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芨种子怎样繁殖?
回答如下:白芨种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繁殖:
1. 收集成熟的白芨果实,将果实晾干,将果实中的种子取出。
2. 将种子放入一盆湿润的泥土中,种子的深度应该为土壤的两倍。
3. 将盆子放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
4. 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为20-25摄氏度),等待种子发芽,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
5. 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它们移植到单独的盆子中,并继续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养护。
6. 继续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施肥,直到植物长到一定高度,可以移植到更大的花盆或户外种植。
二、白芨种子直播繁殖技术?
繁殖技术:一、白芨生长习性
白芨一般喜欢阴湿温暖环境,不耐寒冷,对土壤要求一般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盐分较少的腐殖性土壤,推荐使用专业灭菌的商品化中药材育苗基质,育苗风险较小。
二、苗床准备
采用温室育苗方法,温湿度、光照可控,便于规模化及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成功率。白芨性喜阴凉,温室需配备遮阳措施,一般在棚室上方遮盖75%遮阳率的遮阳网。苗床根据操作方便难易及棚室尺寸,一般除保留必要过道,可设宽1.5-2m,长度随大棚而定,床面整平压实后,喷洒防虫药剂,并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
三、铺设基质土及管道
白芨种子细粒,无胚乳,不足以供应种苗营养需求,因此要求床土既要有一定的营养,
四、播种
白芨育苗播种期一般为每年的3-4月份及9-10月份,选用饱满、无霉点的白芨果荚育苗,播种前将果荚内的种子与育苗基质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均匀(稀释种子密度,便于撒播)。播种用量按照2-3个果荚/平方米床面。播种之前,采用微喷或底层浅水灌溉的方式将育苗基质完全湿润,然后将伴有细泥炭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湿润的基质之上,轻洒基质覆盖一层约5毫米左右的覆盖层即可。
五、苗床覆膜
为提高出苗率,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通常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结合棚室通风措施及遮阳措施,保持棚内温度在15-25℃之间,尤其是夏季,需特别注意温度影响,以免高温烧苗,待苗长出2片叶后,即可撤膜。
六、大棚管理
白芨喜阴凉湿润环境,因此大棚管理以控温保湿为主,一般温度维持在15-25℃,湿度维持在60%以上,采用喷灌施水,需注意观察苗床湿润情况,防治喷灌死角,及时调整喷灌条件,保持苗床湿润状态。
三、白芨种子育苗方法?
白芨的种植不简单,其于育苗也是比较讲究的,一些细节不注意,可能就种植失败了。出现问题最多的主要集中在育苗期,能够做好育苗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下面就来了解下其育苗方法,看看能否提高自己的育苗水平吧!
1、培土
育苗先培土,这个对于白芨而言是一种铁律,土壤不好白芨育苗就失败了一半了。白芨的根系不深,对于透气的需求又比较高,而土壤好则会把白芨给闷死,所以先调整土壤的通透性,给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培育空间。这个通透性可以通过添加沙子实现,也可以用水冲洗一次,适当的减少土壤的粘性。种植前再用那个肥料养土,这样土壤基本就合格。
2、播种
播种前要确保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因为种植进土壤以后水分相对没有好吸收了。种子埋在土层表层,不压挤形成自然的状态就好,因为随后会浇水,水下渗的时候会把土压紧一点的。种子一定能要被土层完全覆盖,不能有裸露,不然容易死亡。播种时要注意力道,不要用手挤压种子,压坏了就没法发芽了。
3、管理
育苗床的温度控制在20℃上下为好,这个温度其种子活性相对较高。播种后要勤快的淋水,不能让土壤干燥起来。如果怕水流堆积的可以在育苗床下面开个口子,让积水流出,如果每次浇灌时都有积水流出,那么就说明水浇多了。这个时候对于光线的需求不高,但是可以适当的照射一点,千万不能让光直射到苗床,这会导致温度激增而引起死苗的情况。
4、定植
育苗完成后就是可以开始定植了,定植的时候最好选择温度连续几天比较稳定的时候,且要避开晴朗天气,不然早阳光的暴晒下,这些苗基本没救了。每棵苗覆盖的土壤只没过根部,多了不好,坑底少量放置一些肥料,前期白芨苗从土壤获取的养分是很难满足自身生长的。定植完成后要注意巡视,看看是否有种苗出现异常,发现了就要及时处理补苗。
以上就是白芨的育苗方法了,作为药材白芨前期存活比较难,但是后期还是比较好养殖的。前期培育好苗,把底子打好,后面就轻松很多了。
四、独叶白芨有种子如何繁殖?
