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型养鱼塘综合养殖场设计
一、新型养鱼池的建设
1、建设规模
最规模低限度为300亩且鱼池规格整齐连片,就目前的管理水平而言,一片建议在300-1000亩,面积太大不宜管理。
2、土方工程的配套
(1)以精养成鱼塘为主体,搭配面积20%鱼种池,面积50-100%饲料基地(至少不低于40%)
(2)每口精养成鱼池水深2.5-3m时,需挖土方800-1000立方米,若为砂壤土,则需要更多。
3、鱼池设计标准
(1)成鱼池
①面积:一口池面积以15-20亩为宜,水深2.5-3m。
②形状:鱼池形状呈东西向,为长方形,长边200m,短边20m,即15亩一口。
③堤面宽:长边堤面宽以15-20m为宜,短边堤面宽以4-6m为宜。
④堤坡度:应根据土质来定,若为壤土,靠近排水沟一侧的坡度为1:2,靠鱼池一侧的坡度为1:2.5或1:3;若为砂壤土或沙土,靠排水沟一侧的坡度为1:2.5或11:3,靠鱼池一侧的坡度为1:3或1:4,大堤外侧为1:5。
(2)鱼种配套池
①面积:一口面积以2-4亩为宜,水深1.5-2m。
②形状:形状以长方形为佳,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为1:2.5或1:3,方向为东西向。
③堤宽:长边与短边的堤宽可一样,均以2-4m为宜。
④堤坡度:因为鱼种池水面积小,受风浪洗刷较少,斜面坡度为1:2即可。
4、饲料基地配套
以短堤面宽为5m时为例,其是一口长200m,宽50m的鱼塘(15亩),长边10m时,饲料基地面积占25%;长边12米,饲料基地面积占29%;长边15米,饲料基地面积为35%;长边18m,饲料基地面积占38%;长边20m,饲料基地面积占40%。
2. 鱼塘水产养殖场地设计
养鱼场地一般有水库、池塘、稻田等等。
养鱼场地最好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特别要选择上午6时到中午12时之间均能晒到太阳,而且通风条件好的郊外、庭园和加固的房顶及阳台上。
鱼场必须靠近水源、电源之处 如果河、湖、江的水质没有污染情况的,为了降低养鱼成本,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天然水源,吸入过滤池处理后即可使用。如果江、河、湖的水质因污染而要用地下水(深井水)或自来水的,则鱼场要选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或附近可接通自来水管道的地方。
鱼场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如能靠近飞机场、车站、轮船码头的地方最为理想。这样可发挥中转或运输优势。既可降低出口运输成本,对提高金鱼运输中的成活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 高密度养鱼塘设计
高密度的养鱼技巧:
高密度养鱼的时候要定期清理池塘,保证干净,无污染。水质要干净,清洁,选在排水,灌水方便的地方建立鱼塘。平时投喂的时候要控制好量和次数。
每次能吃完,每天投喂两次就行,一次是上午九点到十天,另一次是下午四点到五点,定时定量定位投放。
4. 小型养鱼塘综合养殖场设计方案
根据实力、土地面积、养殖品种和模式来做规划。
需要考虑进水的蓄水池,养殖池,苗种池,污水处理池,工作区,饲料区,设备区,药品区等等。
交通方便,通电通水等。
5. 小型养鱼塘综合养殖场设计图
1、晾水池
从事金鱼养殖的农民朋友常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晾水”。说的就是晾水的重要性。因为金鱼对于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给金鱼使用的水,必须是经过晾晒之后的水。
晾水池最好建在养殖场一侧的中央位置,以方便两侧温室和池塘的灌水。晾水池的面积可大可小,可以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晾水池的深度以1米左右为最好,太浅了盛的水少,太深了容易长水藻。
2、饵料培养池
因为规模化金鱼养殖需要的饵料量非常的大,单靠从附近的河流、坑塘里打捞不能满足养殖的需求。因此,建饵料培养池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饵料培养池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池子,用来盛放腐熟的牛粪。另一个池子宜使用现有的池塘,每年3月份以后,将粪水注入池塘。随着气温的升高,浮游生物便大量繁殖,正好可供放养的幼鱼食用。
3、育苗温室
大多数金鱼养殖场于4月份开始育苗,这时候气温偏低而且不稳定,所以只能在室内育苗。如果育苗量少,可以使用我们常见的大水缸,如果育苗量大,则必须在温室里面砌水泥池子。
水泥池子面积不易过大,一般长度和宽度在3至4米为宜。
育苗池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在温室里,还要有加温设施,保证金鱼能够不受低温的侵害。
4、成鱼养殖池
成鱼养殖使用水泥池、坑塘都可以。一般建设在室外,面积也比较大,用大水体养殖金鱼有管理简便、鱼体生长快、色泽鲜艳、生长规模大、投资相对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目前规模化金鱼养殖的主要模式。
