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殖螃蟹怎么养出高产(高产大规格螃蟹养殖)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0-05 09:18   点击:224  编辑:毛彦   手机版

1. 高产大规格螃蟹养殖

一:苗种选择很关键

一定要选择当地的苗种,不可以跨区选择,蟹苗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

二:良好的生态很重要

(1)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

(2)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

(3)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

三:密度要控制,适度混养

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 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每亩水面放养 300—500只。

采取适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负类(鲢、鳙鱼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

四:投放螺狮,调节水质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底栖,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止其自然繁殖,这样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蛋白饵料。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 8.5,透明度30—40cm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浅,夏、秋、冬深,保持蟹池水质好、活、嫩、爽的良好水域环境。


2. 螃蟹高密度养殖

各有各的好处,不过网箱养蟹作为新兴技术,比传统的应该是一种进步。

网箱人工养殖螃蟹是近儿年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情的一项内容,其特点:放养密度大、生长较快、不占塘口、管理捕捞方便。

5米长,5米宽,2.5米高的网箱,带上浮漂,钢架,一个网箱的成本:3500元左右!

成本可能会有些不同。


3. 高产大规格螃蟹养殖视频

您好:


螃蟹要怎么清洗、怎么处理 :


1.用牙刷擦洗,再用刀角翘那螃蟹螯出来,再把蟹爪尖切掉

2.然后又擦洗 把蟹的嘴巴,肚脐撕掉

3.用刀角在嘴巴位置反方向翘开就可以分开盖子跟身体

4.把那些腮和脏东西清理干净,改刀小块装盘

5.把盖子冲洗干净,在里面找出一个沙囊丢掉,然后蟹螯洗干净再用刀被敲敲 容易熟也方便吃


吃的话 大的螃蟹建议你清蒸~


1,螃蟹刷洗干净,会缠的最好缠上,试验证明还是缠上的螃蟹蒸出来好看。

2,姜一半切细丝,一半切片

3,水中放黄酒,姜片,花椒,煮开

4,细姜丝和苹果醋放在下面层

5,螃蟹放在上面层,下面垫三片姜。蒸十五分钟即可。


如果是不太大的 就炒吧


葱姜炒蟹

材料:蟹 姜片、葱几条(多点)、蒜头、辣椒(酱)

配料:盐、生抽、米酒 生粉


做法:1.把花蟹清洗干净,蟹脚用刀背敲几下。

2.蟹放油锅去炸 蒜蓉最好也放一半炸金黄

3.再起锅放姜葱白生蒜去爆香。辣椒也一起放,

4.放走过油的蟹大火炒,加金蒜盐生抽炒香后再洒一点米酒

5.加入多点的葱叶一起炒,用一点生粉勾芡盖锅一会即可上碟。


避风塘炒蟹

做法

1:蟹洗净,去除鳃,对半切开.挑出花蟹盖里的黄备用(如果喜欢带盖烧的就一定要去除蟹胃,花蟹胃有苦的)

2:净锅倒稍微多点的油,热后转中火下蟹炸.(油炸有去腥的作用)炸至蟹壳起裂后出锅待用

3:倒出多余的油锅内留少许,下蒜末爆香,姜,蟹黄,然后加入炸好的蟹,再加少许盐翻炒

4:最后加面包糠,炒至焦黄色后撒葱出锅


http://www.pinshan.com/meishi/tesecai/video/773584.html

请查看视频链接教程。

谢谢 恭祝您新春快乐马年大吉。


4. 全国最大螃蟹养殖基地

苏州市阳澄湖三家村蟹业有限公司目前以浙江市场为主,杭州地区就拥有24家连锁门店,浙江省内拥有37家连锁专卖,辐射整个江浙沪。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主要的一线城市也都拥有大型的连锁门店。

阳澄湖大闸蟹养殖

近几年来公司,充分利用阳澄湖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优势,采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手法。从阳澄湖大闸蟹的种苗培育成蟹的全过程运用生态养殖技术,从小到大逐年不断扩大。公司养殖基地在阳澄湖拥有的9600多亩水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水域承包面积企业。每年为杭州、北京、上海市场提供近百吨左右产量的优质阳澄湖大闸蟹。


5. 螃蟹高产养殖关键技术

池塘条件

北方养殖选择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0—20亩的中、小型池塘为宜,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小杂鱼虾贝类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的海区附近的池塘。池深要在5米以上。池子底质以泥沙质较好,池底要铺沙15公分左右。

梭子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池塘的整理:池塘整理主要是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翻松曝晒池底,另外还要维修塘堤、闸门、水渠等配套设施。

