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雏适宜的加温方式有哪些?
雏鸭育雏适宜的加温方式有地下或地上烟道、红外线灯、沼气或燃煤炉供热,但后两者要用烟道将烟和废气排出室外。
二、冬天小拱棚育苗用什么方法升温比较合适?
菌类种植,冬天可以进行大棚种植,用以调控温度。 大棚种植: 一、培育壮苗 1. 种子处理:用高锰酸钾溶液1000倍液浸泡种子1小时,随即将种子放入清水中冲洗干净,然后置于25~30℃处进行催芽,待种子有半数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 2. 营养钵育苗:8月上旬在营养畦将催芽后的种子进行直播,至2~3片真叶时移植到营养钵内假植育壮苗。做法是选择阴天把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按畦排列整齐,然后移植小苗,待移栽完毕后再全面浇一次清水,最后盖上小拱棚薄膜。 3. 营养土配制:6份过筛园土(三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3份腐熟的垃圾肥,1份钙镁磷肥,再加入许的清水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为防病害可适当加入代森猛锌或多菌灵。 4. 苗床管理: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5~20℃间,时间持续15~20天。若温度高,水分大,光照弱则极易造成幼苗徒长,必须适当增加光照,揭膜通风降湿。晚上则要注意盖膜。天气干旱可在傍晚适当浇小水。定植前再用500倍液百菌清或800倍液代森锰锌喷施一次。一般假植后25天左右即可定植。 二、整畦定植 1. 畦地准备:整地施肥,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过钙100公斤,复合肥70公斤,生物有机肥80公斤作基肥,同时用50%多菌灵粉剂或70%代森锰锌粉剂进行土壤消毒,然后起垄作畦,即作成连畦带沟1米,畦高30厘米的单垄高畦。 2. 定植:定植时间为9月中旬,定植时穴施钙镁磷肥50克。每单垄种植一行。株距30厘米,定植后浇定根水。 三、管理 1. 花前管理:开花结果前应将棚四周的塑料膜全部揭开,留棚体顶部的薄膜,以降温排湿防雨。除雨天外,要加强通风,减轻棚内湿度,并保持棚内温度25~30℃。夜晚不低于18℃。此时的温湿度要控制适当,若湿度高易造成徒长,而气温低、湿度大则易得晚疫病。 2. 喷施矮壮素:为防止植株徒长,定植后可用1000ppm矮壮素喷施,每7天一次,共喷二次。 3. 整株吊蔓:采取三杆整株法,即留第一分株与第二分枝,抹去第三以上分枝,连同主杆形成三杆株形。同时注意拉线吊蔓。 4. 2,4,4-D激素点花保果:定植后25天至1个月可见开花,若此时气温低于18℃时,一定得用2,4-D激素点花保果,方法是用10ppm2,4-D溶液逐个点花。为防止重复点花,可在2,4-D深液中加入适当的红墨水。 5. 肥水管理:定植后一般不浇水,若土壤含水量低于20%则用复合肥加适量水化开进行飘浇,每15天一次。 6. 病虫防治:虫害发生不多,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和灰霉病,防治上以预防为主。可用300倍液可杀得喷施或800倍液70%代森猛锌喷施。低温高湿易感晚疫病。可用58%雷多米尔500倍液喷施,每7天一次,共喷3次。若发现灰霉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或用50%速克灵粉剂1500倍液喷施。 四、预防冻害 立冬以后气温降低,特别是12月份后时有霜冻甚至结冰,要预防植株受冻,方法是在大棚内再加盖一层无滴膜,无滴膜的四周要垂到地面压死。白天开通风口排雾,傍晚封死四周的风口,使其冷空气不会进入,可确保植株不受冻害。
三、电抱小鸡养殖技术?
鸡从出壳到60日龄左右叫雏鸡,这段时间的培育亦称育雏。人工育雏,就是根据雏鸡的生长发生规律,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喂养。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安装幼雏保持在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应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