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鲢鳙的养殖技术
1、鲢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也有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
2、鲢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也有叫雄鱼。外形似鲢。侧扁。是淡水鱼的一种。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鲢鳙鱼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3、鲢鳙鱼称之为食浮游生物鱼类,通过鳃耙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食物组成随环境中的食物来源而有所变化,但很难摄食<10 um的食物颗粒。鲢鳙也被用于控制水体中大量爆发的蓝藻,称之为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鲢鳙也用于保水渔业或净水渔业。
2. 鳙鱼和白鲢鱼养殖技术
一、混合喂养法在鱼苗下塘前3天,每亩水面施粪肥300公斤,培育轮虫等天然饲料。鱼苗下塘后几天,每亩水面每天投豆浆2公斤或饼粉3公斤,以补充天然饲料不足,以后每3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腐熟堆肥150公斤。喂养1周后,池水中大型浮游生物数量若不能满足需要,除投喂精饲料外,还要增加些浮萍或嫩草,堆放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处,供部分草食性鱼苗摄食。 二、饼粉喂养法将豆饼、棉籽饼、菜籽饼及花生饼磨成干粉喂鱼。其用法是:将干饼粉均匀撒于水面上即可,干粉在池中漂浮的时间长,利用率高,每亩水面每天用干饼粉2公斤,每日投喂4次即可。 三、草浆喂养法将各种含纤维少的鲜嫩草打成浆喂鱼,以青代精,适于培育花鲢、白鲢鱼苗,可降低成本18%左右。全池泼洒草浆,每天2次,每亩水面每天泼洒草浆60公斤~90公斤,或按每万尾鱼苗每日投草浆15公斤~20公斤,均匀泼洒即可。
3. 鲢鱼的养殖技术
白鲢高密度养殖必须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质的清晰还有充足的食物
4. 鳙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的选择
缩骨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
二、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缩骨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此外,还一定要注意育种的建议与消毒,确保鱼的生长质量,同时也要给予其充足的放养时间,促进鱼更加有质感的生长。
三、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是养缩骨鳙鱼成败的关键,在养缩骨鳙鱼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水质的变化。应经常根据水色的变化、透明度、缩骨鳙鱼外壳及鳃部的清洁度及底质的污染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换水,同时也要给其在盐度淡水充足的地方进行促进生长。
四、饲养方法
想要获得更高产量,就必须投饵。饵料可以是麦麸、皮糠,但效果都不如专用鳙鱼饲料好。缩骨鳙鱼饲料由饼粕、糠麸、鱼粉等与添加剂构成,要求营养价值比草鱼饲料要高,与鲤鱼、鲫鱼等杂食性鱼类相近,一般制成粉状,含粗蛋白30%以上。当春天水温达到15℃时,先在上风处慢慢人工驯食,与驯食其它吃食性鱼类大同小异,但是时间可能要稍长些。夏秋季节水温在26℃以上时,是缩骨鳙鱼生长最快的时节,一定要结合水质管理加强投喂。
缩骨鳙鱼训食成功后,投喂量一般为池鱼体重的1%一3%,一天喂2—3次,投喂时一般集群围绕在食场游转,头部半露水面,连水带饲料吞入口中,整体表现不如其他吃食性鱼类激烈,相对温和的多,饵料系数一般在2—3之间。有人用膨化微粒浮性饲料投喂缩骨鳙鱼,虽然饲料质量很好,但是效果很不理想,鱼生长不匀,大小悬殊,并且饵料系数很高,群体产量也一般。
5. 鲢鳙鱼养殖
鲢鳙鱼的培育密度及培育方法是:培育池处理完后即可以放养鲢鳙鱼进行培育,施完基肥的4~5天正是浮游生物繁殖的高峰期适宜投放鲢鳙鱼。
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多要严格的控制,过多则会影响鲢鳙鱼培育的质量,一般鲢鳙鱼的放养量为每亩3~5万尾,培育方法是要先将鲢鳙鱼在暂养箱内养殖。
6. 鲢鳙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需要2一3年。
鲢鳙的生长速度很快,在良好的摄食条件下,鲢鳙一般一年可增重1公斤左右。鲢鳙的增重速度与养殖技术、养殖密度、养殖环境、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养殖鲢鳙,日常要做好鱼种放养密度、水质管理、投喂、消毒、捕获、人工管理等各项工作。两三年就能长到5斤左右。高温非常适合鲢鳙的生长,因此盛夏时节是鲢鳙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
7. 鲢鳙如何养殖
鲢鱼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要想养好鲢鱼要先知道这点哦!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8. 鲢鳙养殖饲料
鲢鳙是可以做饲料的
主材料:
1、新鲜豆腐渣100克用纱布包紧上笼蒸15分钟,晾温后装入三层塑料袋中密封挂阳台晒三个太阳(即三个晴天),收存于阴凉处备用。
2、在馒头作坊定做十“二面”馒头(成都地区有用40%白面,60%玉米面发酵揉匀蒸制八成熟,手指压后有凹为宜)约1000克,趁热立即搓揉至无明显的块状物,手感有弹性时,装入三层塑料袋中密封待用。
3、大蒜50克。韭菜嫩叶50克切细用手摇蒜泥机摇匀(汁液,渣都要)装塑料瓶与100克老陈醋、50克红糖和匀盖紧备用。
4、米酒(四川老糟)50克。出钓前将以上饵料混匀,揉和均匀,如果稀,可以加入面,麸各半的干料拌揉至能成较硬的饵团,在装钩时滴几滴成品“阿魏”液在饵团上,即可抛竿拖钓。以上饵料足够一至二天4支海竿8副组钩之用量,每饵在水中能保持20-30分钟散化,诱钓均佳。
