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鲶鱼能养殖吗
养殖海鱼建议禁止使用激素。使用激素后,效益是高了,但是味道差了,却不利于健康。
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
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的生长激素简称r-HGH。
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HGH呈脉冲式分泌,生长激素(hGH)的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素(GHRH)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也称生长抑素SS)的调节,还受性别、年龄和昼夜节律的影响,睡眠状态下分泌明显增加。
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按养鱼的人来说,希望鱼吃了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能快点生长,产生有利自身的经济效益。
所以想杜绝鱼不喂养激素的饲料是较难的,换成谁养鱼都希望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能让鱼快速生长
垂体对多种养殖鱼类的催产效果都很好,并有显著的催熟作用。
在水温较低的催产早期,或亲鱼一年催产两次时,使 用垂体的催产效果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好,但若使用不当,常易 出现难产。
催熟作用不及垂体和释放激素类似物。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草鱼、青鱼、鲢鱼、鳙等多种养殖鱼类的催熟和催产效果都很好,草鱼对其尤为敏感。
对已 经催产过几次的鲢鱼、鳙,效果不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脑垂体。
对鲤鱼、鲫鱼、鲂、鳊等鱼类的有效剂量也较草鱼大。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为小分子物质,副作用小,并可人工合成,药源丰 富,现已成为主要的催产剂。
上述几种激素互相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催产率,且效应时间 短、稳定,不易发生半产和难产。
水产养殖业要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高效与安全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实现水产品的优质应该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虽然对于优质水产品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是在无公害前提下,味道纯正、无异味,保持水产品原有的自然风味应该是优质水产品的一个必备条件。
从主要水产品营养成分的研究看,水产品是优于畜禽产品的优质食物。
可目前市场上某些鱼类出现了卖鱼难的问题,市场价格偏低,效益递减现象明显。
这一方面是由于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市场供应充沛,同时也有养殖鱼味道、品质不如从前的原因。
鱼味与鱼类品种鱼类的品种不同,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不同,脂肪中脂肪酸种类比例不同,味道就不一样。
水产动物与呈味有关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鱼味道鲜美,即这些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的差异是导致海淡水鱼味道不同的重要原因。
人们注意到,即使是某些名特优品种,其养成品与传统的天然品种味道也是不同的,有些甚至相去甚远。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养殖过程中影响鱼味道的各种因素。
无论是各种名优品种,还是传统的养殖品种如“四大家鱼”等,只有安全、无公害、味道纯正才能称得上优质水产品。
从食物链的金字塔结构上看,各种植物食性、杂食性的鱼类必将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而且在繁殖、生长速度、饲养、适应环境等方面这些品种都具有优势,一些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食用其中某种鱼类的习惯,甚至文化
2. 野生鲶鱼可以养吗
不是的,野生鲶鱼不是全脏。只是其中某个品种较脏,例如胡子鲶,它的口感欠佳、土腥味重,相比较土鲶鱼来说,胡子鲶是脏的。
但是不能以一概全,鲶鱼是属于经济型鱼类,肉质鲜美,而且我国鲶鱼大多是人工饲养,其实是不脏的;鲶鱼没有鱼鳞,滑溜溜的,好处是隔绝了水底寄生虫的骚扰,不影响鱼肉的鲜美。
3. 海鲶鱼养殖技术
鳗鱼的养殖方法为水温在20℃以上时,保苗效果较好。养殖池塘和鳗鱼苗在放生前应用药物消毒。鱼缸的消毒方法与国内鱼苗池的消毒方法相同。
