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生植物西伯利亚鸢尾怎样种植?
鸢尾栽培技术
春季开花,花期三个月左右,4~6月,多采用分株、播种法。分株春季花后或秋季进行均可,一般种植2~4年后分栽1次。
分割根茎时,注意每块应具有2~3个不定芽。种子成熟后应立即播种,实生苗需要2~3年才能开花。栽植距离45~1500px,栽植深度7~200px为宜。亦可以进行促成栽培。
土壤要求
鸢尾不但可以种于玻璃温室或塑料膜温室,而且在露地也可种植。户外种植配合以临时覆盖物,或使用活动房屋,特别是春秋两季是可行的。
对于鸢尾切花的生产,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只要它排水良好,保湿性强,且不板结者(否则会限制植株生长)。土壤结构好是基本的条件,这对经常大量种植生长期短的鸢尾是非常必要的。
在重壤土中,建议加入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与625px左右深的土壤进行混合,以对土壤进行改良。易板结的土壤,种植后可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此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
温度控制
种植后,土壤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最低温为5~8℃,最高温为20℃。土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出苗率。土温过低会造成开花能力降低,故最适土温控制在16~18℃之间。
温室内生产鸢尾,最适温度为15℃。为了缩短生长期,种植时可使用新采收的种球,前4~3周温室温度保持在18℃。此温度可维持到1月1日,但会造成植株弱小。13℃或更低的温度会延长生长期,同时增加植株重量,但花朵枯萎的机率增加。
秋季,植株生长时,特别在温带地区,当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必须下调以防止花朵枯萎。一般控制在10~13℃,尽量保证植株生长,如果在所有阶段叶片显得过多,那么得考虑修剪掉部分叶片。
生产的日夜平均温度可在20~23℃,最低温度为5℃。在高温和光线较弱的温室中,缺少光照是造成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
在霜害经常发生的地区,生产只能在温室中进行。其适合的生长温度应安排在夜间。因此,不加热的温室应提早封闭,以尽可能使夜温适宜。白天,则要提早通风,以避免出现温度升至18℃以上而造成危害。遮荫也可以达到控温的目的,但合适的光照水平仍需保持。
露地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7℃,白天持续的高温可用遮荫网遮去。它不仅能减少直接的太阳辐射,而且还能提高温度。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依不同品种、球茎大小、种植期、种植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为使种植间距合适,通常采用每平方米有64个网格的种植网。
施肥要点
一般来说,种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这会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浓度,而延缓鸢尾的根系生长。种植前对土壤的抽样调查以确保土壤含有正确的营养成分。抽样一定要在对土壤处理和淋洗后进行。这样,所缺的养分可通过以后直接给土壤中补充肥料来得到。鸢尾对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盐肥料禁止使用。反之,如二磷酸盐肥料则应使用。
二、黄花鸢尾种子播种方法?
一、种球繁殖
黄花鸢尾的种球繁殖一般只是一年生的,一个种球经过一年的生长过程,开花后养分就会耗尽,直至死亡。
但是由原种球发育产生的子球还是会存在的,并且能够继续生长发育,也能够开出美丽的黄花。
黄花鸢尾什么时候播种?教你黄花鸢尾的最佳播种时期!
二、分株繁殖
黄花鸢尾的分株繁殖一般是每隔2-4年可进行一次,并且一般是在春秋两个季节或者花开后进行的。分割根茎时,一般以3-4个芽为好,如果分株太细会影响第二年的开花。
黄花鸢尾什么时候播种?教你黄花鸢尾的最佳播种时期!
想要种植黄花鸢尾首先就需要了解它的繁殖方式,黄花鸢尾的繁殖方式可不只有播种哦!你也可以学习一下它的其他繁殖方式,当然种植的最佳时期也千万不能忽略,只有这样才能种植出健康又繁茂的黄花鸢尾。
三、凤尾花种植时间和方法?
鸢尾花又被称为爱丽丝,属于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作为家庭花卉种植,那鸢尾花种植方法和时间是怎样的呢。通常可以用分割根状茎和播种的方法种植鸢尾花,种植的时间在每年春季花后和秋季最佳,这时温度最适宜。
用分割根状茎种植鸢尾花时,需要将植株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茎挖出来,之后要将距离根茎8~10公分处的叶子都摘掉,以防叶片吸收过多的养分。最后需要将根茎分别剪成带芽苞的茎条,并移植到土壤中种植,种植时要细心。
通常种植得当时茎条第二年就会开花,用播种法种植鸢尾花时需要在播种前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之后需要将种子放在合适的土壤中种植。鸢尾花生长速度很快,养护得当时种子十天左右就能萌芽,之后便会长出真叶。
鸢尾花是喜光的植物,种植时最好将盆土放置在室外通风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但光照强烈时要适当的给植株遮阴。鸢尾花对水分有一定的需求量,种植时要及时给植株浇水,浇水时可以遵循见干见湿或不干不湿的原则。
四、西伯利亚鸢尾花怎么种?
