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蜈蚣养殖
答:蜈蚣的放养密度伸缩性#大,一般与饲料供给是否充 分、生长发育期个体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合理确定养殖 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池、缸、箱的有限面积,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如密度过大,在饲料不足时会引起蜈蚣之间 互相残杀,且容易感染疾病。:采用池养时,每平方米池底面积,可放养1-2龄幼 体800-1200条,或3龄蜈蚣500条左右,或4龄以上蜈 蚣条产卵孵化期的雌蜈蚣放养5〇隹7〇条 为宜。采用箱养时,1个长55厘米、宽45厘米的养殖箱, 可放养1-2龄幼体250-油0条,或3龄蜈蚣90-100 条,翁4龄以上蜈蚣60-70条,或产卵孵化期的雌蜈蚣 12-13条。采用缸养时,底面积为50厘米X40厘米的缸,可放 养1龄幼体2条,或:i龄蜈蚣70秦,或4龄以上蜈 蚣45-50条,或产卵孵化期的雌蜈蚣10条。放养的雌雄 比例为3 : 1为宜。另须注意的是,放养时|应考虑到随着个体的长大, 相对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应留有余地。不能因养殖池面 积和人工巢立体空间大就放养过多,因为养殖密度过大, 它们之间可能为争夺栖息位置而互相干扰或残害,也容易 造成环境污染和相互感染疾病。若池的面积过大,利于管理;巢的立体空间过大,利用效率低,不经济。
2. 蜈蚣养殖多久才能出售
一米的蜈蚣要长两年才能出售
3. 蜈蚣养殖有几个成功的
会更多的,不会只有3条的呀。
平时养花翻盆的时候,偶尔会看到盆土里有小蜈蚣,不用担心,小蜈蚣对人的身体是不会有伤害的,还可以吃掉花盆里的虫子,毕竟养殖盆栽就是为了赏心悦目,看着不舒服那就要处理掉。可以让花晒太阳,翻土日照,或者喷洒杀虫剂除掉小蜈蚣就可以了。
4. 蜈蚣养殖成本以及利润
有八千左右。因为蜈蚣是一种药材,物以稀为贵,毒性较多,专养一百只蜈蚣要全方位戒毒工具进行饲养,必须有专业的养殖技术和技巧。
养小蜈蚣要十一个月才能出售,每只要达五十克左右,能卖一百块,养蜈蚣出售于药材公司专业师傅来收购的。
5. 蜈蚣养殖是骗局吗
水蛭,俗称蚂蟥,擅长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甚至钻到肉里,是种令人十分恐怖的水生动物。然而现在扬州农村中,却有不少养殖户以养殖水蛭为生,并且鼓吹利润高达200%。养殖水蛭真能获得如此暴利?眼下正值水蛭养殖的关键时期,记者来到水蛭养殖户集中的江都区郭村镇,探究这水蛭养殖暴利背后的真相。
听闻利润高达200%
江都郭村镇13户养殖户“蜂拥而上”
在江都区郭村镇,有13户农户放弃了传统农业养殖,转而搞起了特种养殖——水蛭。
“去年我们这里才6户养蚂蝗的,现在一下子又多了7户。”养殖水蛭4年的朱文历告诉记者,水蛭有上百个品种,他们通常养殖的是宽体金线蛭,是不吸血的,喜欢吃螺蛳,也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
据朱文历介绍,一只水蛭的小苗是1毛钱,而养殖成功后能卖出1.7—1.8元的好价钱。“即使算上成本投入,人工、饲料、养殖池等成本,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达到200%没问题。”朱文历说,许多当地的农户也是看中了大好的“钱”景。
投入全部身家
一水蛭养殖户两年亏了200万
秦女士是郭村镇养殖水蛭的“第一人”。她介绍,“当时是2010年,一开始我弄了七八亩,用的是最先进的水泥池,一下子就投入了近100万。”
谈起当年的经历,秦女士只有叹息和摇头,“我当时的老公是在外面包工程的,给家里留了一笔钱,我再把我城里的房子押上去,等于是我的全部家当100万,投了进去,当时是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我还特意去浙江考察学习了。”秦女士回忆,对她来说,投资养殖水蛭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第一年,我不懂技术,最后亏得很惨,但是我又不服气,到了第二年我又找朋友投资。”
“到了2012年,我实在是做不下去了,一算亏了将近有200万,血本无归。”秦女士说,因为她的孤注一掷,老公也早已与她离婚。
【记者探秘】
水蛭养殖高风险
为何养殖户年年增多?
