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傣家竹楼适应我国特点?
傣家竹楼适应西南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
二、傣家竹楼的建筑结构特点是?
傣家竹楼也称吊脚楼,就是在上面坐着,可以把脚掉下来。建筑以竹木为主。一是凉快,二是防止虫子进家。
三、傣家竹楼反映了当地什么气候特点?
天气炎热,潮湿多雨,原始森林野兽虫蛇遍布.傣族竹楼与气候的关系:傣族竹楼的建造,完全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大多数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年平均降雨量达1700毫米以上,有明显的干季之分,而每年5月至10月的雨季期间降雨量占全个的85%以上,没有四季的区分,在平坝区附近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坝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为了适应这炎热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傣族的先民们利用这里极其丰富的竹木自然资源,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建筑——干栏 6 式民居,也即是有名的“竹楼”。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形成也是附近的景颇、德昂、基诺、佤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建筑形式。 在“竹楼”这种干栏式建筑中,竹篾编的墙和竹子制作的楼板有利于通风散热,而下层透风的柱子便于通风防潮和防御洪水、野兽的袭扰。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
四、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特点?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木资源,搭建高脚屋,通常屋子没有门窗,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
五、有关傣家竹楼的传说?
竹楼的传说 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丽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很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依照凤凰的旨意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六、傣家竹楼的特色食物?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七、傣家竹楼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傣家竹楼特点: 1、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2、主楼呈正方形 3、结构简单,但宽敞,别致美观4、用竹子做,凉爽。
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八、傣族造傣家竹楼的原因?
1.从气候来说,傣族从在南方,多雨潮湿,而竹楼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并且透气行好。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
2.从选材上来说,竹子是南方常见的植物,并且竹子利于建筑,所以竹楼的主要材料在傣族来说不是问题。
3.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都和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相适应。
九、山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
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4.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十、格尔木的自然环境特点?
格尔木位于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腹地,资源富集。本区主要成矿带有:唐古拉山铁及多金属成矿带;东昆仑山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盐类矿产成矿带。格尔木现已知矿种30余种,矿床(点)605处,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20余种。其中石盐、钾盐、镁盐和锂盐矿居全国之首,溴和天然碱分居全国第二、三位,铷、碘居全国第四位,天然气、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昆仑玉(软玉)居全国前十位。此外,本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力资源。 格尔木特有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富存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盐湖风光”高原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为核心的高原特色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