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笋生长的三个阶段?
1、竹笋生长的初期阶段
竹笋生长自基部开始,先是笋箨生长,继而是居间分生组织逐节分裂伸长,推动竹笋上移,穿过土层,长出地面。
此时,尽管笋尖已经露头,但是笋体仍然在土中,横向膨大生长较为显著,节间长度增长很小,基部各节陆续生根,高生长非常缓慢,一般每天生长量不过1-2cm左右,以后才逐渐加快。
2、竹笋生长的加快期阶段
竹笋的节间生长活动从地下推移到地上,生长速度由缓慢而逐渐加快,生长量也相应增大,一般每天可伸长10-20cm左右。
3、竹笋生长的快速期
此期是竹笋生长最快的时期。在竹根继续伸长并开始发展侧根的同时,竹笋的高生长迅速而稳定,呈直线的上升,到生长高峰时,生长量一昼夜可达1米左右,最后高生长速度又由快而慢。
此时基部笋箨开始脱落,上部枝条开始伸展,高生长速度又由快变慢,竹笋逐渐过渡到幼竹阶段。
4、竹笋生长的末期阶段
幼竹梢部弯曲,枝条伸展快,而高生长速度则显著下降,最后停止。笋箨全脱,枝条长齐后,竹叶全部展放,形成新竹。毛竹的竹笋从出土到新竹长成约需2个月时间。
新竹形成后,到第2年春季,全株竹叶进行第1次换叶,以后每隔2年换叶1次,所以可从竹株换叶的次数,推算竹株的年龄。
二、竹子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竹子的生长过程类似于其他植物。一般来说,生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幼枝、成熟、枝束稳定和死亡。
幼枝阶段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开始,竹子会生长出分支和叶子。它们的叶子比较细小,有粉红色或紫色的尖端,表明正在迅速发育。在此期间,竹子会形成分支、叶芽、器官组织和根系结构。
成熟阶段是竹子生长过程的下一个阶段,竹子叶子会变大而宽,会有绿色的新叶出现,也会有开花的迹象,此阶段的竹子的树干会非常坚固,叶子也更加明亮,更能把营养从根系吸收。
枝束稳定阶段是竹子生长过程的持续阶段,叶片会变得茂密,树枝会变得坚硬有力,枝杆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处也会变得极其牢固,它们会一直保持刚成长期的活跃状态,会发育出芽、小叶子和新幼枝,并会以此来支撑竹子的生长。
死亡阶段是竹子生长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竹子会开始凋落叶子,树枝也会柔软,即使竹子再怎么保养和防护,也无法让它维持原来的状态,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竹子搬到新的环境或者移栽到其它地方来激发其生长。
总之,竹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幼枝、成熟、枝束稳定和死亡四个阶段。只有经过几个生长阶段,竹子才能发真正郁茂,繁衍下去。
三、蛆的生长阶段是怎样的?
苍蝇为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虫,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完全不同。雌虫将卵产于腐肉或粪便等腐败有机物上,幼虫孵化后以这些腐败物为食。
蝇蛆生长: 家蝇生长发育分为卵、蛆、蛹、蝇四个阶段,每个世代需12~15天,一年可繁殖24世代。其中,经12~24小时卵即孵化成蛆;蛆经5~7天化成蛹;蛹经3~5天羽化成蝇。雄蝇交尾后即死去,但雌蝇可活30~60天,终生可产卵1500粒如条件适宜,一对家蝇一夏天可传育后代2000亿个。
蝇蛆的生理习性: 蝇蛆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5℃,13℃以下停止发育,低于8℃或高于43℃逐渐死亡。
四、竹子的生长要求?
生长环境: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
生长条件: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
五、竹子的生长范围?
想要控制竹子的生长范围,一般是通过挖沟的方法进行改善,竹子生长并不会穿越过沟,它的根系是横着生长的,挖沟的时候需挖一个50cm作用高的深沟,这样就能让它生长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还是有些担心,可在沟中加点水,在里面养上些鱼或用石子堆放起来,都是可以控制竹子生长范围的。
六、竹子的生长季节?
春夏两季
竹子是春、夏两季的植物,每年春季来临之后,植株的根系就会长出竹笋,然后发育生长成新的竹子,等到盛夏时间,就可以生长成健康茁壮的竹子,且竹子属于草本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竹子为高大速生型植物,竿部直立并长有竹节,对水热要求不仅高且敏感,因此养护时要把控浇水量。
七、竹子的生长速度?
竹子生长较快时,每昼夜可以长150-200厘米左右,长势较慢时,每晚能长高20-30厘米,具体的生长速度要根据品种决定,其中生长最快的是巨龙竹,并且竹子种植5-10年后,生长速度会变慢。
扩展介绍:
1、竹子的土壤选择
竹子适宜生长在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中,由于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在选择土壤时一定要保证疏松、透气。
2、竹子的生长环境
竹子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并且植株通常在雨后生长速度最快。
3、竹子的寓意
竹子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由于竹子上有很多节茎,因此寓意着步步高升。
八、竹子的生长特点?
竹子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点;2、习性特点;3、养殖特点。
1、形态特点:竹子的地下茎其实是横着生长的,有很多节,这些节上还会有芽和须根。芽在生长后就会生长成竹子,而有一些芽是不能从地面钻出的。
竹子的竹叶长度通常是7.5-16cm,比较窄,宽度只有1-2cm。叶子为狭披针形,先端的部分为渐尖状,叶子正面无毛,呈深绿色。
竹子的种类有很多,花朵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有白色、黄色或是绿色的,颜色通常都不鲜艳。
2、习性特点:竹子的生长速度是很慢的,通常地下茎要生长3-5年的时间,它才能长到一定的程度。这种植物都是成片成片生长的,而且它的竹笋和竹鞭都是能吃的。
3、养殖特点:竹子对于水分的需要是很高的,不但在养殖时要有足够的水分,而且又不能有多余的水。同样对土壤要求也很高,要用微酸性的肥沃土壤养。
九、竹子的生长环境?
中国竹子分布主要在东南湿润地区,总的来说,南半部是丛生竹类为主的竹子,北半部是散生竹类为主的竹子。产生分布上的差别主要制约因子是气温(最低温度),丛生竹类大多数要求有较高气温,适宜生长在热带、南***带和中***带气候条件下。如在丛生竹中较耐低温的绿竹,适生条件要求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20~-14℃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
水分也是影响竹子分布的主要制约因子,年降水量及降水量月分配规律影响竹林的分布和类型。竹子适生区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量少而集中、干旱期长、蒸发量大的地区,仅分布一些散生竹,需人工灌溉才能获得竹笋丰产。在降雨量1200~1800毫米的地方,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竹子的组成和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散生竹过渡到丛生竹,如绿竹、麻竹要求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
种植竹子宜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背风向阳,光照虫蛀,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坡耕地、丘陵岗地,土壤为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值5~7.5,土层深50厘米以下,疏松透气,排灌水良好。
十、竹子的生长规律?
竹子的一生要经过四个生长阶段,最初的阶段是竹笋,也就是刚刚从土壤里面生长出来。
第二个阶段是是竹子,当竹笋老化之后,它比表面的外壳就会脱落,从中间生长出新的竹子。
第三个阶段就是竹子,竹子会不断的拔节生长,从很短的时间生长到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的高度。
最后一个阶段会慢慢的枯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