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子的生活环境?
竹类大都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
二、竹子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竹子有哪些生活用途?
1.饮食部分:竹子作为饮食材料的是嫩芽─竹笋。竹笋可做鲜菜,笋壳还没变绿那属上品。竹山作为食用的竹笋有麻竹、绿竹、孟宗竹和桂竹。其中以麻竹笋用途最广,除了做鲜菜外,还可以制作笋罐头、桶笋、煮水笋、乾笋、笋片、酱笋、笋绒、笋丝等﹔孟宗笋则适合做鲜菜,尤其是冬笋,量少价高﹔桂竹笋则多做桶笋,竹笋还具有疗效。
2.饮食器具:器具最常见的是竹筷子,老祖先也常利用竹筒来存放酒、酱油、醋等,甚至将米放在竹筒蒸煮成竹筒饭。还有厨房的饭桌、菜橱、菜篮、饭匙、油杓。 把竹子拿来做服饰现在较为少见,以前做为服饰的有:竹衣、竹簑衣、竹帽、竹雨鞋,相传竹衣是明清的官员在夏日穿著朝服所穿的衬衣,以防汗水淋漓。其实随著科技发达,真的与衣的关系愈离愈远了。 .竹林竹围及景观: 文人雅士喜欢居住在竹林中,一般的民众多以把竹子种在四周,作为竹围,可以防风ˋ防盗ˋ遮荫ˋ作为美化。把竹子插成围,最常见的就是刺竹,刺竹顾名思义,竹枝上都是刺,又是丛生,便有良好的防御能力,平时用来御风ˋ纳凉,遇到突发状况,自然利用竹围发挥保乡御敌的工作。 2.竹屋: 利用竹子当建材来建筑房屋,以竹子作为梁柱ˋ墙,上面铺草,这种竹屋搭建方便,乡下人家多住竹屋,优点除了冬暖夏凉,还能够防震。做竹屋多用为刺竹ˋ孟宗竹ˋ桂竹,墙壁用後竹条经纬织成片,在用土灰糊上。 补充说明:竹管厝 竹山地区的竹管厝,大多是用桂竹与刺竹来制作。刺竹为梁柱,桂竹为屋顶ˋ底面。选用的竹子在国历十一月采收,因为竹子落叶ˋ未发笋ˋ不具甜份,比较不会被虫蛀掉。
3.竹制家具: 一般民间家庭都跟竹子息息相关,例如:摇篮,就是婴儿刚出生所躺的竹编摇篮,还有竹椅ˋ竹桌ˋ竹席....等。 4.作为鹰架ˋ梁柱ˋ竹梯用。以前盖房子需要大量的竹子搭鹰架,所以竹山的竹子?的赚很多钱,只可惜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竹子搭鹰架了,都改用钢架。 与竹相关的竹制交通用具有:竹桥、竹筏、竹轿、竹手杖,以前在乡间若有湍急的河流的上方架竹稿,以利行人通过。补充说明:竹筏 竹筏又称「竹排」,它可以在浅海地区和河中航行,主要原料是麻竹 大致包括:文具、乐器、童玩与其他项目,文具部分:有竹简、竹笔,乐器部分有:洞箫、笛、口笛、京胡、竹琴……等。童玩有:竹蜻蜓、竹枪、哑巴蝉。其他有:竹剑。供儿童休憩的有摇篮、乳母椅。 早期先民以农业为主,所以农具也不少使用竹为材料,制作出牛轭、牛嘴套、畚箕、竹笼、扁担及饲养家禽的鸡笼……等等。 利用竹子做捕鱼用的:竹筏、鱼苗篓、虾篓、钓竿、渔荃。 现在有竹备长炭的用品,它有以下的效果:1.松弛2.消臭3.保护头发、皮肤。此外也被研究证明出能阻隔电磁波、消除静电等。因此竹炭的系列产品有:竹炭块、活性竹炭粉包、枕头套、洗发乳、洗面乳、沐浴乳、手工碳皂等。 还有竹醋液又称竹酢液,是烧制竹炭过程中的副产品,也就是竹子的芬多精。原液杂质多,铁銹色,酸臭味强,蒸馏以後变弱,色泽也变淡,清澄中带点黄。竹醋液用途也很多,可泡澡、泡香港脚、防蚊虫、浇花叶(防病虫害),以及配合竹炭清洁剂使用等。
四、豹猫的生活环境有哪些?
生境: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食性: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豹猫的食性和生活习性与俗称“野狸子”的丛林猫很相似,虽然两者外观有差异,但仍然容易被搞混。
习性: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豹猫的巢域大小,豹猫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
五、描写竹子生活环境艰苦的语段?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破坏植物的生活环境有哪些?
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
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
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
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
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
7、过度捕捞鱼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七、老鼠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
1、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
2、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 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3、视力敏捷。老鼠大多数在夜间活动、觅食,夜间活动的老鼠在很暗光线下能察觉出移动的物体,白天活动的老鼠视力更好。
4、钻洞本领高。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
5、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如处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八、蚂蚁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
1.蚂蚁在15-40 ℃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0℃之间。冬季低于10℃会进入洞穴,但不会冬眠。只是不再频繁活动,它们在洞内吃秋天储存的食物。
2.蚂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3.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或树上,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 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蚁巢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
扩展资料:
蚂蚁在室内环境中栖息、孳生和繁殖,游走于橱柜、浴缸、卧室和餐桌等各类场所。干扰人们的健康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蚂蚁在觅食过程中到处爬行,接触各种传染性物体。能机械性地携带20多种病原细菌,污染衣服和家用器具,在与人接触过程中会把致病菌传染给不同的人。特别是所携带的病菌。造成食物、餐具和衣物污染,从而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蚂蚁筑巢会对房屋的某些部分(如地板、墙壁、天花板等处)产生损害,导致市政与建筑设施损坏、断电等重大事故。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并且,许多蚂蚁会叮咬人,这对敏感人群可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对活动不便的小孩和重病人,不但骚扰正常休息而且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治疗;对于新生儿还会造成脐带感染和败血症。
参考来源:
九、蚯蚓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一般是在10到30厘米深的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适宜它活动的温度在5到30度之间,0到5度时候就会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会死亡。
它是用皮肤来呼吸的,因此蚯蚓的身体必须要保持湿润,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透气性好新陈代谢越旺盛。
十、竹子的生长环境?
中国竹子分布主要在东南湿润地区,总的来说,南半部是丛生竹类为主的竹子,北半部是散生竹类为主的竹子。产生分布上的差别主要制约因子是气温(最低温度),丛生竹类大多数要求有较高气温,适宜生长在热带、南***带和中***带气候条件下。如在丛生竹中较耐低温的绿竹,适生条件要求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20~-14℃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
水分也是影响竹子分布的主要制约因子,年降水量及降水量月分配规律影响竹林的分布和类型。竹子适生区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量少而集中、干旱期长、蒸发量大的地区,仅分布一些散生竹,需人工灌溉才能获得竹笋丰产。在降雨量1200~1800毫米的地方,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竹子的组成和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散生竹过渡到丛生竹,如绿竹、麻竹要求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
种植竹子宜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背风向阳,光照虫蛀,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坡耕地、丘陵岗地,土壤为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值5~7.5,土层深50厘米以下,疏松透气,排灌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