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谁知道有哪些海洋生物学家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6-02 07:00   点击:1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曾呈奎(中国科学院)

德国海洋生物学家伊内茨•林克

曾呈奎,男,1909年6月18日出生于福建厦橘搏纯门,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生前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名誉所长。

曾呈奎院士1927年9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植物系,1932年9月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研究院,1940年9月就读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历任厦门大学助教、讲师;山东大学生物系讲师、副圆咐教授、教授;岭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Scripps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副银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藻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藻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三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民盟中央委员,第三届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名誉主席,山东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副主任等职。

曾呈奎院士是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我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6年,曾呈奎院士怀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祖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先后任原山东大学植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4年间,把全部心血凝聚在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上,在教学、科研、调查和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里都硕果累累,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的贡献。

曾呈奎院士1927年进入厦门大学学习植物学开始,一直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自1933年发表《厦门的海萝及其它经济海藻》以来,持续地开展了海藻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并培养出一大批藻类分类学家。他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底栖海藻调查和分类区系研究,发现了上百个新种,2个新属,1个新科和1门藻类(原绿藻门)的新纪录。他在海藻分类区系领域的研究奠定了中国海藻分类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他亲自参加并领导了我国海带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海带人工栽培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海带夏苗低温培育法、陶罐施肥法,海带施肥增产研究和海带南移养殖试验。他在研究温度对海带孢子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基础上,组织所内外合作,在浙江枸杞岛胜利完成了海带南移养殖试验,使冷温带的海带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海域的人工栽培养殖成为现实,并实现了海带切梢增产,合理密植,遗传育种,外海栽培。他取得的这些重大研究成果,使中国的海带栽培业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带栽培业和最大的海带生产国。这是人类改造海洋,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开发鱼、虾、贝类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54年前,紫菜的生活史一直是一个谜,无法进行人工采苗和养殖。曾呈奎和他的合作者完成了紫菜生活史的研究,证明了紫菜孢子的来源,解决了紫菜栽培中的关键问题, 使紫菜的大量人工栽培成为现实,南北方两种紫菜的丝状体培养、全人工采苗和养殖技术也迅速取得成功。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人工栽培取得的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第一次“浪潮”的兴起。

曾呈奎院士十分重视海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954-1956年,他先后开展了琼胶、褐藻肢的提取加工方法的研究,组织并与合作者完成了从马尾藻中提取褐藻胶的研究,用褐藻胶代替面粉浆纱,在青岛市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产褐藻胶的车间,并拓展为利用海带生产褐藻胶、甘露醇和碘,并将这些产品用于药品、食品和饲料生产,开辟了我国化学工业的新领域。中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建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仅次于美国的褐藻胶生产大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呈奎院士将研究的重点转向藻类的进化研究。他的具有创新性的不同于流行内共生理论和五界学说的“光合生物的进化”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光合生物进化的途径、阶段和进化系统。他认为光合作用是包括藻类在内的光合生物进化的决定性因素。他提出的光合生物进化系统理论,已为中国藻类学界已所接受,并作为编写中国植物志的分类系统,其中,西沙群岛原绿藻的发现和研究,被中国生物界认为是进化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直接支持了他提出的光合生物进化系统理论,揭示了光合生物的系统发育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进化论。1974年他又提出关于色素、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物进化的理论设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研究实验室已成为多学科合作研究海藻光合作用的学术交流中心。

在我国海带和紫菜栽培业以及其它动物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海洋捕捞业却停滞不前。他为解决捕捞海产品严重过度的问题,首先提出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战略构想,亲自组织领导了海洋水产农牧化实验,并取得了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贝类、虾类等海水养殖第二、第三次浪潮的形成和发展。

曾呈奎院士密切关注正在兴起的海洋生物技术,参与组织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提出中国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的设想,使中国的海藻学和海洋生物学尽快进入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使海洋水产养殖业从传统产业转变为高技术产业,加速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在他这一思想的倡导下,国家科委启动了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海水增养殖生物优良种质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向生产的转化,并使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跻身于国际领先行列。

曾呈奎院士独自撰写和与他人合作先后发表了37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12部学术专著。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省(部委)奖。1991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5年被太平洋科协授予太平洋地区科学大会奖(x井新喜志奖);1996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1997年9月获由朱F基总理和香港最高行政长官亲自颁发的“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美国藻类学会杰出贡献奖;2002年又获山东省首次设立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于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国际藻类学会主席;1991年被世界养殖学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

曾呈奎院士在古稀之年,仍“老骥伏枥”。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76年中,以勤俭、惜时、拼搏的作风,为我国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科学思想和认真的治学态度,为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和海水增养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朴实的工作作风和矢志不移献身祖国科教事业的高尚品德,是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曾呈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