第二步:设置障碍物:为了便于蟹苗休息和隐藏,当整修好池塘后,还要在池底放上水泥管、瓦片、竹筒等障碍物。

第三步:进水并繁殖饵料生物:清塘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开闸进水,为了防止一些有害生物进入池子,可以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80公分左右,池塘进水后,要施用化肥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N肥在1.5kg/亩,P肥为0.3kg/亩,并且要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蟹苗放养

1.来源及选择:蟹苗的来源主要有捕捞天然海区和人工培育两种,苗种的规格一般选择80只/kg较好,要求蟹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力强,软壳率小于10%。

2.放养时间:我们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中旬放养。

3.水质要求:水温要在18℃以上,日温差要小于8℃,盐度为18—32,酸碱度为7.8~8.6,氨氮含量要小于1毫克/L水体,溶解氧大于5毫克/L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4.放养密度:一般80-100只/㎏的蟹苗,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000~1500只/亩。

梭子蟹的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在7月份,要每隔2—3天换水1次;8—9月份,要每隔1—2天换水1次,10月份,要每隔4—5天换水1次,具体换水量和换水间隔时间应该就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而具体变化。

2.投喂:三疣梭子蟹属杂食性,它以新鲜的低值鱼、虾、贝、蟹等为主要饵料。每天的投喂饵料量要根据蟹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养殖前期一般按蟹子总体重的8%左右投喂,中期为12%,后期为5%;当秋季水温降到10~15℃的时候,每天的投饵量应为总体重的3%,要按照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少投、傍晚多投的原则投喂,当日平均水温在10℃以下时,不用投喂饵料。

3.巡池管理

要早晚各巡视塘1次,巡塘期间要仔细观察梭子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池水的变化,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的准备工作。要经常查看闸门的拦网和堤坝是否有破损和漏洞,若发现问题要尽快修复。

收获操作

梭子蟹收获时间应在秋末,当水温降到15℃以下,梭子蟹不再继续增重时应及时收获。适时起捕梭子蟹,是优质、高效、高产的关键。应根据梭子蟹是否进入膏蟹期,销售价格和天气条件来决定起捕时间。一般起捕时间安排在12月份为佳,下雨天不应起捕。蟹子少量出池时可在夜间用蟹笼或抄网捞取。大量出池时应在闸门固定网笼袋,利用退潮放水,使梭子蟹随流进入笼袋中,当塘内水排到最低时,可用铁耙顺着塘底慢慢耙动。遇到蟹体时小心挑起,用小抄网捞入箩筐或水桶。起捕的梭子蟹要用橡皮筋缚住两只鳌足,以防在箩筐或桶中相互扯咬或外逃。

梭子蟹的高效混养

可控生态混养技术,是提高养殖池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是养殖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笔者就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池塘混养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概括如下:

1.清整池塘,肥水很重要。池塘进水50公分用漂白粉消毒,杀死桡足类,清除敌害生物等。施尿素或发酵消毒过的鸡类、猪类,使水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梭子蟹2.梭子蟹苗和虾苗的投放。梭子蟹苗一般在5月中下旬投放,宜选择土池育苗的Ⅲ期幼蟹,每亩投放1公斤,投苗时注意规格齐,体质壮的苗种。脊尾白虾虾苗是以抱卵虾自繁的方式,本地以6月下旬投放无损伤,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游动活泼的抱卵虾每亩1.5公斤,这段时间投放,小白虾出苗齐,病害少,有利虾、蟹生长,便于生产管理。

3.池塘水的管理,防止“倒藻”和缺氧。池塘纳藻换水后,稳水解毒最重要。有条件的池塘,建议每间隔5-7天更换一次水,进水后要用消毒剂全池消毒,细菌的进入,底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养殖人员要定期改善池底,宜一周改底一次,以防缺氧,减少发病率。常关注天气骤变,严防“倒藻”。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要排掉上层池水,加注新鲜海水抑制藻的繁殖,也可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对水体消毒,施用微生物剂来恢复水色;要加强日常检查、记录,及时开起增氧机,特别是傍晚和夜间,通过增氧机来增加池水的溶解氧,保持一个好的水色。

4.饵料的投喂。要坚持多餐少量,勤查多看,注意饵料新鲜适口,要提高饵料的转化率,减少粪便,保证虾、蟹吃饱不浪费,养殖前期可投放一些EM菌等生物制剂来分解氨氮,改善池底,防止池塘缺氧中毒。

