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野鸡和小鹌鹑一起养可以不?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03 19:46   点击:14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小野鸡和小鹌鹑一起养可以不?

小眼睛和小鹌鹑一起养可以不下一届和小鹌鹑可以在一起养的,但是长大之后他们在一起就不合适了。

小野鸡和小鹌鹑是可以一起养的不过他们长大以后可能会成为敌人两者之间会产生相应的竞争关系哦

野生的一般都容易带病菌,一般不建议和家禽混养,但如果周边没有禽类疫情,而且生态环境比较好的话,也可以适当尝试,但不建议大规模混养家禽和野生动物,一旦爆发疫情,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野生的一般都容易带病菌,一般不建议和家禽混养,但如果周边没有禽类疫情,而且生态环境比较好的话,也可以适当尝试,但不建议大规模混养家禽和野生动物,一旦爆发疫情,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小野鸡和小鹌鹑是可以一起养的,其实很多动物都是可以一起养的,只要它们关系不是天敌就可以了

二、鹌鹑和什么一起养最好

不同种类的鹌鹑可以混养,鹌鹑也可以和鸽子、鹦鹉混养。但是鹌鹑养殖尽量避免混养比较好,鹌鹑和鹦鹉以及鸽子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取食习惯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混养在一起不太好饲养,而且混养也更容易导致疾病的滋生。

这种动物还是比较好养的,因为我国现在也有大量的人在饲养。 养鹌鹑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这需要很高的养殖技术才行。

鹌鹑和你家里面的猪或者是鸡一起养也可以。

三、鹌鹑苗的饲养方法鹌鹑怎样养殖

鹑舍,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鹑的产蛋率。

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饲养笼可用竹木,也可用铁制成。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饲料,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罗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饲料要相对稳定,如需交换要逐渐过度。

喂料,鹌鹑喂料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另一种是喂湿料,喂湿料时干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9~10周龄的鹌鹑,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给多少”的饲养方法。

管理,分群,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使之定时配种,这样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若不便分群亦可混合喂养。混养时雄鹑和雌鹑之比为1:3。除留下配种的鹌鹑外,其余雄鹑作肉鹑处理。

密度,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饲养密度,幼鹑平养密度为100只/1周龄/平米,85只/2周龄/平米,70只/3周龄/平米,50只/4周龄/平米。环境:养殖鹌鹑的周边环境要安静,如果受惊忧,会影响母鹑产蛋。

扩展资料

配种:种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但实际饲养中,50~60龄的雄、雌鹑开始配种繁殖,繁殖期1年,年年更换。鹌鹑的早晨和傍晚性欲最旺,交配后受精最高,以早上第一次喂饲后让其交配最好。如有把握进行人工孵化,则一年四季均可让鹌鹑交配繁殖。

产蛋: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据试验,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因此,要悬挂60瓦电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以达到每天16小时的光照时间。其余时间改换成4瓦电灯照明。

孵化: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是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

在快出雏的前两天,湿度增至80%以上,且常通风换气,在胚胎将被破壳出雏时,每隔2~3小时,以90度角转动种蛋,帮助胚胎活动。种蛋孵化期为17天,雏鹑出壳后12小时开始喂料,饮水,最晚不超过24小时。

参考资料:黔农网-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如下:

1、鹑舍,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鹑的产蛋率。

2、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饲养笼可用竹木,也可用铁制成。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3、饲料,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罗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饲料要相对稳定,如需交换要逐渐过度。

4、喂料,鹌鹑喂料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另一种是喂湿料,喂湿料时干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9~10周龄的鹌鹑,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给多少”的饲养方法。

扩展资料:

配种:种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但实际饲养中,50~60龄的雄、雌鹑开始配种繁殖,繁殖期1年,年年更换。鹌鹑的早晨和傍晚性欲最旺,交配后受精最高,以早上第一次喂饲后让其交配最好。如有把握进行人工孵化,则一年四季均可让鹌鹑交配繁殖。

