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猫会引起火疖子吗?
夏季气候比较炎热,属于疖子多发季节,平时我们会发现不少孩子的头部、面部,以及脖子、腰背部位,都是比较容易发生疖子。之所以发生火疖子,主要是因为身体上的细菌侵入了人体肌肤上的毛囊,以及四周所属的皮脂腺而引发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现象,并且症状及其复杂。火疖子在疾病初发的时候,在身体之上的汗毛孔部位会出现一些比较小的脓疱,这些现象很有可能会快速发展成黄豆一般大小的,或者是蚕豆一般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发生疾病之后,对于火疖子症状要了解其并不是单一的一个出现,而是多发性的,并伴有比较明显的疼痛症状。而疾病发生了三天到五天的时间之后,结节中央有变软波动现象,最后以至于破溃,排出粘稠的浓液而自己痊愈。所以,在火疖子初期发生之后,若是我们知道了火疖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对其予以诊治,不然的话,火疖子不自己痊愈,且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地带的话,会因为挤压搔抓而导致身体上的细菌逆行经过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因此,火疖子的防治是必须要及时进行的,因为火疖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一旦得了火疖子疾病之后,这类病情对人们身体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数月甚至半年治疗不愈,就会让患者苦不堪言。若是孩子,还会影响小孩的健康生长。所以,得了火疖子疾病之后,及时且正规的接受治疗才能帮我们消除疾病的伤害
二、猫的毛囊炎会不会传染给人
猫咪的毛囊炎不会传染给人的
给猫咪涂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
毛囊炎很好治疗的
三、犬猫毛囊炎
犬猫毛囊炎临床症状
毛囊炎是由致病微生物侵入皮肤毛囊引起的炎性反应。如果单个性散在性毛囊炎治疗不及时,炎症扩散会造成疖、痈和脓皮病。常见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在口唇周围、背部、四肢内侧和腹下部。病因多是由于毛囊口被堵塞、毛囊内蠕形螨寄生、毛囊内细菌过度繁殖、内分泌失调等。毛囊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中间型葡萄球菌。治疗前刮取皮肤样品,做实验室检查,药敏实验是必要的。
爪爪博士建议:
1、剃去患处毛发,使用肤诺恩皮肤喷剂,抗炎杀菌、促进皮肤修复。3-5次/日,5-7天疗程。
2、取适量复方酮康唑软膏涂抹于患处,用于抗微生物感染,妊娠期和肝功能不全的犬、猫禁用。
3、孕猫建议涂抹巴诺夫皮肤凝胶,更加温和安全,且可以有效治疗皮肤化脓和真菌感染等皮肤病。
4、使用爱滴克(阿维菌素透皮溶液)进行驱虫,取用0.1毫升/千克滴涂于犬、猫的后颈背脊处,妊娠期禁用,柯利犬禁用。
5、多发型犬猫口服复合维生素,补充营养,增强整体免疫力。
6、口服IGY抗特力,补充免疫球蛋白,促进食欲,调节身体机能。
犬猫毛囊炎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用药。
1、红霉素软膏,每日・2~3次,外用。
2、皮炎平,每日2~3次,外用。
3、净灭,0.1毫升/千克,每周1次,肌内注射,柯利犬禁用。
4、大宠爱,6~12毫克/千克,外用,每2~4周,连用1~3疗程。
四、皇家孟买猫刚买来的时候还好好的,这两天开始有宠物毛囊炎了怎么回事
毛囊炎大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和清洁度不够所造成的,我家猫咪是因为饭盒太深而且清洁不当造成的,猫咪吃饭很容易沾到下巴,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毛囊炎,建议你给猫咪换一个浅点的饭盒。
五、为什么会长疖(JIE)子?
疖子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擦伤、糜烂等均有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皮肤油脂分泌也可成为其诱因;此外,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缺陷者,都容易并发疖子。老长疖子主要与以上一种或几种因素有关。一旦长了疖子,如果能在刚刚长出时外涂碘伏(与碘酒相比它的消毒效果好,刺激性小,且不易挥发)和酒精,每日2~5次,较重者在外涂碘伏和酒精的同时口服广谱抗生素,一般即能控制其不会长成硬块;除此之外,每天用抗菌肥皂清洗患处,常换洗内衣,勤洗手,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患处直接接触,就能避免相互间的传染。
疖子,夏天尤其多见,俗称“暑疖”。中医认为是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随处都可发生,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了那里又发,顽固难愈;特别是当病人正气虚弱,或挤压疖子,还会引起“疮疡内陷”,“疔毒走黄”,也就是败血症。所以,不能忽视对疖子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疖子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肤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4次,对尚未化脓的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1.注意皮肤卫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最好不多吃甜食。千万不要用挤捏的方法去排脓。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对于反复发作的疖病,要寻找潜在的因素,消除体内感染病灶。检查有无贫血和糖尿病等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2.抗生素的注射和内服。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用洁霉素0.6g肌注,每日两次,也可用先锋霉素、泰利必妥及磺胺等。
3.自家疫苗或葡萄球菌混合菌苗疗法、自血疗法。也可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g/次,每周两次,五周为一疗程。
4.早期的疖子不能切开引流。成熟的疖子已化脓变软者,可切开排脓。但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千万不要挤压和随意切开。未成脓者,可每日外用纯鱼石脂,或鱼石脂硫磺泥膏,可促进炎症消退。
5.可进行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照射,缓解炎症。
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或汗腺所致。皮肤擦伤、糜烂等均有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皮脂溢出过多及因职业而常与矿物油接触的人,也容易发生疖子。疖病多半发生于炎热的夏季。高温、潮湿、多汗容易使病原菌侵入皮肤。皮肤不清洁是一个重要因素。身体抵抗力降低、体弱、糖尿病、肾脏炎、贫血等皆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