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循环养殖成功案例(循环养殖业)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0-17 21:56   点击:2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循环养殖业

养鱼先养水,最好的水产养殖方式是实现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减少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对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一种工艺给你吧循环水处理工艺: AFF-引气气浮-薄层滴滤-光催化杀菌除藻工艺,其中AFF直接滤除原水中直径大于5μm的悬浮物; 薄层滴滤也是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其生化处理效率是普通生物过滤的20倍,能有效除去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 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艺,消毒效率高,无药物残留。

2. 循环种养殖发展模式

水产养殖有哪些新模式。

1、稻渔种养结合

利用种养结合可以将光照、土壤及营养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既能够保证水稻的优质,又能够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2、智能渔场

进入5G时代,智能渔场的新启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调节渔场的环境,控制温度、定期换水、投放饵料等,提高养殖效率。

3、休闲渔业

休闲鱼庄,可供人们垂钓、捕捉及喂食等娱乐活动。推动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将休闲与农业结合起来。

4、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主要是将蔬菜种植与养鱼结合在一起,鱼产生的排泄物可作为农家肥为蔬菜生长提供营养。而通过蔬菜净化过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体供鱼生活。使其形成一个循环农业模式,并且环境污染也会减少,成本减低。

3. 种养殖循环生态农业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优势在两个方面分析:(一)社会效益:通过规模化种养加一体示范、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等项目建设,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建设,实现了“种养结合、废物循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清洁可控、区域种养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生态效益:通过规划的实施,择优建成300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县的种养业布局更加合理,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种养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 循环种植养殖

种植和养殖应该同时进行,比如果园里同时也可以养鸡 鸭 鹅,或者猪 牛 羊等这些动物把果园的草吃掉,拉的屎尿又可以做肥料一举两得,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5. 循环生态养殖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五种模式:  一、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可实现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该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  三、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特色林果种植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粪便—有机肥—果(菜)”产业链。  四、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有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五、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6. 循环养殖业的创新点

现在农业的发展趋势,是趋于低碳循环加绿色生态的发展方向,越是绿色蔬菜和粮食越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7. 中国循环养殖网

基围虾的循环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具体方法如下:

1、池塘清理

基围虾养殖池塘要水质好、排水方便,2到10亩最合适,水深在1.2到1.5米,并且进排水要设置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入侵虾池伤害基围虾。

2、施肥培饵

放养前一星期用60到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培养饵料每亩施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也可以把有机肥放到编织袋中推到池底。

3、虾苗放养

在5月下旬水温18到20度时放养,但虾苗要先经过一星期以上的淡化处理,一亩放0.7到1.0厘米虾苗3到4万尾,0.7厘米以下的虾苗要暂养。

4、投喂饵料

虾苗在下塘1个月内不用投喂饵料,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并配合鲜鱼、贝肉等,投饵量为体重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每天2到3次,白天三分之一,傍晚三分之二,7到9月份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5、调水防病

虾苗放养10天以后,每周加水10到15厘米,高温季节每2到3天换水20到30厘米,每半个月用5到1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泼洒,15到20天时拌制1~3‰的大蒜药饵。

6、循环捕捞

基围虾的捕捞时间主要看成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淡水池塘中养殖80到100天就能长到7到10厘米长的规格,可以用轮捕的方法进行。

8. 生态循环养殖项目

鱼草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养草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苜蓿草可以用来喂鱼,比如草鱼等鱼类。苜蓿草是一种公认的优质纤维饲料,它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其粗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约为17%-23%左右。

9. 循环畜牧业

您可以做一个循环农业的方式种养:

1.在空地上种树和农作物,农作物可供饲料给鸡,猪;

2.树底下可养鸡,鸡粪可给树和农作物做有机肥;

3.猪可吃地里长的农作物,猪粪可以给树和农作物做有机肥,也可以喂鱼;

4.池塘可以养鸭和鱼;池塘边可以种草给猪和鱼做饲料; 这样的话,树·鸡·鸭·鱼·猪都可产生效益。

10. 循环养殖业模式

一、池塘内循环

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将池塘养殖传统的散养模式变圈养模式。池塘內循环系统主要由养殖水槽、推水装置、投料装置、增氧装置、集污及排污装置、挡水墙、养水区、推水设备等组成,该系统的最大特别就是能有效控制养殖鱼类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剩余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后,再变为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既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

 二、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

 泰国虾农Arunsopha的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其系统由四种不同类型池塘配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种类型池塘用于养虾,池塘配有增氧机和集污系统,养殖污水流经第二种类型池塘,该池塘饲养有罗非鱼,罗非鱼用于处理虾池的残饵等有机物,并净化水质。然后,罗非鱼会进入第三种类型的池塘,该类池塘中饲养有尖吻鲈或鲈鱼,用以控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该池塘的水会通过落差进入第四类池塘,在添加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并进一步净化后返回到养虾池。

三、水产养殖仿生学系统 

  水产养殖仿生学的重点在于让池塘水体模拟自然的河口条件,利用浮游动物大量增殖作为养殖虾类的营养补充并且有益菌可以调节水质。一般的操作是前期用发酵好的米糠等泼水培养桡足类,同时投喂发酵豆粕、花生麸等,全程不使用商业饲料。定期在池底缓慢拉动链条或绳索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同时可以释放底泥营养,起到改底、调水、培养浮游动物的作用。

四、生物絮团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技术,通过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如糖蜜、葡萄糖等),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C/N),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够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问题,实现饵料的再利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及增加产量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五、离岸深海网箱养殖

  由于近岸养殖易受人类活动,特别是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水养殖与生态环境问题、食物安全问题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除了研究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与技术外,发展离岸深海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海水养殖新方向与趋势。目前国际上深水养殖技术的研发主要聚焦于鱼类网箱和养鱼平台方面,关于深水抗风浪筏式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则很少。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海当成一个很大的水净化池了。

六、红树林-水产养殖藕合模式

通过在海边种植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等3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P含量,减轻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红树林恢复后在其水域生态放养斑节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养成后以有机虾的名号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

七、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的技术就是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通过水循环来净化部分养殖排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对环境零排放。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同时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它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还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

  八、鱼菜共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九、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就是通过四周增设的增氧机不断运转,使塘水产生水平环流,残渣产生“水力聚污”现象,并向中央底部聚集,再由中央排污管和水泵将池塘底部污水抽到池边宽十多米的水槽里,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停留20——40分钟后,固液自然分离。溢出水槽的水,水层厚度小于0.3毫米,经过30——60度坡度的池壁斜面,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最后返回池里。

  十、浮动湿地和浮岛

 浮动湿地和浮岛很容易理解,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植物,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增加水的透明度,去除营养物质、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此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道、池塘、水坝和其他淡水体,当然海水同样也是适用的,不过要找到适合海水环境下生长的植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