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坑塘,都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的地方,避开高层建筑和高大的树木,让池塘里的金鱼能够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水泥池或坑塘建设面积都不宜过大,以0.5-3亩为宜,水深一般在50-80厘米。坑塘的形状一般以东西长于南北的长方形为好。
5、种鱼池或越冬池
种鱼池和越冬池也要建在温室里,鱼池面积在20-30平方米,深30-40厘米。为了保暖保温,鱼池一般建设成半地下式,即向地下挖三分之一。
种鱼池和越冬池在每年的4月份撤掉温室的塑料棚膜,11月份再扣上棚膜保温。因为成鱼的适应能力强,一般不需要加温设施。
6. 生态鱼塘养殖技术
鱼塘如何发展才能利用益最大化,就是根据各类鱼的食性多层立体养植!
7. 鱼塘配套养殖
在我国,淡水鱼塘混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通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类,利用草鱼、鲂鱼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这种混养模式以水草和种植青饵料为主,可适量添加部分精饵料。由于饵料来源较容易解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该混养模式在我国较普遍。
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即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特别是混养摄食饵料碎屑能力较强的鱼类如非鲫、银鲴等。这种模式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由于肥源广,成本较低,我国不少地区池塘养鱼以这种模式为主。
3.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以鲤鱼或鲫鱼为主体鱼。前者北方多见,后者南方多见。以鲤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投精料为主,养殖成本较高;以鲫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施肥为主,养殖成本较低。
4.以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该混养模式主体鱼以青鱼为代表。由于螺、蚬类天然资源较少,青鱼颗粒饵料还未完全解决,故这种养殖模式不多见
8. 养殖鱼塘设计图
(一) 小龙虾养殖场的整体设计>>>>
1、场地房屋尽量安排在场部中心位置,并直通交通干道,有利于生产技术管理,对外关系和产品物资的运输。
2、池塘朝向,尽量安排在东西方向,以增加目照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培肥水质,投饵摄食,减少风浪对池堤的冲刷。
3、池塘要求规格化,同类池宽度一般。
4、尽量做到两排虾池为一屯,进水渠、排水渠、平行相间排列,防止病害相互传染。
(二)小龙虾养殖池塘与堤坝设计>>>>
虾池和堤坝是养殖场的主要建筑,都要根据虾的生活习性,生长要求,防涝要求设计。
1、养虾池塘:饲养深水小龙虾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湖汊、低洼地等均可。池形可因地制宜,自然形、长方形都可,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方便,池埂顶宽1.5米以上,坡度1:3-1:4,虾池面积大、小均可,面积以3~10 亩为宜,水深1-1.2米。
虾池要求整洁,规格化,各类虾池的宽度要求一致,各类池子的要求除面积,水深不同外,以长方形为佳,长宽比为2:1或3:2为宜。
最好东西走向、向阳,池内四周略有坡度,池底平坦,向排水口一侧略有倾斜,便于排干池水。池的四周必须是泥土护坡,主要是龙虾打洞栖息,让它安全过冬。池埂高出水面 40—50cm ,池埂宽度要达到 1m ,主要是防止龙虾打洞滤水。淡水小龙虾成虾养殖阶段生长最快,需要较大空间,面积通常为5~10亩,或更大一些,水深1.2~1.5米。池坡设1米宽的平台,满足小龙虾浅水区活动面积要求和小龙虾靠边生活习性要求。
虾池的内部结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根据淡水小龙虾营底栖生活的习性,要避暑与越冬的要求,地盘性强的特点,池中水底的平面面积相对要求较大为好。
首先,池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比相对要求大些为好。
其次,池中间设平台,要有浅水区、深水区,便于龙虾自行选择适宜水深。深水区的水位可达1.5m以上,浅水区面积要占到2/3左右,最好有一定数量的池埂,以利于增加水底平面的面积,也可为淡水小龙虾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掘穴的地盘。淡水小龙虾为两栖爬行动物,决定其池塘产量的不是池塘水体的容积,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积和池塘堤岸的曲折率和泥埂的数量。即相同面积的池塘,水体中水平面积越大,堤岸的边长越多和泥埂越多则可放养虾的数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如果池塘面积超过3亩,可在池中另建田埂,每隔3-5亩建一条,成田、井、十字形均匀分布,泥埂1—2米宽,高出水面0.5米,两端要离塘埂3米的距离,主要让龙虾打洞栖息,产卵繁殖。
