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到了冬天的时候散养鸡,怎样才能够安全过冬?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0-03 23:31   点击:159  编辑:滕娣   手机版

到了冬天的时候散养鸡,怎样才能够安全过冬?

气温寒冷直接影响鸡的生长发育、生产等,鸡产生热量,维持正常体温消耗的饲料增加,使母鸡下蛋或停止。因此,冬季养鸡要注意防寒保温,蛋鸡的最佳温度为15 ~ 25度。因此,鸡舍可以加厚朝方墙壁的厚度,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堵住严厉的朝方窗户,在门上挂棉条,在阳光充足的时候适当地开窗通风,在鸡舍空气没有臭味、没有刺激的条件下,依靠鸡的体温释放的热量,基本达到不影响散射的温度条件。农村产阳系每天要早收,鸡舍内温度控制在10以上,可以用塑料薄膜盖膜,关门窗,门窗用窗帘或塑料薄膜密封,提高室温。

冬天白天短,晚上长,冬天光线短。随着时间的长短,母鸡下蛋的影响很明显。光有促进鸡生长发育和增强生殖功能的作用。光通过鸡的眼睛刺激脑垂体前叶,加快卵巢卵子的发育,帮助母鸡下蛋。冬天要采取人工补充照明,早上4点开灯,晚上9点关灯,照明时间延长到14-16个小时。要多喂片剂,少喂粗粮,有条件地增加青饲料的喂养量,在混合精饲料中加入3% ~ 5%的松针粉,增加维生素,添加含钙的蛋壳粉、石灰石粉。每周要给鸡喂一次沙子,每100只鸡喂500克。确保鸡体内营养协调,使鸡多下蛋。

冬天要注意不要给鸡喝冰水,要给鸡喝温水。同时,饲料要按时、定量、自由素食,多素食。要注意打扫鸡场,保持鸡场清洁,分散鸡,防止鸡毛被弄湿。注意鸡舍通风,冬天冷。鸡瓶都在鸡舍里避寒,很少出去吃饭。鸡舍里的鸡粪、芳草、饲料容易腐败、分解。制造很多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诱发鸡群病。冬天鸡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白天鸡一般不会得这种病。白天气温高,加上鸡运动,产生了能量。鸡不太冷一到晚上,鸡的运动量就会大幅下降,活动少,热量低,热量低,不足以支撑自己保温,所以对外部温度的要求很高,所以冬天晚上一定要做好保温。

如果保温不好,鸡就暖和身体,一起推,两种情况很容易。一个是温度达不到,鸡拼命堆积,影响呼吸,甚至影响死亡,另一个是咳嗽、逆风等呼吸道症状。晚上的保温很重要。鸡场通风要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到鸡身上。晚上在炉子上点火,鸡会感到舒服,但要注意一氧化碳。

1、冬季晚上的保暖,保暖主要是晚上,白天鸡在活动,加上白天气温高,运动燃烧脂肪,这样白天不会觉得冷。晚上鸡休息后,活动少,产热少,不足以支持自身的保暖,所以对外界温度的需求高。鸡是群居动物,会通过扎堆,相互取暖,假如温度过低,相互取暖都达不到,就会两种情况,一种是扎堆直接影响呼吸,出现死亡。还有一种就是呼吸道症状,咳嗽。 晚上保暖很重要,让鸡进入鸡舍过夜,鸡舍挡风,风不能直接吹到鸡身上,如果像让鸡再舒服点,晚上生炉子,给一个简单的热源,鸡就会觉得舒服。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就行。

防寒保温.散养鸡的棚舍比较简陋,大多就是一个用来避雨和休息的地方,基本上是四面漏风的,这在冬季用来作为保温场所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度以上,所以可以在鸡舍周围设置防风障。避免冷风侵袭,再在墙缝、门窗等有可能漏风的地方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贼风和过堂风。同时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依靠群体温度过冬。

