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哪个好
鱼塘养殖技术
①首先我们搞池塘养鱼,就要懂得传统的"八字精养法"的饲养技术。这是做为一个从事池塘养鱼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八字精养法",是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将池塘养殖的生产技术,总结为八个字,即"水、种、饵、密、混、轮、防、管"这八个字。
"水"是指养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水源的质量,池塘的面积、水深,以及其周围环境等。优质的养鱼水体,要求水深适宜,面积适中,水源良好,水质鲜活等。
"种"是指我们养殖的品种。在池塘养鱼中,我们要求养殖的品种不但要齐全,数量充足,而且还要规格合适,体质键壮,品种品质优良,有良好的遗传性能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饵"是指养鱼的饵料,它不但包括我们人工投喂的饲料,还包括池塘中的天然饵料。要想鱼长得好,肯定就得保证鱼的饵料供应充足。
"密"是指池塘养殖的密度要合理。放养密度过稀,生长虽然快,但是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总产量也上不去。而放养密度过大,则有可能生长缓慢,甚至是缺氧丶泛塘等恶果。
"混"是指在池塘养殖中,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混合放养。这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以及池塘内各种饵料的有效手段。
"轮"是指轮养,即轮捕轮放。这是充份利用水体空间,以及保持池塘合理养殖密度,增加池塘产量的有效手段。
"防"主要是指防止鱼病,防止养殖的鱼出现逃跑,被盗,以及被天敌捕食等。
"管" 是指对鱼塘以及养鱼的日常管理、巡查等。
②其次,我们讲要养好鱼,首先就要养好水。这里的水,就是指池塘的水质。一般来讲,通过对鱼塘水质的管理(施肥,施药调水,加注新水等),使养鱼鱼塘的水质,要达到"肥、活、嫩、爽"的特点。
肥是指水体中有机物和营养物丰富,那么这样水体中,鱼类的天然饵"浮游生物"才会丰富。
活是指水体颜色经常变化,浮游动植物优势种类交替出现。
嫩是指池塘水质清新,没有老化。
爽是指池塘中溶氧充足,水体透明度适当(保持在20~40cm之间)。
③此外,养鱼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那就是如何给鱼投喂饲料,别小看这一点。良好的投喂技术,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还能起到促进鱼类生长,防止鱼病发生等。投喂饲料,我们要掌握"三看、四定、以及"匀、足、好"的投喂技术。
三看是指看池塘水质,看天气情况,看鱼类采食活动情况,然后确定投喂的饲料,以及数量等。
四定是指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投喂。即保证投喂饲料的质量优质,投喂的数量随鱼的增长而增加,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时间投喂。
匀丶足、好是指投喂饲料的数量和节奏要均匀,投喂饲料要充足,质量要好,营养价值要高等。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养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
鱼塘养殖的内在风险
1. 病害风险。规模化养殖容易造成病害频发,而生病的鱼吃食较少,甚至不吃,因此用药治疗起来也较为困难。同时,由于经验不足,苗种采购不当,引进的一些苗种本身就带有病原,特别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如对虾的白斑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改善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来减少发病率。
2. 技术风险。水产养殖看似简单,但要养好一池鱼,实现盈利,技术和经验必不可少,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养殖周期,特种水产品养殖,对技术要求则更高。苗种的选择、日常管理、防病治病、投喂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病害发生率、药品投入、水产品品质和产量等,最终决定你投资成败。
3 . 外来污染风险。在一些水源不充足、水系不发达的地方,只有等到农业用水时期,才能有水可用,或只能自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在灌溉时期,沟渠内堆积的污染物秸秆等或农药包装残留随水流动,如果此时引水入塘,容易造成水产品死亡或其他应激反应。同时,由于规划不科学、环保处理不达标,周边一些养殖场或生活垃圾污水也会危害到养殖安全。
4 . 政绩观风险。一些乡镇为了完成招商引资工作或农业结构调整等任务,对投资客商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在签订合同后,或由于客观原因等,承诺的修路建渠等基础工作滞后,影响基地生产的顺利开展。
5 .市场价格风险。销售价格也是养殖户绕不开的重要问题,一般常规鱼养殖价格波动不是很大,但是利润很低,管理上稍不留神,养殖收益就有可能付诸东流。特种水产品销售价格高,市场价格波动大,利润空间相对大,但是前期投资大,苗种价格高,对技术要求高,且销售得有出路。
6 . 其他不确定因素。即使考虑再周全,日后也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比如沟渠路道面积和今后使用问题、树木青苗赔偿问题、坟地迁移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多与当地百姓有关,为了尽快开工,一般都花钱消灾。另外还有小概率事件,如2010年食用小龙虾出现横纹肌溶解等导致小龙虾滞销。
2. 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哪个好一点
1、投饵率:100千克鱼吃多少饲料,用百分之几表示。如:投饵率为3%表示100千克鱼吃3千克饲料。
2、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5、水温: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 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 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⑴ 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
⑵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⑶ 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7、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态因子。
⑴ 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 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8、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⑴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在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