在实际施钓中,此饵鲢、鳙鱼都爱吃,水线50-80公分浮钓,多为白鲢,水线1m-1.5m浮钓,多为花鲢(鳙)且个头较大(最近就钓获一条4.5公斤的鳙),尽钓大鱼,真过瘾。
在混养草鱼塘库,此饵也能浮钓草鱼。
制作和使用这种钓饵,有酸、香、甜、臭兼备的优点。它取材方便、无污染、经济适宜,特向广大钓友推荐,并望指教,不断完善,促进钓鱼活动深入健康发展。
顺便介绍钓获的鲢鳙,最好选用包装面麸饲料大编织袋1-2个分装(在下半部火烫出直径0.5-1公分的气孔若干),用较结实尼龙绳收口,袋内置半块砖或石块,压在水中1m以下,可养护20-30小时,存取方便。
9.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
在放养鱼苗前要清整鱼池,进行消毒,然后投入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放养后前期可以投喂豆浆、豆饼浆等食物,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后面再调整饲喂措施,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巡查池塘,了解鲢鱼的生长情况。
1、鲢鱼的生长习性
鲢鱼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在春、夏、秋三季鲢鱼大多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觅食,到了冬季则会潜到深水区越冬。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在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在生长到1.5 cm以上后则逐渐的转为摄食浮游植物。另外,鲢鱼的摄食性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在春秋两季,除了浮游生物外,还会摄食大量的腐屑类饵料,在夏季水位较低时,鲢鱼的摄食量增加,并且水位越低,摄食量越大。冬季进入越冬期后则基本上不摄食,并极少运动。
鲢鱼喜高温,适宜的水温为23~32℃,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好,此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可提高产量和质量。鲢鱼生性较为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是行动较为笨拙,个体大小相似的鲢鱼常喜欢集群的游到水质较肥的明水区,但是鲢鱼胆小,害怕惊扰,一旦受到惊扰就会跳出水面。鲢鱼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在当年即可达到500~800 g,三龄鱼体重可达3~4 kg,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kg。鲢鱼一般性成熟的年龄较早,要比草鱼早1~2年,3 kg以上的雌鱼即可达到成熟,每年在4~5月产卵。鲢鱼的耐氧能力极差,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低就会马上浮头,有的还会很快的发生死亡,因此在人工养殖鲢鱼时要注意这些生长习性。
2、鲢鱼人工养殖方法
池塘的选择。人工养殖鲢鱼池塘的选择很重要,池塘要求排灌水方便,换水条件良好,养殖鲢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为10~30亩(1亩约为667 m2),如果面积高于30亩时则要使用网隔将其隔成若干的小块,以便于饲养管理。池塘的水要求深一些,平均水位要求达到2m以上,以便于高温季节鲢鱼安全度过夏季。在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消毒不宜进行浅水消毒,否则在消毒后再注水还会将病原体带入,应在池水灌到正常养殖水位后,在鱼种放养前的20天再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在鱼种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按照每亩150 kg的量化浆趁热泼洒全塘,同时池塘的四周也要泼到,然后将池塘周围的杂草清除,以免昆虫在塘内产卵。
培育鲜活饵料。在鱼池消完毒后,在鱼苗投放前的10左右,要在池塘中施人基肥,以增加水体的肥度,培育大量的浮液生物,使鲢鱼苗下塘后即可吃到丰富鲜活的饵料。基肥施加量为每亩施入有机肥300~400 kg,然后每隔2~3天每亩泼洒30~40 kg的粪水。
鱼苗放养。鱼苗放养的最佳时间为5月的中、下旬,此时池塘中的水温可稳定在18℃以上,此时放养最合适。要选择优质的鱼苗,品种纯正,大小均匀,无病无伤,在鱼苗入池前要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如果让未消毒的鱼苗直接人塘养殖,会将病原体带人,当水温、水质、鱼体的体质较弱时会导致病原体迅速发展而使鲢鱼大批量的患病。因此一定要将鱼体彻底消毒后再放养,一般使用3%的食盐水浸泡5 min,杀灭鱼体表面的寄生虫和病菌。待消毒处理完成后即可投放鱼苗。鱼种的规格以偏大为宜,一般要求达到每尾100~200 g,放养殖的密度为要根据水质的肥度来确定。
日常管理。科学投喂,在鱼苗刚人塘时对摄食饲料还不适应,此时可以选投喂一些豆浆、豆饼浆等,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同时还可加快生长的速度,当鲢鱼适应后即可不再喂豆浆。刚开始鱼苗主要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兼食一些饲料碎屑,因此水域中的天然生长或者通过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鲢鱼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促进这些浮游生物的繁殖,要对池塘进行施肥,除了在投放鱼苗前要施基肥外,在养殖过程中也要进行追肥,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随着鲢鱼的生长,除了摄食浮游生物外,还应添加一些有机饲料屑,以促进鲢鱼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可增强体质,促进性腺的发育,因此可以在秋季和鲢鱼产后投喂一些麸、糠类的精饲料,可有效的提高养殖效果。
