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蛭养殖交流(水蛭人工养殖)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1-01 16:46   点击:2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水蛭人工养殖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2. 水蛭人工养殖的饲养与管理

水蛭养殖周期为一年半,最大个体可达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00公斤以上。水蛭又称蚂蝗,以干燥全体入药。由于野生资源遭到破坏,其价格上涨。养殖水蛭方法简单,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好项目。养殖水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  2.大量放养水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水蛭怕阳光直射,因此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  3.供给充足的饲料: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将血块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血块放置时间不得超过两天。  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一层黏膜作为保护膜。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里面,让其自行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  5.注意观察:水蛭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内,如果水漫过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应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  6.及时捕获:捕获期一般在10月份。打捞出来的水蛭按大、中、小分开。大的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水蛭种;小的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词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时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品后出售。萊垍頭條

3. 水蛭人工养殖技术

1、水质的要求。由于水蛭对生存环境和水质的要求不会很严,在污浊的水里也可以生长,不过人工养殖的话密度会很高,尽量保持水质的清洁,有一定的溶氧量给水蛭。垍頭條萊

2、饲养饵料的要求。一般人工养殖水蛭可以选择螺蛳作为天然饲料,辅以4蚯蚓、昆虫等,还可以选用各种动物的血。垍頭條萊

3、水蛭繁殖。人工饲养要建造给水蛭繁殖的场所,放适量的腐殖土壤在繁殖地,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條萊垍頭

4. 养殖水蛭

(1)养殖期间,每亩饲养池可投放幼水蛭8万条左右,种水蛭可投放20公斤左右。萊垍頭條

(2)池塘底部要放置一些树枝、石块,同时还要种植适量的水上植被,比如水草、蒲草、莲藕、茭白等,以便为水蛭提供栖息、产卵、遮阳场所,为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萊垍頭條

(3)饲养池中可以泼洒一些粪水,这样既能调节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又能增加池塘底部的腐殖质含量,利于水蛭生长。條萊垍頭

5. 水蛭人工养殖技术书籍

不会死的,冬天它会冬眠,即使离开水后也不会死掉,它全身的细胞会停止工作,但不代表死亡,遇水后细胞还会复活,我读过一本书,上面介绍过这种生物,让它死亡的办法是用火,然后烧成灰后,不要扔在水中或者离水较近的地方,因为那个东西遇水后那些灰还会生成小的蚂蝗。萊垍頭條

6. 水蛭人工养殖技术电子

随着水蛭需求的增加,再加上水蛭受农药毒害而大量致死,以及对水蛭资源无节制的滥采,野生水蛭资源严重枯竭,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水蛭的人工养殖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水蛭养殖技术都是水蛭养殖户最为头疼的瓶颈。许多农户和专家倾尽一生的精力,就是希望能够解决水蛭养殖存活率低、养殖周期过长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高度发达的医药科技环境下,水蛭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市场上对水蛭原料的需求不断激增,但是环境污染、无序捕捞导致野生水蛭急剧减少,市场上急需科学、高效的水蛭养殖技术来获得突破。“立体养殖模式”,幼蛭成活率能够提高到90%以上,且生长速度超过传统养殖的2倍以上,幼蛭一个月即可生长到2克以上,凭借“立体养殖模式”,解决了传统水蛭养殖瓶颈。萊垍頭條

7. 水蛭人工养殖的饲料与管理

1、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墙的高度应在80-90厘米左右,其中地下部分应在3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墙面越光滑越容易逃跑)。垍頭條萊

2、多放养水生植物,应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因为水蛭怕阳光直射,它们既是田螺的饲料,又可为水蛭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垍頭條萊

3、每亩水田投入田螺,以水蛭的3-4倍食量投入,田螺应选择体形大的,田螺繁殖能力很强,可持续为水蛭提供饲料来源。萊垍頭條

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一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頭條萊垍

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但血块不得超过两天就得捞出。垍頭條萊

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出一层粘膜作为保护层,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有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那里,使其自然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萊垍頭條

5、水蛭繁殖时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并不是在水中繁殖。條萊垍頭

在繁殖期如水漫过产卵平台7天左右,水蛭卵因缺氧而死亡,要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萊垍頭條

6、收获期一般在10月份,将打捞出来的水蛭应按大、中、小分开,大的要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种水蛭,第二年继续繁殖用,小的应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饲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口后出售。 萊垍頭條

8. 水蛭人工养殖周期多长

  1.选址建池萊垍頭條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萊垍頭條

  2.苗种投放頭條萊垍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垍頭條萊

  3.饵料喂养萊垍頭條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條萊垍頭

  4.管理技术萊垍頭條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頭條萊垍

  5.繁殖萊垍頭條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垍頭條萊

9. 水蛭人工养殖的饲养与管理资料

蚂蟥又称为水蛭,亦称医蛭。属于蛭类,一般生活在淡水中,少数栖于海水中,也有的生活于潮湿土壤、草丛及树枝上,是中药资料记载的传统的药用水生生物,在中医疗法中,对中风、高血压、清淤、跌打损伤、闭经等病状有治愈效果。水蛭一般生长在野外,一般的捕捞手段为自然捕捞为主,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上人工化肥、杀虫剂的应用,野外的水蛭数量已经远远下降,再加上水蛭的医用效果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水蛭的供给量远远低于需求量,所以水蛭的野外捕捞已经转化为以人工饲养为主。一、养殖池

一般将养殖池设定为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的水池,池塘、也可将水沟及低产田等地挖沟起埂成连沟式的养殖场,沟宽3米,埂宽40厘米、高80厘米,保持水深60厘米即可,进水口和排水口在两头设置,水蛭栖息地设置在底部,并铺设石块或树枝。萊垍頭條

三、选种頭條萊垍

引种需要选择高产性、稳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和广适性的良种,良种的慎重选择关系到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效益,所以种蛭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苗蛭数量的多少,成活率的高低、生长的快慢、个体的大小。萊垍頭條

四、饵料頭條萊垍

螺类为水蛭的主要食物,每亩水面可放养25公斤左右的田螺,作为水蛭的食物,蚯蚓、昆虫等也可适当作为其食料,动物血也需要每周定量的投入,比如说小块的猪、牛、羊血凝块物质。萊垍頭條

五、捕捞萊垍頭條

10月份一般是蚂蟥的收成时间,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打捞,并且一般要将打捞上来的蚂蟥分类成大中小号。大号的作为种蛭进行保留继续入池饲养,中号的进行加工售卖,小号的保留并继续饲养。萊垍頭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