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石榴》杨万里(杨万里的《石榴》)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18 19:52   点击: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银杏杨万里?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宋朝·杨万里

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二、小溪杨万里?

杨万里的小溪是指《桂源铺》。

《桂源铺》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情景诗。

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

诗人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只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的思考。

三、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四、仲夏 杨万里?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促柳花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明月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蝴蝶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六、木棉杨万里?

木棉树,别称攀枝花、红棉、斑芒树等。

它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树很高,如果是在一群树木中,它总是高耸而出。尤其花开时节,远远望去,特别醒目。据说这是因为它有一种特质:一定要长得高过其他树木,才吸收最好的阳光。所以又被称为森林中的露头树。                           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有关于木棉诗: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 满城都是木棉花。

七、杨万里生平?

杨万里

南宋时期诗人

代表作《诚斋集》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八、读书杨万里意思?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九、野菊杨万里赏析?

《野菊》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

颔联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

颈联诗人旅途之中见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

尾联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这首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具有创新性。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十、杨万里,小池,拼音?

泉眼无声惜细流,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íu树阴照水爱晴柔。shù yīn zhào shǐ aì qíng róu小荷才露尖尖角,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 jiǎo早有蜻蜓立上头。cǎo yǒu qīng tīng lì shìng tóu

拓展资料: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