⑵ 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统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
⑶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④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9、氨态氮:又称氨氮,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
⑴ 氨态氮包括离子氨和分子氨,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较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分子氨应低于0.2mg/L。
⑵ 分子氨和离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时,氨态氮几乎无毒;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经超标,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否则,易引起氨氮中毒。
⑶ 氨氮中毒特点: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⑷ 氨氮中毒症状: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动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后,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毫无反应。
⑸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
①换水。
②合理施用磷肥。
③全池泼洒沸石粉。
④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
⑤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
⑥全池泼洒生物制剂。
⑦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曝气。
⑧应急时全池泼洒食盐,干扰阻止氨氮继续入侵鱼体,然后立即加换新水。
10、亚硝酸盐: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则生成亚硝酸盐。
⑴ 亚硝酸盐主要受水温,PH值和溶解氧影响,水温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亚硝酸盐应低于0.1mg/L。
⑶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慢性反应,表现为摄食量下降,鳃丝及鳃盖内表面血管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体力衰退,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背部底面呈黄色,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草鱼会发生出血病。
⑷ 控制亚硝酸盐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
11、摄食性鱼类:指能直接吞食饵料的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
12、滤食性鱼类: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饵料,只能摄取水中的饲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鱼类,主要指花鲢和白鲢。
13、饲料系数:指生产1千克鱼所需要的饲料量。如饲料系数为2.0,代表吃2千克饲料长1千克鱼。
14、三防:指防浮头泛池,防敌害侵扰,防洪涝逃鱼。
15、四消:指池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食场、饵料、工具消毒。
16、八字精养法: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
⑴ 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况等。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
⑵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⑶ 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⑷ 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
⑸ 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
⑹ 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⑺ 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⑻ 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17、肥、活、嫩、爽: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⑴ 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⑵ 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⑶ 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18、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看是投饵量的现场确定标准,投饵时应遵照执行。
⑴ 看水温:水温10℃以上即可开食,15℃以上可开始投嫩草、粉碎的贝类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上,可逐渐加大投料量,在鱼类发病水温和季节时应限制投料。
⑵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为好,可正常投饵。
⑶ 看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
⑷ 看鱼类吃食情况:投料时根据鱼群争食情况适当调整投料时间和投料量,并借正常情况下早上10点鱼群争食情况判断水质的优劣。
19、五定:五定是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做好这“五定”是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
⑴ 定质:是指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营养平衡,不含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在生产中,一定要选择优质饲料,不可随意变动饲料配方。
⑵ 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适当均匀投喂饲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饵量要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 般以投饵30分钟左右为宜。
