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骆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食物丰富时,骆驼将脂肪储存在驼峰里,条件恶劣时,即利用这种储备。驼峰内的脂肪不仅用作营养来源,脂肪氧化又可产生水分。因此骆驼能不食不饮数日,据记载,骆驼曾17天不饮水仍存活下来。骆驼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骆驼能一口气喝下100升水,并在数分钟内恢复丢失的体重。因为骆驼的这些特性,人们称它们是沙漠之舟。
长须鲸主要分布在南极海域,主要以磷虾、糠虾、桡足类等为食;在北太平洋则食鲱鱼、秋刀鱼、带鱼和乌贼;在我国海洋主要吃磷虾。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孔雀食物以蘑菇、嫩草、树叶、白蚁和其它昆虫为主。
鸵鸟(又名非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
大象-----其中,非洲象食量大,每天需180~270kg的食物,喝水120公升。
人:杂食,食量1kg左右(包括饮水),睡眠6--8个小时,寿命70-80年。
河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据称,河马是路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杂食)。
犬的食量是指犬1天内所吃食物总量,它与犬的品种、年龄、活动量、饲料好坏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关。一般说来,大型犬比小型犬食量大;同一品种,生长发育阶段的犬比成年犬食量大;群养和户外活动量大的犬比单养或笼养的犬食量大;饲料质量和适口性好时,犬的食量大;秋、冬季犬的食量比夏季大。
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兽, 同时也是 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
1、长颈鹿的食量惊人,每天除了要吃20公斤叶子,有时甚至还需要用专门的颗粒饲料给它们加餐。
2、猫,一天的进食量大概800克
3、成年兔子一天平均吃下两斤的食物
4、鱼的食量一般要看鱼的多少和大小,一般投喂量在让鱼能够在5分钟内吃完为宜,鱼吃的太多,不利于健康
5、鸵鸟的食量非常的大,平均一只鸵鸟一天要吃10多斤草和饲料,一旦停止了进食,鸵鸟的生命也将开始倒计时了。
6、狼的食量,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
7、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的猎物。
8、老鼠的食量很大,每天吃的东西――一般相当于体重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食量大、小与食物质量有关,适口性越好吃得越多,反之吃得少,甚至不吃。
9、小型犬及观赏犬:成年时体重不超过10公斤,每天约需要吃200克食物。中型犬:成年时体重在10公斤至25公斤之间,每天约需要吃350克食物。大型犬:成年时体重大于25公斤,一天的食量取决于体型的大小,通常是 470克到一公斤。
11、大象-----其中,非洲象食量大,每天需180~270kg的食物,喝水120公升
12、每只羊每天要准备干草2―2.5公斤或青贮料3―5公斤,或3―5公斤的氨化饲料等;精料则按每只羊每天0.3―0.4公斤准备。
13、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14、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
15、犬的食量是指犬1天内所吃食物总量,它与犬的品种、年龄、活动量、饲料好坏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关
16、人,杂食,食量1kg左右(包括饮水)
17、牛以干物质计算,每日采食量为8.2~12.3公斤。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 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 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鹧鸪、鲫鱼、松鼠、蜗牛的生活习性
鹧鸪的生活习性
鹧鸪前额有一带状条纹,横过双眼,下行至颈部,形如护胸衣巾样,胸下部、背部多呈银灰色,翼上有多条黑色条纹,嘴、脚桔红色。体长约34-38cm,雄鸪体重550-650g,雌鸪400-550g。鹧鸪栖息于灌丛和疏树的低矮山谷内、或丘陵的石坡、沙坡上。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枝上,其鸣声特殊。白天成群在灌丛中或窜到邻近庄稼地里觅食,其主食为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苔藓、地衣,兼食昆虫。4月末5月初开始繁殖,营巢于草丛或灌丛石堆中。因为鹧鸪具有啄癖和相互啄食残杀习性,暂时喂养时应给以营养成分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和水槽;不要把病鸪或伤鸪与正常的放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挂一些稻草或麦秆供应鹧鸪磨喙和去喙,防止鹧鸪之间发生相互啄食,甚至残杀。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蜗牛的生活习性
1、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2、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3、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4、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5、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6、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7、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幼螺多摄食腐殖质和充分腐熟的植物落叶。
黄鳝、福寿螺、河蚬、田螺的生活习性