产蛋: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据试验,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因此,要悬挂60瓦电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以达到每天16小时的光照时间。其余时间改换成4瓦电灯照明。

孵化: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是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黔农网-鹌鹑养殖技术

鹌鹑的育雏

鹌鹑各阶段的划分,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根据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为:1-15日龄为雏鹑,15-40日龄仔鹑,40日龄以后为成鹑。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 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初生重平均7-8克,1周龄时可达20-23克,平均日增重1.86克左右,料重比1.4:1左右。2周龄时可达40-42克,料重比2:1左右。其羽毛的生长是伴随体重的增长而显示的。一般1周龄时雏鹑体表的初级羽开始着生,主翼羽毛变粗,尾羽开始萌发。4月龄雏鹑的主翼羽毛色呈芝麻状。10日龄的雏鹑除腹部外,全身各处不易见到胎毛。15日龄时,雏鹑的胎毛逐步变成初级羽。30日龄时,家鹑的羽毛能换成永久羽,但脸颊下颌部的羽毛要到60日龄方能长好。

(一) 育雏前准备工作 育雏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食槽、水槽及育雏室的清洗与消毒,饲料、药物及用具准备,保温设备及试温。从外地购进时,还需考虑购进量及运输设备等。其各项准备工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考其它禽类。

(二)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

1、保温。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 育雏时在头三天内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32-29℃,第三周为28-25℃,第四周为24-21℃。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即可脱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温度掌握不仅仅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同时,还应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饮水。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呆的时间过长,增丧失不少水分,应及时供给温水,使雏鹑恢复精神,否则会使雏鹑绒毛发脆,影响健康。长时间不供水,会使雏鹑遇水暴饮,甚至弄湿羽毛,引起受凉,产生拉稀。第一天宜饮用5%葡萄糖水溶液,第二天饮0.05%的高锰酸钾水,以后每周饮高锰酸钾水一次。随着日龄的增长,饮水量增加,可改用水槽喂水。使用水槽时,上面最好加盖网罩,以免雏鹑落入淹死。

3、喂料。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其营养标准可参见总论中的营养标准,可供参考的配方有:

配方一:饲料名称:玉米 豆饼 鱼粉 糠麸 叶粉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3.5 1.5 1.0

配方二:饮料名称:玉米 豆饼 鱼粉 麸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4.5 1.0 (配方一和配方二均需添加适量添加剂)

雏鹑一般要求24-30小时内开食。开食料采用混合饲料,也可采用玉米粉等单一料,放入饲料盘。一般均采用昼夜自由采食,须保持不断水,不断料。也有采用定时定量喂饲,原则上早、中、晚和夜间共4次。但应看具体情况而定。

4、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因此,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面积第一周龄130只左右,第二周龄100只左右,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大,夏季则相应减少。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5、光照。育雏期间的合理光照,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光线不足,会推迟开产时间。保温期间,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脱温后,光照时间也不能低于14小时。光的颜色以中间光色为宜,红光虽使鹌鹑安静,但性成熟略有推迟。

6、辅料。育雏器内的辅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采用粗布片。由于刚孵出的雏鹑腿脚软弱无力,在光滑的辅料上行走时,易造成一字腿,时间一长,就不会站立而残废。因此辅料禁用报纸或塑料。辅料3-5天后即可删除。

7、日常管理。育雏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按时投料、换水、清扫地面及清扫粪便,保持清洁。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每天早晨,要观察鹌鹑的动态,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2)承粪盘每日清扫1-2次,饮水器每天清洗1-2次。

(3)每天日落后开灯,掌握照明时间。

(4)经常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正常。临睡前,一定要检查一次温度是否适宜。

(5)观察雏鹑粪便情况,正常粪便较干燥,呈螺旋状。粪便颜色、稀稠与饲料有关。喂鱼粉多时呈黄褐色,喂青料时呈褐色且较稀,均属正常。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便须检查。

(6)及时淘汰生长育不良的弱雏。

(7)发现病雏,及时隔离,死雏及时剖检。

(8)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与标准体重对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