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核枇杷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哪些?
枇杷的栽培管理:
1.栽植:小苗移植在3~4月份或梅雨季节进行,大苗木移植在春季3~4月份或秋季9~10月间均可,要求株苗带有泥坨。
2.施肥:枇杷比较喜肥,在开花之前可施用人畜粪尿等肥料,果实采收后则宜施堆肥、厩肥等。
3.修剪:枇杷的树冠比较整齐,一般不需进行特别的修剪,只需将内膛枝、交叉枝、徒长枝、弱枝、病虫枝、枯枝剪掉即可。
二、茶树发育周期栽培管理措施?
依据茶树自然生长发育特性,可分为种子期、幼苗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六个生物学年龄时期。
裁培管理措施主要是剪枝,抑制茶树主枝徒长,使枝条发育均匀、萌芽整齐。
二是土壤管理,包括土壤改良和茶园土壤覆盖。
三是施肥,按时按施用量施用。
四是病虫害防治,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树种,天敌防治,剪除病枝。
三、设施栽培的温度调节措施有哪些?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变化,是植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与其它环境因子比较,温度是设施栽培中相对容易调节控制的环境因子。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同设施分布情况不同。日光温室以中间部位温度条件较好,四周较差,靠近门窗的地方温度偏低。塑料大棚内也是如此。温室内温度调控目的是达到能维持适宜于作物生育的设定温度。温度的空间分布均匀,时间变化平缓,其设控措施主要包括保温四、属于管理措施的有哪些?
1、强制
是管理主体依靠其强势地位对被管理者采取的强制管理措施。强制的表现形式有战争、政权、暴力、抢夺等。战争通常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政权主要发生在国内的管理方面,在单位来说多为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等,在非正式组织中表现为暴力及等,在个体中主要表现为抢夺等。
2、交换
是指一方与另一方在双方平等意愿的基础上为利益互换而进行的交易。自愿平等的交换能为双方带来利益,可有效促进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并有效调节社会关系。
3、惩罚
是指对组织认为的违规行为进行的惩戒。它是抑制不良行为或违规行为、的最效的手段、。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包括强制、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惩罚需要有一定的额度,低于这个额度,其惩罚的效能较低,甚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激励
是指对被管理的行为进行的肯定或奖励等措施。通过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的潜在的能力。通常适用应用于对一些行为的倡导、鼓励等方面。激励也存在一定的额度,达不到一定的额度,其激励的效能会大大降低,甚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沟通与说服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说服主要指通过沟通改变被管理者或对象人对待事物、对待人的观念或态度,从而改变处人行事的行为方式。
五、平菇栽培多久后长出菌蕾,管理措施有哪些?
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1、温度: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
2、湿度: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
3、光照: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色窗帘。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
4、空气: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
5、膜床: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
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后,每天应揭膜透气10—20分钟。因为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呼吸热和二氧化碳的量也多,所以需要揭膜透气。
二、平菇出菇期管理
菌丝长满后一般要再经7天后熟期培养,方可进入出菇期管理。
1、菌丝长满后要把菌袋堆放成排,一般堆4-7层高。当袋口处有小菇蕾形成时,除去袋口报纸,小菇蕾形成初期,可少量多次向菇棚(房)空中喷雾状水,保持地面湿润,但切忌向菇蕾喷水。
2、当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时才可喷雾化水,并宜少喷、细喷、勤喷,同时保持地面湿润,当菇盖长到3cm以上时才可喷水到菇体上。出菇期间,菇棚(房)空气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85~95%。
3、平菇长到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完一潮菇后,要停止喷水3-7天,以促进菌丝生长和菌包转潮出菇,当菌包有菇蕾出现时再进行适当喷水,以刺激新一潮菇体的形成。
六、施工管理措施有哪些?
施工管理措施包括是施工的规程,施工的安全,施工培训,施工监理,以及施工全程跟踪
七、乙类管理措施有哪些?
乙类管控是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八、进度管理措施有哪些?
进度管理措施,包括进度内容进度的分析。以及进度的结构设计。
九、石楠树的栽培管理有哪些呢?石楠树的栽培管理?
石楠树种植方法如下:
1、栽植方法:种苗移栽时,先定点挖穴,表土、底土分放,然后将苗木包装物小心去除或脱去营养钵,同时必须保证根系土球完整不散,放入穴内,用细土埋于根球部,并使根系舒展,轻轻压实。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2、水肥管理。
如晴天,移栽后3~4天要浇1次水,雨季则要及时排水。约15天后,苗木渡过缓苗期即可追肥。
在春季,于新梢开始生长前,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667㎡施入尿素20~25㎏,施入后浇水1次。至5月中、下旬,再施1次尿素,每667㎡用量10㎏左右,施入后浇水。
3、整形修剪。
培养大苗或工程苗需进行必要的整形和修剪工作。
红叶石楠的枝条生长速度较快,若不进行必要的整形和修剪,将导致树形凌乱、不美观。
主要方法是:长枝短截,根据树形要求,将较长的枝条剪短,促使分枝,可使树下紧凑;打顶,根据树形要求,在一定高度将植株顶端3~5㎝嫩头剪掉,以促使侧枝大量萌发;疏枝,及时疏掉病虫枝、枯死枝,剪掉的枝条统一处理掉。
4、病虫害防治。
红叶石楠生长健壮,对病虫抗性较强,发现有毁灭性的病虫害,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苗圃环境不良,可能发生病虫害,其主要种类和防治方法是:
叶斑病:病斑中心褐色,主要发生在叶片上,随着病斑的逐步扩大,能导致叶片萎缩干枯;该病偶尔也发生在叶柄、嫩枝上。
防治方法:发现叶片上出现褐色的小斑点时,及时用立菌杀800倍液或5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300~400倍液喷洒治疗,严重时每3天喷洒1次,连续2~3次可治愈。
十、李树的栽培管理有哪些方法?
李树的栽培管理:1.栽植:移栽一般于春季进行,不宜密植,栽植地需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处,植穴要施基肥,植后加强日常养管。
2.修剪:为达到多结果的目的,可将树形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或多主干疏散开心形,主干高度以30~45厘米为好。李树在幼龄阶段,如任其生长,可长成笔直的中心主枝,侧主枝在主枝上分布均匀,主干明显,从而构成圆锥形树冠,但是这种树在进入结果期后,长势往往受到抑制。因此,可在结果前或结果初期保留中心主枝,以后再把中心主枝除掉而整修成自然开心形,这样可防止丛生的枝条使树冠长成灌木状。李的萌芽力和发枝力均较强,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因此,对1年生发育枝可适当短截,促使其下部长出强健的带有花芽的短枝,用它们来替代衰老的花束状结果枝。
3.水肥:秋季落叶后需将根际附近土壤翻耕,并施入腐熟的厩肥。天旱及时浇水,雨季则应注意排积水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