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番鸭养殖周期
番鸭5-6个月开始下蛋。
番鸭的平均开产日龄为172.88天,见蛋日龄为153天。
春季是番鸭盛产期,9月中下旬时其产蛋率开始下降,产蛋率在30%左右时,可人工强制换羽,1个月左右,番鸭又会开始产蛋。要120天的母鸭才可以下蛋,
俗话说:鸭子生蛋,先是去油,后是去膘,生到最后刮心血。到了夏季,鸭子因连续生几个月的蛋,身体瘦弱,这时如果让它们继续生蛋,就会大伤元气,严重影响秋季产蛋。
因此,大暑天一到,就要把生蛋的鸭子统统关起来,拔掉翅膀和尾巴上的几根大毛,连续3天只喂水,不喂食,迫使鸭子把蛋仔全部摘尽。
2. 番鸭一般养几个月合适
番鸭生长速度快,饲养三个月,公鸭体重可以达到3—3.5公斤,母鸭1.75—2公斤,公番鸭与母番鸭的体重相差显著,公番鸭体重可以比母番鸭大一倍。番鸭是很好的产鸭肝品种,加工填肥后的鸭肝重量可以达到420克。
番鸭可以与家鸭从小养在一起,可以自然交配,生产种间杂种“半番鸭”
3. 番鸭养殖技术
番鸭分为白番和黑番!对于养殖环境要求比较低,水不像泥鸭那种喜欢水,番鸭性格比慢,吃的少,很不爱运动!可以关在猪圈,随便挖个水坑就行了!对于养殖技术方面:它比其他鸭子种疫苗要多打几遍!因为它抗病比较弱!然后它比较怕冷!前期开口药的预防,对于肠道和浆膜炎、包心的常见病种都得注意!正常来说大种公番鸭七十多天就可以出栏!(莆田番鸭)说得比较乱!对于番鸭、泥鸭都有涉及,有需要交流的可以加我
4. 番鸭养殖周期多久
番鸭原产于热带地区,耐寒能力差,人工饲养后,依然保持喜温的特点,所以在我国南方饲养比较多。最近几年,饲养管理方法和饲养技术不断改进,在北方室内饲养或塑料暖棚内饲养获得成功,产蛋和生长速度可达到南方饲养水平,为在北方推广饲养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可饲养番鸭的地区广大,各地尤其在南方均可进行饲养。番鸭养殖周期在80天以上。
5. 番鸭养殖周期长吗
三个月
一周龄以内的小番鸭鸭先用大米粉和水饲养,两月以内可以用鱼虾蚯蚓等配其他饲料促其成长,最后半个月催肥是阶段,一般都是用生油、花生豆渣、大米饭等捏成条状手工灌喂,就是俗称填鸭。番鸭一般养3个月左右即可宰杀,这个时段的番鸭骨酥肉嫩,香醇可口。很多人觉得饲养番鸭时间过长的番鸭不仅浪费饲料,体重反而减轻了,不划算。
6. 番鸭冬季养殖
由于鸭子长期生活在水中,它身体的结构就有很多适应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如在体内许多地方及内脏周围有很多脂肪,尾部有一对很发达的尾脂腺,身体的外表又披着一层厚厚的不容易透水的羽毛。
当鸭子从水里爬上岸后,它用嘴往尾巴背面的尾脂腺上啄,又往周身的羽毛上擦,梳理湿了的羽毛,除掉水,还上了一层油,使羽毛保持不透水的特点。
冬天室外空气中的温度,比湖里的温度低一些,所以鸭子在水里并不比在陆地上呆着来得冷。
况且,鸭子在水中经常地游动,身体内的温度就会增加,更能防寒了。
同时,鸭子身体所发出的热量,有一层厚厚的羽毛包住全身,能防止热量的散失,鸭子就更不怕冷了。扩展资料:种群分布1、绿头鸭是家鸭的祖先,是最受欢迎的猎禽之一。绿头鸭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产卵,秋天再飞到南方越冬。
它们被人类驯养后,便失去了迁徙的飞性分布全世界,主要在内陆水域,最常见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2、潜水鸭包括最多海洋种类,如绒鸭、海番鸭;也包括秋沙鸭族,生长在澳大利亚。
3、栖鸭如莫斯科鸭有长爪,是最喜欢树栖的鸭。
以赤麻鸭为典型的硬尾鸭族极多水栖,其特征是腿位于身体紧后方。
7. 番鸭生长周期多久
