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泥鳅生态养殖与繁殖
自然产卵繁殖: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当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杨柳树根、水草等作为鱼巢。
发现泥鳅产卵后,将已附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同时再放入新的鱼巢,待其再产卵。
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最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时间仔鱼可以出膜。
2. 泥鳅生态养殖与繁殖区别
泥鳅为雌雄异体,一般2年成熟(1冬龄),1年可产卵2~3次,是分批产卵的鱼类。
泥鳅产卵期4~8月份,其中5~6月份是产卵高峰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3. 泥鳅养殖环境
应该是不适合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句话“水至清则无鱼”,说的是水如果非常清澈,没有杂质,一眼见底,就看不到鱼儿了。鱼儿在清水中没有办法长期生存。在鱼儿的眼中,水中需要有浮游动植物作为食物源。水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中增加氧气,有了氧气水中世界才精彩,鱼虾们才能生存。
今天我们来说说泥鳅养殖的水质是什么样的,在泥鳅养殖中什么样的水才是好水。
人工养殖泥鳅池塘需要良好水质才能养好,在泥鳅眼中好的水质标准就四个字“肥”、“活”、“嫩”、“爽”。
1、肥:池塘水中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主要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每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每升。池塘水透明度约为20-40厘米。
2、活:池塘水色、透明度不断变化,每天不一样,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优势品种2-3天发生变化,处于生命旺盛期。塘水透明度早、中、晚有10厘米左右的差值变化。
3、嫩: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期。
4、爽:水色清爽,浓淡适中,透明度适中,营养物质丰富,泥鳅的天然饵料充足,生长快。
4. 泥鳅生态养殖与繁殖技术
泥鳅在4至8月份进入繁殖期,在产卵时雄鳅追缠雌鳅,从而刺激雌鳅产卵,并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而受精卵则在水温达到20度左右时,在2至3天内孵出鳅苗。萊垍頭條
泥鳅的第一种繁殖方法是自然繁殖,这是最简单的繁殖方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在产卵期内将产卵池里放入泥鳅,当水温上升到二十摄氏度以上时,我们需要在水池里放置已经消毒了的草木、树根等作为泥鳅生长的巢穴。当发现泥鳅产卵之后,我们就需要对已经附着了泥鳅卵的草木树根转到孵化池内。泥鳅的受精卵对于水质水温的要求不高,因此在一般的养殖水体内都可以进行孵化,经过两天的孵化鱼仔即可出膜。萊垍頭條
第二种繁殖方法为人工催产繁殖,在初春气温适宜的时候将泥鳅捕捞上岸。选择泥鳅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色,有临近产卵征兆的泥鳅进行药物催产。对泥鳅进行催产结束后,就可以将泥鳅放入产卵池中,这样可以让泥鳅通过自行受精或者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最后我们可以将附着着受精卵的巢穴,放入泥鳅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工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泥鳅的繁殖,能够准确大量的获取到相对优质的泥鳅幼苗。萊垍頭條
泥鳅繁殖的最后一种方法是放种进行补充繁殖法。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快速方便的繁殖方法了,我们需要在养泥鳅的水体中投放适量的已经长大的泥鳅。这是我们要注意在繁殖之前不能在水体中饲养其他鱼类,当进入泥鳅的产卵生殖季节就需要在水体中放置人工鱼巢了。等到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就可以将人工鱼巢取出再将它放入原池中进行孵化。等到出现泥鳅苗种后,可以将苗种用小箱培育,最后再统一放入原池中进行饲养。萊垍頭條
5. 泥鳅的养殖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六、水质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保持长流水,无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保证水中的含氧量。特别是高温天气,必要时可以增加循环喷水花洒设施,以改善含氧量和降温。也可搭建阴棚,来适度降低水温。
6. 泥鳅自然繁殖技术
可以的。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7. 泥鳅技术养殖
泥鳅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野生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泥鳅兴起。在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泥鳅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加上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下面来亲农网看看泥鳅的养殖技术吧。
泥鳅的养殖技术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泥鳅的养殖技术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泥鳅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泥鳅的养殖技术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粒径在2.3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8. 泥鳅养殖条件
泥鳅在家里是不能在清水里面养的,在清水里面养泥鳅是很容易死的,泥鳅适宜的生活环境是淤泥,另外,养殖泥鳅,要弄点泥或者水草之类的都行,泥鳅比较活跃,所以养殖缸不能太浅了,饲养的话,弄点蚯蚓,把蚯蚓切碎后,放入鱼缸中,它是杂食的,平时弄点馒头粒,饵料的投放量要看饲养的数量的多少来定,不能太多,夏季经常换水,冬季不用经常换水的,一个月换一次也行。
9. 泥鳅的繁殖过程
泥鳅繁殖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 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 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10. 泥鳅养殖网
水泥池饲养泥鳅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目前养殖专业户比较热衷的方法,下面介绍建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1、选准地方建好池。鱼池要选择向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地方,大小根据现场实际可自行决定,用砖或石砌成,要求池深要求一米以上,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消毒后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种饲养。因为泥鳅好动,在建池时,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窜逃。
2、选准时机放好种。在利用水泥池养殖时,所谓的佳期有两类,一是市场供求,另一类是泥鳅生长期,每年的“夏至”是养殖投放最佳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种量可按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泥鳅的繁殖季节是每年4-8月,每尾怀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产,每尾泥鳅注射2-3个青蛙垂体,在水温20-25℃时,经过24小时后即可产卵。可以用棕叶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约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万尾鱼苗每天喂鸡蛋一个,研碎后调成汁投喂。每天换水两次,10天后放入鱼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单养,可作为第二年饲养的鱼种。
3、勤于管理细观察。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虑泥鳅饮食,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者蚯蚓都可作饵料。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每天投喂饲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饵料时应沿池分散撒。防止鳅鱼抢食残斗。也可适当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切莫过多过频。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查池,看水质新鲜度,如果池水呈现茶褐色或黑褐色,泥鳅就不断浮上水面吞吸空气,说明水质已老化,应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时换水。
rn本文来自: 新民水产养殖网(www.shuichan168.com)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shuichan168.com/ni/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