投喂饲料要根据鲢鱼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的投喂,这是促进鲢鱼快速生长一个关键措施。鲢鱼有夜间摄食的习性,因此可在夜间加喂1次,注意在日常投料时不可过量或者不足,如果过量会使饵料剩余,不但会造成浪费,还会污染水体,不足则无法满足鱼的生长需求。一般投喂量,以体长为10—16 cm鱼的投喂量占鱼种总量的6%~10%即可,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加强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巡查池塘,观察水质的颜色、鲢鱼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的发情异常以做出及时的处理。池边的杂草和水中的杂物、死鱼等要及时的清除,投料台要经常清扫和消毒,为了避免鲢鱼患病,还要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另外,还要定期的拉网检查,以提升水的肥力,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还便于检查鲢鱼的生长情况。要注意在拉网的过程中要操作细心,以免使鱼体受伤。
10. 鲢鳙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具体养殖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
(1)养殖鲢鳙的池塘面积要大,一般为4-8亩,水深一般在1.5-2米。
(2)放养鱼苗前,要施有机肥料,鲢鳙基肥要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放养鱼苗
(1)一般在5-6月份放养鱼苗,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一般采用混养的方法。
(2)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一样,可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
(3)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可混养少许白鲢、鲤鱼等。
3、饲养管理
(1)这一阶段的鲢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池水要保障一定的肥沃度,浮游生物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2)池塘放养前要施基肥,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要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
(3)人工投饲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这样可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4、日常管理
(1)饲养鲢鳙时,每天早晨要巡塘一次,主要是为了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还需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
(2)要做好拉网检查的工作,这样利于肥水,且发病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确定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并塘和越冬
(1)在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以下的时候,鱼不会再摄食,这时要把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
(3)在并塘前一周要停止投饲,可以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要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
(3)蓄养池水深一般在2米以上,要选择向阳背风,少污泥的池塘。并塘后在结冰时要注意防止缺氧,提防鸟的危害。
11. 鲢鳙的养殖技术视频
一、钓鲢鳙线组和装备
手竿台钓线组主线3.0,子线1.5或者2.0。钩的选用看个人的喜好。大小其实都无所谓。大钩搓大饵,小钩搓小饵。竿子4米5。5米4.6米3.7米2.等等都可以。但我个人而言,主攻大型鱼种,还是配备,前打,矶竿,中通,一些曳力的装备,比较合适。特别在锚到鱼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拔河带来的炸窝,切线,断竿、跑鱼等情况。
二、钓鲢鳙调漂技巧
基本双钩挂饵找底,然后往上推漂露出水面1目。然后减少铅皮直到3目或者4目。毕竟不是专业,饵一次大一次小,减少1目或者增加1目都不用重抛。而且那样在垂钓比较清澈醒目,不用刻意调1目钓2目,很适用于矶竿,前打,中通。因为可以甩远。很多网上介绍,直接空钩调高目在枣核之上一目,也可以,只是个人喜好问题。
三、钓鲢鳙饵料技巧
现在很多帖子,视频都说鲢鳙共同点就是喜臭。其实,简单一点,花鲢喜腥,白鲢喜香。包括现在流行的狂钓鲢鳙,就有腥香二款。
笔者感觉,对于鲢鳙,其实就是饵料的状态至关重要。雾化就是吸引鲢鳙最关键的。现实的列子:一个哥们带我去过星海。他就主攻白鲢,用狂钓鲢鳙香型单开,他上二尾,我空军全天,基本控制饵料30秒到1分钟雾化,就可以了。
四、钓鲢鳙漂相
花白鲢鱼吃口都不是很相同,花鲢吃口重,实战几个钓点而言,基本顿口为主,下顿1目到3目,甚至黑漂。基本漂上下浮动,瞬间顿口为主。白鲢吃口轻,有时只有三分之一目,更多的时候,是上浮之后下浮期间半路停漂。
五、钓鲢鳙水层
很多人都说钓花白鲢,早晚钓水皮,中午钓半水,其实没有那么百分百的肯定。我都是从底找起。因为很多钓花白鲢鱼的饵料,在雾化之后都有上下浮动的效果。钓鲢鳙从底10-20公分开始往上找鱼层,是最有效的。也减少不必要的锚鱼,而且一竿一竿的在钓点找鱼层,其实也在打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