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大多与主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活动空间有限,因此必须注意保持室内与猫体的清洁卫生,这样才有利于猫与主人的和平共处和身心健康。
训练猫在固定的地点便溺。猫是比较爱清洁的动物,但不要认为只要给它准备了便盆,猫就会自己到便盆里去便溺。到固定地点便弱的习惯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养成的。训练时,在猫窝放一废盒或纸箱做的便器,其中放3~4厘米厚的砂子,最上层放少许带有小猫尿或屎味的砂子。当猫要撒尿或大便时,就会焦躁不安,四处活动,寻找排便场所。此时,把猫引到便盆处,先让其闻盆内砂子的味道,这样它就会在便盆里排便,训练数次后即可养成习惯。如猫在盆外其他地方排便时,此时应绝对避免用粗暴的态度训斥、体罚,应将小猫的头轻轻地压到粪便处,并反复说“不能在此拉屎”,然后将其带到便盆处,指给它看,并说“在这里拉”。这样重复数次,就可改掉其到处排便的不良行为。
便盆要经常清洗和更换垫物,保持清洁和无臭味,防止猫感到便盆脏而更换便溺地点。如能训练猫到卫生间便池内便溺则更为理想。
3.定期消毒
要经常对猫窝及食具和便盆进行清洗,定期消毒,这样既可做到清洁卫生,又可预防疾病。
经常晾晒猫窝,猫窝内所有的垫料(布片、垫纸)要经常更换,这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防止病菌繁殖和寄生虫滋生。这种方法消毒效果好,又经济。药物消毒也是个好办法,但不能用气味太大(如来苏儿)或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氢氧化钠,即所谓火碱),可选用0.l%的过氧乙酸,其刺激性小、杀菌力强,喷撒在猫窝及其周围环境,能杀死大多数病菌。用0.1%新洁尔灭液浸泡食具、便盆5~10分钟,或用3~4%的热碱水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也可收到同样效果。如果便盆有臭味,可用除臭剂消除。
4.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家庭养猫,由于受居住条件的限制,人和猫必须在同一个环境生活。因此要注意对猫进行调教,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利于猫和主人的身心健康。
无论怎样可爱的猫,要是随便在沙发或衣服上排便、拉尿的话,它的可爱就会大打折扣。这对猫来说是一大不幸。所以,要训练猫在固定地点大小便的习惯。要是能把猫上厕所训练有素的话,家里会很干净。猫到固定的地点便溺,并且便后扒土掩埋是猫的本能行为。但新来的猫和尚未经过训练的猫不懂也找不到便溺的地方,因此会乱便溺。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它们固有的坏习惯,而是无可奈何,因此对猫不要横加训斥,要耐心训练、引导,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养成猫洗澡、梳理被毛和清洗耳、眼的卫生习惯,这些都需主人花时间去训练。
5.建立健康检查和防疫制度
定期给猫窝、饮食用具及便溺的用具作消毒,有利于预防疾病。但由于猫的皮肤对一些化学药品比较敏感,因此在消毒时要注意对药物的选择。例如,最好不用酚类药物消毒(例如臭药水、来苏儿)。像火碱这类刺激性大的药物,使用时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并且不要弄到猫的身上。一般可以使用0.1%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猫窝及用具。也可选用0.1%新洁尔灭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食具、便盆等,或用3%~4%的热碱水浸泡、洗刷之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使用。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猫“窝”应经常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也能防止其它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即方便又经济。
如果引进新猫时,必须注意隔离,确认无传染病或其他病害。尤其对于群体养猫的场所,对新引进的猫,必须将它先放置到一个单独的环境进行隔离饲养,1个月之后,确认无传染病或其它病害,才能并群,这是预防发生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措施。
养猫户之间进行繁殖工作的合作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猫的健康状况,作充分的确认,不然有不少传染病可以通过猫之间的直接接触以及交配而传染。
为了您的猫增强抵抗力,少染病,那么就要定期到兽医站进行防疫接种。其中,猫瘟热疫苗的接种绝不能忽略,市县(区)兽医站和宠物医院都能帮您接种。