⑶ 定时:指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应准时投饵。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应根据季节,水温和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高密度养殖投饵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⑷ 定位: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后方便管理。
⑸ 定查:指鱼类吃食完毕后,一定要检查残饵情况,以便及时判断鱼的吃食情况,以确定鱼类有无反常行为。
20、匀、好、足:在投饵时,应尽量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⑴ 匀:表示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
⑵ 好:表示饵料、肥料的质量好。
⑶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或过饱。
⑷ 必须强调指出,在当前饵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充分发挥饵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一年中连续不断的投喂足够数量的饵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饵,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说法,形象的说明时断时续的投饵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饵量(即每放养1kg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一年的投饵量),年投饵次数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饵量多),青鱼、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50%,滤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饵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的要求。
3. 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哪个好学
挺难学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且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建造池塘,面积控制在2-5亩左右,水深控制在1-2m即可,池塘最好为长方形,池塘坡度控制在1:2-1:2.5为好,池底稍微倾斜,以利于排水。基围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虾池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以供排灌水,调节水质。
2、清塘培肥
放苗前15天,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放苗前7-10天,往池塘注入50cm水,再向池内施撒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为基围虾培育足够的生物饵料。
3、环境要求
基围虾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养殖水温最好在18-25℃左右;耐盐范围在0-34%之间;它们属于杂食偏动物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生物,也会摄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
基围虾的养殖前景
4、放苗
放苗一般在5月下旬进行,放苗前将虾苗放进含盐量比重1.003的水中暂养一周后再将其移入养殖池。
5、养殖管理
虾苗投放10天左右后,逐渐往池内加水,并撒入适量生石灰或漂白粉,以改善水质,消毒灭菌。当水温达在24-30℃时,基围虾的摄食量会明显增加,此时也是它们快速生长的时期,因此要增加投饵量,确保饵料充足。定期往池内泼洒生石灰霉菌,既可防治病害,还可以补钙帮助基围虾脱壳。
4. 鱼塘养殖什么鱼好
鱼塘养草鱼长得最快。这种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属于四大家鱼之一,幼鱼时期主要吃幼虫和藻类,长大后才吃各种草类,偶尔也会吃荤食,比如蚯蚓、蜻蜓等。它的饲料来源广,而且生长速度快。平时需要注意池塘清理和消毒,以免鱼儿患病,隔三天需要换一次水源,定期还要加水提高溶氧。
5. 鱼塘养鱼怎样比较合理
池塘养鱼是指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静水池中从事的鱼类养殖,又称内塘养鱼。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工控制,管理方便,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精养,以提高单位水域的产量。生产过程分四个阶段,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当年或翌年将鱼苗培育成鱼种,鱼种养一定时间成商品鱼,部分鱼继续培育成亲鱼,也可根据需要专门从事其中一个阶段的养殖生产,中国池塘养鱼的养殖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1、混养和密养
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2、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3、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6. 家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鱼养殖,根据各种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进行搭配混
养,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养殖方式。成鱼塘一般小杂鱼类
较多,是翘嘴红囗的适口鲜活饵料,混养翘嘴红铂后有利于
逐步清除小杂鱼,减轻池中溶解氧消耗、争食等弊端,同时
可增加单位产量。
(2)池塘条件: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
为1.5米以上的成鱼养殖池塘。
(3)放养时间:翘嘴红铂善于跳跃,鳞片疏松,难以运
输,容易受伤。因此,鱼种放养应与其他鱼种同时进行,以
冬放时间为好,一般在元旦、春节前后放养,放养时应用药
物杀菌消毒,主要防止水霉感染,一般用食盐或抗水霉鱼药
即可。
(4)放养模式及数量:鱼种规格一般要求15~20厘米
以上,混养比例10%~15%,约每亩30~50尾,可产翘嘴
红囗商品鱼20~35千克。
(5)饲料投喂:根据放养量池塘本身的资源条件来看,
一般不需投饵,混养的翘嘴红囗以池塘中的野杂鱼和其他主
养鱼吃剩的饲料为食,如发现鱼塘中确实饵料不足可适当
投喂。
(6)日常管理:
①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早上观察有无鱼浮头现
象,如浮头过久,应适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下午检查
鱼吃食情况,以确定次日投饵量,另外,酷热季节,天气突
变时,应加强夜间巡塘,防止意外。 .
