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色养殖中禁用的抗寄生虫药物是
喹乙醇预混剂不能用与家禽饲料:
喹乙醇属于饲料药物添加剂·抗寄生虫药物添加剂,适用动物 35公斤以下的猪,禁用于禽、鱼和超过35公斤的猪。
2. 简述抗寄生虫药物合理利用的原则
生物抑虫素为新型、低毒抗寄生虫药,经特殊工艺改进后能导致虫体内源性糖耗竭,对球虫、孢子虫等原虫类。
用于防治海、淡水鱼类粘孢子虫、肠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四极虫、单极虫等引起的孢子虫病。
3. 绿色养殖中禁用的抗寄生虫药物是哪种
绿粉不是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生产是由1摩尔分子的苯甲醛和2摩尔分子的二甲苯胺在浓盐酸混和下,加热缩合成隐色素碱,在酸性条件下加过氧化铅使其氧化,并在碱性液中沉淀出色素碱。它属于三苯甲烷型的绿色染料。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真菌、杀细菌、杀寄生虫的药物,长期超量使用可致癌,无公害水产养殖领域国家明令禁止添加。
4. 绿色养殖中禁用的抗寄生虫药物是什么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孔雀石绿一般有二种。第一种是天然的矿石,为水合碱式碳酸铜[Cu(OH)2 CO3或2CUOCO2H2O],呈翠绿或草绿色的块石,含71.9%CuO、19.9% CO2、比重3.9-4.03、能溶于酸类。主要用于铜的提炼和供作颜料,但并不用于水产养殖业。
第二种是孔雀石绿染料(Malachite Green Dyestuff),又有Anillne Green、China Green、Victorla Green等多个名称,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生产是由1分子(mol)的苯甲醛Benzaldehyde和2分子的二甲苯胺Dimethyl aniline在浓盐酸混和下,加热缩合成隐色素碱Leuco base,在酸性下加过氧化铅使其氧化,并在(酸?碱?)性液中沉淀出色素碱,它是属于三苯基甲烷型的绿色染料Tryphenyl Methane Dyestuffs,
作为孔雀石绿染料的商品,是将色素溶于热草酸溶液,冷却后得草酸盐的结晶,2C23H24N2.C2H2O4。或用盐酸中和后,加定量的氯化锌ZnCl2结晶出氯化锌复盐3C23H25N2CL.2ZnCl2,成为绿色碱性染料,用于染羊毛,丝,皮革等。是专职的染料。对脂鲤和鲶鱼等海产来说,孔雀石绿有高度毒性、高残留等副作用,故使用时,通常只下一半份量。它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可用作治理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对付真菌Saprolegnia特别有效,渔场的鱼卵会感染这种真菌。孔雀石绿也常用作处理受寄生虫影响的淡水水产。
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但仍有渔民在防治鱼类感染真菌时使用,也有运输商用作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虽然于2002年5月中国农业部已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但于2005年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同年9月1日香港更于来自台湾的青斑海鱼样本中验出孔雀石绿。台湾渔业署对事件表示“讶异”,并表示会作出针对性检验。
孔雀石绿可用作生物染色剂,把细胞或细胞组织染成蓝绿色,方便在显微镜下研究。孔雀石绿也用作丝绸、皮革和纸张的染料。虽然称作孔雀石绿,但其实它不含有孔雀石的成份,只是两者颜色相似而已。
5. 以下杀虫剂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
包衣剂一般都是含有有机磷杀虫剂或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所以不符合绿色农药使用准则。
6. 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下列哪种农药敌敌畏
有机磷农药是指如敌敌畏、敌百虫、杀螟松、辛 硫磷、双效磷、马拉松、甲胺磷等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中毒蚕马上停止食桑,乱爬并不断翻滚,继而头部收缩,胸 部膨大,身体缩短,大量吐液并污染全身和蚕座,最后腹足 握着力减弱,麻痹而倒卧在蚕座上死亡。
7. 对外寄生虫无杀灭作用的药物是
(1)蝇毒磷 本品为有机磷杀虫剂,对鸡的各种螨虫以及跳蚤、软蜱、鸡虱等体外寄生虫的成虫、幼虫有效。常配成16%蝇毒磷乳油。如治疗鸡鳞足螨病,应配成0.03%乳剂,逐只浸鸡脚,鸡冠和鸡髯,再用0.03%乳剂喷洒栖架地面等处,也可用0.05%浓度砂浴杀灭体外寄生虫。
(2)杀灭菊酯 杀虫力强,残毒小,使用安全,杀虫谱广,价廉,应用方便。常配成20%乳油剂治疗。鸡膝蟥,稀释1000~2500倍液,杀蚤用2500~5000倍液,杀鸡软蜱3000~5000倍液,杀鸡刺皮螨及鸡虱可用4000~5000倍液,驱蚊用5000倍液,杀蝇用2500倍液。
使用方法:有药浴、喷雾法,直接涂擦法,如螨病,上述方法用药1~2次,时隔7~10天。鸡舍灭虱,可用药0.03毫升/立方米烟雾,鸡舍密闭3小时,本品配药时水温为12℃为宜,水温超过25℃,药效会降低,超过50℃则失效,切忌与碱性药物混合应用或同用。
8. 预防寄生虫药物
体内寄生虫要吃驱虫的药物,要根据感染寄生虫的不同种类服用不同的驱虫药物,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是很重要的,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9. 禁止在动物养殖中使用的抗生素
