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野蜂养殖学习(野蜂饲养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2 18:41   点击:2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野蜂饲养方法

中蜂又名土蜂。云南土蜂的养殖方式与意蜂不同,大多是定地饲养。定地饲养又分家养和野外饲养两种。家养,就是在房前屋后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安放蜂桶,便于日常管理。野外饲养,就是把蜂桶安放到大山深处,山上环境好,无污染,蜜源充足。这种养殖模式,已经被大多数养蜂人接受。

2. 野蜜蜂怎么养

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温度控制适宜。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 2~8℃,高于这个温度蜜蜂活动量增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影响春繁。如果低于-2℃,工蜂的活动量也会增大,主要是不停地摆腹,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会造成工蜂老化,缩短寿命。因此保证适宜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白天要多晒太阳应采用通风、洒水,夜晚箱上盖草帘并把巢门关小。早、晚应把巢门适当缩小,中午开大,以调节巢温。

二、湿度控制。冬季蜂箱内最佳湿度为70~80%。湿度过高就会导致饲料变稀,甚至变质,蜜蜂食后患病的几率相应增大,易患大肚病和下痢。另一方面,蜂箱湿气排不出去易在箱内结成小水珠,并落到箱底导致蜂蜜发酵,妨碍安全越冬。所以要做好通风排湿工作。有一些小窍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把草木灰撒于能透气的覆布, 或将装于小纱布袋里的干灰,放进蜂箱的隔板外侧,浸湿后再换入干的,当然如果湿度过大,还是要立即换箱。

三、防止震动和鼠害,蜜蜂是一种喜欢安静的动物,怕震动。在越冬后期,蜜蜂体质很弱,腹内积粪难以忍受,若受震动,会造成死亡。因此,在蜂场内严禁滚动重物、碰撞蜂箱、敲击器械和放鞭炮。整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质优量足是蜜蜂越冬的关键。除了人为行动造成的损失,需要着重注意的即是鼠害。冬季老鼠会啃箱、吃蜂、毁巢,造成蜂群损失惨重,一旦在蜂场发现有老鼠活动,要及时捕杀。

四、防止病害,蜜蜂的病害一直以来都是蜜蜂养殖发展的阻碍因素,冬季蜜蜂的体质弱更易得病,因此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于蜜蜂疾病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蜂场卫生、养蜂工具以及蜂巢的消毒等,对于蜂群中常见的麻痹病、蜂螨、孢子虫病等,一定要及时进行防治。

3. 野蜂怎么养

通常情况下,蜂群由6万只左右的蜜蜂组成,而稍大的蜂群可达7万只左右。蜂群中的蜂工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间才会出现,繁殖过后即消失。  山蜂很少采集农作物花蜜,多数会采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山蜂在采集花蜜的时候特别勤劳,即使在蜜源很少的情况下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采集。早春和晚秋的中午,山蜂可照样外出工作,通常情况,山蜂每年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8天左右。  山蜂家养的接蜂方法山蜂多在春季5月10日~6月3日和秋季7月20日~8月10日这段时间进行分群。应当注意的是,接蜂时操作者必须戴好蜂帽等保护装备。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门接蜂法和结团收捕法。  巢门接蜂法当蜂群分群逐渐开始飞成喇叭筒状的时候,在1分钟~2分钟内,用一只手提着涂有蜂蜜的桶帽。当蜂王出生的时候,要以最快的速度用另一只手或手握的草把,将蜂王托到桶帽上。手离开后,山蜂就会很快结团,并且越结越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把桶帽轻放在蜂桶上。当本群大部分蜂都进入桶后再盖严桶帽并将其固定好,之后将巢门缩小或关闭,在夜间妥善移动放置好蜂桶。蜂群进桶后要注意看护工作,如果桶内安静,可打开巢门,反之,可随时关闭巢门。  结团收捕法在巢门接蜂并未成功时,蜂王第一次起飞并不会飞出太远,通常会落在附近的树上或房檐等处去结团。此时,接蜂者可借助梯子上去,一手将蜂帽放在蜂团上方以接近蜂团,另一手用草把将蜂团由下向上进行驱赶,等到蜂王和全群蜂在桶帽下面结团后,再将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如果这一时期收捕还不成功的话,蜂群就会向远处迁飞。阻止蜂群远处迁飞的办法是可用锹或手撒扬小灰或用泼水的方法,强迫蜂群停留在附近的树上或房檐等处结团,以便下一次再收捕。  除此之外,如果在野外发现分蜂群结团在树枝上的时候,可以采取锯断树枝将蜂团放入蜂桶内或将其抖落在面袋里,将其带回再放入蜂桶的措施来进行接蜂。如果在树窟里发现山蜂群的时候,可在白天量好高度划好记号,晚上将树锯断再抬回家养。需要注意的是先锯去上段,再锯下段,防止蜂桶倒塌而致使山蜂四处逃亡,且要注意人身的安全。  如果在石缝里发现山蜂时,要在其分蜂时用巢门接蜂法或结团收捕法进行接蜂家养。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的居住,当蜂群住进去后能彻底安静地转入正常工作时,可在夜间抬回家养。