②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5~20天加注新水一次,
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如果鱼塘载体量高,必须配
备,并科学使用。
③定期检查鱼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则须加强
投喂。
④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鱼体下塘前要用3%的食盐水浸
浴10分钟或用防水霉的药物浸浴。5、7、9月用杀虫药全
池泼洒各一次,防止寄生虫侵害;在正常情况下,如2~3
天大幅度减食,应用杀虫药全池泼洒,杀灭水体寄生虫。
(7)放养优点:这种模式在各地普遍采用,尤其适合于
中小型养殖户,优点是管理方便,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技
术要点是常规鱼种放养时规格要求大一些,夏季高温期间要
适时开启增氧机,以防鱼类泛池死亡。
7. 鱼塘养鱼需要什么技术?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单养、混养和套养 c.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_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_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_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鱼种放养和计划收获、实际收获记录 投饵施肥记录 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 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宽敞的水面; 种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饵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密以较高的密度获得较高的产量; 混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轮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 防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 管精心的日常管理。
8. 小型鱼塘怎么样把鱼养好
1.选好鱼缸。时市面上在销售的鱼缸形式很多,挑选一个适合的鱼缸是第一位的,这里为养鱼新手推荐下滤鱼缸,因为下滤鱼缸的滤仓中装很有多滤材,这些东西可以滋生硝化细菌,这是一种好氧性细菌,有助于水质的自净,可以让新手最大限度的减少鱼的生病率。
2.加入维生素C。在鱼缸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去除高锰酸钾的残留,提高鱼的免疫力,在放维生素C时要确保鱼缸里面没有投放其他鱼药,每100升水中放一片。
3.放入一些蚌壳。在鱼缸里面放入一些蚌壳,如果没有蚌壳的话,放贝壳也是可以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的酸碱度,为了能够养鱼成功,可以去海鲜市场买来一些没有经过烹饪的蚌壳,放入鱼缸就好了。
除了上述三个养鱼的关键绝招之外,对于新手养鱼朋友来说,选择养什么样的鱼同样很关键,根据养鱼常识来说,养殖难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海水鱼、热带鱼、冷水鱼。因此,对于新手养鱼的话,可以首先考虑从养殖冷水鱼开始,比如金鱼、锦鲤、草金等等。还有一种算不上冷水鱼的鱼种在家庭室内养殖也是可以的,那就是孔雀鱼,因为室内温度一般在15度以上,这个温度正是孔雀鱼适宜生长的最低温度。
9. 鱼塘养鱼经验
池塘养鱼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养鱼较为发达地区,勤劳的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自己养鱼高产的经验,概括出了池塘科学养鱼技术的八字口诀,即“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水,即池塘里的水体。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养鱼的关键在于水,养鱼要想高产,就必须要有充足、干净、无污染的水源,以河水、井水为最好。
种,即鱼种。养鱼的基础在于种,应该投放健康、无伤、规格整齐的同批鱼种。
饵,即饵料。鱼在水中成长,离不开充足的饵料,如养滤食性的鲢鳙,需要用肥料培养水体中的各类浮游生物,而养摄食性的鲤、鲫鱼,则应投喂充足的人工饵料,以保证鱼的生长需要。
密,即适当密养。在池塘中要想高产,应合理搭配放养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鱼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存空间。
混,即混养。可以把一种鱼做为主养鱼,再搭配放养其它几个品种的鱼类,以既不互相争食,又可提高产量的好。
轮,即轮捕轮放。可以在养殖的过程中,抓大放小,捕大补小,使池塘始终保持高密度养殖。
防,即防病治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的发昏”,应及早做好鱼病的预防,防重于治,可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全池泼洒,即可预防,又可治疗。
管,即科学的饲养管理。应当做好巡塘、防逃、防盗等日常工作,每天早晚巡塘两次,捞出池中死鱼和杂物,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10. 鱼塘养鱼怎么养效益快
1、池塘位置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
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经常加注新水。由于池塘内鱼类饲养密度大,其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往往供不应求,水质易恶化。导致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
虽然可用增氧机可防止鱼类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长此以往不利于鱼类生长。
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生长。因此,鱼池最好靠近河边或湖边。
井水可以作为养鱼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均较低,使用时应将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后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
工厂和矿山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只有经过分析和试养,才能作为养鱼用水。
3、面积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面积应较大。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风力不仅可增加溶氧,而且还可使池塘上下水层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
此外水体大水质较稳定,不易突变,因此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但面积过大,投饵不易均匀,水质也不易控制。