海鳗养殖的饵料一般选用新鲜小带鱼、蓝圆、青 鲇鱼等,在新鲜饵料紧张时,也可选用冷冻或晒干的小杂鱼虾,投喂前将饵料冲洗干净
4. 鲶鱼可以人工养殖吗
人工养殖的鲶鱼体型是比较小的,一般都在10公斤以内。因为在养殖几年之后,它们可能会被卖掉,所以无法长得很大。而野生鲶鱼则可以持续生长,相对来说可以长得比较大。比如“湄公河巨鲶”这个品种,体重就可以长到200多公斤。当然,也并不是所有野生鲶鱼都可以长这么大,它们的体型会受到环境、品种因素的制约。
5. 鲶鱼能养活吗
鲶鱼的时候要选体质健壮,成熟度好的亲鱼,这样的成活率更高。养殖方法很简单,插秧完毕后就可放鱼种。可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等底肥的药效消失后就可放在稻田中养殖。平时间隔半个月就要消毒一次,预防鱼病。此外,饲喂的时候要定时定量定点进行。
6. 海鲶鱼能养殖吗能长多大
鲈鱼在我国属于常见鱼类之一,在市场上就经常可以见到鲈鱼。鲈鱼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一般来说它们的身体长度范围在10-40厘米之间,体重范围则在0.2-5斤之间。具体来看,鲈鱼可以长多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鲈鱼的品种是比较多的,它们不仅外观和分布有差异,在体型方面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受到基因的影响。海鲈鱼的体型本身就比较大。有些鲈鱼本身就能长得比较大,而有些则本身就比较小。例如“松江鲈鱼”就是一种体型比较小的鲈鱼,体长只有十几厘米,体重也只有100克左右。
另外,鲈鱼可以长多大还跟周围的环境有关。当环境适宜且食物充足的时候,鲈鱼的发育状态优良,它们的体型相对就大一些。但若是在各种环境因素都很恶劣的情况下,鲈鱼普遍发育不好,长不了太大。另外,人工养殖的鲈鱼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它们在养殖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就可以被卖掉,所以它们普遍长不了太大。
7. 鲶鱼海里能活吗
有人说鲶鱼养殖环境非常恶劣,长在臭水沟里,吃的是腐烂的垃圾,是世界上最脏的鱼。乍一看,它周身无鳞,而且身体表面多黏液,看起来的确怪脏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美味摆上大众餐桌。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谭洪新教授解释,鲶鱼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浑水、肥水、脏水都能适应,但如果脏物质太多,会导致水中氨氮含量高,水环境变差,影响鲶鱼生长。 他强调,现在的鲶鱼都是人工养殖,特别是大型养殖场,通过调节水温和喂养干净的饲料来提高鲶鱼的产量。因为将鲶鱼养殖在水温适宜(20℃~25℃)且干净的水里,鲶鱼会生长得更好。 鲶鱼喜欢生长在湖泊、鱼塘的中下层,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卫生,但其耐受力很强,可以在恶劣的水体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再经过消化、过滤、排泄等代谢过程,当摆上餐桌时已经“脱胎换骨”。就好比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也会施农家肥,但最终不会把这些废料留在自己身上一样。 此外,鲶鱼生长速度很快,很多人担心其在养殖过程中会使用激素催生。 谭洪新教授称,现在国家对水产饲料的监控非常严格,不可能存在激素催长的情况。再说,鲶鱼贪吃少动,长得特别快,而且因为水温高的原因,越往南方生长周期越短,有的喂养4个月就上市了,根本不需要额外使用激素催生。 什么样的鲶鱼吃起来比较放心呢?除了来源正规,还要看看鲶鱼的黏液和色泽等。国家特级中式烹调师樊荣辉介绍,鲶鱼表面的黏液有保护作用,黏液透明或半透明的比较健康,如果黏液发白,鱼肉可能有细菌滋生。还要挑选鲜活、身体完整的鱼,回家先在清水中养几天,把鱼体内可能存在的脏东西排出来。
8. 海鲶鱼能养殖吗有毒吗
深海鮟鱇
看到它的外形,估计很多人就起鸡皮疙瘩了。一张巨大的嘴,里面布满了利刃一般的牙齿,看起来就是那么的恐怖。
深海鮟鱇俗称灯笼鱼,这是因为它的头部有一个发光器。这个发光器可以吸引其他小生物靠近,然后深海鮟鱇就会迅速行动,把猎物吃掉。
狮子鱼
学名蓑鲉,外形很怪异,它的背部有很多的毒棘,可以放大并且显示鲜艳的颜色恐吓敌人,而且还有毒性。任何试图捕食狮子鱼的行为,都是在作死。因为捕食者会发现这些毒棘很难入口,最后不得不放弃,结果吐出来的时候,就被毒棘刺伤。
牙签鱼
牙签鱼是一种非常小的鱼,甚至被科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不过,如果你因为它们的体型就轻视他们,那就大错特错了。
牙签鱼有一个绰号,叫做“巴西吸血鬼鱼”,可知它们有多厉害。由于它们身体非常小,可以无孔不入。它们喜欢钻进猎物的体内,蚕食猎物的组织器官。如果不通过手术的话,它的猎物必死无疑。
大白鲨
大白鲨可谓是臭名昭著了,很多人听到大白鲨的名字就不寒而栗。
作为当今世界的海洋顶级杀手,大白鲨可以用冷酷无情来形容。最长的大白鲨体长达到6.5米,体重3.2吨。它们如果想吃人,一张嘴就能把人吞进去。在大白鲨面前,没有武器的人类显得脆弱无力。