1、防寒: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和过堂风。2、增加光照。在采取光照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太阳光线的作用,与此同时,根据日光的长度和强度,适时补充人工光照,用人工光照来克服自然光照的季节性,弥补冬季自然光照不足,创造家禽生殖要求最佳照度。使鸡在光照较短的冬天,仍然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这对于冬季增加鲜蛋的供应,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3、增加营养。冬季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抵御寒冷,才能保证其高产性能。4、加强疫病防治。定期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倍量多种维生素,以适应鸡的产蛋需要和减轻各种应激反应,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冬季小鸡怎样管理

一、冬季育雏关键技术

冬季育雏必须采取全封闭式管理,避免禽舍间工作人员及器具流动交叉,舍内的采暖设备要在鸡进场之前保证鸡舍温度升至35℃左右,饲养人员要细致观察鸡的行为,了解鸡的冷热表现,根据需要进行短时通风(一般一次不超过2分钟),冷风不能直接吹到鸡体,以后随着鸡日龄的增加,舍内温度平稳下降,每周下调约2-3℃,直至雏鸡的绒羽被幼羽替代后,温度可降至18℃左右。

二、脱温工作要循序渐进,力求稳步降温

7周龄以后的雏鸡虽然有了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而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面对较低的夜间外界环境温度,其很难适应,极易造成鸡群体质下降,爆发疾病。为了减少转群前后温度对鸡群的应激,在这个时期,转群前一周应根据鸡群的体质开始加大降温幅度,降至16-18℃,育成舍有暖气的要开始适当供一些暖气,没有供暖设施的也应用煤炉供暖(注意煤气中毒),使转群后前三天育成舍和育雏舍的温度基本持平,然后根据鸡群的日龄和外界温度逐步降温,但最低不能低于13℃。

三、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点

1、防寒保温

1)入冬前准备:在冬季到来之前,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与检修,堵死墙壁裂缝,封堵迎风口的窗户,屋顶废弃的风帽要进行封堵,但注意要留好通风排气孔,同时还要搞好供暖设备的准备与安装。

2)鸡舍保温:冬季到来后,要把门窗用草帘进行遮围,出粪口要安装插板,以利于挡风御寒,严防冷风直接袭击鸡体或使舍内局部温度变冷,导致温度迅速下降,夜间要注意在南窗口与门口挂上厚草帘,以利于保温。

3)防潮除湿:舍内潮湿容易为细菌提供滋生的环境,因而冬季更应注意保持鸡舍的相对干燥。鸡粪一定要做到日清日洁,防止舍内氨气浓度过大。还要防止鸡的羽毛被乳头饮水器或水槽内的水弄湿,增加鸡体热量的蒸发。此时更应注意防止冷风或者贼风直吹鸡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4)舍温几个“高些”原则:大风、降温、下雪时,要高些;夜间比白天要高些;免疫后两天要高些;发病时要高些;日龄小的比日龄大的要高些。总之,要灵活掌握,“见鸡行事”。

2、通风换气

1)在鸡舍氧气充足、空气不污浊的前提下,尽量使舍内温度维持在雏鸡的最适温度范围内。且保证舍内前、中、后温度的均匀性以及温度变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供给最小通风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排风量,减少舍内热量散失。

2)冬季鸡舍密闭较严,鸡舍内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如忽视通风可以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等。所以对于冬季雏鸡的饲养管理来说,保温与通风同等重要,也可以在舍内适当放置一些木炭,用来吸附有害气体。

3)当冬季舍外温度下降到-5℃以下时,鸡舍的通风就应当完全以换气为主保证最小通风量,舍内以不闷为宜,每天应适当打开天窗换气或设置排风机进行排风,但要严防贼风,舍内风速以0.13m/s为宜。

3、搞好环境消毒

冬季温度、湿度低,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因此,环境消毒、饮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闭鸡舍每天坚持带鸡消毒,舍外环境可使用生石灰进行定期消毒,料盘、饮水器等用具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饮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浓度为100ppm,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秋末冬初,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多变,降雨量减少,根据气候特点,鸡群保健要点主要是根据“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减小各个因素的影响,保证鸡舍环境的平稳过渡,坚持精细化饲养,合理调整鸡群,努力营造一个适宜鸡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保障后备鸡群的安全越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