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雏鸡养殖技术流程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
2. 养鸡育雏技术
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射的红外线,主要产生热效应,用其产生的热量进行育雏。红外线灯泡一般为250瓦,使用 时通常成对地组连在一起,上面加上一个反射罩,使向上发散的 热量也反射下来。
红外线灯的育雏数根据育雏舍的温度而定,室温愈高可育雏数愈多。红外线灯泡悬挂的高度可根 据室温的高低和雏龄的大小而进行调节,育雏第一周通常悬挂于 离地面45厘米的高处,室温低时可降低33〜35厘米处,但不可太低,否则雏鸡饮水后如甩嘴将水滴溅到灯泡上,灯泡即爆裂而 报废。
育雏第二周起每周将灯提升7〜8厘米,直到60厘米。因 为红外线灯泡产生的辐射热照射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热量就明显减少,育雏舍内必须另外备有供温设备。红外线灯育雏的优点 是:供温稳定,室内干净(特别是在天暖时育雏,只用红外线灯 时),垫料干燥,雏鸡可自由选择合适的温度。
缺点是:耗电量大,灯泡易损,因而育雏成本较高。
3. 肉鸡雏鸡养殖技术大全
养殖肉鸡首先要建造鸡舍,可以建立在交通便利、背风、光照充足、排灌正常、不积水的场地。在投喂饲料的时候以混合饲料为主,比如将玉米、南瓜、红薯、稻谷等结合一起喂养。最后就是做好防疫工作,每天定时清除鸡粪,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1、建造鸡舍:鸡舍要建立在交通便利、背风、光照充足、排灌正常、不积水的场地,鸡舍要做好休息室、运动场的规划工作,然后要准备好水槽、食槽及温度调控设施。
2、饲料投喂:最好是投喂混合饲料,如果投喂同一种饲料,会造成营养不良,可以将玉米、南瓜、红薯、稻谷、木薯等结合起来一起喂养,比如玉米、稻谷可以磨成粉,南瓜和红薯可以煮熟。
3、疾病防治:鸡的常见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滴虫病等,要做好防疫工作,以免影响养殖效益。每天定时清除鸡粪,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不饲喂变质的饲料与饮用水,控制好养殖密度
4. 雏鸡的管理方法
一、前期准备
1、场地消毒 孵化前将孵化室地面、墙壁、天棚、孵化器彻底清洗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熏蒸24小时后,通风两天。蛋盘和出雏盘彻底浸泡清洗,然后用0.01%菌毒杀或0.1%过氧乙酸消毒后晾干。
2、设备检修 孵化前应做好孵化器的检修工作。电热、风扇、电动机的功能,孵化器的严密程度,湿温度,通风和翻蛋等自动化控制系统,湿度计的准确性等均要检修或校正。
3、种蛋预热 孵化前应先将蛋面清洁、大小平均在50克~65克、质量完好的种蛋由10℃~20℃储存室移至22℃~25℃的孵化室内预热6小时~12小时,除去蛋面的冷凝水,对提高孵化率有好处。
4、种蛋消毒 对孵化用的种蛋,在完成集蛋时,每立方米用42毫升福尔马林和21克高锰酸钾熏蒸20分钟~30分钟。入孵前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均匀喷洒种蛋或用其40℃~45℃溶液浸泡种蛋3分钟即可。
二、上蛋入孵
将消毒后种蛋逐枚放入孵化器蛋盘中,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排列。轻拿轻放,严防种蛋破损,直至装满。上蛋入孵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以后,使出雏在白天,便于观察处理。
三、温度湿度
孵化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孵化器内最适宜温度、湿度要求为:1天~19天温度37.5℃~37.8℃,湿度50%~60%;20天~21天出雏期温度36.7℃~37.2℃,湿度75%左右。
四、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孵化后期胚胎代谢比前期更加旺盛,产热更多,孵化器内如通风不好会造成温度过高,烧死胚胎或影响正常发育。因此,应加强孵化器的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晾蛋可起到均匀温度和散热功能。
五、翻蛋控制
翻蛋可改变胚胎方位,防止粘连,使蛋体受热均匀,促进羊膜运动。一般1天~18天翻蛋次数为每2小时一次,角度应与垂直线呈45℃角位置,然后反向转至对侧同一位置。翻蛋角度较小起不到翻蛋效果,太大易造成胚胎死亡。
六、照蛋检查
孵化期内一般照蛋两次,第一次照蛋时间在入孵后6天~10天进行,挑出无精蛋、死精蛋;第二次在移盘时,即17天~19天进行,挑出死胎蛋、毛蛋。正常情况下,头照一般可明显看到黑色眼点,血管呈放射状且清晰,蛋色暗红,充满血管;二照时可见气室向一侧倾斜,有黑影闪动,胚胎暗黑。
七、适时移蛋
在孵化至第17天或19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当有1%雏鸡轻微啄壳,可以听到雏鸡叫声时移盘最好。移蛋时动作要轻、稳、快,缩短移蛋时间,减少破蛋。
5.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家禽,它的种类很多,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今天给大家介绍鸡的养殖技术和鸡病防治。
