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簕竹产自哪里?
簕竹,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簕竹,以竹叶、竹笋、竹茹入药。主要产自华南,西南
二、宝塔簕竹从哪里发芽?
簕竹根没芽不能长出竹子,主要通过根部发芽生长成竹笋,然后生长成竹子。簕竹的种植方法:每年的3~4月份种植,挑选生长健康、带有芽的主枝扦插到土壤当中即可;使用疏松肥沃、透气排水的砂质土壤,不宜使用黏性重的土壤;养殖在光照充足环境之中。
三、簕竹寿命?
簕竹的寿命在5-6年。 簕竹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通风的环境,冬季不耐严寒,不耐干旱,不能浇太多水,根会腐烂,夏季忌阳光直射。
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高可达4米,尾梢下弯,节间绿色,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始,下部各节常仅具单枝,且其上的小枝常短缩为弯曲的锐利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稠密的刺丛,主枝显著较粗长。箨鞘迟落,箨耳线状长圆形,常外翻而呈新月形,箨舌条裂,边缘被流苏状毛;箨片卵形至狭卵形,常外翻,背面被糙硬毛,叶鞘肋纹隆起,叶舌近截形,低矮,边缘微齿裂并被细长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假小穗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线形,带淡紫色,含小花,无毛;外稃卵状长圆形,花丝分离,花药黄色,宽线形,子房瓶状,花柱短,柱头羽毛状。
四、簕竹档次?
一般档次,簕竹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高可达4米,尾梢下弯,节间绿色,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始,下部各节常仅具单枝,且其上的小枝常短缩为弯曲的锐利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稠密的刺丛,主枝显著较粗长。
箨鞘迟落,箨耳线状长圆形,常外翻而呈新月形,箨舌条裂,边缘被流苏状毛。
五、簕竹种子?
回答文竹也是有种子的,果期是在冬季到第二年春季之间,花后会有小果实长出,在生长成熟后会变为紫黑色,里面一般会有1-3颗种子。在采收种子之后,通常要把果实给去除,然后将种子晒干进行沙藏就行。播种法也是繁殖方法之一,多使用点播的方法进行浅播,覆土不能太深,会影响其发芽。
六、青皮簕竹和小叶簕竹的区别?
青皮篾竹、别名山青竹、地青竹黄竹、小青竹、广宁竹,为禾本科竹亚科,簕竹属。竿高达9~12m , 径3~5cm。竿直立, 先端稍下垂, 节间长35~ 60cm , 幼时被白粉并密生向上淡色刺毛; 节上簇生分枝, 主枝较纤细而长, 其余枝较短。竹壁薄,约3~5mm 。分枝密集丛生达10~12 枚, 分枝粗细相同;每小枝上具叶片8~12 枚, 叶片披针形, 长9~25cm , 宽1.0~ 2.5 cm; 笋期5~9 月。
小簕竹,禾本科植物。竿高6-7米,直径3.5-6厘米,尾梢略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长 20-30厘米,幼时疏生棕色贴生刺毛,不久毛落后留有凹痕,节下方常环生一圈棕色绢毛,竿壁厚;节处稍隆起。叶鞘背部疏被脱落性短硬毛或近无毛;叶耳卵形至长圆形, 边缘具卷曲状继毛,或有时无叶耳,而仅有数条卷曲状继毛;叶舌极低矮,先端近截形, 边缘被细长纤毛;叶片狭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16毫米,两表面均无 毛,先端渐尖具细尖头,基部近圆形。
七、广东簕竹和海南小叶簕竹的区别?
没有区别。
簕竹,别名有郁竹(台湾),所属植物界,属禾本科,竿高15—24米,直径8—15厘米,尾梢下弯,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我国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均已栽培,多种植在海拔300米左右的河流两岸和村落周围。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马来西亚东部,在菲律宾、泰国、越南均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爪哇岛。本竹种常栽植为防护林;竹竿可作棚架用材。
八、小叶簕竹与大叶簕竹哪个好?
小叶簕竹好。因为小叶簕竹这个品种本身比较金贵,也比较稀少。叶片小而秀气,根苗造型奇特美观,自然成景,可以做成盆景欣赏,因而深受花友们的喜爱。
而大叶簕竹比较粗大,竿高可达4米,常栽植为防护林;竹竿可作棚架用材。
簕竹原产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东部,中国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均有栽培。
九、小叶簕竹和大叶簕竹的区别?
小叶簕竹在每年的三到四月份栽种。 土壤选择:用农田土、腐殖土、沙土混配制土壤。
栽种入土:从野外获取树根作为小叶簕竹的竹种,修剪消毒后,直接栽种到土壤内。
后期养护:出苗后及时浇水保湿。而大叶簕竹的生态习性大叶棕竹喜欢温暖、潮湿和通风良好的环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于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沙坑口土壤。稍耐寒,可低温0℃左右。
十、海南簕竹和广东簕竹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
簕竹,别名有郁竹(台湾),所属植物界,属禾本科,竿高15—24米,直径8—15厘米,尾梢下弯,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我国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均已栽培,多种植在海拔300米左右的河流两岸和村落周围。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马来西亚东部,在菲律宾、泰国、越南均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爪哇岛。本竹种常栽植为防护林;竹竿可作棚架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