5.及时剔除公蟹。为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建议养殖人员在7月上旬至8月底钓出公蟹,不但改善池塘的养殖密度,还节约饵料成本,而且到梭子蟹交配季节,如公蟹过多,塘内会出现梭子蟹间相互残杀,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6.做好梭子蟹秋冬季的育肥。育肥时期,可通过补充有机钙质,增加梭子蟹壳的厚度和硬度,从而起到增重的作用,养成的中后期,多投一些低值贝类,以促进蟹性腺的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7.轮捕5厘米以上的脊尾白虾。养成期,根据市场行情,可用地笼等网具有计划地轮捕脊尾白虾上市,留小捕大,鲜活销售,可控制池内脊尾白虾的密度,防止缺氧,及时回笼资金。

8.病害防治贯穿于养殖时的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质环境,是养殖成功的根本。


6. 大规格河蟹高产养殖试验


一、江蟹最合适的养殖季节

一般来说,江蟹最合适的养殖季节是春季,3月份是最好的时间。

二、江蟹的养殖管理要点

1、水质管理

(1)在七月份的时候,养殖人员要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八九月份则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十月份每隔四五天换一次水。

(2)关于换水量和换水间隔时间应当根据各地近期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而合理调整。

2、饵料投喂

(1)江蟹主要以低值鱼、虾、贝等为主要饵料,饵料投喂量应当根据江蟹的大小而定。

(2)在蟹苗养殖前期,饵料投喂量可以按照蟹子总体重的8%左右投喂,中期为12%,后期为5%,当温度处于10-15度时,每天的饵料投喂量为蟹子总体重的3%左右。

(3)遵循早晚各投喂一次、早少投傍晚多的投喂原则,如果当日平均水温处于10度时,则不用进行饵料投喂了。

3、巡池管理

(1)早晚都要进行一次巡塘,主要观察江蟹的吃食量和运动情况,对于池水的变化也要随时注意,定期检查池塘里的残渣饵料,根据江蟹成长,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和换水量。

(2)由于天气变化不定,明明刚刚还在出太阳,过一会就下雨了,因此需要养殖人员提前做好防洪、防台风措施,经常查看闸门的拦网和堤坝是否有破损和漏洞,,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当尽快进行修复。

4、适时收获

(1)江蟹的收获时间在秋末,也就是当温度低于15的以下且江蟹体重不在增加是就可以进行收货了,适时起捕江蟹是优质、高效、高产的关键。

(2)可以根据江蟹是否进入膏蟹期、销售价格、天气条件决定起捕,一般最佳时间为12月份,需注意的是下雨天气最好是别气不。

(3)蟹子少量出池时可以使用蟹笼或抄网捞取;大量蟹子出池时则需要在闸门固定网笼袋,利用退潮放水起捕江蟹;当塘内排水到达最低时,则可以用铁耙顺着塘底慢慢耙动,碰到江蟹是小心挑起,用小抄网捞入箩筐或水桶。

(4)起捕注意事项:在起捕江蟹后要用皮筋将两只鳌足缚住,防止江蟹在箩筐或桶中相互扯咬或外逃。


7. 螃蟹大规格养殖技术

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

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

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

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水源:

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

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

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防逃墙栏设计:

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看护房建设:

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

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

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

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35-50Cm(板田上)

二、栽草

在载好环沟内伊乐草后(亩3百斤鲜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

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己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时放入,或冰雪天气施放

螺丝放入后3天-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

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

在进螺后的半个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选择天晴时日),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


8. 高产大规格螃蟹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蟹稻的优质稻品种选择排在首位。选用与土壤肥力相适应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至关重要,尤其盘锦地区的土壤一般PH值在8以上,对品种的选择更为挑剔。经农艺师调研,当地市场上主要销售的品种为盐丰47,有两个系列:981系和986系。2019年大洼中心的农艺师们专门挑选了盐粳927、天隆优619、越光等多个优质香米设置了品种筛选试验,特别针对营口地区和盘锦地区的盐丰47品种做对比试验。

2、浸种与播种

4月上旬,盘锦稻作区种植户就开始了种子包衣、浸种,生育期短的可适当延后一周。种衣剂最好选用大厂家、质量优的产品,比如先正达的亮盾,或者本地区实践证明较好的如盘锦当地的赛盾、黑龙江的火龙神等,核心成分为精甲霜灵、咯菌腈、醚菌酯等。拌种后晾至24时后浸种(药剂和用量请严格按照农艺师的指导进行),浸种时水温应保持在18~20℃。浸种4天,浸后用清水冲洗达到标准。4月中旬播种,最佳播期在4月15日前后(根据MAP智农农事提醒),播种量控制在干籽约250 g/m2。

