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淡水养殖鱼类诊治图鉴
该鱼生命力强、食性杂、饲料来源广、养殖周期短,是经济价值较高、市场潜力较大、适合我国南方农村推广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但是,由于该品种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业内对其关注度较低,对其病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烂身病是多种淡水鱼类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但是,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有较大差异。塘鲺鱼的生命力强,却容易患病。
烂身病是生鱼、加州鲈、黄颡鱼等多种名优淡水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害,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惨重损失。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有很大差异,但以病毒、细菌、真菌等为主,如加州鲈烂身病以虹彩病毒最为常见,黄颡鱼烂身病则多为气单胞菌或弧菌感染,而生鱼烂身病则主要由丝囊霉菌引起,而由寄生虫引发的烂身病较为少见。病鱼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或水霉感染,但在驱杀三代虫后病情都迅速好转,死鱼现象基本消失,疗效十分显著,因此,可以确定其为三代虫病。
据相关资料,三代虫可感染鲢、鳙、草鱼、鲫鱼、乌鳢等多种淡水鱼类,当大量寄生于鱼体的体表和鳃时,病鱼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食欲减退,鱼体瘦弱,严重时可导致苗种大量死亡;但是,极少有资料提到会导致病鱼烂身。上述两个案例的病鱼体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皮肤破损、肌肉缺失、鱼刺裸露,并粘附絮状物,从症状判断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身或水霉病。再者,我们检测时发现,塘鲺体表溃烂处只有个别三代虫,容易被忽视,但皮肤完好处的粘液有大量的三代虫,这种虫体的转移给确诊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应予以注意。
需要特别指出,目前业内最常用的驱杀三代虫、指环虫等单殖吸虫类寄生虫的药物是甲苯咪唑,但无鳞鱼对甲苯咪唑较为敏感,尤其是斑点叉尾鮰对甲苯咪唑特别敏感,因使用甲苯咪唑而导致斑点叉尾鮰大量死鱼的用药事故屡见不鲜。尽管我们按厂家指导用量进行小水体试药时并未观察到塘鲺鱼出现明显应激或中毒症状,在土塘使用甲苯咪唑驱杀三代虫时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但考虑到鱼类对药物的耐受度受水温、水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如需使用甲苯咪唑治疗塘鲺三代虫病,仍建议先小水体试验,确认安全后再全池泼洒。
2. 淡水鱼养殖最新技术
一、主要水质指标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溶氧。
鱼是利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通过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提供生存和生长。
2、酸碱度(pH值)。
pH值能影响和改变水中胶体的带电状
态,导致胶体对水中一些离子的吸收和释放。pH值还影响水中氨和铵离子的平衡,使水质表现对鱼类不同的毒性。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的危害
3、氨。
食用鱼饲养期间,水中升为致死浓度,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
4、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中
5、透明度和有机物耗氧量。透明度和有机物耗氧量(COD)反映水中含有浮游生物的多少。一方面浮游生物为滤食性鱼类
(鲢、鳙鱼等)提供生物饵料,另一方面对稳定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6、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苗种,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水、科
3. 淡水鱼病诊断与防治图谱
妄想山海快速获得贝币方法攻略。
首先到海底图腾可以刷出鱼,把鱼打完后可以挖取得贝壳。然后去铸币台消耗贝壳炼成贝币。贝壳可兑换贝币,比例5:100。
除此之外,打图腾,每日活跃任务,活动,都可以获得贝币。另外你如果不需要的图谱太多不要扔,拿去融了也给贝币。
4.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与防治
呵呵,很多啊。
有厚厚的一本 鱼病学。淡水鱼常见疾病分为真菌病(鳃霉,水霉等),细菌病(肠炎烂鳃赤皮,竖鳞,打印,疥疮等),寄生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斜管虫病,打粉病等),病毒病(痘疮,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病等),非生物因素疾病(气泡病,藻类中毒,水质过酸过碱)等5. 常见淡水鱼种类及养殖技术
我国的大宗淡水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和团头鲂等七个种类。
(1)青鱼 也称螺蛳青、乌青和青鲩,为底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深水段,喜活动于水的下层以及水流较急的区域,喜食黄蚬、湖沼腹蛤和螺类等软体动物。10厘米以下的幼鱼,以枝角类、轮虫和水生昆虫为食物;15厘米以上的个体,开始摄食幼小而壳薄的蚬螺等。冬季在深潭越冬,春天游至急流处产卵。
青 鱼
(2)草鱼 也称草鲩、混子和草青,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肉厚刺少味鲜美,每100克草鱼肉含蛋白质17.9克,脂肪4.3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其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
草 鱼
(3)鲢 也称白鲢、鲢子。鲢体银白色,头、体背部较暗色,偶鳍灰白色,背鳍和尾鳍边缘黑色。栖息于大型河流或湖泊的上层水域,性活泼,善跳跃,稍受惊动即四处逃窜,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幼体主食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成体则滤食硅藻类、绿藻等浮游植物兼食浮游动物等,可用于降低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鲢
