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蜂养殖技术指导
中蜂存储蜂王是有要求的,一般存储依据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王台的存储方法
一般王台不建议存储,就算要存储,控制在五天内比较好,不然很容易导致蜂王无法交尾或者不产卵。存储的时候可以在王台封盖以后直接将王台装在两节王笼中,放进无王群或者储王群中存储,如果是王台存储,建议存储时间越短越好,毕竟蜂王出房以后里面有王台壳子。
第二:处女王的存储
处女王是王台中的蜂王出房,没有进行交尾和试飞的时候进行存储,其实这个时候蜂王需要进行很多工作,而且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不建议存储的,存储时间越短越好。存储方式是将处女王关在隔王笼中,然后放在储王群中存储。
第三:产卵王的存储
这是最理想的存储蜂王,由于已经产卵稳定,就算存储了不容易影响发育,而且在蜂群中比较稳定,是一般选择存储的蜂王。存储方法是将蜂王放在储王群中存储。
一般存储蜂王的蜂群由于蜂群内的蜂王多,消耗的蜂王浆也多,所以想要存储蜂王,必然需要较强的群势。
由于工蜂随着年龄的变化分工不同,而且工蜂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蜂王的辨认能力增强,所以为了增大工蜂对蜂王的接受率,一般采用幼蜂组成强群来储王,幼蜂辨别蜂王能力差,只要看到蜂王都会进行饲喂。
2. 中蜂养殖实用技术
1、选择蜂种:各地蜂种的适应性不一样,建议自留种较好,可保证蜂种的纯正性。饲料管理:主要饲喂蜂蜜,还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人工饲喂。温度管理:温度低于6℃时需进行保温。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如出现病害需及时处理。
2、养殖蜜蜂时需时刻保证充足的糖饲料,蜜蜂的主要饲料是蜂蜜,有利于延长蜜蜂的生长周期,提高蜜蜂的体质。国内的蜜蜂采粉能力比较差,基本蜂群内都是缺粉状态,从而导致中蜂繁殖能力比较弱,所以需要人工进行饲喂花粉,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饲喂,放置在离蜂箱不远的位置,让蜜蜂自行搬回蜂箱即可。
3、在蜂群越冬前应备好足量的饲料,等到温度低于6℃时,将草把均匀铺在蜂箱内的隔板上,等气温回升稳定以后,为了方便蜜蜂生长与繁殖,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草把全部清除
3. 中蜂养殖技术指导手册
1.
中蜂是定点养殖,选一块理想养蜂场地很重要,不要求所谓的风水宝地,最起码过得去 2公里范围内,春秋要有大蜜源,夏冬要有零星蜜源...
2.
手头有一本养蜂手册,中蜂的 不管那个时代的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正版,山寨的最好别用,至于为什么,你自己懂的...
3.
做好防巢虫关,扑杀天敌关,蜂势就不会衰败不会飞逃。 注意防、扑两字。防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换箱脾,这个绝对不能懒...
4. 中蜂养殖手册
养蜂枝术书籍哪本最好?在我一生近六十年的养蜂生涯中,基本的杂志从创刊开始我都订的有,象中国养蜂,蜜蜂杂志,养蜂法,养蜂手册等书刊,只要是市面上出售的有的我都购买阅读过。
使我受惠最深的就是苏联翻译过来的蜜蜂生物学,和云南蜜蜂杂志编辑部出版的扬多福的数控养蜂法中的,伤力律,和伤热律。他们里面并不是教你怎样去喂蜜蜂,而是全部是理论基础和辨证的硬枝术道理,作为初学养蜂的朋友一看会骂他是垃圾书刊,把他扔掉,其实他是每一位养好蜂人的比经之路。凡是养蜂成功的蜂友,就是他没有看过这两本书,其实他的一切管理办法完全是和这两本书的内容完全稳合着的,他完全是养蜂的过程中,和懂得这两本书内容的养蜂的同行交流得到过这方面的知识。