番鸭产蛋时间多集中在每天的晚上十二点到三点左右这段时间,需要生长5个月左右才能进入产蛋期。番鸭夜间产蛋主要和鸭子的驯养问题有关,鸭子是经过人们驯化的家禽,在晚上下蛋也是经过人们驯化后的结果。
因为番鸭白天的时候是要到水里面活动、寻找食物的,如果鸭子在白天下蛋的话就会造成鸭蛋掉进水里,或者造成人们收鸭蛋的工作量变大。
8. 番鸭养殖前景
鸳鸯鸭,又名法国番鸭,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大型廋肉鸭,原产于南美洲,是旱禽野鸭与中国健鸭进行基因培育而成。该鸭体型扁宽、前后较窄、呈纺锤型、站立时体躯与地面平行,啄短耳濡目染窄、啄基部和头部两侧有红色皮瘤,型似鸳鸯。 鸳鸯鸭属水路两栖禽类,可旱养、圈养、牧养等。善飞翔,杂食性,水生植物、野草、菜叶、无毒树叶及各种昆虫都是其食物,是节粮、低耗、高产的药肉兼用型珍禽新品种,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耐高温、抗严寒、抗病力特强。适应于全国各地饲养。
①喜水性。鸳鸯鸭属水禽,寻食、嬉水和求偶交配可在水中进行,也完全可在陆地进行。在唐山市吴百燕鸳鸯鸭养殖场考察时,经过20几天的细心观察得知鸳鸯鸭在陆地上的交配频率要高于在水中的交配频率。因此,路上交配受精率要高于水中。在水中游泳洗澡,能保持羽毛整洁,有助于体热散发,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但不喜欢长时间在水中。
②合群性。鸳鸯鸭合群性强,只要有比较适宜的饲养场所和条件,它们就能在采食和繁殖等方面合群生活得很好。性情温驯,不怕人,耐粗饲,善觅食,可小群放养或大群圈养。
③耐寒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耐寒不耐热。只要饲养条件较好,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时,并不影响产蛋和增重。对炎热气候适应性较差,往往在夏秋季节休产换羽。
鸳鸯鸭(5张)
④杂食性。鸳鸯鸭嗅觉和味觉不发达,对饲料和香味要求不高,能吞咽较粗大的食团并贮藏在食道膨大部,肌胃内压高,经常存留砂砾,能很好地磨碎食物,所以肉用鸳鸯鸭一次食量较多,且食性颇广,能广泛食用动植物饲料
编辑本段2.特征特性鸳鸯鸭体形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头大、颈短、嘴甲短而狭,喙内锯齿发达,胸部平坦,宽阔,尾部瘦长,喙的基部和眼圈周围有红色肉瘤。公鸳鸯鸭较母鸳鸯鸭体大。鸳鸯鸭的趾爪很锋利,特别是公鸳鸯鸭的趾爪尖而硬,因此在断喙的同时要进行断爪(也用断喙器)。断爪可防止鸳鸯鸭互相追逐、打斗和交配时踩踏抓伤,保持酮体外表美观,还可防止捉鸳鸯鸭时鸳鸯爪伤人,便于饲养操作。鸳鸯鸭进入成熟期后,采食量大,排泄物多,栏舍必须每天清扫,更换部分垫料,保持清洁、干燥和空气流通,要开启门窗,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予以人工强制通风降温。暗室静养有助于快速育肥,栏舍应采用长时间光照(每天光照10~14小时),尽量减少运动。育成期应多喂含硫氨基酸的饲料,如鱼粉、羽毛粉等。注意饲养密度勿过大,光照勿过强。
编辑本段3.生产性能①产肉性能。据测定,在当前农家饲养条件下,鸳鸯鸭的平均初生体重为40克,饲养11周龄公鸳鸯鸭体重为3.64公斤,最重的可达5.0公斤左右,成年母鸳鸯鸭体重为2.6公斤。肉料比1∶2.80~3.00,成年公鸳鸯鸭半净膛屠宰率为80%,母为 84%;公全净堂屠宰率为74%,母为 75%,平均肝重260克以上。
②产蛋性能。母鸳鸯鸭饲养6个月开始产蛋,年可产蛋180~210枚,平均蛋重65~85克,最大蛋重100克。
