过要是养殖几天的话,可以直接用淡水就可以或者是花鸟市场的水族店买专门配制海水的那种盐,店主会教你配海水的。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吃什么食物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混养技术

1、虾类。如中国对

二、海鲜店青蟹怎么养?

盐度的比重应低于1.020。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

三、青蟹育苗全人工技术?

1.亲蟹培育

  选择生殖腺丰满,附肢齐全,活力强的雌蟹作为亲本。用10~2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小型土池为培育池。以新鲜的文蛤、方格星虫或者杂鱼虾为饵料,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0%。一般水温在24~28℃,盐度19‰~26‰,日换水量为80%的条件下,经10~20天培育,多数雌蟹抱卵。抱卵蟹再经10~12天培育,胚胎外观颜色由黄色变为棕黑色,镜检胚胎膜内幼体心跳在每分钟150次以上,预兆幼体即将破膜而出。此时将抱卵蟹移入孵化池。

2.幼体孵化

用容积为1立方米或2立方米的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为孵化池。经消毒处理后,加入过滤海水,同时投入一定数量的小球藻或扁藻和一定量的轮虫。移入待孵的亲蟹后,缓缓充气。移入池的第二天早上6~8点钟即可孵出幼体。

3.幼体培育

  用20~3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大型水槽作为幼体培育池。幼体孵出后,停止充气20分钟,活力弱的幼体下沉池底,选出池水上层活力强的幼体移入培育池培育。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2~4万尾。青蟹幼体破膜出来为蚤状幼体,要经过六期发育变态才变成仔蟹。前五期为蚤状幼体期,第六期为大眼幼体,由大眼幼体蜕壳变态为仔蟹。

  

  幼体培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pH值在7.8~8.4之间,盐度为20‰~26‰,水温在24~30℃之间。各项因子要相对稳定,任何一项急剧变化都会引起幼体死亡。充气量的调节,在蚤状幼体I期至IV期为弱充气;蚤状幼体V期稍加强;大眼幼体及仔蟹期为强充气。

  

  培育期间各期幼体池的换水量及换水网目为蚤状幼体I期至II期每日添加水,其量为总水量的20%;蚤状幼体III~V期每日换水30%~40%,换水网目为80目,大眼幼体期日换水量50%~60%,使用网目为40目,仔蟹期日换水量为60%~70%,使用网目为18目。

  

  青蟹幼体破膜出来后即需摄食饵料,培育过程的饵料系列为蚤状幼体I~II期,投喂轮虫,日投饵量蚤状幼体I期为每尾幼体24个,蚤状II期为每尾幼体30个;蚤状幼体III~V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蚤状III期日投喂量为每尾幼体40个,N期为每尾幼体80个,V期为每尾幼体100个;大眼幼体期和仔蟹期投喂杂鱼虾肉或文蛤肉的肉糜,日投喂量大眼幼体期为幼体体重的200%,仔蟹期为幼体体重的300%。

  

  幼体培育的全过程均加入小球藻或扁藻。使池水呈浅绿色,一方面作为饵料的补充,另一方面可调节水质,使幼体环境相对保持稳定。在水温24~20℃之间,从蚤状幼体I期至仔蟹I期约需23~25天完成变态过程。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要经常镜检幼体生长发育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定期投放防菌类药物预防疾病发生。

  

  

  

四、青蟹怕热吗?

青蟹的环境适应性强,盐度一般为7~33,最适合盐度为10~20,水温18℃~25℃最为适宜,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拟穴青蟹生命力最强,食欲也最为旺盛。在拟穴青蟹的整个生 长生活过程中,它会有13次的蜕壳经历,包括幼体蜕壳6次,生长期蜕壳6次,生产繁殖期蜕壳1次。蜕壳伴随了拟穴青蟹的整个生长期。

科学饲喂

天气热的时候,青蟹会躲在水底或水草周围避暑,当早晚天气凉爽时出来觅食,而且此时的青蟹食量较大。这时应尽量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促进蟹体生长。

投喂时要做到以下要求:

(一)要确保饵料投喂质量,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

(二)要随着养殖品种生长,食量增大,及时增添投饵量;