3、育苗形式与秧苗准备

➽育苗形式:采用过水式旱育苗。机械化流水作业,填土、播籽、浇水(含壮秧剂)、覆土、盖布。密切注意光、水、温、风。及时防治青枯病、立枯病以及部分细菌性病害。一般采用瑞苗清或者金阿普隆、阿米妙收等组合防治。

➽ 插前准备:采用长效杀虫剂(根据农艺师指导)连同送嫁肥一同进行。

4、本田准备

修整加宽埝梗,便于做螃蟹围池。插前本田采取一次性春旋,有条件的种植户会在春季整地前将优质有机肥施入土层中。优质有机肥富含有机质、腐殖酸等营养物质,不仅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为了满足水稻生长,在本田一次性基施50%~55%含量的掺混肥或46%~48%的复合肥(根据地力)。

5、插秧

五月中下旬进行插秧,蟹田规格优先采用大垄双行(40+20)cm×(10.0~13.3)cm,或者30cm×19.8cm,基本苗4株/穴。插后要查田补苗,确保不缺苗断垄。

6、本田放蟹

放蟹苗

一般6月10日前后,投放扣蟹苗。河蟹全生长期共蜕壳4次,分别在6月1日前后、6月20日前后、7月15日前后和8月10日前后。这4次脱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间要保证水体清新、饲料充足。从水产处购买优质的螃蟹苗运输至本田要尽量快,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会造成部分蟹苗死亡。投放螃蟹时沿着埝梗均匀漫撒即可。

7、本田病虫草害防治

➽ 草害防治:多年的蟹田草害一般较轻,一次封闭除草基本可以解决,为了保障螃蟹安全,除草剂的选用和用量一定要在农艺师的指导下进行。青苔严重的稻田当地农户有用西草净毒土法封地的,有一定的效果,但对蟹苗有影响。插后的蟹田也可用安全的水产用药进行防治,但是市场上普通的西草净、百螺敌等不适合蟹田插后用药,可用生物菌剂在前期施用对青苔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如果一封效果不好需要及早二封,在投放螃蟹苗前处理,必要时可在投放蟹苗前换水。

➽ 虫害防治:盘锦地区的稻田潜叶蝇危害较重。一般在苗床阶段采用噻虫嗪、灭蝇胺类防治,但近些年防治效果不理想,最佳的策略还是在本田施用杀虫剂,灭蝇胺的防效优于噻虫嗪,同样要在投放螃蟹前尽早施用。其他的二化螟、稻飞虱如普通水稻防治即可。吡蚜酮虽然对螃蟹有影响,但是由于防治时期正处于水稻出穗,基本上药剂难以渗透到水面,故不会伤害螃蟹。

➽ 防治水稻病害的杀菌剂:要求不会对螃蟹生长有影响,需要注意禁用含氟的药剂,由于氟的活性强可能会对幼小蟹苗产生长期的影响,但是小范围试验比如中化欧得在蟹田可以施用。另外吡唑类药剂厂家建议慎用,但是当地农户也有在用的。

9月25日前后,打捞部分成蟹进行单体重量测试,一般公蟹平均体重130 克/只,母蟹平均体重85克/只。天然蟹苗的引进和动植物源饵料的应用是获得高体重成蟹的主要措施。10月初大面积放流捕捞,收获螃蟹。


9. 高产大规格螃蟹养殖技术

       1.保持水质的清新。良好的水质是稻田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水源要有保障,使用清新、无污染的外河或湖荡水,进排水方便且分开。用死水或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这些水溶氧低或水质富营养化,易滋生有毒病菌,虾蟹易患病而难脱壳,最终导致死亡。

        二是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保持其最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适时地调节水的温度,根据季节变化凋节水的深浅(春0.8~1米,夏1.2~1.5米,冬1.2米以上)。

        三是防止水质污染。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上午10~11时,河水和池水温差不大),可以定期使用PSB(光合细菌)或EM调水王(有效微生物群)等新型复合性生物制剂降解氨氮和硫化氢等,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有益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良性循环,保持养殖水体鲜、活、嫩、爽。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采用生态共作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物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

       一要清淤消毒,在冬春季节,先清除老塘口过多的淤泥,后翻塘曝晒,促使有毒物氧化;在养殖15天前,每亩再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新挖塘口也要注意消毒,最好在养殖前排干池水,注入新鲜水,再排干,再加水,消毒数日后,注入新水。