池塘泥埂建造如下图所示:
为了使捕捞能顺利进行以及满足淡水小龙虾避暑的需要,有必要开挖一定的沟渠,一般在离堤0.5-0.6米处的距离沿池塘四周挖宽2米的回字形沟,沟的深度不建议太深,40cm—50cm左右即可。开沟渠所取之土正好人工堆成泥埂,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及成本的投入,又可以为淡水小龙虾提供更多的穴居地盘。再次,为了保证淡水小龙虾的品质,提高淡水小龙虾的商品价值,底泥不应该过深(主要是改造鱼池),池底淤泥不宜过深,否则养出的成品虾腹部底板会发黑,影响销售及经济价值。淤泥控制在10cm以内,多余的淤泥必须清除,鱼池内最好自然生长有如芦苇、菖蒲、野慈姑、野茭白等挺水植物。
【小龙虾池塘塘堤的平台和池塘内的环沟】
旧塘要视情况加以平整塘底、清除淤泥和晒塘,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池水的渗漏,
2、堤坝:是构成池塘的主要部分,有外围堤,交通堤,排水堤,横隔堤。因用途与土质不同,各种堤的地面宽度和坡度各不相同。除外围堤外,其他各堤的地面高程尽量保持一致,便于操作。池埂宽度要达到1米,主要是防止龙虾打洞打穿堤坝,虾塘堤埂埂内坡面应该尽可能做缓为宜,以增加小龙虾的活动面积和打洞面积。
外围堤:作用是保护全场安全,免费洪水浸袭,堤面宽度要求3-3.5m,堤坡比为1:2,堤宽度不低于历年的最洪水位。
交通堤,是通行车辆的主要道路,即虾池间的主干道,堤面宽度不少于6m,坡比不低于1:2.5。
排水堤:由两堤构成,每条堤宽为2.5-3.5m。
进水堤:是建造进水沟的堤,堤面宽3—4m。
横隔堤:为虾池之间的堤,也是拉网操作的堤,堤面宽2.0-2.5m,堤坡比为1:(2.5-3),在离堤0.6m处作一平台,宽1-1.2m。
(三)进排水系统的设计>>>>
包括进水总渠、干渠和支渠,以及各通道上的节制闸,进入各虾池的进水闸和防栏设施等,进水渠可用明渠和管道。
1、 进水系统
(1)抽水泵房:水源方位低,水不能自流落池的虾场,需要建立固定式抽水泵房,养殖场常用水泵有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泵等。
(2)过滤设备:水泵的可以不莲蓬头周围应设孔经1-2cm的铁丝网,以过滤水草和杂物,但无法过滤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虾池。因此,在不影响滤水的情况下,再设40-50目的筛网过滤小杂鱼苗。
(3)进水渠:每将水引入虾池的输水设备。包括管道和明沟两种结构,管道一般使用钢筋水泥涵管,地面较整洁,节约土地。但清淤和修理不便,为检查养护方便,可用窨井相连接,但建造费较大。明沟多采用水泥护坡结构,断石成梯形,深50cm,宽30-40cm,比降为0.5%。
(4)进水口及节制闸:进水口一般直径为10-15cm的陶瓷管,管口可于池塘水面20-30cm,形成一定的落差以防小龙虾顶水逃逸,进水沟内设备水泥板做的节制闸,控制虾池的进水量,必要时还要设置拦鱼窗,以防龙虾串池。
2、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包括养虾池的排水总渠、干渠、支渠以及排水口的控制闸等设施。
(1)排水口:具有自流排水能力的池塘都应设备排水口,排水口位于池底的最低处,与排水沟为陶瓷管,管径为20cm左右,排水口用砖和水泥砂浆做成,口径为15cm左右。
(2)排水沟,沟宽5-8cm,沟底低于池底,以利于自流排干池水。不能自流排干池水时,可采用动力抽排的方法,排水沟底可以高于池底。
(四)养虾场各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要便于生产及经营管理、对外联络,日常生活等活动,同时要适当留意扩建的余地。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场房和生活用房,尽可能安排在场部中心,便于交通和活动。
2、渔具仓库,要求通风向阳,远离饲料仓库,厨房、饲料房,以免老鼠咬,造成损失。
3、生产值班房,尽量分散到适当位置,以便照全场。
(五)防逃设施的建设>>>>
防逃设施建设是养殖小龙虾成败的关键因素,人工养殖小龙虾如果不建防逃设施,可能会导致绝收。在密度较高、水质污染、暴雨季节,小龙虾最易外逃。小龙虾有较强的攀缘能力和迁移能力,在水体缺氧、污染、饵料不足等环境条件下会越塘逃跑,因此,防逃是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建设的防逃设施必须要离水面0.5米以上,要高出地面50公分,埋入地下20公分,以下是几种防逃设施简介:
(1)水泥砖墙围栏。池塘四周,离池l米处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40厘米,墙顶部做内向飞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弧形,外墙用水泥勾缝,内墙用水泥粉面。此法具有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四周硬化建设最好,用的时间最长,内壁必须做光滑。但成本最高。