编辑本段鸳鸯鸭养殖技术鸳鸯鸭由法国引入我国,原野生于南美。其体质健壮,体形前宽后窄,体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翅长达尾部,头大颈粗,头部长仃不规则的红色、黑色肉瘤,腿和胸肌发达,体羽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杂色。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场址选择平原地区选择地势高燥、坐北向南的地方,山区、丘陵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建场。土质以沙壤土为好,以利雨后排水。鸳鸯鸭舍应通风、光照和排水好,能避西北风,冬暖夏凉。(2)饲养方式鸳鸯鸭雄雌比例为1:(3-5),混养、圈养、放养均可,可因陋就简,圈内设有水池和有适当的运动场,舍内设有产蛋窝。(3)饲养管理①雏鸭(0-6周龄)雏鸳鸯鸭出壳后1 - 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持温度不低于30摄氏度,3天后逐渐降温,出壳18-24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放在大浅盘里让其自由采食,每天喂5次,白天4次,夜间1次。出壳16小时后饮0. 02%的高锰酸钾水1-2天,然后直接饮用清水。饲料配方:玉米面56%、豆饼18%、麸皮10%、米糠10%、骨粉2%、鱼粉2%、酵母粉1. 5%、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1—3周龄夜间人工补充光照,光线要充足,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注意勤更换垫草,2-3周龄后可去掉垫草。
②中鸭(7-10周龄)分群:每群为100-300只,密度为每平方米5-8只。饲料配方:玉米面45%、豆饼10写、麸皮15%、米糠15%、草粉9%、骨粉2%、鱼粉1. 5%、酵母粉2%、食盐0. 5%。
③成鸭(11-24周龄)选留体大健壮的公母鸭留种,公母比为1:(3-5)。后备种鸭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营养含量,适当控制体重,防止偏肥而影响繁殖力。种母鸭体重宜控制在2. 3一 2. 8千克,公鸭为4-5千克。每只日采食量均100-150克,甸日 可喂25-50克青料。饲料配方:玉米面54%、豆饼17%、麸皮18%、草粉3%、鱼粉3%、骨粉3%、酵母粉1. 5%、食盐0. 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4)防疫灭病入舍前要将舍及用具进行1次彻底消毒。用生石灰配成15%— 18%的石灰水对鸳鸯鸭舍的墙壁、地面、用具等进行1次彻底消毒,切断病菌。日粮中不定期加喂抗菌药防疫灭病。
不要一步登天,慢慢从小做起,坚持就会成功。
9. 番鸭养殖周期多少天
番鸭一年产蛋量是100~110个左右。 番鸭平均开产日龄为172.88天,见蛋日龄为153天,开产后第一个产蛋周期最长,连产蛋数为35-40枚。以后每个产蛋周期连产蛋数可稳定在13~15枚;年产蛋100~110枚,最高个体可达160枚。有抱性。据110个番鸭蛋测定,平均蛋重71.50克,蛋形椭圆,蛋形指数为1.39,蛋壳为玉白色。 番鸭学名Cairnamoschata,又名香鹑雁,麝香鸭,与一般家鸭同属不同种。番鸭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番鸭这种四不象般的珍禽,是一种似鹅非鹅,似鸭非鸭的鸭科家禽,体重比鸭大比鹅小,据说有300余年的饲养历史,是国内外少见的名、特、优产品,别的地方是绝对没有的,只是随着改革开放,将养殖推向了全国,但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