一、分株繁殖
1、在春季长新叶前或秋冬植株枯萎后,将地里的老株掘起后分株。
2、分株时,按照分割假鳞茎进行,每个植株上分3-5株即可。
3、这个方法比较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主要是由于繁殖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原因。
二、播种繁殖
1、繁殖时,由于白芨种子细小,细胞发育的胚不完整,只有几个细胞构成,所以无法在自然环境下繁殖成功,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2、使用实生苗进行栽培,成功概率较低难。
三、组织培养技术
1、使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繁殖大量的种苗。
2、繁殖时,需要在无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播种。
3、种子萌发后,为了提升产量和品质,可以使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
五、白芨种子浸泡催芽方法?
1、白芨种子浸泡催芽方法:准备好干净的毛巾,用营养液将毛巾沾湿,再把白芨种子放在毛巾上面,盖上薄膜。放在20℃的湿润环境中让其加速发芽。
2、一般3-7天时间会出芽,等到80%的种子露白后就可进行栽种了
六、白芨种子保存方法有几种?
1、普通干藏法适用于短期贮藏,通常贮藏油松、腊梅、侧柏、香椿等植物的种子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用低温干藏法贮藏种子的寿命有一年,低温法贮藏种子需要将温度控制在0~5度,通常可以这种方法贮藏紫荆和冷杉的种子。
2、密封干藏法需要将种子与空气隔绝开,用这种方法贮藏种子的寿命有5~6年,密封法贮藏种子时可以在容器中放些生石灰,有吸水的作用。湿藏法通常被分为室内堆藏法和室外堆藏法,用这两种方法贮藏种子时要保持环境通风。
3、南方地区常用室内堆藏法贮藏种子,用这种方法贮藏种子时需要将种子和湿沙分开,同时要控制好空气湿度和温度。用室外堆藏法贮藏种子时要选择排水好、背阳、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挖坑,这种方法用于北方地区贮藏种子。
七、土瓜繁殖方法?
a、种植地选取:选择海拔300~1500m、地势平坦的黄壤土、沙壤土或石灰土作种植地;晴天上午将地表深翻35~45cm,细碎平整,除去地面上杂草、树根及地埂上杂草、灌木丛,每亩施撒生石灰250~300kg,覆盖地膜,暴晒3~5d;
b、苗床制备:种植地暴晒结束后,撤除地膜,再次细碎平整土地,控制细土粒度≤5mm;晴天上午选用50%的多菌灵的500倍稀释液喷湿地表,继续暴晒2~3d;暴晒结束后,朝通风向阳方向,于阴雨天上午开设育苗床,育苗穿宽1.2~1.5m、高10~12cm、长视地表长度而宜,苗床上再平铺有机肥3~5cm,再覆盖粒度≤2mm的腐殖土,控制苗床总高为20~22cm;
c、繁殖体处理:选取2年生的野地瓜匍匐藤条作分株母本,春季或深秋将2年生匍匐藤条剪成15~20cm的繁殖体,每个繁殖体的茎节包含3~8根须根;控制剪切口光滑平整,并选用混合油漆涂抹剪切口;
d、繁殖体移栽:移栽前浇水至苗床土壤湿度为40~45%,2~3h后在苗床上采挖宽30cm、深15cm的种植沟,相邻种植沟间相距50cm;繁殖体处理当日将其移栽至种植沟中,相邻繁殖体间相距15~20cm,移栽时将带须根一端斜插在种植沟中,倾斜角为30~40°,覆土压实,轻提,浇足定根水,控制繁殖体的另一端露出土表4~6cm;
其中,若选则在春季移栽繁殖体,移栽结束后于苗床上方搭设遮阳网,控制遮阳网的透光率为40~60%;遮阳网距离苗床60~65cm,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35~40%;
若选择在深秋移栽繁殖体,移栽结束后,覆盖地膜或稻草,控制每条种植沟上留有3~10个孔径10~12cm的透风口,并将繁殖体露出土表的一端露在地膜或稻草之上,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30~35%;
e、移栽管理:移栽第7d后,检查繁殖体存活情况,遇死亡植株时及时清理、补栽;移栽15d后,降低苗床土壤湿度为25~30%;待床面藤条长出新叶芽时,喷施浓度为200~300ppm的氮肥的水溶液,第二日喷施浓度为100~150ppm的磷肥的水溶液,喷施至藤条湿润但不滴水;
f、种植园管理:待床面藤条长出第一片真叶时,撤除遮阳网或地膜或稻草,撤除当日浇一次透根水;以后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25~30%,每15d选用腐熟的人畜粪水的500倍稀释液浇透床面土壤一次;待床面藤条长出3~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85~90份、腐熟牛粪30~35份、腐熟猪粪25~30份、腐殖质15~20份、玉米秸秆5~10份、草木灰15~20份、菜籽饼粉末8~13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份、河沙4~10份、固氮菌1~3份、枯草芽孢杆菌0~3份、蚯蚓粉4~8份、硼砂0.1~5份、过磷酸钙3~5份、柠檬酸钾2~4份、磷酸二氢钾1~3份。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85份、腐熟牛粪35份、腐熟猪粪25份、腐殖质20份、玉米秸秆5份、草木灰20份、菜籽饼粉末8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河沙10份、固氮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蚯蚓粉8份、硼砂0.1份、过磷酸钙3份、柠檬酸钾2份、磷酸二氢钾1份。