4. 野蜂饲养方法图解

一、尽快培育成生产群

对新购蜂群,及时防治蜂螨和其他蜂病,保持蜂多于脾(很关键,初学者爱加脾),群壮无疾患。外界缺乏蜜粉源时,要补足饲料,然后每天或隔日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王多产卵。工蜂体健工作情绪高,能哺育更多的健壮幼蜂。经常进行巢内喂水,既节约“劳力”,又避免低温冻死采水蜂或采来污水使蜂群致病,可尽快将蜂群发展成加继箱的生产群。同时,在不拆破强群的前提下进行育王,组织继箱交尾群,实行生产、育王和交尾三结合。

二、强群继箱移虫育王

当蜂群发展为继箱群后,常会出现自然王台,此时就顺其自然,将王台口稍微扩大,取出台内幼虫,不搅动王浆,选1日龄的幼虫移入台内,初学者移虫需要多练习几次,保证移虫不伤及幼虫,如果移不了,可以先临时用自然台,以后择优留王。

一张脾上可用多个自然王台(最好是人工移入虫的王台),其他脾上的王台全部毁掉。将育王脾放入继箱,两侧放幼虫脾、蜜粉脾。在巢、继箱之间最好加双层隔王板,两板之间加个纱盖框(无纱网),使两隔王板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以减少老王对继箱的影响。

三、叠加第三箱体做交尾箱

在新蜂王出台前天,再加一个继箱,开侧门或后门,两继箱之间加隔王板,把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新的继箱(即第三箱体),再提入2脾蜂置王台所在脾的两边。当幼王出台3天后,把交尾箱与原箱之间的隔王板撤去,换上纱盖并加覆布,把2张无王的脾抖落工蜂,还入原群,交尾箱留1张脾,独立为交尾群。10天后观察新王产卵情况,若正常,则新王交尾成功。

四、分蜂增加群

分离增殖群有两种方法:

1、把新王群提离原箱,换新址,随即补入一个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3天后再补入第二张封盖子脾,尽快补成生产群。

2、将老王带2张封盖子脾提出为新分群,并抖入2脾工蜂,同样补充发展,尽快成为生产群。分出同时,撤除交尾箱与原箱之间的覆布,留纱网,8~12h后全群用白酒糖浆(500g糖浆加入两小杯白酒)喷雾,将带新王的脾放继箱内,再喷洒些白酒糖浆液,撒除交尾箱体,盖好蜂箱。第二天观察蜂王,若正常,巢继箱调换位置(或蜂王进巢箱),增殖蜂群即告成功。

5. 野蜂饲养方法有哪些

双色蜂养蜂方法:

1、饲喂:饲喂是蜜蜂养殖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大致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分蜂是蜜蜂扩大种群数量最主要的方式,大致可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小规模中蜂养殖时一般是让蜂群自然分蜂,而意蜂养殖和大规模中蜂养殖则多采用人工分蜂。

3、介王:介王是指为无王群介绍一只新王,在养蜂生产中蜂群难免出现意外失王,此时便要给蜂群重新介绍一只新蜂王,另外养蜂场引入其他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将蜂王介入蜂群中。

4、并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并成一群,例如早春可将两个或多个弱群人工合并成一个群势相对较强的生产群,另外蜂群失王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也可将蜂群合并到其他有王蜂群中。

5、防病:病害防治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蜂群一旦爆发病虫害轻者直接影响养蜂效益,严重时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波及全场蜂,事实上很多人养蜂失败都是病害防治不到位引起的。

七、蜂群管理

1、春季:春繁是蜜蜂春季管理的重点,只有春繁做好了才能确保全年的养蜂效益,具体方法是先根据当地的气候确定合适的开繁时间,然后坚持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以促使蜂群快速繁殖。

2、夏季:防暑是蜜蜂夏季管理的重点,首先养蜂人要取出蜂箱中的蜜脾和废旧巢脾以利通风,然后在蜂箱上面搭上遮阳棚来遮阴防晒,遇极端高温天气还要洒冷水或放冰块来给蜂箱降温。

3、秋季:秋繁是蜜蜂秋季管理的重点,秋繁好坏也是蜂群能否顺利越冬的决定因素,原因是利用秋繁可为蜂群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而这些越冬蜂则是蜂群能否顺利越冬的基础条件。

4、冬季:越冬是蜜蜂冬季管理的重点,其一群势必须要能支撑到翌年春季,其二蜂群中必须有足够的越冬饲料,其三蜂箱保温必须做到宁寒勿热,三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越冬都可能失败。

八、注意事项

1、蜜蜂养殖要尽可能的饲养成强群,原因是强群不管是抗病力还是采集力都要远远高于弱群,而饲养强群的有效办法是取强补弱或合并蜂群。

2、蜜蜂养殖要尽量避免发生分蜂热,原因是蜂群发生分蜂热时生产效率将大大降低,尤其是大流蜜期发生分蜂热对蜂蜜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

3、蜜蜂养殖要及时更换老弱病残王,原因是蜂王能力不足时对蜂群的影响将特别明显,因此养蜂人要及时培育新王并及时替换掉老弱病残王。

4、蜜蜂养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原因是爆发病虫害对蜂群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切勿平时不注意预防而等到病虫害爆发后才去进行补救。

6. 冬天收的野蜂怎么养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

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

7. 怎么驯养野蜂

守墓人先需要找到蜂箱才可以驯养蜜蜂。

8. 自己在家怎么养野蜂

蜜蜂不提倡在人群密集居住的地方养殖,会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也不太适合蜜蜂的活动条件! 建议找一养蜂专业人士当面咨询!不要自己查资料琢磨,容易给您和蜜蜂带来伤害!

9. 野山蜂养殖技术

中华蜜蜂的古代人工饲养东汉时期(25~220)进入蜜蜂的人工饲养阶段。公元1世纪初,出现了文献上记载的第一位养蜂专家-姜岐。据《高士传》记载,姜岐隐居山林,“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当时教授养蜂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东汉的养蜂先行者已不满足于原洞养蜂,照看蜂群。为了更便于割蜜,开始移养蜜蜂。移养是蜜蜂由野蜂变成家蜂的过渡阶段。他们砍下附有野生蜂窝的树干(即原始天然蜂窝),挂在屋檐之下,蜂窝所放置的方向与原树干生长的自然姿势保持一致。移养无需管理,蜜蜂生活在半野生状态。至今云南怒族、傣族人民饲养无刺蜂仍沿用这种移养方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