象蜜蜂生物学,作为一位养蜂人你不懂蜜蜂的生理过程和习性,你怎样去养好蜂,蜜蜂生病了你怎么去治疗,你养蜂不是瞎碰吗?有时你成功了,也是天时地利造成的,终久还是会失败的。
作为扬多福的数控养蜂法,在八十年代曾经轰动了国内的养蜂界知明人士,因为他的伤热律完全推翻了我国旧的养蜂法中的高强度保温繁殖,当时可以说养蜂界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可是扬多福通过以物事实的比喻论证,最后得到了养蜂界的认可。扬多福的数控养蜂法中的伤力律,和伤热律我认为不管养蜂界的枝术再先进,永远是不过时的。
所以我认为养蜂界的书刊中,蜜蜂生物学,和扬多福的数控养蜂法中的伤力律,和伤热律,虽然他不是教你怎样去喂蜜蜂,一斤白糖冬天加多少水,夏天加多少水的枝术,但他的真正在养蜂中的价值是无价之宝。所以我认为这两本养蜂书是最有学习价值的,也是每一个养蜂人必须读懂的书刊,才是一生中养好蜂的硬枝术道理。
5. 中蜂养殖技术指导书
1、养蜂准备
先准备好蜂箱(强烈建议用活框蜂箱养殖),养蜂场地要规划好,若只是小规模养殖房前屋后都可以,另外要仔细了解一下蜜蜂的生活习性,这对之后的收蜂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
2、收捕蜂群
农村养蜂,蜂种一般是野外获取,因此要寻找野生蜂群,可以通过观察蜜蜂的采蜜、采水、排泄等等,找到蜂群后将其一股脑的装回家即可,要注意看有没有蜂王,若能弄到巢脾的也尽量将巢脾取回来,另外也可在蜜蜂出没频繁的地方用诱蜂箱来诱捕蜜蜂。
3、蜂群过箱
蜂群到手后要及时转移到蜂箱中(过箱),强烈建议采用活框蜂箱养殖,先将取回来的巢脾固定在巢框(活框蜂箱的配套蜂具)上,然后再将巢框放到蜂箱中,巢框放好后便可将收捕回来的蜂群转移到蜂箱中,最后盖上蜂箱盖子并在巢门口安装上防逃片即可,注意此时不要去找蜂王,在过箱时操作尽量要快一些。
4、稳定蜂群
蜂群过箱后要立即饲喂一次,饲料可用蜂蜜水也可用白糖制成的糖浆,等蜂群基本稳定后再检查一下蜂王的情况,若有蜂王且蜂王无异常时一般问题不大,没有蜂王时则要及时介入新蜂王或王台,但如果蜂群中有卵虫脾也可让蜂群自行急造王台,在过箱后的几天都要在傍晚时奖励饲喂一次,另外也不要过于紧张而频繁开箱检查,其实工蜂的出勤情况也能说明蜂群的情况。
5、日常管理
蜂群稳定后便可进入日常管理阶段了,虽然蜂群的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繁琐,但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同时注意蜂王的状态,有老弱病残情况时要及时替换掉,另外若外界蜜源匮乏而蜂群中储蜜又不足时要及时进行补助饲喂,这一点在越冬期之前尤为重要。
6、获取蜂蜜
养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但中蜂的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一般一年只取1~2次蜜,第一次在春末夏初,第二次大多在秋季,取蜜时先将巢脾提出来(中蜂有在同一张巢脾上育虫和储蜜的习性,简单来说一张巢脾上既有蜂蜜也有幼虫),用刀将有蜜的地方割下来后再将巢脾放回蜂群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取蜜时不要一扫而空,一定要给蜂群留足口粮,否则可能出现逃群的情况。
蜜蜂养殖技术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说得非常清楚的,但是新手养殖的话,对这些基本的操作还是要了解清楚的。
6. 中蜂养蜂技术指导
中蜂分区饲养就是在一个标准箱内放一个立式的隔王板,把蜜蜂分开两个区,一区作为繁殖区,另一区作为采蜜区,取蜜时只取一区,另一区不动,不振动蜂王,蜜蜂满箱蜜源到来时,就可以限制蜂王在1~2框内产卵,压小产卵圈,减少哺育工作,外群蜂多,出勤率高,定向采集力强,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7. 中蜂养殖技术要点