优选的,所述混合油漆为清油与茶多酚、1-MCP按100:2:1的重量比混合加工制成。
进一步地、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野地瓜的分株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MCP取至物质量浓度为0.5~0.7mol/L的1-MCP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地瓜的分株繁殖方法,通过选取两年生的野地瓜藤蔓作分株繁殖对象,剪切成15~20cm长的带有3~8条须根的繁殖体,切口涂抹混合油漆,防止水分流失,并在繁殖体剪切当日移栽至具有保温保水作用的育苗床,根据春季和深秋两个不同的移栽季节,对移栽后的繁殖体进行不同的移栽后处理,有效提高繁殖体的移栽存活率至93%以上,对野地瓜的扩繁和提高产量有较大巨大指导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地瓜的分株繁殖方法,并选择在春季对野地瓜进行分株繁殖,具体过程如下:
a、种植地选取:选择海拔1000m、地势平坦的黄壤土、沙壤土或石灰土作种植地;晴天上午将地表深翻45cm,细碎平整,除去地面上杂草、树根及地埂上杂草、灌木丛,每亩施撒生石灰300kg,覆盖地膜,暴晒3d;
b、苗床制备:种植地暴晒结束后,撤除地膜,再次细碎平整土地,控制细土粒度不超过5mm;晴天上午选用50%的多菌灵的500倍稀释液喷湿地表,继续暴晒3d;暴晒结束后,朝通风向阳方向,于阴雨天上午开设育苗床,育苗穿宽1.2m、高12cm、长10.6m,苗床上再平铺有机肥3cm,再覆盖粒度2mm的腐殖土5cm,控制苗床总高为20cm;
c、繁殖体处理:选取2年生的野地瓜匍匐藤条作分株母本,春季将2年生匍匐藤条剪成15cm的繁殖体,每个繁殖体的茎节包含3至8根不等的须根,平均为5根;控制剪切口光滑平整,并选用由清油与茶多酚、0.5mol/L的1-MCP按100:2:1的重量比混合制成的混合油漆涂抹剪切口,防止繁殖体重的水分和营养成分从剪切口流散;
d、繁殖体移栽:移栽前浇水至苗床土壤湿度为45%,3h后在苗床上采挖宽30cm、深15cm的种植沟,相邻种植沟间相距50cm;繁殖体处理当日将其移栽至种植沟中,相邻繁殖体间相距20cm,移栽时将带须根一端斜插在种植沟中,倾斜角为30°,覆土压实,轻提,浇足定根水,控制繁殖体的另一端露出土表5cm;
移栽结束后于苗床上方搭设遮阳网,控制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遮阳网距离苗床60cm,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35%;
e、移栽管理:移栽第7d后,检查繁殖体存活情况,遇死亡植株时及时清理、补栽;移栽15d后,降低苗床土壤湿度为30%;待床面藤条长出新叶芽时,喷施浓度为200ppm的氮肥的水溶液,第二日喷施浓度为100ppm的磷肥的水溶液,喷施至藤条湿润但不滴水;
f、种植园管理:待床面藤条长出第一片真叶时,撤除遮阳网撤除当日浇一次透根水;以后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25%,每15d选用腐熟的人畜粪水的500倍稀释液浇透床面土壤一次;待床面藤条长出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85份、腐熟牛粪35份、腐熟猪粪25份、腐殖质20份、玉米秸秆5份、草木灰20份、菜籽饼粉末8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河沙10份、固氮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蚯蚓粉8份、硼砂0.1份、过磷酸钙3份、柠檬酸钾2份、磷酸二氢钾1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地瓜的分株繁殖方法,并选择在深秋对野地瓜进行分株繁殖,具体过程如下:
a、种植地选取:选择海拔1500m、地势平坦的黄壤土、沙壤土或石灰土作种植地;晴天上午将地表深翻35cm,细碎平整,除去地面上杂草、树根及地埂上杂草、灌木丛,每亩施撒生石灰250kg,覆盖地膜,暴晒5d;
b、苗床制备:种植地暴晒结束后,撤除地膜,再次细碎平整土地,控制细土粒度不超过3mm;晴天上午选用50%的多菌灵的500倍稀释液喷湿地表,继续暴晒2d;暴晒结束后,朝通风向阳方向,于阴雨天上午开设育苗床,育苗穿宽1.5m、高10cm、长平均为8.5m,苗床上再平铺有机肥5cm,再覆盖粒度1mm的腐殖土7cm,控制苗床总高为22cm;
c、繁殖体处理:选取2年生的野地瓜匍匐藤条作分株母本,深秋将2年生匍匐藤条剪成20cm的繁殖体,每个繁殖体的茎节包含3至8根须根,平均为6根;控制剪切口光滑平整,并选用由清油与茶多酚、0.7mol/L的1-MCP按100:2:1的重量比混合加工制成的混合油漆涂抹剪切口;
