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
鲟鱼吃虾米、螺、蜗牛、蚌、小鱼、水蚤、水蚯蚓、红虫、饲料等食物。通常人工喂养的鲟鱼,一般以专用饲料为食,每天喂三四次即可。在给鲟鱼喂食后,要及时对剩余的食物进行清理,并按时换水稳定水质。
2. 鲟鱼养殖用什么饲料
养殖鲟鱼的池塘面积要求比较大,保证充足的水源,水质干净清澈没有污染。在放苗前15天的时候,将池塘的水进20cm左右,用生石灰兑水然后将其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饲料以鱼粉、各类油饼、米糠、麸皮等为主。还可以投喂蚯蚓、蛆虫、小昆虫、动物内脏等。另外,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
3. 鲟鱼养殖必备条件
养殖条件:水温需在0℃-25℃之间,溶氧量需要保持在5mg以上,酸碱度ph值需在7.5左右;鲟鱼有一定的惧光性,所以夏天一定需要遮阳棚,养殖时水质需要50cm左右的透明度,成年时需要30cm左右的透明度。
4. 鲟鱼养殖方法
中华鲟的养殖如下:水温: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含氧量: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pH: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盐度: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中华鲟的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中华鲟是鲟形目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曾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
5.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图片
鲟鱼最喜欢吃一些活饵,因为它们肉食性的鱼类。野生的鲟鱼最喜欢吃一些小鱼、小虾、小蟹、水蚤等。幼年时期的鲟鱼会吃一些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灯光食物。
人工饲养的鲟鱼可以投喂一些虾类、螺类、蚌类、红虫、水蚯蚓、水蚤、合成饲料等。这些食物的营养含量是非常丰富的,对鲟鱼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同品种的鲟鱼,习性也是不同的,喜欢的食物也不同。养殖鲟鱼的时候可以根据它们的习性来选择投喂的食物,这样对它们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6.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高产养殖技术
1、水温:埃及神仙鱼属于热带鱼,因此埃及神仙鱼不耐寒,当水温低于25度的时候就非常的容易生病,随意建议大家在饲养时把水温控制在27-30度之间。
2、水质:埃及神仙鱼偏好弱酸性的软水,所以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饲养水缸中的水的PH值,大家可以让水的PH值保持在5.5-6.5之间,水的硬度保持在0-3°dH。
3、混养:埃及神仙鱼比较敏感而且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一定要极力的避免和其他的鱼类混养。一旦混养的话,很可能其他的鱼没事,埃及神仙鱼却患病最终死掉。
4、饵料:埃及神仙鱼喜欢吃活饵生饵,使用生饵料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干净,尽量避免感染病原菌。埃及神仙鱼的喜欢的活饵料有水生昆虫、小鱼、小虾、孑子、丝蚯蚓、水蚤等水生昆虫和鱼虾。
5、换水:神仙鱼换水最好不要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得使用储存过的旧水,因为新水即使通过调整PH值和硬度以及水温还是会和原水有差距,很容易使埃及神仙鱼产生应激反应。
7. 鲟鱼养殖条件和技术
1、养殖准备
在养殖鲟鱼之前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鲟鱼它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其次就是池水要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还有就是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然后养殖场建设完毕之后需要将养殖场清理干净,并且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放置三四天之后将水排出,这样就算消毒完成啦。最后在放养前将鸡粪或其他家畜的粪便倒入池中进行浮游生物的培养,这样等鱼苗放进去之后就可以觅食,并且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2
2、鱼苗选择
鱼苗选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繁殖率,我们要选择哪种健康的没有病害的鲟鱼苗,鲟鱼苗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鱼鳞、鱼翅等完好,并且比较活泼、勤快,在水中游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轻快,这样的鲟鱼苗基本上就没错啦。
3
3、鱼苗放养
在鲟鱼苗放养之前我们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鱼苗的损失,首先我们将买回来的鲟鱼苗放十条左右放入养殖的水池中,两天之后观察鱼苗是否有异样,出现死亡或者是鱼苗明显失去了生机,那么就不适合放鱼,得重新将水池进行清理,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可以放心放养啦。
4
4、饲养管理
放入水池中的鱼苗如果害怕出现其他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在水中加一点盐,让池水含有一定的盐度,但是千万不能放太多,不然鲟鱼苗会适应不了而绝食。饲养主要是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饲料喂养相互配合,在喂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是饲料可以少但是绝不能多,因为鲟鱼比较傻,这样它会被撑死,尽可能的一天多喂几次,每次适量就好。其次就是鲟鱼它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刚买回来的鱼苗我们要坚持一天换一次水,等到它对环境稍微适应了之后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即可,而成年的鲟鱼半个月换一次水就好。最后就是鱼池中饲养台上剩余的饲料残渣要及时清理,不然等鱼饿了就会把坏了的饲料吃掉,引发病害。
8. 鲟鱼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二、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三、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四、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每次喂完鱼后一小时要提箱检查吃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也要提箱检查并捞岀箱内病鱼死鱼。每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除掉网衣上的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随着鱼体增长要及时调整密度。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换置时采用套置法,即先把要换入的网箱经过2-3天的浸泡后把它套置在要被换岀的装有鲟鱼的网箱外面,并固定好,然后要小心地把要换岀的网箱解开拉岀水面。把换岀的网箱冲洗干净修补好,以备换用。注意如果进入高温季节则尽量避免倒鱼,以免造成损失。
9. 鲟鱼养殖饲料配方
吃的
饲养鲟鱼的时候,能给它吃虾米、螺、蜗牛、蚌、小鱼、水蚤、水蚯蚓、红虫、饲料等食物。通常人工喂养的鲟鱼,最好以专用饲料为食,并且每天喂三四次就够了。在给鲟鱼喂食后,要及时对剩余的食物进行清理,并按时换水稳定水质。
10.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饲料配方
1、养殖准备
在养殖鲟鱼之前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鲟鱼它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其次就是池水要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还有就是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然后养殖场建设完毕之后需要将养殖场清理干净,并且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放置三四天之后将水排出,这样就算消毒完成啦。最后在放养前将鸡粪或其他家畜的粪便倒入池中进行浮游生物的培养,这样等鱼苗放进去之后就可以觅食,并且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2
2、鱼苗选择
鱼苗选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繁殖率,我们要选择哪种健康的没有病害的鲟鱼苗,鲟鱼苗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鱼鳞、鱼翅等完好,并且比较活泼、勤快,在水中游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轻快,这样的鲟鱼苗基本上就没错啦。
3
3、鱼苗放养
在鲟鱼苗放养之前我们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鱼苗的损失,首先我们将买回来的鲟鱼苗放十条左右放入养殖的水池中,两天之后观察鱼苗是否有异样,出现死亡或者是鱼苗明显失去了生机,那么就不适合放鱼,得重新将水池进行清理,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可以放心放养啦。
4
4、饲养管理
放入水池中的鱼苗如果害怕出现其他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在水中加一点盐,让池水含有一定的盐度,但是千万不能放太多,不然鲟鱼苗会适应不了而绝食。饲养主要是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饲料喂养相互配合,在喂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是饲料可以少但是绝不能多,因为鲟鱼比较傻,这样它会被撑死,尽可能的一天多喂几次,每次适量就好。其次就是鲟鱼它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刚买回来的鱼苗我们要坚持一天换一次水,等到它对环境稍微适应了之后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即可,而成年的鲟鱼半个月换一次水就好。最后就是鱼池中饲养台上剩余的饲料残渣要及时清理,不然等鱼饿了就会把坏了的饲料吃掉,引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