对猫作定期的健康检查十分必要。定期找兽医做全面体检,以便及时而准确地掌握猫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做到防重于治。除此之外,养猫者在平时,尤其在喂猫、逗猫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猫的行为和外表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去兽医站咨询、分析、查找原因。例如,当食欲减少时,要分析是由于天热,还是发情?是食物问题,还是有病?……又如,当活动减少时,常常与寒冷或妊娠有关。当陌生人到来或别的动物出现时,猫常有恐惧焦躁不安的情绪出现。
通过对猫的外表观察是发现疾病的重要线索,猫的眼、鼻、嘴和外生殖器是否有分泌物,其性状如何?被毛和皮肤是否干净整洁和完整,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否灵敏,四肢走路有无异常等,都需要猫主人平时细心观察,对观察结果分析整理后,可判断猫的身体状况是否健康,有无疾病感染。此外,观察猫的呼吸及大小便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特殊猫的管理
1.仔猫的管理
初生的仔猫毛绒绒,十分可爱,但眼睛尚未睁开。一般体重为90~120克(一胎多仔的仔猫,个体轻一些)。10日龄左右双眼睁开,这时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
14日龄开始长牙。
20日龄左右,就能爬出产箱,蹒跚走动,常在母猫吃食时跟在后面,学着母猫吃食的样子,吃些食物。
小猫的一天天长大,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能与母猫吃同样的食物。到30日龄时,可给小猫吃少量的食物。小猫的体重为400克左右。
40日龄以后,小猫能捕食小鼠或较大的昆虫之类的活食。开始玩耍前,有意识地跟母猫学习生活技能。此后,小猫的生长较快,猫主人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和饲喂量,以满足小猫的生长需要。
50~60日龄的小猫,体重可达700~800克,可完全脱离母体独立生活,此时就可以断奶了。小猫断奶后,生长迅速,这时要特别注意给小猫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应多喂些瘦肉、肝,并适当增加钙磷等物质。适时适量喂点肥肉,以提高其食欲。
给小猫断奶,可采取母、仔隔离的办法,或是让母猫自动断奶(这是动物的本能)。猫主人应注意在小猫断奶的那一天,不要给母猫喂食,这样通过减食的方法,达到控制母猫产奶过多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
90日龄后的猫比较好饲养,此时要防止小猫乱跑、乱吃食。由于体质的增强,对外界的抵抗力也增强,因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也增强了,应加强对它的训练,如跑、跳、爬等各种技能及定点便溺、洗澡的训练等,以增强小猫的灵活性和判断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此时,对猫一定要加强管理,防止小猫乱跑、乱吃食物。
小猫断奶后比较容易训练、调教,所以此时抱养最佳。年龄稍大的猫,对周围环境已经适应,有了较固定的生活方式,因而较难调教。如果是初次养猫,最好是在秋天这段时间里抱养。冬天小猫易得感冒或肺部疾病;夏季炎热,雨水多而潮湿,不宜饲养。秋天抱养则潮湿的夏季已过,待到寒冷的冬天来临时,猫已长大,抵抗力增强,不易患病。另外,秋天干爽温暖,便于饲养。
抱养小猫之前,要做好养猫前的准备工作,即生活必需品是否齐备,以免小猫到来后措手不及。小猫带到家后,在取出之前,先将门窗关好,以防逃走。一般说来,小猫适应新环境需3~5天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就能安下心来,不再逃走了。小猫到新的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要温柔地抚摸它的被毛,也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同它交谈,使其安静下来。严禁大声喧闹,然后再把小猫放到猫窝里。猫窝里要垫些小猫曾用过的布片、垫纸等(这些东西可在取猫时向原主人要),小猫可以从布片、垫纸上嗅到母亲和同胞兄妹的气味,从而得到安慰。小猫胆子小,到新的环境会产生紧张情绪,表现为不停地鸣叫,不吃食。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它进食,否则会产生抵抗情绪。一般一天以后,小猫对周围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就可以进食了。喂的食物要质高、量少,每天多喂几次。
猫窝应安置在干燥、通风、保暖的地方,必要时可放入热水袋或多加些棉絮、布片之类的东西,小猫抵抗力差,身体弱,体内许多生理机能还不健全,在分窝之前,主要靠母体和群体保暖,而现在一切都得靠自己,如果新环境、温度低,有风或潮湿,小猫易感冒生病。猫窝的温度保持在25~30℃为宜。
把小猫在新环境中安静下来以后,其他人不要去挑逗、干扰它,让小猫安静地休息。几天以后,小猫就能适应新环境。一般适应表现是小猫不再鸣叫,并开始梳理被毛。小猫天性聪明、善解人意,主人要多与小猫接触,以迅速建立起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