d、繁殖体移栽:移栽前浇水至苗床土壤湿度为40%,2h后在苗床上采挖宽30cm、深15cm的种植沟,相邻种植沟间相距50cm;繁殖体处理当日将其移栽至种植沟中,相邻繁殖体间相距15cm,移栽时将带须根一端斜插在种植沟中,倾斜角为40°,覆土压实,轻提,浇足定根水,控制繁殖体的另一端露出土表6cm;
移栽结束后,覆盖稻草,稻草厚度1cm控制每条种植沟上留有6个孔径10cm的透风口,并将繁殖体露出土表的一端露在稻草之上,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30%;
e、移栽管理:移栽第7d后,检查繁殖体存活情况,遇死亡植株时及时清理、补栽;移栽15d后,降低苗床土壤湿度为25%;待床面藤条长出新叶芽时,喷施浓度为300ppm的氮肥的水溶液,第二日喷施浓度为150ppm的磷肥的水溶液,喷施至藤条湿润但不滴水;
f、种植园管理:待床面藤条长出第一片真叶时,撤除稻草,撤除当日浇一次透根水;以后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为30%,每15d选用腐熟的人畜粪水的500倍稀释液浇透床面土壤一次;待床面藤条长出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90份、腐熟牛粪30份、腐熟猪粪30份、腐殖质15份、玉米秸秆10份、草木灰15份、菜籽饼粉末13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河沙4份、固氮菌3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蚯蚓粉8份、硼砂0.1份、过磷酸钙5份、柠檬酸钾2份、磷酸二氢钾1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八、牡丹种子繁殖方法?
目前一般都采用种子繁殖,又可分为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
(1)采种 选择发育良好的2~3年生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当果皮变为浅黄色、种子呈褐色时采收。因成熟度不一致,应随熟随采,晒干脱出种子,放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2)播种时期 直播对播种季节要求不严格,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北方有浇灌条件的地方,于4月中、下旬5厘米地温稳定在15℃即可播种,春季土壤水分不足、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抢墒播种,北方直播以早春和晚秋为好,或者在雨季及初秋套播;育苗移栽以4月上、中旬为宜。
(3)播种方法
①直播。多采用条播。于做好的畦内,按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5~6厘米,播完轻轻镇压,每667米2地播种量1千克左右,播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待幼苗出齐,分2~3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保持株距8~12厘米。
②育苗移栽。如小面积栽培,为了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或在山坡旱地直播难以保苗的,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法。应选择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做苗床,阳畦和温床均可。在播种前浇足底水,将已催芽的种子拌细沙均匀撒于床面,上盖2厘米过筛细土,并在苗床上加盖塑料薄膜,以利保湿。7~10天即可出苗。当苗高8~12厘米时,再行向本田移栽定植的方法,这样因能提早播种对后期生长发育有利。
九、映山红种子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一般播种时间为3~4月,采用盆播,因为种子小,将盆内外洗净,放在阳光下晒干,灭菌消毒,土壤也灭菌消毒,小苗出土后,5~6月才生长2~3片真叶,此时在室内首次移植。
十、国槐种子繁殖方法?
国槐播种繁殖: 因种皮有细胞紧密结合的栅栏层,透水性差,播种前,用始温85-90度的水浸种24小时,余硬粒再处理1-2次。种子吸水膨胀可播种。条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亩播种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树干弯曲,一般每米长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营养钵育苗后移植定苗。国槐萌芽力较强,若培养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当年苗高3-4米,树干通直,粗壮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