(2)水泥板防逃墙。按设计要求预制水泥板,水泥板内壁抹平抹光。沿养虾池池埂四周铺设,埋入土内20厘米,高出地面40 - 50厘米以上,向池内倾斜。优点同水泥砖墙围栏。若采用1.6米高,既防人畜,又防逃。也可裁成两半使用,降低高度。在1.6米高的情况下,每米成本在10元左右。裁成两半使用每米成本在5元左右。可用5-6年。
(3)玻璃钢、石棉瓦围栏。用长l米的玻璃钢或石棉瓦在池埂上埋入土中25厘米,并压实,用打了螺眼的钢条或木桩作桩,将板打孔固定在桩上。此法具有质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防逃效果好等优点,一般可使用3 -4年。
(4)塑料板防逃墙。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虾池池埂四周埋设,埋入土内15 -20厘米,高出地面40 - 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两块钙塑板接头紧密,不留缝隙,四角做成圆弧形。建造时,向池内倾斜。防逃,光滑,效果好.可用的时间长。但成本也高。
(5)聚乙烯网围栏。用3x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制成内向飞檐,与墙网形成45度- 60度的夹角,中间缝30 - 40厘米宽的硬质塑料,用长1米的树桩或毛竹竿固定网片。此法优点是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造价低。每米成本1.5元左右,可用3年。
(6)塑料薄膜防逃墙。选用农用塑料薄膜,每1米用1根毛竹或小木桩固定,塑料薄膜埋入土内20厘米,高出地面40 - 50厘米。上端用铁丝或用尼龙绳固定即可。成本低,主要是人工费用。铺设容易,但只能管用5-8个月时间。
9. 小型养鱼塘综合养殖场设计规范
养猪场所处的环境以及规划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时,盲目投资建设,不仅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养殖化粪池建造标准
1、猪场的选址
选地。养猪场在选择养猪用地时要注意土地的的性质,不能选择用基本农田,并且要对该地块及周围地块今后的开发方向有所了解,避免所选地块与政府其他开发项日相冲突。
地势。养猪场要求地势高燥,场地的高度至少要在历史洪水的水平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地势要求平坦但具有一定的缓坡,但是坡度不宜达大,不应超过20度,以便于排水排污。可避免地面潮湿,利于猪体的热调节及肢蹄的发育,可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养猪场要求背风向阳,通风良好,这样可通过自然通风保持圈舍的温度及相对湿度,防止舍内有害气体大量的积滞。
周边环境。还要求根据养猪场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特点等选择场址,要求猪场要距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且要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者侧风向;距离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场以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以上,周围3000m没有大型化T厂或者其他畜牧污染源。养猪场周边的交通要方便,供电要求电压稳定,少停电。
水质和供水量。养猪场用水量大,尤其是日前养猪场多为规模化养殖,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会严重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凶此猪场的选址还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同时还要注意水质,要求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水中的细菌含量不可超标,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不可过高,凶此在建猪场前还要到相关的机构检测该场地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是否达到标准。