秦女士的失败教训在郭村镇早就传开了,按理说,许多农户该引以为戒,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加入到养殖大军里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养殖户为记者拨开了迷雾。
这位养殖户告诉记者,水蛭四五月分育苗,九月份成熟,眼下正是水蛭养殖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时期,是水蛭养殖的精养时期。“但我们这边有一半的养殖户已基本提前卖掉了水蛭。”这位业内人士透露,水蛭产苗最容易,因此许多养殖户只养殖水蛭产苗,之后卖给需要苗种的外地新养殖户,将养殖风险“转嫁”给了新的养殖户,如此循环虽然不会赚到暴利,但也规避掉了风险。
在这位养殖户的指引下,记者走访发现,眼下正值水蛭生长的关键时期,可却有一半的养殖户的池子里并没有多少水蛭,还有一些养殖池里连水都没有。当记者考察时,竟有养殖户向记者兜售苗种,并鼓吹水蛭养殖有多暴利,绝口不提养殖风险。
特种养殖是致富馅饼
还是养殖骗局?
从去年起,投资领域突然刮起了一阵蝎子、蜈蚣等特种养殖风,记者昨在百度上按照“特种养殖招商”的关键字搜索,找到相关结果约3960000个,其中大部分是广告,各种名称的生物科技公司、农技推广中心、养殖委员会,你方唱罢我登台,颇具有迷惑性。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特种养殖不像传统养殖,已经有模范样本,这其中一环接一环的风险,每一环均足以令投资者血本无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不要被暴利蒙蔽了双眼。
水蛭养殖的三个阶段 让你少走弯路
菜鸟级
很多的人都是以试试的心态开始的,他们想用小投入来换取大回报。于是就相信电视,广告宣传的用个百目网围在塘边就算是养殖厂了。千里迢迢寄回的种蛭放下塘后,一边按说明书喂豆浆、蚌、血……一边开始算按一条产多少茧,一个茧出多少苗。折去最低成活率到年底可以挣多少?可美梦还没醒呢却发现塘里的水蛭越来越少,到年底一公都没有捕到几条,难道是天敌吃了吗,赶紧抽干水不但发现里面鱼不少外。种类还不少,为什么塘里会这么多鱼呢。可明明开始清过塘的呀,这就纳闷了,告诉你们个笑话。我的一朋友曾经在里面捕过几斤的大鱼。厉害吧?晚饭菜有着落了。几万大洋也没了。
入门级
于是就有人想,你不是天敌多吗,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又不看看其他人怎么做就闭门造车,一个个游泳池样的水泥池拔地而起,有的竟1,6米高。心想这下好了吧。看你天敌怎么办。恩----这招绝-------出苗的时候水里是密密麻麻的。看得心里这个美啊!!!!---可高兴劲还没过。就发现苗越来越少。就连种蛭每天都会死不少------更重要的小水蛭就象成仙一样对你为它们预备的豆浆。血。一点没有兴趣----摸两个河蚌,里面没有一条宽体蛭,最后还是全都饿死了 --长得很少*=年底一看。。。收的比投的还要少。且清塘的时候龙虾,黄鳝,泥鳅。鱼一样不少。---晕------就这样又几万大洋没了。
骨灰级
到这个时期大多数的人领教了为什么水蛭价格高的原因了,却迫于资金;家庭等种种原因另寻出路了:这就是物尽天择。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人,他们开始否定自己以前的认识。重新根据水蛭的习性和方便自己的管理建池,以适应其产卵,孵化。育苗需要?到现在,他们才知道那些说明书上/网上/教授说的食物都是假的。越冬死亡?产卵死亡?且真正的食物却是螺。而小苗除了刚出生的时候是吃辅料外。其余都是以螺为食物/看到这有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螺吗“自己家乡的螺多啊,说的简单做起来难,等你提着个大麻袋亲自到河边找找看的时候就知道了!!!小苗吃的黄豆大的螺/看你一天能找几个,现在的普通螺也有7。8元一斤了有时有钱买不到,而且小苗只有吃和它身体相仿的螺,大的东西它们不敢碰,更甭说吃了,偶尔来个胆大的头刚刚探进去一半就被大螺蛳合盖的时候夹在那儿了,合适的螺哪儿找呢,因此,他们把目光投向最好的食物。〈福寿螺〉就是体形大。食性杂,产卵多,繁殖快的福寿螺,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进种的时候/便一同引进,实验摸索,繁殖结;其实现在水蛭的技术瓶颈就是育苗。和防天敌。
如果你们想规避风险,不重蹈覆辙。就不育苗繁殖,直接养青年水蛭育肥 ,努力吧 朋友[阅此文者是曾发现就是你们的经历写照。来个漂亮的三级跳吧 ,朋友。跳过我走过的弯路,你们会和我一样笑到最后的。
6. 蜈蚣养殖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水草发黄烂叶无外乎养分、光照、温度及水质几个因素。蜈蚣草比较好养,虽说对光照和是否添加二氧化碳要求不严格,但是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它才更出状态,一般来说蜈蚣草长的非常快。
常见的营养不良症有:
、缺铁症:新叶发黄,严重时会发白,叶面组织呈透明状;
2、缺镁症: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脉仍绿但叶脉之间变黄,严重时形成褐斑坏死;
3、缺钾症:首先发生在水草的老叶上,叶片变黄,逐渐坏死,新叶叶缘焦枯,生长缓慢而叶片中部生长较快,整个叶片形成杯状弯卷或皱缩起来;
4、缺锰症:只在叶面上出现萎黄化,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呈典型的“圣诞树”状,常是由于铁肥过多,抑制了锰肥的吸收,而造成锰肥的缺乏;
5、缺磷症:由于磷直接参与糖代谢,所以缺磷时,植株幼芽和根部生长缓慢,叶小,植株也特别矮小,叶片浓绿,严重时某些植物的叶子呈红紫色,这是由于缺磷阻碍了糖运输,叶片积累了大量糖分,有利于花青素的合成。
7. 蜈蚣养殖技术及场地要求
蜈蚣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8. 蜈蚣养殖技术视频