1、我们在养殖蜜蜂前,需要确定我们养殖蜜蜂的数量,不要强行养殖过多的蜜蜂,产蜜其实和蜜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和蜜蜂的数量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我们需要养强蜂,一般强蜂是在春天的时候进行养殖而成,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控制住蜜蜂的成长,这个是关键。
2、我们在养殖蜜蜂的时候,需要适时进行加脾扩巢的,这个也是比较关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控制蜂王产卵,这样也是可以的,这样才能造就出能力比较强的蜜蜂,从而采集花粉更多一些。
3、我们在养蜜蜂的时候,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喂养的,不要觉得靠蜜蜂它们自产就可以了,那是肯定不行的,我们需要给蜜蜂补充蛋白质,这样可以让蜜蜂的体质变得更好,也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蜂蜜了。
4、我们在养蜜蜂的时候,还需要控制隔脾的数量,不要大量的割除,这样是容易导致后面的蜜蜂产出减少很多的,最好选择适量即可,这样可以增加蜜蜂的产出,从而得到高收益。
5、我们在养蜜蜂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好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尽可能的要保证蜜蜂的生存环境,千万不要在下雨天还将蜜蜂放出去,这样是容易导致蜜蜂大量死去的,这个我们需要知道的。
6、需要精心的照顾,在开花的季节,确保蜜蜂能够正常的采集花粉,如果周围花确实太少的话,我们也是可以选择适当的移动位置的,不要守株待兔,那样只会让蜜蜂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采集花粉的,这样是无法高产的
8. 中蜂养殖技术管理
1.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2.修造巢脾应选择在春末,气候稳定,气温在15℃左右的时候开始。巢脾需防止盗蜂和鼠患,保存时最好用药物熏蒸保存。
.3.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注意蜂群保暖,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4.要做好蜂群治螨工作。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严重危害蜂群,影响生产。
9. 中蜂饲养技术
1、添加格子
繁殖期间,如果巢脾即将达到底座圈子上,就把原有的蜂箱搬离底座,先在底座上部添加1个格子箱圈,再将格子蜂群放回新加格子箱圈之上。生产期,大泌蜜期在上添格子箱圈,小泌蜜期在下添加格子箱圈,适时取蜜。
2、检查蜂群
打开底座活动侧板,点燃艾草绳,稍微喷出烟,蜂向上聚集,暴露脾下缘,从下向上观察蜂脾,既能发现有无王台,造脾快慢,卵虫发育等问题,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3、捕捉蜂王
向上撵:第一,准备1个与蜂巢相同的格子箱圈,1片同大的隔王板,先将被抓蜂王蜂巢搬离原址,另置底于原箱位,再取蜂巢上盖盖在底座上,收拢回巢中蜂。第二、撤下副盖,并在蜂巢上方添加1层箱圈,其上加上隔王板,隔王板上再加2层箱圈,盖上箱盖;第三,轻敲下部箱体,驱蜂往上爬入空格结团,或用烟熏,或用风吹,最后在隔王板下面箱圈中寻找蜂王,并用王笼关闭。
向下赶:箱圈下底座上添加箱圈,关闭巢门,再将底座活动箱版改换纱窗封闭,然后使用风机向下吹蜂离脾,即时在空格和巢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最后,工蜂上行护脾,在空格箱圈中寻找蜂王。
4、更换蜂王
