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蜜蜂为什么能社会化
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蜂群由数万只工蜂、少量雄蜂和一只蜂王构成,其中工蜂主要负责蜂群的大多数劳作,雄蜂只负责与新出房的处女蜂王交尾,而蜂王则负责产卵来补充新蜂,各种蜂型在群体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并相互协助。
蜜蜂和其他物种一样具有多样性,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中蜂和意蜂,这些蜂种有相似性且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另外即便是同一种蜜蜂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类型,例如中蜂有阿坝中蜂、华南中蜂、长白山中蜂、北方中蜂、云贵高原中蜂等。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蜜、花粉等),简而言之蜂群的生存离不开蜜源,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蜂场建在附近蜜源丰富的地方,假如附近没有可供蜜蜂采集的蜜源蜂群自身的生存都有问题,更别说获取蜂蜜(蜜蜂采集花蜜酿制而成的)了。
蜜蜂的种群扩散是通过自然分蜂来进行的,在分蜂之前蜂群会做好一系列的分蜂准备,例如培育雄蜂、修筑王台、培育蜂王等,分蜂时间大多发生在新蜂王即将出台时,而分蜂机制则是老蜂王带领大部分工蜂离开原蜂巢到其他地方重新筑巢。
二、蜜蜂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蜜蜂、蚂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有组织分工的群居生活,它们内部有着明确的“专业”分工。有的专门负责击退天敌或进行捕食;有的负责筑穴或为食物进行加工;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繁殖或看护下一代。它们之间能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互相联络照应。它们具备了社会生活的三大要素-组织、分工、联络。因此,群居的昆虫社会与人类社会有着令人费解的相似之处,在某些方面昆虫社会似乎比人类社会的分工更为精密、更为协调。
让我们来看一看蜜蜂社会。在一个蜂群中,可分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类,三者相依为生,各有专责,缺一不能生活。无论雄蜂或工蜂,一旦脱离“集体”,根本发挥不出半点作用,而且无法生存。在每一个蜂群中,蜂王占有重要地位,煞费苦心负责生殖的伟大功能。工蜂负责采蜜、采花粉、清洁蜂房、筑巢、哺育幼虫等工作。而雄蜂除受精传代之外,别无它事,但一个完整的蜂群,是不能少了它的。这三类蜂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丝毫不可分割。
再看蚂蚁,分工就更细了:它们把工作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的蚂蚁只做一样工作,如耕种、畜牧、看护、建设、作战,储粮和生育等等。不同等级的蚂蚁会长得完全不同。兵蚁的体形比其他雌蚁大,有巨大的大颚,可把来犯的敌人撕得粉碎。蚁后的任务是繁殖,它的腹部要比别的蚂蚁大许多倍。相对来说,工蚁的体型较小,护卵、储粮、伺候蚁后等工作都由工蚁担任。
三、为什么人类没有发展出类似蜜蜂和蚁群那样的社会形式,人类的的社会形式对比蜂巢社会模式有哪些优势呢?
肯定有优势,因为人类比蜜蜂和蚁群发展更靠前,因为蜂群和蚁群都是靠蜂王和蚁后繁殖后代,而且大部分是近亲结婚,而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并证实了近亲结婚的弊端,并且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也经历过是群居时代,母系社会跟蜂群蚁群的形式非常相似,可是慢慢的被现在的形式所代替,正说明了母系社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人类比他们更聪明呀,科技比他们发达呀
人类怎么没有呢?奴隶制不就是这种身份固定的社会结构吗?
四、蚂蚁与蜜蜂的社会生活特点
因为蚂蚁和蜜蜂没有触觉听觉,它们一切的活动都考信息素来调节,因此蚂蚁蜜蜂每天都忙忙碌碌,不知道偷懒休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是蚁后释放的信息素控制它们的行为.当然因为蚂蚁,蜜蜂非常弱小所以群居生活也有助于它们抵御外敌,寻找食物,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1.蚂蚁是何种动物?
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和蜜蜂)之一,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Formicidac)。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据说,把全世界的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将超过脊椎动物的总重量。
2.蚂蚁为什么又称玄驹?
玄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初《尔雅・释篇》里,本义是指小马。在其后的《大戴礼记》中说:玄驹者,蚁也。就是说,玄驹这个东西是蚂蚁,这是最早把蚂蚁叫做玄驹的记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把玄驹列为中药的一种,写进《本草纲目》。该书对蚁的释名中说:“大蚁喜酣战,故有马驹之称” 古人把蚂蚁叫做玄驹,是从长期观察中得来的。
3.蚂蚁产生于什么年代?
蚂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波罗的海沿岸捡到的嵌着蚂蚁遗骸的琥珀化石来看,蚂蚁至少有4500万年的历史,事实上它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随着环境和历史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繁衍,而今已成为一个鼎盛的王国,其数量在上百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4.蚂蚁的形态如何?
蚂蚁躯体平滑,或有柔毛、刺、条纹、网纹、刻纹和瘤突。蚂蚁的体色有黑、黄、棕、红,还有黝蓝、紫檀、黄褐与红、红与黑、黑与蓝的混合色。不同种类的蚂蚁体型大小非常悬殊,一般体长几毫米,世界上较小的蚂蚁要数一种称 “贼蚁的蚁种”,其体长只有2毫米左右。
5.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组成的?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头部变化很多,通常阔大。头部重量和体重相比,在陆生动物中是最重要的。有性及无性雌蚁的触角是膝状,雄蚁触角简单,为4-13节。复眼小,退缩,偶有完全缺如。单眼3只,位于头顶,工蚁或无单眼。口器发达,上唇退化,上颚有各种形状,在宽而大,或长或短,也有直的或弯的,或有简单的齿,下颚正常,有1~6节。内颚叶简单。下唇有须,亚颏,有中唇舌和两个小的侧唇舌;下唇舌1~4节。胸部分明。第一腹节(并胸腹节与后胸相愈合而伸长。腹部位于并胸腹节之后,腹部前端显著缢缩成为腹柄。腹柄为一节或两节,如有两节,其第二节称为后腹柄。每节上有一个或两个背瘤,或有直立的或倾斜的鳞片。柄后节膨大形成腹部,由7~8节组成,雄蚁较雌蚁多一节。腹部有气孔8对。若干属有摩擦发音器,由后腹柄上的一个锉与柄后节第一节上的摩擦面构成。
6.蚂蚁有多少种?分布在哪些地区?
蚂蚁的种类相当丰富,约有16000多种,分布极为广泛。近代蚁类专家反蚂蚁分为9个亚科:
(1) 蜜蚁亚科(sphecomtrmiae)
(2) 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trmeinae)
(3) 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
(4) 蚁亚科(Formicinae)
(5) 猛蚁亚科(Ponerinae)
(6) 粗角猛蚁亚科(Cerapachtinae)
(7) 行军蚁亚科(Dortlinae)
(8) 细猛蚁亚科(Leptanillinae)
(9) 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
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极、北极和终年积雪不化的山峰外,在陆地上几乎都有
习性:
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同巢中世代重叠,同时间内三品(蚁后、蚁王、兵蚁)都有。在一般地理及气候条件下无明显的休眠或滞育现象。 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一窝蚂蚁一般为500~2000只,一年可繁殖分出15~25窝。 蚂蚁生长、繁殖温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9~29℃,10℃以下入洞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