具体如下:(1)食用动物禁用兽药(《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176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193号)1) 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的兽药(11类)① 兴奋剂类: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及其盐、酯及制剂;② 性激素类: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③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醋酸甲孕酮及制剂;④ 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⑤ 氨苯砜及制剂;⑥ 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及其盐、酯及制剂;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⑦ 硝基化合物:硝基酚钠、硝呋烯腙及制剂;⑧ 催眠、镇静类:安眠酮及制剂;⑨ 硝基咪唑类:替硝唑及其盐、酯及制剂;⑩ 喹螺啉类:卡巴氧及其盐、酯及制剂;⑪抗生素类:万古霉素及其盐、酯及制剂。
10. 绿色养殖中禁用的抗寄生虫药物是哪些
龙头鱼的养殖
【鱼苗选择】
受精卵经孵化后3 天~4天,鱼体鳔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破膜后能游且能开口主动摄食,全长在 2.2cm的小鱼。
【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宝清龙头鳙鱼的产地环境应符合GB18407.4和GB/T19630.1的要求。
水域面积:湖区水域面积≥1000公顷。
水源水质:采用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挠力河水。湖区水质符合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湖水的溶氧量≥ 5mg/L;透明度≥10cm;PH值8.5~9.0。
【鱼种放养】
鱼种来源:龙头鳙鱼的鱼种,包括夏花鱼种、一龄鱼种应依照GB/T19630.1-2005的规定自育或外购。
鱼种处理:宝清龙头鳙鱼的鱼种在入库前应进行消毒,做好检疫工作。
鱼种质量:宝清龙头鳙鱼的鱼苗、鱼种质量应符合GB/T11778的规定,做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鳞片完整、色泽鲜明、体无损伤、游泳活泼、溯水性强。
放养密度:根据宝清龙头鳙鱼生长规律和湖中饵料生物基础,逐年加以调整,控制在一个兼顾产量、起捕规格及生产周期的最佳平衡点上。
:30尾/667㎡~50尾/667㎡。
放养比例:水质肥度大,浮游植物数量均在500万个/L(湿重近10mg/L)以上,宝清龙头鳙鱼鱼种的放养比例在70%~80%;浮游植物数量均在100万个/L(湿重近10mg/L)以下(生物量不足3mg/L), 有机产品宝清龙头鳙鱼的放养比例在60%~70%。
放养规格:宝清龙头鳙鱼鱼种的放养规格≥13cm。
放养时间:宝清龙头鳙鱼鱼种的放养时间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封冰前(10月中旬以前)。
【饲养管理】
施肥与投饵:龙头鳙鱼生长依靠天然饵料,一般不另投饵、施肥。
管理:龙头鳙鱼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防旱、防涝、防逃、防害、防偷、适时捕捞等工作。要保持好水源水质,定期监测水中浮游生物量、透明度和鱼的生长速度。
【病害防治】
鱼苗、鱼种的疾病预防:龙头鳙鱼的鱼苗、鱼种放养前,用80kg/667㎡~100kg/667㎡生石灰对育种池塘进行全池消毒。鱼种下塘时,可用3%食盐水浸浴3 min~5min。有需要时可在易发病季节即每年4月、6月、9月药物防病各一次,并遵循NY5071的规定。有死鱼及时捞出,埋入土中。捕捞病鱼中使用过的渔具要用3%食盐水或20 mg/L高锰酸钾浸泡20 min。
鱼病防治:
1,龙头鳙鱼的健康主要通过优化管理、生物防治等方式加以保证。所有措施应以提高鱼的抗病力为宗旨。对于患病的鱼,优先采用自然疗法。
2,必要时允许使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对水体消毒,以预防水生生物疾病的发生。湖水污染范围较大或有大面积鱼病发生时,可通过湖区出入闸口更换水体。
3,在预防措施和天然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允许使用常规渔药。
4,禁止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的抗寄生虫药、化学合成渔药和激素对龙头鳙鱼及其生长环境进行消毒和治疗。
【起捕】
1,龙头鳙鱼的体重达1.5公斤以上时即可捕捞。
2,采用分片分段人力或机械围网捕捞,不得采用鱼叉、电击、爆炸等方式。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捕捞措施,以使鱼的应激和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3,龙头鳙鱼的捕捞量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得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得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
11. 可用于动物治疗滴虫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药物是
替硝唑与甲硝唑均可用于治疗致病厌氧菌和滴虫感染性疾病。区别在于出现在市面上的时间不同,功效不同,副作用不同。替硝唑为新一代药物,作用快,吸收快,服用两个小时后效果明显,而甲硝唑为老一代药物,服用期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