一、鸡的养殖技术
1.选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如果是蛋鸡可选择海兰褐京红一号,这两种鸡都比较好,产蛋率高,适应性强。
2.放牧
通常情况下,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
3.饲料
土鸡生长速度较慢,要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
4.防疫
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比家养的鸡强。但因饲养期长,加上放牧在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所以必须认真按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
二、鸡病防治
大量养殖土鸡,要特别注意病害的防治,常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三种。
1.营养充足,根据鸡龄、品种、类型、体重、用途等喂以全价混合饲料,满足它们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2.精心饲喂,不喂霉变酸败腐烂之料,不饮污浊不洁有毒之水,把好“病从口入”关。
3.创造环境,努力维持鸡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要求舍内空气流通,密度合理,温、湿度适宜。经常清扫洗刷,排除废物,控制污染。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既定的各种饲养管理制度。外来人员谢绝参观,以免带菌入内。
6. 育雏的方式及雏鸡的饲养管理
1科学饲养
雏鸡出壳25小时左右开始喂食,将玉米渣或是小米作为饲料可以提高雏鸡啄食能力,三天后开始添加混合饲料;一般6周龄以内雏鸡每日应饲喂5、6次,6周龄以后可以适当减少饲喂次数,通常一日饲喂4~5次,这一阶段的雏鸡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一次进食不能过饱,饲喂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同时要提供干净和足够的水给雏鸡饮用,可以在温水中添加5%的红糖供雏鸡饮用,这样可以促进雏鸡吸收体内剩余的蛋黄;时刻关注雏鸡的食量、健康情况,一般雏鸡食量突然下降或是增多都是疾病的先兆。
2温度控制
雏鸡健康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刚刚孵化的雏鸡身上的羽毛较少、抗寒能力弱,各种器官发育未成熟抵抗力不强,如果温度过低容易造成雏鸡感冒,影响食欲甚至是直接导致死亡,大大降低雏鸡的成活率;温度过高导致雏鸡呼吸加快,带走体内过多的水分,雏鸡就会大量饮水从而出现拉稀,严重损伤肠道。所以在育雏期温度控制很关键,雏鸡刚刚孵化时温度应保持在34℃左右,随后每周下降3℃左右,5~6周后即可脱温。在保温过程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保暖设备,常用的有保温箱、红外线等。
3湿度管理
通常情况下湿度在63%左右最适宜雏鸡的生长,如果室内湿度较大要增加垫料的更换次数,避免饮用水弄湿垫料同时加强通风;如果过于干燥可以增置加湿器或是采用人工洒水的方式增加湿度。
4光照管理
雏鸡1~2日龄的时候采用25瓦的灯泡实施全天光照可以帮助其适应环境,尽快学会饮水、进食,此阶段的雏鸡对过亮和过暗的环境都不能适应,所以要严格控制光照的亮度;3~14日龄阶段的雏鸡只需在夜间喂食的时候打开照明设备,不用进行特殊光照,这样可以保障雏鸡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促进身体发育;在14日龄后在晴朗和温暖的天气下可以将雏鸡放在室外活动半个小时,充足阳光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雏鸡体制提高免疫力。
5饲养密度
育雏养殖舍内的湿度、空气质量、卫生环境、恶癖都是饲养密度影响的,密度越大舍内的卫生环境就越差,空气污浊、潮湿、气味刺鼻易造成细菌滋生,喂食时易出现抢食抢水的现象,导致部分雏鸡伤残、食不饱极易发病,所以设置合理的饲养密度是鸡群健康生长的关键。第一周雏鸡体积较小,饲养密度可以为每平方米30只;以此类推每周减少5只直至第5周的每平方米10只。
6通风换气
动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一只小鸡平均每分钟要呼吸50次以上,育雏室内的雏鸡数量大,所以随着次数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会越来越高,氧气含量会越来越少,同时雏鸡的排泄物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如果不及时通风换气不但影响雏鸡正常生长,同时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瞎眼等疾病的发生率。在养殖过程可以用塑料布或是纱布代替窗户上的玻璃,保持室内通风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或是在气温较高时将窗户打开,通风换气一般多在中午进行换气。