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如果长期投喂一种饵料,那么以后就很人工饲养黄鳝的初期,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以便饲喂。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扑食,扑食后即缩回洞内,在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一到晚上,它就将头伸出洞口,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黄鳝视觉不太发达,眼睛高度近视,因而,在夜间光凭着视觉是很难发现食物的,故黄鳝在觅食时,主要依靠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发散出来的微弱的化学分子气味,探测饵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时,黄鳝在洞内将头部伸出洞口处,一旦有蝇蛆、蚯蚓、各种虫类从洞口露过,就立即张口,以缀吸或者吞食式把猎物吸吞下去。当捕到较大生物时,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动物的头部,将其致死,或用旋转方式咬断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渐渐吃下,捕食后则立即缩回洞内休息。黄鳝还能在穿穴时摄食蜓蚓等土栖动物。同时, 鳝鱼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边甚至离水爬到岸上寻找食物吃,稚鳝最爱吃小型的甲壳类浮游生物。黄鳝内有忍耐饥饿的本领,一旦吃饱一餐,3一5天可不食饲料,也不致死亡。
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 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福寿螺的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稻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渠50~100cm深为宜。要避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它野杂鱼吃掉小螺。另外,福寿螺的生存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
该螺是一种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螺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少量精饲料。15日龄以内的幼螺,消化系统不发达,食量也不大,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在此阶段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为好;15日龄以后的幼螺和成螺,即可喂食青菜、浮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草和瓜果皮等饲料。也可饲喂畜禽粪便、米糠、麸皮等。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福寿螺的食量很大,几乎整天都摄食,尤其是傍晚摄食量最大。暂时喂养时,一要每隔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二要防止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碱性强的物质污染水质;三要注意水温的变化,福寿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32℃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40℃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谨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河蚬的生活习性
河蚬在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放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1米左右。暂时喂养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也可施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料。
河蚬也可与鲢、鳙、草鱼混养,但不能与青鱼、鲤鱼混养。
田螺的生活习性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觉的是中华圆田螺。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田螺的生活习性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觉的是中华圆田螺。
河蚬的生活习性
河蚬在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放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1米左右。暂时喂养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也可施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料。
河蚬也可与鲢、鳙、草鱼混养,但不能与青鱼、鲤鱼混养。
福寿螺的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稻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渠50~100cm深为宜。要避免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它野杂鱼吃掉小螺。另外,福寿螺的生存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