蜈蚣养殖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售,这个周期在养殖行业中也算是比较久的周期,所以这也是一方面的风险。
.养殖过程中的风险,蜈蚣养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因为蜈蚣对于食物、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很多新晋的养殖户来说,一旦有一点没有把控好,就会造成全盘皆输的尴尬场面,所以蜈蚣养殖并不是很容易操作。
9. 蜈蚣养殖基地在哪里
蜈蚣南北方都有,蜈蚣适宜生活在日均气温20℃,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中,所以说南方多见,北方少见
首先从品种上来看,南方蜈蚣在体型上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棘蜈蚣,成年体长约15.5厘米,极限可达20厘米,主要分布在两广、云南、海南、台湾;模棘蜈蚣体型与前者相仿,分布区域也高度重合,但在体态上有细微的差别。
10. 蜈蚣养殖前景如何
蜈蚣的市场前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蜈蚣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并且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蜈蚣毕竟为五毒之一。具有毒性,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伤人。
11.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是一味传统的重要动物药材,其药性和用途在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等著名医药文献中都有详明记述。药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主产于湖北、浙江两省,其原动物经鉴定为少棘蜈蚣。据报道,浙江主产于嘉兴地区的海宁、岱山两大产区,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近一、二十年来,嘉兴地区年捕获量已从二百万条下降为一万余条,为了增殖蜈蚣资源,发展人工养殖,曾进行了小规模室内人工养殖和海岛放养试验。在舟山地区对野外药用蜈蚣的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的种群结构及其捕获量。
在蜈蚣试养场开展了蜈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蜈蚣繁殖过程中的产卵量、产卵期、抱卵监护期、食卵和食卵后重新产卵、蜈蚣生长中的脱皮规律、生命周期和繁殖周期、蜈蚣的食性食料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为人工养殖蜈蚣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养殖管理技术上突破了活体雌雄鉴别、提高孵化率等技术难关,并积累了一些克服霉菌病害、干燥、食料等困难的经验。1976、1978年两次对横乐山海岛进行了成体蜈蚣放养,至1980年观察统计发现各代新蜈蚣均能活泼地生长,海岛放养是成功的,选择适宜的岛屿进行蜈蚣放养,也是发展养殖的方向之一。
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畏光羞明,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就要据其生活习性,尽力创造它要求的生活条件。如在饲养场内栽树种草,放置砖块瓦片等都是为满足蜈蚣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单独活动。它虽有8只单眼,但视力弱,尤其是白天视力极差。单独活动时至到触角相碰才绕道而行,各自回避。在晴朗无风的夜晚,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活动的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0C日活动少;10℃以下活动更少甚至停止活动;天气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多,气温低的夜晚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都要注意以上气象因子对它生活的影响。同时蜈蚣钻缝能力很强,因此蜈蚣能顺利钻过岩石、土坎等的隙穴,并能栖息在这些缝隙中。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
捕捉方法
一般在清明节前捕捉为好。蜈蚣属卵生昆虫,根据蜈蚣喜阴湿、安静,怕强光等生活习性,选择丛林蔽阳或山坡向阴的地方作捕捉场地。在这些地方放置鸡毛、杂骨或枯草树叶等引诱蜈蚣栖息产卵,于清明节前拣卵。拣卵时连土带树枝杂草一起拿回,放人饲养池或饲养缸内覆盖后进行孵化。孵化期间要经常轻轻翻动覆盖物,防止其他虫害侵入,以保证幼体顺利安全孵出。
饲养管理
1、蜈蚣的饲料
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食源广泛,从野外观察和试养观察结果,综合各地饲养经验,蜈蚣的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菸虫、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