(三)要适量投饵,不要为了加快青蟹生长速度而过量投饵,这样及易引起池塘水质变化,导致养殖品种发病,饵料投喂要做到宁缺勿滥的原则。无论何种饲料,应坚持新鲜、可口、适量的原则。投喂量以2小时~4小时内观察略有剩余为好,具体标准应掌握在蟹体重的8%左右。最终应根据天气、水质、蟹池状况等灵活调整。投喂时间以早晚为好,投喂地点可在水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

四、注意防病

高温季节由于紫外线强的原因,水体内的病菌、病毒等危害会较少,并利于水产品的生长,养殖户需要精心管理,但环境性病害易发,如缺氧、亚硝酸盐中毒等,养殖户要多留心。

1、要做好饵料、水体及底质消毒工作,每15天左右用碘制剂等药物消毒一次;

2、定时在饲料中拌入维生素C和*霉素、大蒜素等一些防病药物,增加养殖物自身免疫力,以3―5天为一周期。在投药期外,则在饲料中拌入生物制剂进行投喂;

3、注意保持池水稳定,台风或大雨后多用生石灰或石灰,水色过浓时要及时换水或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

4、池塘里多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发现死蟹,应立即捞除,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不让蟹病传播。高温期间的养蟹池必须坚持每天巡塘。通过巡塘,了解青蟹的摄食活动情况、查防逃设施情况及有无病害和敌害的情况。若有青蟹逃走的痕迹,要及时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及时养蟹池中的水老鼠等敌害生物,以排除其对池蟹的侵害。人工养殖的青蟹病害较多,要切实做好防病工作。出现病蟹、死蟹应立即查清原因,抓紧治疗。

五、潮汕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

六、青蟹冬天几度会死?

青蟹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底的滩涂上,适应海水盐度为7.2‰~33‰,最适宜生长盐度为13.7‰~26.9‰;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5℃,水温高于35℃时会出现明显不适,水温高于39℃则会死亡,水温低于5℃便停止活动和摄食,其体栖于泥中进入冬眠。青蟹食性很杂,以肉食性食物为主。一生要经历13次蜕壳,在发育早期每4天蜕壳1次,2个月后每隔1个月才蜕壳1次。每次蜕壳需10~15分钟,刚蜕壳的躯体十分柔软,经3~4天长成的新壳才完全硬化。若蜕壳不成,就会死亡

七、青脚蟹养殖盐度与温度?

水温5度,盐度22-24度

淡水养殖青脚蟹容易导致死亡,因为青蟹属于海水蟹,根据其生活习惯,其生活的水需要有一定的盐度,最好是在14‰-27‰,如果把青脚蟹放在淡水中养殖,短时间内就会死亡,所以青脚蟹不可以在淡水中养殖。

在温度适宜的淡盐水中可以存活大约5-10天。

青脚蟹虽然属于海水蟹,但是把它放在水温适宜的淡盐水里养殖,也是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的,注意放置青脚蟹的容器要放在环境清凉、通风、透气的地方,并且建议两天更换一次水。如果买来的青脚蟹活力旺盛,有足够的食物,那么存活的时间就会稍长一些,大约10天,反之则相对较短,大约5天。

八、青蟹苗要多少度水?

20度左右。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space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九、养殖青蟹咸度多少适合?

青蟹又是广盐性的海产蟹,其养殖的适宜盐度为7‰~33‰,最适是10‰~20‰,适温范围6℃~35℃,最适生长水温18℃~25℃,此时青蟹的活动力强,食欲旺盛,而它的耐干露能力也极强,一只健康青蟹离开水后,鳃腔内只要留有极少量的水份,能保持鳃丝湿润,便可以存活数天。

十、青蟹鱼缸养殖盐度和温度?

青蟹又是广盐性的海产蟹,其养殖的适宜盐度为7‰~33‰,最适是10‰~20‰,适温范围6℃~35℃,最适生长水温18℃~25℃,此时青蟹的活动力强,食欲旺盛,而它的耐干露能力也极强,一只健康青蟹离开水后,鳃腔内只要留有极少量的水份,能保持鳃丝湿润,便可以存活数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