海鳝
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身体细长,类似于海蛇。它们的牙齿非常尖利,非常擅长捕捉猎物。即使遇到天敌,它们也不会束手待毙,经常会让天敌被咬的鲜血淋漓。
水虎鱼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体型并不很大,最长的一般在50厘米左右。它们的绰号,叫食人鲳。
实际上,水虎鱼确实什么都吃。单独行动时就捕食更小的鱼,群体捕猎时,水里任何动物都是它们的目标,包括人、甚至更大的生物。
石头鱼
看起来就像是一只死去了很久,化为辅修的鱼,其实它们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暗藏杀机。
石头鱼一般体长只有30厘米,但是它的毒针才是最强大的武器。有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小心踩到伪装成礁石的石头鱼,然后被它的毒刺刺的浑身疼痛,甚至可以致死。
蝠鲼
又被称为魔鬼鱼,早在侏罗纪时期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最大的蝠鲼,宽度可达8米重达3吨。
它的外形,就像是在海里“飞行”。有的时候,它们甚至可以跃出水面,甚至翻筋斗。
电鳗
这是我们相对听说比较多一点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南美洲,最长可达2.75米。
虽然叫做电鳗,但是它并不属于鳗鱼。不过,带电是真的。电
9. 海鲶鱼在淡水能养活么
泰庞海鲢淡水是可以养的。
海鲢鱼缸养殖温度20度到30度左右,养殖环境,就是鲶鱼养殖池的建设,我们可以这样去建设一个舒适的鲶鱼养殖池。首先,往地下挖开一个池塘,不建议平地搭建起来,因为考虑到冬季气温下降,而鲶鱼属于热带鱼类,有可能不适应,影响到鲶鱼的生长发育。我们往地下挖开鱼池,池底部水温就不会太冷,可起到保温作用。
10. 海鲶鱼可以养殖吗
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精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二、池塘养殖技术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鱼种培育: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成鱼养殖: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冲水1~2次。
亲鱼的选择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1.5千克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雄性体重要求在0.5千克以上,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外观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音为雌性;较规整为雄性;二是看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看尾叉,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3。
人工催产及孵化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和LHRH-A2(促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千克体重+5微克LHRH-A2/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
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用5毫克/升(每立方水5克)孔雀石绿消毒后,放在网箱中孵化。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幅宽1米,长2~3米,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静水孵化,定期刷网箱,保持溶氧充足,保证胚胎发育正常。水温20℃,36小时破膜出苗。鱼苗孵出后3天内,须及时投喂轮虫、蛋黄。孵出6~7天后可投喂枝角类。
(一)鱼苗鱼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二)鲶鱼的稻田养殖
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
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苗种放养
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
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
(三)日常管理
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四)捕捞收获
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