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循环桶养殖泥鳅
第一种: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沼气综合利用,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或者将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
第二种:立体复合循环模式,如“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循环模式,这种循环模式是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磨成粉用作种植黑木耳的营养基,黑木耳生产结束后,菌渣作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实现“桑枝条—黑木耳—水稻”三大产业的良性循环。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田利用率,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桑农、稻农增收的新渠道。
第三种: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如“鱼藕共生”即“鳅、藕”、“甲鱼、菱”、“ 锦鲤、藕”等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藕田里套养泥鳅、甲鱼等水产品的种养混作模式。泥鳅等吃食后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经分解、矿化后作为肥料供莲藕吸收利用,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水质恶化对泥鳅的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鳅健康快速生长。
第四种: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的推广,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除此之为,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2. 箱式养殖泥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3. 泥鳅养殖池建造
水泥池可用旧池改造,也可用砖、石砌建新池,其面积、形状、大小等可视养殖规模、地理位置等决定。
便于拉网、容易修建的长方形池子的池底向短边应有2%~3%的倾斜度;底面中心为全池最低处的圆形池子(排污能力 较强)。
水泥池池深要求1 m以上,用塑料网或者铁丝网将进出水口处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cm以上,因为泥鳅好动,以防窜逃。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水泥池上方搭建遮阳网,不仅适合泥鳅的避光性,在炎热的夏季还可起到降温作用。
4. 家庭塑料桶养殖泥鳅
泥鳅在家可以挖个大坑,坑里是塑料倒入水最低一米深的水要是在家里养高缸里放水,也可以延长你就寿命
5. 循环桶高密度养殖泥鳅
循环式泥鳅养殖池,是指可以重复利用的养殖基地。
6. 桶养泥鳅技术
泥鳅的耐缺氧能力较强,但如果鱼多桶小水少它们不能耐受,还是应该适当换水,或改用盆养较好,盆的口大,水也浅,水面同空气接触面大,有利于空气向水中溶解,当你看到它们在水中比较安静,没有向上冲击的情况,说明水中不缺氧,一般就不必换水。
7. 循环水养泥鳅
1.先将活的泥鳅用清水养一段时间,大约一周,但一定要定期换水,目的是让它体内的污物排出。
2. 将养过一段时间的泥鳅水放干净,放入食用盐,约30分钟后,由于大量盐分稀释体表黏膜,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泥鳅就会变得半死不活,目的是去除体表黏膜,保持水质。
3. 将泥鳅头部剪掉。目的,防止鳃部藏有寄生虫。
4. 再用清水将已经处理过的泥鳅冲洗干净,放入冰箱以便于保存。
5.开始冷冻(冷冻的目的就是为了再冻死一部分细菌,一般细菌在低位状态下就会死亡)。将洗净的泥鳅分份冻上,也就是说,你把每天需要喂的量东西一起,不要把所有的泥鳅全部冻在一起,那让不便于每天的食用。简单方法是找一些纸杯之类的东西,把一天的量放在一个纸杯里,各个纸杯都装进泥鳅后,统一送入冰箱或冰柜冻上。如果需要长期保存的话,需要在装好泥鳅的纸杯里加一些清水,水位一淹没泥鳅为宜。这样会使冷冻后的泥鳅保险,且不会风干。
6.冷冻一天后,把冻好的泥鳅拿出来,稍微缓一会,把纸杯里的冰坨分别挤出来,冻好的泥鳅是在冰坨里,像琥珀状。然后把这些冰坨统一装到一个方便袋里扎扣放回冰箱保存,倒下来的纸杯收起来可以下次循环使用。
7.准备喂食前,先将冻好的泥鳅拿出一坨,放在装水凉水的水盆里自然缓开、缓透,根据泥鳅的大小,缓透时间一般需要1-2小时。缓开后的泥鳅水是很脏的,然后用小捞子搅合几下,用自来水冲投两遍后水就非常清澈了,这时可以在凉水里稍微兑点热水搅合一下,使水温接近鱼缸里水的温度。然后稍等一会让泥鳅的身体有点温度后即可喂食了。
8. 大桶养泥鳅
不好。
第一点,做好遮阳防晒。
楼顶太阳比较大,鱼池水温容易偏高,水质容易变差,鱼受不了就会生病死亡 。鱼池上方可以用遮阳网防晒,也可以用木板等其它东西遮挡太阳。注意不要全部盖着,正午太阳可以直射的面积占鱼池总面积小于10%即可。
第二点,养殖品种选择。
可以选择比较好养的品种,如鲤鱼、鲫鱼、罗非鱼、鲶鱼、泥鳅、黑鱼等等。单养数量:鲤鱼每平方3—5条。鲫鱼可以多一些,每平方10—15条。罗非鱼每平方12条。鲶鱼可加大密度,每平方30—40条。泥鳅每平方100—150条。黑鱼每平方30条。
第三点,水位管理。
鱼还小时,水深30CM可以了。随着鱼慢慢长大可以逐渐加深水位,最深时有60CM即可。
第四点,放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面积占鱼池总面积15%即可。种些空心菜之类的水生植物可以改善水质!为防鱼吃根须可以在浮床底下加层网。
第五点,合理换新水。
养殖时间久了鱼池水质会变差,这时候就要更换新水了。自来水不可以直接注入鱼池,可以用桶装好放置一天,然后再倒入鱼池。加新水前要先排走底层污水,用小水泵抽就可以了。每次排污加新的量大概占鱼池总水量的10%—15%就可以了,以免造成水体环境变化太大影响鱼正常生长!一般3、4天进行一次就好了,至少要做到一星期一次。
第六点,饲喂量管理。
喂鱼宁饿莫饱!每天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1.2%就好了,喂太多鱼容易生病。一天的总量定好了,可以分开两到三次投喂。
9. 泥鳅可以用水桶养殖吗
可以。室内养泥鳅的方法和室外差不多,主要是调控好室内的温度即可。控制水温在24℃-27℃的范围内,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更换老水,注入新水。做好喂食管理,定时、定点投喂,吃不完的饵料要及时清理干净。
泥鳅可以在室内养殖,数量通常在5-10条为宜,并且养殖时间不能超过半个月,否则泥鳅会大量死亡,由于家中的环境条件太差,不适合长时间喂养泥鳅
在室内养殖泥鳅时,要准备一个干净、容量大小适宜的鱼缸或者水桶,在底部铺放厚度为15公分的泥沙,便于泥鳅钻洞,然后加入清水,保证水深在50厘米左右,最后把泥鳅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