排污。猪场排污一直以来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规模化猪场,日产粪污量大,并且污水的日产量也因清粪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建场时要确定好污水处理场的位置,一般污水处理区应该设计在猪场地形以及风向的下游,这样便于排污,并且可以保证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空气质量。另外,在选址时,猪场的周围最好有较大面积的农田、果园等,这样可以将粪水处理后当作肥料使用,不但可以利于粪水的处理,还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猪场的建场面积要地势地形以及养殖规模来定,猪场的生产区的总建筑面积要按年出栏一头生猪需0.7~1lT12来计算,其他区域则要根据实际的规模大小来确定,在计算占地面积时要将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等都考虑进去,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2、猪场的布局
日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各功能区的细分布局影响着猪场建设投资、经营管理、组织生产、劳动效率、疫病防控,同时还影响着猪场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影响着养殖经济效益。凶此在定好场址后就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区规划与布局。养猪场可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管理区和病畜管理区。生产区又分为猪舍、料库等;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建筑物以及职工的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施等;病畜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在划分各区时要综合的考虑,既做到利于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又做到使生产达到有机的联系,凶此要根据风向和地势去场区进行划分。
生产区的猪舍根据种猪群、仔猪群和育肥猪群进行分区,各群要在不同的地段分区饲养,其中种猪群和仔猪群应设置在防疫较好的地方,不同猪群间要保持100~200m的卫生间距,种猪舍还细分为妊娠母猪舍、哺乳母猪舍、空怀母猪舍。种猪舍要与其他猪舍隔开,并且要设置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与公猪舍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的刺激。分娩舍要与妊娠舍与保育舍接近,育肥舍则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且要与出猪台较近;生产区饲料料库的设置要在不需要外来运料车辆进入的前提下,还要方便饲料的运进与运出,同时还要与猪舍保持最短且最方便的距离,还应设置在猪场地势的高燥处。
管理区凶与外界的联系较为紧密,凶此要与交通线、销售点、电路、水源以及饲料供应地的距离较近,管理区应设置在场区内的上风口,并且场外运输与场内运输的车辆要严格的分开。另外,管理区还包括办公室、食堂和宿舍,这些地方应该独立设置。
病畜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与,该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的地方,并与猪舍的卫生距离保持在300m。病畜隔离区要与外界隔绝,要设置有单独的通道和出人口,与其他猪舍的距离保持在300~500m。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地也要与猪舍保持300~500m的距离,并且要严密的隔离。
猪场的四周要开有防疫沟,还要做好绿化T作,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利于防疫,还可以改善猪场的小气候,起到防暑、防寒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减弱噪声污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凶此在对场区进行布局时不可忽略绿化的重要性。
space
养殖化粪池建造标准
1、养猪场的选址
1.1远离工业区和居民区
建造养猪场要综合考虑2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避免外部环境的污染,猪场周围3000m以内没有大型化工厂、采矿场、制革厂、屠宰场等污染企业。另一方面,也要遵守公共卫生准则,不要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养猪场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距离应保持在1000m以上。
1.2土质的选择
养猪场对土质的要求并不高,越是贫瘠的地方,越适合建造养猪场。一般以沙质土壤为好,要求吸水性好、透气性强,质地坚硬。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建设养殖场,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次耕地,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
1.3地势高燥,通风向阳
1.3.1地势