秋季,当西伯利亚鸢尾种子发育成熟后,就应及时播种,随采随播有利于提高发芽率。播前先将播种苗床整平浇透水,然后把种子从果实中剥出,按入床土,深度以埋没种子为宜。随后覆土少许,浇水后盖薄膜,并保持一定温度,在25℃条件下,一个月即可出苗。
五、【鸢尾花的种植技术】鸢尾花怎么养?
一、如何种植
1、种植时间:鸢尾花种植要选择好合适的时间,这样周边的气候环境才能适宜,更利于后期的生长,可选在夏末的时候种植,也就是七八月份。
2、 土壤准备:种植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合适的土壤,对土壤方面有要求,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具有排水性的土壤之中,这样的土壤更适合鸢尾花生长。还需在土壤之中混合加入一点基肥,以此来补充营养,提供养分。
3、进行种植:鸢尾花用种子播种种植生长较慢,所以可选择根茎来种植。选好生长健壮的根茎,处理好土壤之后埋进去,注意不能种的太深,需要用一段根茎稍微裸露在空气中,这样才能生长的更好。
二、后期养护
鸢尾花种植之后要全面浇水一次,保证浇水的彻底,千万不能过多浇水,避免长期处在潮湿状态下,此次浇水后就不要再着急浇水了,等到土壤干后再次浇水。控制好土壤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控制在16-18℃之间。刚开始不要见强光,后期保证有充足的散光。
六、绿松石鸢尾生长要求?
1、土壤:鸢尾生长环境要求适度湿润,种植在排水良好的微碱粘性土壤,一般生在沼泽地或浅水地带。
2、光照:鸢尾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凉爽的温带环境,耐寒能力强,可以适应半阴环境。
鸢尾的外形特点
鸢尾原产北温带,世界上约有300种,为草本单子叶植物,其花如蝴蝶。鸢尾的颜色通常是蓝色或蓝紫色,白色的蝴蝶非常昂贵,欧洲人称之为佛罗伦萨蝴蝶花。
鸢尾的生长环境条件
1、生长环境:鸢尾可以在室内外生长,通常在盆栽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阳台、窗前,尽管它的适应性很强,但是长时间缺乏阳光的照射,也会阻碍它的生长。
2、光照环境:鸢尾应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养护,但也可耐半阴,光线稍差也可起到很大作用。室内养护要经常开窗,避免天气过度闷热。
鸢尾生长过程
鸢尾的生长周期约为8~12周,如此短期化,必须加强栽培管理。若土壤经过蒸、淹、犁等处理,则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需考虑除草问题。
盆栽鸢尾养殖要点
鸢尾别名青草,玉兰,蓝蝴蝶,扁竹等。性喜阳光充足,环境潮湿,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畏积水,忌水淹。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粘质的土壤中。
七、鸢尾花的生长过程?
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8~12周,在这么短的生长时间里,如果对土壤进行过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草问题。
植株种植后,主要使用 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但施用时注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
八、德国鸢尾的移栽方法?
1、挖起植株
用园艺铲,把整株鸢尾挖出来。可以先将株丛周围切开,然后用铲子把整块挖出来。
2、分株
抖掉松散的泥土,用手将其掰开。中间部分通常是木质的,几乎没什么根可丢弃。用刀把掰开的小块切开,即使是很小块的部分也能成功移植,只要保留些叶片(4-6片为佳)以及肉质根茎上的一些根系。从一簇鸢尾中繁殖出几十株植株都是有可能的。
3、修剪叶片
把叶片保留10-15厘米长,整体修剪成扇形或倒V形。
4、检查根茎切片
仔细检查有洞眼或呈软泥状的根区,通常可能发生过虫害。用刀修理,直达坚实的白色肉质组织。(有可能挖到一条活着的小虫子,不要惊讶!)有人喜欢在重新种植前在根切面涂上一层杀菌剂粉末来预防疾病,但这也不是必须的。
5、准备种植地
每天至少有6-8小时的阳光直射,土壤疏松、排水好,酸度适中(pH值6.8)如有必要,可补充低氮肥料、过磷酸钙或骨粉。挖好比鸢尾根部略深的浅洞。
6、种植
将根茎放置在浅洞中,使根面朝下伸展,根茎顶略高于土面。填土并压实土面,再浇透水。种植间距为30-60厘米,如果想要更快达到观赏效果,可适当密植,但这也意味着分株的时间会被缩短。传统的方法是将三根小根茎分成一组种植,每一组距离下一组的间隔为60厘米。
7、养护管理
移植后的鸢尾约在两到三周内重新发芽,通常会在根茎中心长出一片新叶。定期浇水,一旦新的生长开始,减少浇水。在种植后的第一个春天开花或者不开花都是正常的。
九、鸢尾冬天的养护?
鸢尾的抗寒能力其实是比较强的,不过我们在种植准备越冬时。因为品种及地区的不同,还是要做好越冬管理工作。在越冬时,要注意做好增温保暖措施,保护鸢尾成功越冬。
如果在北方种植的话,那么我们要在土壤上覆盖一些稻草等物质提高土壤温度。
在第二年春天环境适宜时,鳞茎开始换新,这个时候要适当追肥,提高营养积攒,促进新鳞茎的生长,不过要控制好用量,避免出现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