         二要栽植水生植物,控制移植覆盖面积,一般在30%~50%,把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巧妙地进行结合,深水区宜栽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可栽培茨菇等经济水生植物。

        3.选择养殖对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特、优”的内涵和对象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一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了解其最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水温范围、水质肥瘦、耐氧能力、食性等),注意稻田养殖的特点(水层浅,在水稻没有长高以前和收割后水温变化剧烈,水质较肥,有时需使用无机肥料和农药,养殖周期短等)。

        二要开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品种,充分了解养殖品种的合理性、前瞻性及市场前景。

        三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注意与各个养殖户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养殖场所的特定条件结合起来,根据商品需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已的优势品种和品牌(如银鲫、鳜鱼、泥鳅、彭泽鲫、褐塘鳢、南美白对虾等),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比例高的品种,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

        4.合理投喂饵肥。

        一是投喂好的饵料,选用那些农村自产的农产品或平时容易采收的野生饲料,也可以自己制作配合饲料,或选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饲料;要索取质量保证书,严防污染和鼠害、虫害,注意保质期,谨防氧化、霉变和变质,要求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鲜活的野杂鱼、贝类等),要降低每千克鱼产品的耗饲量,较贵的配合饲料不宜多用。

        二是投喂好饲料,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水温的升降,结合当地的饲养方法,把握好饲料的种类、结构配比、质量与使用量,达到量足、适口、适需和营养全面,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看天气、看季节、看生长与吃食性情况、看水质变化。虾蟹养殖一般一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下午5∶00~6∶00,投喂量占虾蟹体重的3%~1.0%,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投喂地点与脱壳地点分开;为了让河蟹及时足量吃到螺蛳,后期投喂的螺蛳大多用机械碾碎,可以先把螺蛳冲洗干净后煮熟再碾碎,以防变质和污染。青虾上午以深水区为主,下午以浅水区为主,每隔20~40厘米设一投饵区;以天然饵料为主,青、粗、精结合,保证蛋白质含量,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

         5.改革养殖方式。以优质、高效及高产为目标,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和完善生态渔业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使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

         一是稀放大养。一次性放足,放大规格,放齐规格,养大规格蟹,压缩小规格,控制中规格、发展大规格,要求放养密度控制在扣蟹500只/亩,V期幼蟹800~1000只/亩,幼虾5~10千克/亩,虾苗2000~2万尾/亩。

         二是反季节河蟹与稻虾共养。改变传统稻田养殖的缺点,单季稻栽插时间6~7月,控制在10月中、下旬收割,稻栽插一个月后,亩放虾苗(规格2厘米)3万~4万尾,8月中旬亩放(规格为1000~1500只/千克)幼蟹600只左右、养殖面积以5~10亩为宜。

         三是80∶20养殖。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类组成,即主养鱼(如银鲫),其它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即搭配鱼(如鲢、鳙、鳜)。主养鳜鱼,亩放500~900尾,搭养鲢鳙亩放50尾左右,搭养银鲫亩放100尾左右。

         四是健康养殖。依靠科技进步,推行“良种+理想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重点是良种、生态平衡和无公害投入(饲料、药品等)。

         五是建立产业化体系。按生产区域或生产类别,组织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培植“公司+基地+农户”,变分散为集中,增强竞争力。


10. 大闸蟹高产养殖

蟹虾混养,高密度,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池塘的养殖管理,是增产增收的保证。  萊垍頭條

具体方法如下:垍頭條萊

一是做好水草种植、投放活螺等常规性工作;  萊垍頭條

二是做好投饲工作,要求春季在投喂河蟹颗粒饲料的同时,要搭配15-20%的豆粕和青虾颗粒饲料,保证青虾的正常摄食和菅养;  萊垍頭條

三是做好水质调节工作,冬春季节适量施肥,保证池水有一定肥度,有利青虾生长,夏季高温要降低肥度调活水质,防止水质变坏恶化;  條萊垍頭

四是要强化增氧措施,由于蟹池中后期青虾产苗后存塘密度高,稍遇恶劣天气及易引起缺氧,造成虾苗损失,一般要求白天中午增氧2-3小时,晚上低于3mg/L要及时增氧;  垍頭條萊

五是八月上旬要适时增放专繁虾苗,3-5公斤/亩,既为增加当年虾苗,又为防止来年青虾自繁近亲交配;  頭條萊垍

六是中后其要保证池中有30%左右的水草覆盖率,减少河蟹成熟回游时对青虾损伤。條萊垍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