该螺是一种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螺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少量精饲料。15日龄以内的幼螺,消化系统不发达,食量也不大,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在此阶段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为好;15日龄以后的幼螺和成螺,即可喂食青菜、浮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草和瓜果皮等饲料。也可饲喂畜禽粪便、米糠、麸皮等。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福寿螺的食量很大,几乎整天都摄食,尤其是傍晚摄食量最大。暂时喂养时,一要每隔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二要防止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碱性强的物质污染水质;三要注意水温的变化,福寿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32℃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40℃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谨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如果长期投喂一种饵料,那么以后就很人工饲养黄鳝的初期,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以便饲喂。
黄鳝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一般静卧于洞内,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有时守候在洞口扑食,扑食后即缩回洞内,在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一到晚上,它就将头伸出洞口,出来寻找食物。由于黄鳝视觉不太发达,眼睛高度近视,因而,在夜间光凭着视觉是很难发现食物的,故黄鳝在觅食时,主要依靠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种生物饵料发散出来的微弱的化学分子气味,探测饵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时,黄鳝在洞内将头部伸出洞口处,一旦有蝇蛆、蚯蚓、各种虫类从洞口露过,就立即张口,以缀吸或者吞食式把猎物吸吞下去。当捕到较大生物时,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动物的头部,将其致死,或用旋转方式咬断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渐渐吃下,捕食后则立即缩回洞内休息。黄鳝还能在穿穴时摄食蜓蚓等土栖动物。同时, 鳝鱼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边甚至离水爬到岸上寻找食物吃,稚鳝最爱吃小型的甲壳类浮游生物。黄鳝内有忍耐饥饿的本领,一旦吃饱一餐,3一5天可不食饲料,也不致死亡。
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 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蜗牛的生活习性
1、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2、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3、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4、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5、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6、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7、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幼螺多摄食腐殖质和充分腐熟的植物落叶。
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 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 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鹧鸪、鲫鱼、松鼠、蜗牛的生活习性
鹧鸪的生活习性
鹧鸪前额有一带状条纹,横过双眼,下行至颈部,形如护胸衣巾样,胸下部、背部多呈银灰色,翼上有多条黑色条纹,嘴、脚桔红色。体长约34-38cm,雄鸪体重550-650g,雌鸪400-550g。鹧鸪栖息于灌丛和疏树的低矮山谷内、或丘陵的石坡、沙坡上。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枝上,其鸣声特殊。白天成群在灌丛中或窜到邻近庄稼地里觅食,其主食为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苔藓、地衣,兼食昆虫。4月末5月初开始繁殖,营巢于草丛或灌丛石堆中。因为鹧鸪具有啄癖和相互啄食残杀习性,暂时喂养时应给以营养成分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和水槽;不要把病鸪或伤鸪与正常的放养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挂一些稻草或麦秆供应鹧鸪磨喙和去喙,防止鹧鸪之间发生相互啄食,甚至残杀。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1、长颈鹿的食量惊人,每天除了要吃20公斤叶子,有时甚至还需要用专门的颗粒饲料给它们加餐。
2、猫,一天的进食量大概800克
3、成年兔子一天平均吃下两斤的食物
4、鱼的食量一般要看鱼的多少和大小,一般投喂量在让鱼能够在5分钟内吃完为宜,鱼吃的太多,不利于健康
5、鸵鸟的食量非常的大,平均一只鸵鸟一天要吃10多斤草和饲料,一旦停止了进食,鸵鸟的生命也将开始倒计时了。
6、狼的食量,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
7、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的猎物。
8、老鼠的食量很大,每天吃的东西――一般相当于体重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食量大、小与食物质量有关,适口性越好吃得越多,反之吃得少,甚至不吃。
