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鸢尾科植物有哪些品种?
据中国植物志描述,鸢尾科植物在我国有11属71种,但主要是鸢尾属植物,比如鸢尾、蝴蝶花、巴西鸢尾、德国鸢尾以及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通常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叶多基生,少为互生,条形、剑形或为丝状,基部成鞘状;
多数种类只有花茎,花两性,辐射对称,少为左右对称,单生、数朵簇生或多花排列成总状、穗状、聚伞及圆锥花序;花被裂片6,两轮排列,内轮裂片与外轮裂片同形等大或不等大,花被管通常为丝状或喇叭形。
二、鸢尾科植物?
鸢尾科的植物是鸢尾花
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通常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叶多基生,少为互生,条形、剑形或为丝状,基部成鞘状,互相套迭,具平行脉。
三、植物栽培技术有哪些?
1、孤植:单位面积中只植一株,一般为树冠较大、树型优美的大型乔木。
2、列植: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
3、对植: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指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
4、丛植:丛植是以3~10株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这是一种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
5、片植:指较大面积地同植一种树木,乔木、灌木都能应用。
6、群植:则是将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通常数量较大,十几株至几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体美,增强群体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适合大面积场所的布置、植物园的建造。
7、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
四、马兰是菊科植物还是鸢尾科植物?
鸢尾科的蠡草也被叫做马兰,其实是一种误称,正确的叫法是马蔺,它开的花花瓣一半向上翘起,一半向下翻卷,叫马兰花,学名鸢尾花。
马兰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马兰头开的花:花蕊是黄色的,花瓣是淡紫色的。五、十月开花的鸢尾科植物?
番红花。
番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植物,开花时间是在10月下旬前后。每株会开一两朵花,花色常见白色,紫色以及淡蓝色的,花姿优美,还有淡淡花香,观赏性比较高。想要它更好的开花,要注意平时的养护管理。尤其是生长旺季,间隔半个月就要施加 一次氮磷均衡的液态肥,花期后还要追肥。
六、鸢尾科的雌蕊有几枚?
鸢尾花有1枚雌蕊。
雌蕊的花柱单一,上部3分枝,分枝扁平,拱形弯曲,有鲜艳的色彩,呈花瓣状,顶端再2裂,裂片半圆形、三角形或狭披针形,柱头生于花柱顶端裂片的基部,多为半圆形,舌状,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椭圆形、卵圆形或圆球形,顶端有喙或无,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梨形、扁平半圆形或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有附属物或无。
七、多肉植物的栽培技术?
多肉可通过播种进行种植,除了夏季外,温度控制在14~24℃左右都可以播种。选择疏松透气,PH值应在5-7呈微酸至中性之间的土壤。在育苗盆里放入陶粒至1/3处开始覆土,使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
将种子播撒至育苗盒后不需要覆土,将盖子盖上,放到阴凉处,每天透气,等到出苗即可
八、鸢尾科的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一科。多年生或1年生草本。
九、鸢尾科的形态特征是什么?鸢尾科的形态特征是?
金心榕的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金心榕的身姿较低矮,树干褐色。
2.叶子扁平,呈椭圆形。色泽翠绿。
3.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红色; 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4.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树冠秀茂。
5.金心榕根系发达,根部常隆起,并凸出地面。
十、生姜栽培技术有哪些?
