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地豆的种植时间
1、在南方地豆适宜在2-3月中旬进行播种,在北方地区适宜在4月底至5月初进行播种,在长江流域适宜在3-4月底进行播种。
2、地豆播种时地温需稳定在15℃以上,连续5天左右就可以开始播种了,以防烂种死苗,温度如低于11℃不宜进行播种,这样地豆不会出苗,从而影响后期产量。
二、地豆的种植方法
1、整地施肥
(1)地豆属于地下结果的一种经济作物,应选在土质疏松的沙质或油沙土壤中种植。
(2)选好种植地之后即可对土壤进行深翻,然后每公顷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40吨左右,再进行翻耕,让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施水,再将化肥与农肥混合均匀之后施入垄沟内,最后起垄镇压即可进行播种。
2、选择品种
(1)想要高产,应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种植,高产的地豆品种分别有吉扶系列品种、扶花系列品种,生育期大概为110-120天左右。
(2)种植前应挑选没有破损、果大较饱满、形状比较整齐的荚果作为种子,将选好的种子晾晒1-3天左右,然后剥壳后进一步筛选,挑选形状整齐、粒色纯正的籽粒做为种子。
3、合理施肥
地豆耐瘠薄能力比较强,首先施入充足的基肥,每公顷可施入农家肥30吨左右,搭配磷酸二铵300-400斤左右一同施入,如在瘠薄地带种植地豆,每公顷还需追施尿素200-300斤左右。
4、补苗间苗
一般播种好的地豆在5月底至6月初就可以巡查田间苗情,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苗,间苗、定苗可以采用催芽坐水种的方式进行。
5、清棵蹲苗
等地豆全部齐苗之后,在幼苗周围2cm的位置用手绕苗拔锄一圈土,然后将两个子叶轻轻拔出,一般在头遍铲趟后3天左右即可清棵蹲苗。
6、及时铲趟
一般等幼苗出土之后即可开始铲,铲后3天左右趟头遍,第二遍铲趟在15-20天之后,一定要及时培土,不宜压苗,等到盛花期结束之后即可铲趟第三遍,为了便于果针扎人土中,在封垄时应趟四方头垄,同时及时清除大草。
7、适时追肥
在地豆结荚饱果期,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施入0.3%磷酸二氢钾喷洒在叶面上,同时施入绿风95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样有利于促进籽粒形成。
8、及时采收
一般在9月中旬进行采收,等到地豆叶色变黄,部分茎叶变得干枯,就可以收获了。
二、地稔种植技术与管理?
1.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
2.种植密度1.2-1.4万株/亩,采用宽行窄株,穴播或条播;
3.复合肥20-30公斤/亩作基肥,苗期追施复合肥10公斤/亩,花荚期注意及时灌水;
4.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后期防治豆荚螟、蝽蟓等,病害预防根腐病、灰斑病等;
5.鲜荚一般在籽粒和豆荚饱满、豆荚翠绿尚未转黄时收获。
三、地苦胆种植技术与管理?
地苦胆种植技术
1.分根
春季3~4月份采挖时将地下根茎切成10~20cm小段,栽于土中,按行距50cm,株距25cm穴播,注意浇水保湿,一月后就有新芽发出。
2.扦插
在五月时将地上部分剪成段,每段必须有两到三个节,将下一至二节插进土中,按上述株距行距扦插,插后注意遮阴保湿。在地苦胆苗高一尺的时候及时搭架、除草。六月中旬可施用腐熟肥、复合肥。八月至九月底是根茎肥大期,可叶面喷施根大灵。
另外,地苦胆在野生生长的条件下,极少发生病虫害。但是人工种植时要注意防治褐斑病、斑枯病、白绢病、花蕾蝇、蝼蛄、蚂蚁、蚜虫等病虫害的侵袭。
四、地豆角种植技术与管理?
1、选择土壤
在开始种植豆角之前,先要挑选出适宜栽种豆角的土地,一般来说栽种豆角的土地需要拥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和良好的排水透气能力,且要有一定的基础肥力,前茬不能栽种过豆科的植物,否则很容易出现豆苗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2、播种时间
豆角分为春播和秋播两个播种阶段,春播的豆角在立春之后可以播种,也就是2-3月期间,而秋播的豆角则不同,是在每年的7-8月左右进行播种,但由于此时的气候比较稳定,6-8月期间都是可以进行播种工作的。
3、肥水控制
豆角在幼苗期杜宇肥水的需求是不算大的,此时过度的施加肥料容易造成豆角茎叶徒长,在花期时会出现枝叶生长过旺而导致的花少果稀的现象,应当控制水肥的摄入,而在其挂果期则可以适当的增加水肥的摄入,以保证产量。
4、病害防治
豆角比较容易染上的病症主要是锈病。锈病是一种表现为豆角的叶背凸起黄色或铁锈色的小斑点,然后演变为腐烂、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的病症,需要及时的清理掉患病植株的残破叶片,并及时喷洒专用药剂杀灭植株上的病菌。
五、五叶绞股蓝与五叶地锦的区别?
1)首先,性质不同,绞股蓝为草本;五叶地锦为木本,其茎干生长到一定程度可木质化。
2)叶形不同:前者鸟足状复叶,绞股蓝叶片整体为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中叶片与其它叶片等大或稍大,小叶柄短。
后者为普通掌状复叶,5个小叶的小叶柄都长在一个点上。
3)卷须不同:绞股蓝的卷须生于叶腋,也就是说和叶子是在茎的同侧。五叶地锦卷须总状5-9分枝,卷须顶端嫩时细尖且微卷曲,遇附着物可扩大成吸盘,吸附在依附物上。
六、五叶地锦什么时候插枝种植?