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有一定的坡度,这样便于排水。低洼地带蚊蝇聚集,容易导致疫病的滋生和蔓延。山区有部分养猪场建在河道中,一方面不利于泄洪,另外也不利于防疫。
1.3.2通风及采光
建设养猪场要做到通风向阳,但要减少冬春季节风雪侵袭。特别是山区,要注意避开冬季西北方向的风口,防止“贼风”侵袭。
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通风、向阳、干燥、卫生”。
1.4交通便利,水电配套
为了保证防疫需要,减少噪音污染,养猪场离交通主干道至少1000m以上,并有专用道路与主干道相通。
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没有自来水的地方,最好用深井水。河水和池塘水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不适宜作为养猪场水源。同时,电力供应要有保障。
1.5禁止在保护区修建养猪场
不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建场,开工时要具备环保局出具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2、猪场的规划布局
养猪场要想做到布局合理,首先要懂得养猪场如何分区。原则上养猪场分为4个区,即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活区包括食堂、职工宿舍等,生活区应该建在猪场大门外;生产管理区主要包括办公、饲料加工贮存、水电供应设施等;生产区为各类猪舍及生产设施;隔离区包括隔离猪舍、兽医室、粪污处理设施等,该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
2.1四区排序
按照夏季主导风向,生活区在主风向最上方,依次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这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生产区布局
生产区内各猪舍的布局要考虑转群方便,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种公猪舍和空怀母猪舍相近,妊娠舍和产房相临,仔猪舍要靠近育肥猪舍。按照规模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布局,即配种→妊娠→分娩→培育→生长→肥育→出栏进行,种猪舍在上风向,依次为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猪舍位于下风向,临近装猪台。
2.3猪舍间距
猪舍间距要综合考虑光照、通风、防疫、防火、占地等方面的因素,过大则占地太多,过小不符合标准化要求,通常以不少于前排猪舍高度的3倍为宜。
2.4净污道分离,雨污分离
2.4.1净污道分离
净道和污道要分开,互不交叉。所谓净道即喂料和管理通道,污道是指运送粪便和病、死猪的通道。两者要分开,包括场区大环境和猪舍内小环境2个方面,都要实行净、污道分离。
2.4.2雨污分离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利用能力相对较低。为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养猪场要做到雨污分离。这样,雨水走明道,污水走暗道,通过排污管进入密闭式化粪池。山区地形有一定的坡度,不易堵塞。平原区铺设排污管道时,要留出一定的坡度,同时,建议在各猪舍排污口设沉淀池,将污泥、粪渣等杂物沉积后,再排出污水,不易堵塞。
3、猪场防疫及无害化处理
标准化养猪场宜采用“自繁自养”饲养模式,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确保养猪场生产安全。
3.1消毒池
猪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宽度与大门口相同,长度相当于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的长度,深度为30cm左右,没过车轮胎即可,水泥结构,池内经常放有消毒液。
3.2消毒通道
进入场区要有专用消毒通道,即防疫消毒室。常用的有喷雾消毒、紫外线消毒以及在地面附着物上喷洒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进入生产区门口有紫外线消毒室,工作人员在此消毒,更衣换鞋。
3.3粪污处置
对于猪舍排出的粪便污水,提倡采用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先干清,后用少量清水冲洗,清出的粪便堆积发酵,杀毒灭菌。沼气池的容积要足够大,视养殖规模而定,以保证完全利用养殖场的粪污。
3.4病死猪处理
有条件的养猪场可购置焚尸炉对动物尸体进行焚烧,彻底杀毒,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通常采用此种方法。没有焚尸炉的养殖户,可在粪污处理区建造尸体处理井,将病死猪投入专用埋尸坑,使其腐败,埋尸坑一般直径3m,深10~13m,要求底部和四周用不透水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