种植生姜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生姜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多吃生姜可以驱走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大家是众所周知的,生姜在幼苗期的生长时间较长,其最主要是还是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土地的选择
生姜生长期长,产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于根系不发达,根的数量少,分布浅,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20~35厘米。
我们必须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来耕种,努力使土壤变白风化,造成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疏松肥沃的环境。深度转弯后,汽车被打开,一般宽约150厘米,为了及时消除姜田渍水,厢沟深度应在60到90厘米之间。
将姜地整平后,筑沟,将姜种在沟中,土壤用于作培土。因为土培土高,根茎会长出脂肪,产量高。一般来说,姜埂筑髙25~30厘米,沟底宽15~20厘米,底宽40~45厘米,面宽20~30厘米,刺壁陡峭,一面倾斜,姜埂应该被压实,以便田间操作和避免雨水冲塌。
二、施肥
生姜生长期长,需要大量肥料,生姜生长过程中,根茎逐渐增大,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等各种矿物质养分。
生姜想要高产,除了使用足量的基肥,还需要进行分阶段追肥,以满足生姜生长的养分需求。
1、施肥时间
不论采用何种栽培方式,生姜有两个较大的侧枝时,侧枝与主茎即三枝的高度相似,经过这一时期,上面的地面和地下的根茎都进入了一个生长旺盛的时期。
主要性能是提高生长速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枝干,叶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地下根茎也迅速扩大,大量养分累积形成产品器官,对肥料水的需求较大。
为保证生姜的高产,应增肥。此时施肥称为三叉肥或转折肥,这种增肥对促进发棵和根状茎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法,从8月初到9月初,施肥时间一般是适当的
只要姜达到三个阶段的标准,就应该施肥。一般来说,天棚比拱棚早,拱棚比地下室早,地下室比外露的地面早,施肥前去除姜遮荫草。
2、施肥方法
在这一时期,化肥的数量应该是大量的,加上土壤的种植,再加上使用有机肥料和更持久的肥料和速效肥料,或者使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每700平方米施用优质有机肥等有机肥90至100公斤,高氮高钾优质复合肥90至100公斤;有机无机复合肥150至180公斤。
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然后再进行一次培土;在秋初前,然后追肥剩下,并进行一次培土,此时追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证生姜在生长后期不脱肥。
3、足够的追肥
为了促进生姜发棵和根茎的扩张,秋季应该是“大追肥”。施肥标准为:腐鸡粪2500公斤,饼肥60-90公斤,每亩硫酸铵30公斤(蛋糕肥可由熟熟的黑豆或大豆80公斤代替,而硫酸铵可以用尿素代替)。对于被追肥的“二铵”和尿素的地块,鸡粪可以补充灌溉水。在姜苗有5个以上的分枝时,再进行一次育肥,硫酸铵或尿素施于30公斤,硫酸钾为12公斤,以防止过早衰变。
三、看天气浇水
当生姜有大量的分枝和根茎时,所需的水量显著增加。为了满足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水应根据天气条件及时供应,然而如果浇水过多或过多,也会导致腐烂的根、茎和叶过早老化
一般每隔5至8天浇水一次种植在果树下的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少浇水或不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四、及时除草
姜的幼苗期在高温雨季,杂草丛生,长期水肥条件好,杂草丛生现象也很强烈,如果除草不及时,草和姜苗争夺肥料、水和阳光,姜苗容易发育不良。因此,有必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杂草引起的姜苗植株早衰。
五、适时培土
生姜的根生长需要黑暗和潮湿的条件,为了防止根茎扩大和露出地面,必须及时进行土壤栽培。初秋,将第一次土壤栽培与除草、“大追肥”相结合,将沟后土置于植物基部,沟槽变成山脊;后再配合浇水进行第二、三次土壤栽培。两次土壤栽培的时间间隔为15至20天,每次土壤为6至8厘米,山脊表面厚度逐渐扩大,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六、叶喷肥
在生姜生长的中后期,可利用肥料、菜肥、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延长叶的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防止叶早衰。尤其是生姜幼苗生长不良(包括弱苗和黄黄的姜苗),可提前施用叶面喷施肥料,可增加喷洒肥料的次数。
七、轻提种姜
生姜可以在长期收获种姜出售又称扒老姜的过程中进行采收出售。方法是沿播种方向打开土层,露出生姜,用左手按住生姜幼苗的茎,用右手轻轻举起生姜。把它和植物分开。注意,不能摇动生姜幼苗,以防止根过早衰老,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沟,对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种姜,以免造成早衰。
八、扣棚保护
为确保生姜的生产,应在初霜前进行屈曲植物,以延长其生长时间(根据相关的专家研究和实际经验),生姜的收获期每推迟一天,每亩可增加约40公斤)。拱棚的温度在白天控制在夜间控制在一般不用水,而是要注意风害,防止有害气体的破坏。这样,生姜的生长期可以延长约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