分蜂季节,清除王台,在蜂巢下方添加隔王板,将上层储蜜箱取下置于隔王板下,底座上,诱入王台,新王交配产卵后,如果不分蜂,按正常加箱格管理,抽出隔王板,老蜂王自然淘汰;如果分蜂,待新王交尾产卵后,就把下面箱体搬到预设位置的底座上,新王,老王各自生活。
5、喂蜂
外界蜜源丰富,无框蜂群繁殖较快,外界粉,蜜稀少,隔天奖励饲喂。越冬前备足封盖蜜,饲喂糖浆需要早喂。蜂蜜或白糖水,前者加水20%,后者加水70%,混合均匀,置于容器中,放上木杆让蜂攀附,最后搁在底座中,边缘与蜂团相接喂蜂,如果容器边缘光滑,就用废脾片裱贴。喂蜂的量,以当晚午夜搬运完毕为准,如果大量饲喂,需全场蜂群同时进行,而且保证周边没有其他蜜蜂关顾。
6、收蜂
准备好蜂箱,树杈下或屋檐下的分蜂团,找一米袋子,反卷一点口,直接套上去,向中间封口,抖蜂进箱内。或置底座中,反卷一点口,中蜂自己上脾,或者先抓王,关进笼子里,置于蜂箱内,箱内涂蜜糖,纸筒舀蜂进箱,枝叶当扫帚,扫蜂进蜂箱,或者蜂团先喷水,将格子箱圈套上去,中蜂会自动爬进去。
另外,将木制梯形或竹制篓形收蜂笼挂在蜂场附近朝阳树枝上面,或置于向阳,显著的巨石旁,引诱分蜂群投靠。
7、补蜂
当小群或交尾群子脾封盖后,将强弱两群互换箱位,利用外勤蜂补弱。先准备香水混合液(1L水+少量香精),第一天傍晚喷雾2群,第二天早上蜂未出勤前重复1次,强群多喷,弱群少喷,工蜂大量出工后互换位置,如果发现有打架现象,则再喷香水。
8、合并蜂群
打开箱盖,揭去副盖,盖上报纸,多打小孔,再添箱圈,将无王蜂抖入,盖上箱盖,3天撤报纸,去箱圈,如果蜂多,从下加箱。
9、迫蜂造脾
如果蜂巢不满箱,剩下空间不造脾,在蜂群发展到3个箱体时,将巢脾高约30cm,蜜,粉,子圈分明时,就在第三箱圈与底座之间添加一块覆布,只挡有脾一侧,无脾一侧空出,中蜂就会将剩余空间做满蜂巢。
10、防止盗蜂
中蜂养殖最拍起盗,根据实践,群众总结出“中盗中一场空,强到弱白忙活”的盗蜂危害性。解决方法:1、加阻蜂器。意蜂盗中蜂,加格栅阻蜂器,格栅间隙4mm。2、强弱互换箱位,把强群搬到弱群处,弱群搬到强群处,各群添加食用香精水(不能用花露水),盗蜂立止。3、做盗群换箱位。4、常年保持食物充足,如果饲料不足,饲喂中蜂需在傍晚进行,午夜搬完,在没有其他蜂场蜜蜂干扰下,可以全场同时大量饲喂。
10. 中蜂养殖技术指导春季管理
春季蜂群繁殖初期(越冬蜂更替阶段)及中期(蜂群群势增长阶段)哺育区(暖区)对巢温的要求严格,此期人工保温比蜂群断子蛰伏期更为重要,在繁殖期,蜂群对哺育区巢温的要求是34.8℃左右,而蛰伏期蜂团的内外温度维持在6~20℃范围即可,在繁殖期保温不良,则贮蜜消耗多,越冬工蜂寿命缩短,幼蜂发育不良,群势发展缓慢,特别是突然降温,蜂团紧缩,外围的蜂子易冻死。
1、保温方法
(1)箱内保温。蜂群春繁布巢过程中,有蜂一侧箱壁与巢脾之间增加泡沫板,如果没有泡沫板,可用两个隔板代替,同时靠近箱壁一侧的巢脾为蜜脾,减少巢内热量的散失。
(2)箱外保温。春繁布巢结束后,在有蜂一侧箱壁外,捆绑稻草或粘贴泡沫板起到保温的作用。
(3)框梁上保温。在有蜂一侧暖区的框梁上搭盖塑料薄膜,无蜂及非哺育区不用搭盖。塑料薄膜上依次盖上覆布、大盖。
(4)巢门保温。关闭蜂箱暖区(哺育区)一侧的的巢门,开启冷区(贮蜜区)一侧巢门。避免冷空气直吹子脾。
(5)关闭通气窗。中蜂箱带底或侧通气窗的,应暂时关闭或填塞。
上面的箱内保温及箱外保温具体操作时,根据个人习惯及已有材料,二选一即可。
(6)箱体保温
暖式蜂箱。如果养蜂使用的是方形蜂箱,在繁殖期,可以延续越冬过程中的保温方法,巢门与巢脾平行的暖式饲养法。
联体蜂箱。如果养蜂使用的是二联箱体,在繁殖期,依然延续越冬过程中的两群蜂在闸板两侧相邻,相互取暖的方式。
2、保温力度
蜂群在繁殖期,保温适度,蜂群发展速度快,保温不当,蜂群发展缓慢。
根据养殖工具做适度保温。如果采用联体蜂箱饲养,可适当选择框梁保温即可,如果选择暖式蜂箱饲养,可适当选择箱内、箱外保温,如果选择普通平箱饲养,可酌情增加箱内、箱外、框梁、巢门等保温措施。
根据群势做适度保温。强群轻度保温,弱群重度保温。
根据气候做适度保温。温度低时,保温力度增加,相反,温度回升时,保温力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