7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处于育雏期的小鸡胆子非常小很容易受到惊吓,生长环境产生细小的变化都会使雏鸡受到影响,雏鸡群一旦受到惊吓就会相互挤压造成伤残,严重时会引起雏鸡死亡,所以育雏室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防止其他土兽进入。
8疾病防控措施
雏期的小鸡各项器官发育都还未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非常弱,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不但要做好饲养管理,同时还要做好疾病的防治,通常以预防为主,雏鸡孵化后要及时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发病率。鸡白痢、球虫病、鸡瘟这三种是雏鸡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对雏鸡育雏室、饲喂工具进行消毒杀菌可以有效的预防这些疾病,雏鸡群出现疾病后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7. 雏鸡养殖有哪些技巧
一、进鸡苗前的消毒
空鸡舍中会残留病菌、病毒等致病因子,如果不消毒放进来的鸡苗很易感染病原而发病。在进鸡苗的一周前,要对鸡舍进行清扫并严格彻底的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进行熏蒸,熏蒸期间关闭鸡舍门窗,直至消毒24小时后再开窗通气。
二、鸡苗的选择
在选择鸡苗时,一定要选择大厂家、信誉好、有售后服务的孵化场进苗。在准备购进的鸡苗中随机抓几只鸡苗解剖,查看肝脏、肾脏、胆囊、肺、肠道等部位是否有病变,确保购回的鸡苗健康。
三、鸡舍温度控制
鸡苗对温度要求非常苛刻,特别是刚出壳的鸡苗,但也不能照搬教科书,在鸡苗刚放进去鸡舍的时候,就升温到34/35度。因为鸡苗在运输车里的温度肯定没有这么高,一下子进入高温环境,这么的温差鸡苗应激大,对鸡苗的伤害很大。
正确的做法是刚把鸡苗放进鸡舍时,鸡舍的温度能达到30度左右就行了,可以慢慢升高温度,在3-4个小时后逐渐升高到35℃。
四、鸡舍湿度的控制
鸡苗很少各个系统发育还没有完善,特别是鸡苗的呼吸系统。如果鸡舍湿度过低,在高温的环境中,鸡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损伤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当然鸡舍湿度过高,鸡舍过于潮湿也会造成鸡苗发病。
正常情况下,7日龄之内的鸡苗,鸡舍的湿度应控制在60%~65%;7日龄之后的鸡苗,鸡舍湿度应控制在50%~60%为宜。
五、鸡苗的饲养
1、及时饮水
鸡苗在拉回来后,要及时让鸡苗饮水。初饮非常重要,鸡苗出壳后及时(尽量在出壳36小时内能饮到水,在出壳3小时内饮到为宜)饮水能促进体内卵黄的吸收,并有助于鸡苗及时排除胎粪,来刺激其饮食的欲望。
给鸡苗提供的饮水一定要清洁(温开水),并能保证鸡苗在半米内都能找到水源。饮水的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鸡苗会洗澡,造成着凉感冒,太高鸡苗的饮水量会不足,过高的水温还会损失鸡苗的肠道,最适宜的水温在18-24度之间。
在鸡的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维生素C,可以给鸡苗提供一定的营养,同时缓解鸡苗运输的应激反应。
2、喂食
鸡苗初饮后,就会吃开口料了,刚开始喂鸡苗时不要控料。不要控料,也不是在料槽里加很多饲料,这样鸡苗吃不完会造成浪费,而且饲料易发生霉变,鸡苗吃食后危害很大。
正确的喂食方法是勤加少放,鸡苗吃完后再添料,如果鸡苗吃不完时,要及时把料从料槽里清扫出来。
六、鸡苗的养殖管理
1、光照
随着小鸡苗日龄增加,光照时间要保持不变或稍减,不能增加;1—3日龄的小鸡苗视力弱, 22—23小时的光照才能确保小鸡苗的采食和饮水,以后每周逐渐减少20分钟,直到每天光照9小时为止,直到20周龄;室内照明可按30瓦/10m2计算。
2、通风
鸡舍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鸡舍内的细菌、病毒、尘埃通过换气可以排出;利用自然通风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
3、分群
按照小鸡苗的大小、强弱来分群,每半个月调整一次。要控制好小鸡苗群的密度,密度过大会使小鸡苗生长缓慢、且易发生啄癖。
4、防病
养殖小鸡苗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接种疫苗是预防鸡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鸡免疫程序为: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疫苗;10日龄接种鸡法氏囊疫苗饮水;15日龄用鸡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饮水;21日龄进行鸡痘刺种;35日龄用鸡法氏囊疫苗饮水;40日龄用鸡Ⅱ系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混合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