(4)鳙 也称花鲢、黑鲢、胖头鱼。鳙体背侧部灰黑色,间有浅黄色泽,腹部银白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各鳍灰白色并有许多黑斑。鳙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温和,行动缓慢,不善跳跃。在天然水域中,数量少于鲢。平时生活于湖内敞水区和有流水的港湾内,冬季在深水区越冬。终生摄食浮游动物,兼食部分浮游植物。
鳙
(5)鲤 也称鲤拐子、鲤鱼。鲤体背部暗黑色,体侧暗黄色,腹部黄白色。尾鳍下叶橘红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黄色。杂食性,仔鲤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体长15~20毫米以上个体,改食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等。成鱼喜食螺、蚌、蚬等软体动物。
鲤
(6)鲫 也称鲫瓜子、鲫拐子、鲫壳子、河鲫鱼和鲫鱼,为我国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体形似鲤鱼,头小,体较高,无须。属底层鱼类,适应性很强。鲫鱼属杂食性鱼,主食植物性食物,鱼苗期食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鲫鱼一般两冬龄成熟,是中小型鱼类。生长较慢,一般在250克以下,大的可达1250克左右。
鲫
(7)团头鲂 也称武昌鱼。体高而短,甚为侧扁,体形呈菱形,腹部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一肉棱。头短小呈三角形。口小,无须。喜生活在湖泊有沉水植物敞水区区域的中下层,性温和,草食性,因此有“草鳊”之称。幼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成鱼则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团头鲂生长较快,100~135毫米的幼鱼经过一年饲养,可长到0.5千克左右,最大体重可达3.5~4.0千克。由于团头鲂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个体大,并可在静水中生长繁殖,故被认为是优良的养殖对象。
团头鲂
6. 淡水鱼病虫害防治
抗生素使用后会进入水生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多数被排出体外,极少数会残留在体内,并且随着多次使用在体内蓄积起来。
大量使用抗生素后,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药效越来越差,病害越加难治,此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还会造成水生动物肠道内菌群失调,破坏微生态环境,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明确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对象、用量、期限、用法及休药期,做到合理用药,一般按规定使用抗生素后500度日即可视为抗生素代谢完全。中草药是天然绿色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类兼有营养和药用双重作用,具备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和增强免疫能力的功能,且能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无残留、无耐药性的天然药物。以中草药制剂防病技术为主的养殖生产可以基本取代大量使用抗生素防病治病的传统工艺,对病情的控制度高且不易复发;同时,中草药的成本低廉,使得中草药制剂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使之成为水产品病害防治的福音。目前在渔业养殖作为理气消食,增强食欲的使用的有:陈皮、神曲、麦芽、枳实、山楂等中草药制剂,作为清热解毒、杀菌抗病毒的有金银花、连翘、荆介,柴胡、板蓝根,大蒜素,大竹叶黄连等。7. 淡水养殖鱼类诊治图鉴最新
得了水霉菌病。 推荐的治疗方法。 在水族箱里,通过检验水是否处于良好状况,水是否处于适合的温度,并且水是否不太偏碱性(淡水水族箱最好是PH7.2),可以预防可能发生的传染。很多处理剂被推荐使用,但是其中有些有严重的不利因素。盐水浴是淡水鱼类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但是会引起不适当的刺激,需要经常变换方法,而且单独使用不是特别有效。亚甲基蓝对轻微的病例有效,但是规定的用量会使水染上颜色,给持续检查病情的发展造成困难。可以把也孔雀绿涂在感染的区域上。有几种新型专用处理剂,这些处理剂通常对抗真菌有效。 在池塘里,真菌通常出现在春季,当鱼最弱的时候,或产卵之后变得受损伤的时候。在潮湿或寒冷天气开始之前,投喂平衡好并且有营养的饵料给鱼“催肥”,并且保证水的PH在6.5-7.8之间,这样有可能减少真菌传染的机会。已有供池塘使用的专用真菌处理剂。但是根据环境条件,最好把受传染的鱼转移到能保持更稳定条件的合适的容器里治疗;冷热悬殊会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促使进一步传染。例如做老式的洗浴,一定要小心地把鱼转移到一个大容器里,容器里盛满经过除氯处理的水或陈水,理想的做法是向水里充氧。要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对鱼造成不适当的刺激。转移鱼的时候,用棉绒擦掉鱼体上的真菌赘生物。 把温度升到30度 打养 没有水草的话加一些盐(不含碘的)
8. 观赏淡水鱼养殖技术
适合鱼生活的水温是20-30℃左右。鱼的种类有很多,但通常饲养的主要是热带鱼和广温性的鱼,它们都喜欢较高的水温,温度在20℃以上为宜。也有一些鱼属于冷水鱼,必须养在20℃以下的环境中,不过通常家里养的鱼都不算冷水鱼,有的鱼虽然被称为冷水鱼,只是和热带鱼相对能适应冷水而已。
总结,通过以上关于适合鱼生活的水温是多少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适合鱼生活的水温是多少度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9. 淡水养殖鱼类诊治图鉴大全
鲈鱼
为肉食性凶猛鱼类。鲈鱼以捕食小鱼、小虾为生,并以袭击方式摄食。河鲈性成熟较早,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年龄在1至2龄,繁殖力强,产带形卵。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8℃~24℃,易集群,夜视力极强,生长速度快,当年鱼种可达80~190克。河鲈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深受消费者青睐。
鳜鱼
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 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
黑鱼
是乌鳢的俗称,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黑鱼作为药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外科手术后,食用黑鱼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