五叶地锦为葡萄科地锦属的植物。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蓝黑色,被白粉。花期 6 月,果期 10月。五叶地锦作为藤本灌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范围较广,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高台县多家育苗单位经过十多年的育苗试验,总结出了五叶地锦扦插育苗的经验。
1 种条采集
根据五叶地锦容易生根的特点,在 10 月下旬以后,选取生长健壮、通直、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种条。
2 插穗制作
2.1 剪穗
自下而上剪截成 20~25cm长的插穗,上带 3~5个对生芽眼,最下端剪口要在基部芽眼以下 0.5cm处,以利生根,顺理成捆,计数捆牢,
2.2 贮藏、覆土
插穗剪截成捆后,最好当日剪当日入坑埋藏。插穗贮藏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平地挖深 60cm、宽 100cm、长度随种条数量多少而定的贮穗穴,采取河沙贮藏催根,用0.03%的高锰酸钾对河沙消毒。底层铺 5cm 厚河沙,插穗基部朝下,成捆的插穗可一捆挨一捆地直立码放,然后在插穗顶部回覆潮润的河沙,约 5cm厚,不使插穗顶部暴露。在贮藏堆中每隔 1m 竖一草把进行透风。以后根据气温的渐低变化进行分次覆土,到 1 月份最低气温到来前,其覆土总厚度达 50~70cm。
3 圃地准备
3.1 圃地选择
扦插圃应选在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要求透气性好,中性或微碱性。
3.2 整地施肥
选择确定的育苗地在前一年秋季人工除草,用机械深耕 30~35cm,土壤暴晒两个月以上。在立冬前灌足冬水,翌年 4 月中下旬扦插前,每 667m 2 撒施熟化羊粪 5m 3 及磷酸二氢铵 50kg,后旋耕作业,使肥料和土壤均匀混合。
3.3 覆膜建苗床
扦插前 3d 进行覆盖,覆膜时建平地苗床,宽90cm,长按扦插地的长度,作业带宽 30cm,无需遮阴设施。地膜要紧贴床面,做到严密无隙。
4 扦插
4.1 扦插时间
在 4 月下旬,土壤解冻时扦插为宜。
4.2 插穗处理
用浓度 50mg/kg 的 ABT6 生根粉药液浸泡插穗 2h,每克生根粉处理插穗 4 000 根。
4.3 扦插密度
每 667m 2 扦插 15 000 根插穗,插穗株行距为20cm 20cm,每床 4 行,床间作业带宽 30cm。
4.4 扦插深度
扦插深度 8~10cm,上节高于土壤 1~2cm,保证插穗两个芽位于地膜以上。
4.5 扦插角度
一般采取斜插,插穗与地面角度为 60°左右。
4.6 插孔
扦插前用育苗叉按照插穗株行距打孔,再扦插,扦插后用细土盖好扦插孔,封严地膜。
4.7 灌水
扦插后立即灌透水。用湿土埋压填实插孔和地膜边缘。
5 抚育管理
5.1 前期管理
扦插15d后,从根系萌发多个分枝,一般为5~7个,至 5 月 25 日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待表土稍干时结合人工除草,进行松土。
5.2 中后期管理
当每一分枝长度达到 30cm后,茎生长加快,此时要拉攀缘线绳,便于于五叶地锦攀爬。若分枝太多可适当摘除。9 月 20 日后停止生长。此阶段根据墒情灌水 3~4 次,追肥 2 次,以氮肥为主,667m 2施肥量第 1 次为 15kg、第 2 次为 20kg。根据土壤板结程度进行松土、除草。越冬前要灌足水,保证土壤有良好的墒情。
5.3 越冬管理
冬季至翌年 2 月,视土壤墒情,灌溉 1~2 次,在迎风处要适当搭设风障,以利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要清理种植区干枝落叶,及时灌水、松土、追肥。
6 有害生物防治
五叶地锦的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蚜虫、蝽象、木虱等等刺吸式害虫。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可喷施菊酯类农药 2 500 倍液。每隔 7~10d 喷洒 1 次,连续喷洒 2~3 次;对于蚜虫、蝽象、木虱等刺吸式害虫的防治,可喷施 6%的吡虫啉 3 000~4 000 倍液。
七、五叶地锦花语?
五叶地锦的花语——友情
五叶地锦别名:地噤、常春藤、土鼓藤、红葡萄藤、红葛、大风藤、过风藤、三角枫藤、蝙蝠藤 、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假葡萄 藤、走游藤、飞天蜈蚣、大叶山天蓼、爬树龙、红风藤。属鼠李目葡萄科。是落叶藤本植物,叶子互生,叶柄细长,花浅绿色,结浆果、球茎。颈上有卷须,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其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活筋止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八、五叶地锦胸径?
五叶地锦是葡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植物。冠幅50厘米到1米左右。
九、五叶地锦高度?
五叶地锦有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一百、一百二十公分不等。
五叶地锦是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无毛。叶片掌状,顶端短尾尖,边缘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无毛,网脉不明显。聚伞形花序,花蕾椭圆形,花辨,花药长椭圆形,果实球形,种倒卵形,花期6~7月。
十、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
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