9、小型犬及观赏犬:成年时体重不超过10公斤,每天约需要吃200克食物。中型犬:成年时体重在10公斤至25公斤之间,每天约需要吃350克食物。大型犬:成年时体重大于25公斤,一天的食量取决于体型的大小,通常是 470克到一公斤。
11、大象-----其中,非洲象食量大,每天需180~270kg的食物,喝水120公升
12、每只羊每天要准备干草2―2.5公斤或青贮料3―5公斤,或3―5公斤的氨化饲料等;精料则按每只羊每天0.3―0.4公斤准备。
13、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14、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
15、犬的食量是指犬1天内所吃食物总量,它与犬的品种、年龄、活动量、饲料好坏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关
16、人,杂食,食量1kg左右(包括饮水)
17、牛以干物质计算,每日采食量为8.2~12.3公斤。
回答者:xinuoonry - 初入江湖 三级 4-5 19:32
大象、河马、犀牛等日常食量都很大,一般要吃80多公斤/天的草料;不过要吃肉的话,狮子一天可以吃8公斤左右的牛肉。
长颈鹿的食量惊人,每天除了要吃20公斤叶子,有时甚至还需要用专门的颗粒饲料给它们加餐。
猫,一天的进食量大概800克
回答者:天使娜娜0928 - 秀才 二级 4-5 20:25
1、长颈鹿的食量惊人,每天除了要吃20公斤叶子,有时甚至还需要用专门的颗粒饲料给它们加餐。
2、猫,一天的进食量大概800克
3、成年兔子一天平均吃下两斤的食物
4、鱼的食量一般要看鱼的多少和大小,一般投喂量在让鱼能够在5分钟内吃完为宜,鱼吃的太多,不利于健康
5、鸵鸟的食量非常的大,平均一只鸵鸟一天要吃10多斤草和饲料,一旦停止了进食,鸵鸟的生命也将开始倒计时了。
6、狼的食量,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
7、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的猎物。
8、老鼠的食量很大,每天吃的东西――一般相当于体重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食量大、小与食物质量有关,适口性越好吃得越多,反之吃得少,甚至不吃。
9、小型犬及观赏犬:成年时体重不超过10公斤,每天约需要吃200克食物。中型犬:成年时体重在10公斤至25公斤之间,每天约需要吃350克食物。大型犬:成年时体重大于25公斤,一天的食量取决于体型的大小,通常是 470克到一公斤。
11、大象-----其中,非洲象食量大,每天需180~270kg的食物,喝水120公升
12、每只羊每天要准备干草2―2.5公斤或青贮料3―5公斤,或3―5公斤的氨化饲料等;精料则按每只羊每天0.3―0.4公斤准备。
13、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14、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
15、犬的食量是指犬1天内所吃食物总量,它与犬的品种、年龄、活动量、饲料好坏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关
16、人,杂食,食量1kg左右(包括饮水)
17、牛以干物质计算,每日采食量为8.2~12.3公斤。
18、金鱼缸里的金鱼一次1-2粒鱼食
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兽, 同时也是 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骆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食物丰富时,骆驼将脂肪储存在驼峰里,条件恶劣时,即利用这种储备。驼峰内的脂肪不仅用作营养来源,脂肪氧化又可产生水分。因此骆驼能不食不饮数日,据记载,骆驼曾17天不饮水仍存活下来。骆驼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骆驼能一口气喝下100升水,并在数分钟内恢复丢失的体重。因为骆驼的这些特性,人们称它们是沙漠之舟。
长须鲸主要分布在南极海域,主要以磷虾、糠虾、桡足类等为食;在北太平洋则食鲱鱼、秋刀鱼、带鱼和乌贼;在我国海洋主要吃磷虾。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孔雀食物以蘑菇、嫩草、树叶、白蚁和其它昆虫为主。
鸵鸟(又名非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
大象-----其中,非洲象食量大,每天需180~270kg的食物,喝水120公升。
人:杂食,食量1kg左右(包括饮水),睡眠6--8个小时,寿命70-80年。
河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据称,河马是路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杂食)。
犬的食量是指犬1天内所吃食物总量,它与犬的品种、年龄、活动量、饲料好坏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关。一般说来,大型犬比小型犬食量大;同一品种,生长发育阶段的犬比成年犬食量大;群养和户外活动量大的犬比单养或笼养的犬食量大;饲料质量和适口性好时,犬的食量大;秋、冬季犬的食量比夏季大。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
1、有一种尖头鼠类,。但它一天内能够吃下比它本身体重,多约三点三倍的食量。这跟体重六十公斤的人来比喻,即他每天吃下食物的重量,应该是一百九十八公斤,食量之大,令人惊奇。
2、狼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
大象-----其中,非洲象食量大,每天需180~270kg的食物,喝水120公升.
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兽, 同时也是 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成年的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的猎物。
藏獒不喂狗粮前提下
钙片,营养粉(必须喂,不然长得不装,年龄大就瘫痪。因为是大型犬)然后棒子面,蔬菜,肉,鸡蛋 一个月2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