夏季捕鱼时,一网起捕过多,分拣费时,操作困难,稍一疏忽,容易造成死鱼事故;面积过大,管理也不方便,并且池大,其受风面也大,容易形成大浪冲坏池埂。
因此,尽管30亩左右的大鱼池也能高产,但采用的不多。有些面积较小的鱼池(2亩~3亩),也能取得高产,但毕竟水环境不太稳定,且占用的堤埂多,相对缩小了水面积。
根据目前食用鱼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认为池塘面积在10亩左右较合适。
4、水深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需要有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以便增加放养量,提高产量。池水较深,蓄水量较大,水质较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
因此,渔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根据无锡河埒乡不同水深的池塘鱼产量比较表明。
单位面积草鱼、青鱼、鲢、鳙的放养量和净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均有大幅度增加。
平均水深较深(1.7m~2.5m)的池塘,螺、蚬和水草的投喂量也比面积相似但水较浅(1.2m~1.5m)的池塘,分别多51%和56%。
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下层水光照条件差,溶氧低,加以有机物分解又消耗大量氧气,这就容易造成下层水经常缺氧。
因此,池水过深,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实践证明,精养鱼池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0m~2.5m。
5、土质
饲养鲤科鱼类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养1年~2年后的鱼池,由于积存的残饵、鱼类粪便和生物尸体与泥沙混合,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
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发酵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
通常在鱼种放养时,池底应保持5cm厚的淤泥,这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调节水的肥度有很大的作用。
6、池塘形状和周围环境
鱼池以东西长而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最好。这样的池形的优点是池埂遮荫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并且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水面容易起波浪。池水在动态中能自然增氧,可减少鱼类浮头。长方形池的长宽比以5:3为最好。
这种长方形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注水时也易造成池水的流转。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7、池底形状
鱼池池底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第一种是“锅底型”。即池塘四周浅,逐渐向池中央加深,整个池塘形似铁锅底。此类鱼池,干池排水需在池底挖沟,捕鱼、运鱼挖取淤泥十分不便,须加以改造。
第二种是“倾斜型”。其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此类池底干池排水、捕鱼均方便,但清除淤泥仍十分不便。
第三种即为“龟背型”。其池塘中间高(俗称塘背),向四周倾斜,在与池塘斜坡接壤处最深,形成一条浅槽(俗称池槽),整个池底呈龟背状,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这样年底排水干池时,鱼和水都有集中在最深的集鱼处(俗称车潭),其排水捕鱼十分方便,运鱼距离短。而且塘泥主要淤积在池底最深处的池槽内,多余的淤泥就容易清除,修整池埂可就近取土,其劳动强度较小。此外,这种池形结构在拉网时,只需用竹篙将下纲压在池槽内,使整个下纲绷紧,紧贴池底,鱼类就不易从下纲处逃逸,可大大提高低层鱼的起捕率。
8、池塘改造
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对高产稳产鱼池的要求是:
①面积适中,一般养鱼水面以10亩左右为佳。②水较深,一般在2.5m左右。③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④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大水不淹,天旱不漏,旱涝保收。
此外池底最好呈“龟背型”或“倾斜型”,池塘饲养管理方便,并有一定的青饲料种植面积。
如鱼池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应加以改造。改造池塘时应按上述标准要求,采取: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狭埂改宽埂。
9、池塘的清整
池塘经一年的养鱼后,底部沉积了大量淤泥(一般每年沉积10cm左右)。故应在干池捕鱼后,将池底周围的淤泥挖起放在堤埂和堤埂的斜坡上。待稍干时应贴在堤埂斜坡上,拍打紧实,然后立即移栽黑麦草或青菜等,作为鱼类的青饲料。
这样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大蓄水量,又能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优质肥料,也由于草根的固泥护坡作用,减轻了池坡和堤埂的崩坍。
整塘后,再用药物清塘(方法与鱼苗培育池的清塘相同)。
清整好的池塘,注入新水时应采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待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入鱼种。
10、盐碱地鱼池水质特点及其改造
除上述淡水淡土的鱼池外,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河口还有面积广阔的盐碱地。
这些土地一般不宜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寸草不生,而经改造后,即可挖塘养鱼。
经过若干年的养鱼,这些土地完全或基本淡化后,根据需要还可以改为农田。目前,利用盐碱地发展池塘养鱼,已成为我国改造盐碱地的重要措施。
沿海受海水影响的地区,水中离子以Cl-为最多。在干旱少雨地区,河水含盐量较高,有的可达1000mg/L以上,高的可达7000mg/L。
当水中含盐量超过300mg/L~500mg/L时,离子间的比例则有较大的变化,水中HCO3- 的比例下降,Cl-或SO42- 的比例增加。
在理论上SO42-本身无毒,但在缺氧、有机物高的情况下,硫酸根可被细菌还原为鱼类有毒的硫化氢。
11、池塘养鱼混养和密养方法
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
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
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
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
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
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