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蛤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蜥蝎、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再一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黄瓜等瓜果以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此外,浙江人工饲养的蜈蚣主食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就应投一次新鲜饲料。投料前,要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同时,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2、蜈蚣产卵与孵化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数为10粒以下。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3~3.5mm,米黄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
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1.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天后幼虫体长约2.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在整个孵卵期间,母体早已蓄足养料,不必给食,否则反而易造成卵或幼虫被食物污染而被母体食掉,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
母体在孵卵期间,一直不离开卵团或幼体,精心孵化和守护。不时用触角左右摆动躯赶近身的其他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用口吮舔卵团或者幼体。据观察,这是母体食爪的基节腺或口腔腺分泌的液体在清洗卵团或幼体,以防止卵团或幼体遭细菌和其他污物的沾染。
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出率不高,影响蜈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这是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3、蜈蚣蜕皮与生长发育
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在胚胎发育中要蜕皮三次,成体一般每年蜕一次,个别蜕二次。
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最后蜕出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还要防止成群蚂蚁等对它趁机攻击,否则易被蚂蚁等咬死咬伤。
蜈蚣发育的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孵化的幼体到当年冬眠前体长仅约3.3~3.9cm,第二年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体长也只约4.9~6.6cm。所以蜈蚣从产出的幼体发育至成体性成熟一般需3~4年的时间。生长发育的速度与食料是否充足和进食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人工养殖中发现同一年产出的蜈蚣,室内养殖的比自然放养的生长发育得快。所以养殖时供给充足的新鲜饲料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4、蜈蚣越冬管理
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的变化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寒冷的冬季威胁着它的生命。为了逃避寒冷冬季的威胁,它就钻入地下,以冬眠的方式越冬。冬眠期间不食不动,身体呈“S”形或“L”形。冬眠时钻入层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直接相关。气温、土温越低,钻入土层则越深;气温、土温较高,则钻入土层较浅。
在一般气温、土温条件下,多在土层15~40cm处冬眠;气温、土温低时,可在土层80~100cm处冬眠。若土温升高,不仅可以推迟冬眠时间,而且可在土层浅处或土表冬眠。由此可见,土温的高低是影响蜈蚣冬眠时间长短、潜伏土层深浅的关键。因此在养殖中,人为的提高冬眠场所的土温,不仅可以缩短它冬眠的时间,使之安全越冬,而且可相对的增加蜈蚣正常的生活期,有利于提高养殖蜈蚣的产量。比如在蜈蚣越冬前夕,在养殖场开挖80~100cm深的坑,把挖出的泥土与收集的垃圾泥灰按2:1的比例拌和均匀,倒入坑内,把坑填平。然后铺上适量的砖瓦碎块放人蜈蚣。再盖一层细土,最后覆盖树枝枯草。这样改善了蜈蚣越冬的环境条件。
越冬环境条件改善前,土温低,早、中、晚土温升降变化大,改善后土温大幅度升高。早、中、晚的温差变化小,能基本保持土温在同一天内无大的变化,有利于蜈蚣安全越冬。蜈蚣越冬环境条件改善后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①经过深翻,疏松了土壤,土层中空气流通,因土表盖有细土枯草,砖瓦碎块下的土中热量不易散失,增强了保温能力;并且土中热量易在砖瓦碎块间散发,缩小了一天内早、中、晚的温差。
②砖瓦碎块易吸水,造成了蜈蚣要求的阴湿环境,且砖瓦碎块间空隙较大,有利于蜈蚣的出入活动和栖息。
③垃圾泥灰与土壤拌和后,垃圾迅速腐烂、分解,散发出大量热能,使土温升高而较恒定,缩短蜈蚣冬眠的时间。
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有利于各种小虫的繁殖,为蜈蚣增加了新鲜的天然食物,起到了为蜈蚣“自然投食”的作用。因此人为改善蜈蚣越冬场所的环境条件,是帮助其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应予推广。此外,蜈蚣越冬后,恢复了活动能力,要严密封闭饲养场所,防止蜈蚣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