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鹦鹉鱼是什么鱼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6-09 19:01   点击: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鹦鹉鱼是什么鱼

鹦鹉鱼(学名:Amphilophus)或称鹦嘴鱼,鹦鹉鱼,学名洛神颈鳍鱼,隆头鱼科的属类,俗称有鹦哥鱼、鹦嘴鱼、红楔鲷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另有一种由美洲慈鲷雄红魔鬼鱼和紫红火口杂交培育成的淡水赏观鱼,因体色鲜红,又称为血鹦鹉。

二、鹦鹉鱼什么鱼类?

D.海洋鱼类

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

或称鹦嘴鱼。

鲈形目(Perciformes)鹦嘴鱼科(Scaridae)约80种热带珊瑚礁鱼类的统称。体长而深,头圆钝,体色鲜艳,鳞大。其腭齿硬化演变为鹦鹉嘴状,用以从珊瑚礁上刮食藻类和珊瑚的软质部分,牙齿坚硬,能够在珊瑚上留下显著的啄食痕迹。并能用咽部的板状齿磨碎食物及珊瑚碎块。体长可达1.2公尺(4),重可达20公斤(45磅)。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鹦鹉鱼可以食用,但整个类群经济价值不大。带纹鹦嘴鱼(Callyodon fasciatus)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鹦嘴鱼,长46公分(18),雄鱼绿橙两色或绿红两色,雌鱼为蓝色和黄色相间。大西洋的种类有王后鹦嘴鱼(Scarus vetula),体长约50公分,雄性体色蓝,带有绿、红与橙色,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有一白色条纹。

鹦鹉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 深海 鱼类。每当涨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鹦鹉鱼披着绿莹莹、黄灿灿的外衣,从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浅水礁坪和泻湖中。鹦鹉鱼有特殊的消化系统。鹦鹉鱼用它们板齿状的喙将珊瑚虫连同它们的骨骼一同啃下来,再用咽喉齿磨碎珊瑚虫,然后吞入腹中。有营养的物质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体外。鹦鹉鱼的咽喉齿不象牙齿一样尖利,而是演变为条石状,咽喉齿的上颌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处相吻合。上、下颌上各生长着一行又一行的细密尖锐的小牙齿。小牙齿密密地排列形成了许多边缘锐利的板。每当一大群鹦鹉鱼游过,一条条珊瑚枝条的顶端被切掉,露出斑斑白茬。鹦鹉鱼在繁殖后代的时候,雄鱼先撒下精子。然后,雌鱼在精子的中央播撒卵子。这种繁殖方式只能使一部分卵受精。而它们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成为幸运儿。有人说鹦鹉鱼有毒,可是有些人却说鹦鹉鱼没有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鹦鹉鱼本身是没有毒的。只不过,鹦鹉鱼的食物中有些是有毒的。鹦鹉鱼体内有分解消化毒素的器官。所以,鹦鹉鱼不会被这些毒素伤害。但是,如果人们在这时捕获鹦鹉鱼,而它体内的毒素并没有完全清除,那么鹦鹉鱼食物中的毒素就会转嫁给食用鹦鹉鱼的人类。所以,许多渔民都劝贪嘴的食客不要食用鹦鹉鱼。

还有一种雄红魔鬼和雌紫红火口杂交的鱼,也叫鹦鹉鱼,详细血鹦鹉鱼。

鹦鹉鱼是我见过最美的鱼,尤其是粉红色的,简直太可爱了,它的价格也因地区而不同,可以相差十倍之多。

A.淡水鱼类.它是。火鹤鱼(罗汉鱼的一种)和紫火口鱼杂交而来的。鹦鹉鱼不能繁殖。所以鹦鹉鱼也叫水中骡子

台湾人自己繁殖的,2楼的说的对。

三、鹦鹉鱼发白是怎么回事

鹦鹉鱼(详情介绍)

鹦鹉鱼遍体通红,颜色鲜艳,在许多观赏鱼爱好者的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鹦鹉鱼被用来造景,但有些水族爱好者往往会遇到鹦鹉鱼变色的问题,一条血红的鹦鹉鱼鹦鹉鱼在养了一段时间后出现褪色的情况,甚至会褪成白色,这是为什么呢?

一、原因

1.注射色素。这个就是无良商贩为了鹦鹉鱼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而动的手脚,被注射了色素,回来后色素逐渐消失,所以在挑选鹦鹉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环境改变。鹦鹉鱼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有一段时间颜色变白的,等它们都适应了就会渐渐变回来,不用过分担心。

3.水质恶化。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在水质恶化的环境下,鹦鹉也会变白。所以,一般2―3天换一次水,一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4.温度过低。虽然说鹦鹉鱼对温度的适应力强,但其实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颜色也会变白。

5.饲料问题。鹦鹉鱼从小就是靠吃加了曾红素的饲料才能变红的,可能是你的饲料问题,要买那些带有曾红效果的饲料喂他们,否者们它的颜色就会慢慢变白。

6.受到惊吓。红鹦鹉在受到惊吓后会有可能会出现褪色现象,所以养鱼的环境最好保持安静。

7.白点鱼病。如果鹦鹉鱼得了白点病,可能会引起褪色的某些部位的颜色褪了,甚至变成白色。

二、解决办法

鹦鹉鱼如果颜色变浅超过3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程度了。所以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更换饲料。饲料上逐渐添加能增色的颗粒,会使颜色变好,首先原饲料和新饲料合喂,逐渐调整到新饲料。除此以外,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灯管也换成发红光的灯。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治疗

1. 福尔马林(formalin)

100~250ppm,流浴1小时。

2. 食盐

1~1.5%,20~30分钟。

3.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

食用鱼禁用。

4.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5.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预防措施:

⑴鱼体水霉病的预防

①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J/L生石灰或20J/L漂白粉消毒。

②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③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在伤处涂抹10%高锰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则需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万~10万单位/K鱼。

⑵鱼卵水霉病的预 防

①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受精率,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

②鱼巢洗净后进行煮沸消毒(棕榈皮做的鱼巢),或用盐、漂白粉等药物消毒(聚草、金鱼藻等做的鱼巢)。

③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④采用淋水孵化,可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⑤鱼巢上黏附的鱼卵不能过多,以免压在下面的鱼卵因得不到足够氧气而窒息死亡,感染水霉后再进一步危及健康的鱼卵。 <收起

alamice |

5

2

首先,您要明白一点

鱼在昏暗的地方饲养的话就会逐渐变白

所以,你必须让它们有足够的光线可以照射到!

建议1加强光照时间每天10小时以上对鱼的体色有好处,2.你的饲料可能太单一,建议加喂一些冰冻血虫或小虾等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对鱼的体色有帮助,不用担心,过一段时间你的鹦鹉的颜色会越来越好的。

鹦鹉鱼身体发白是水霉病。

水霉病得病原因大多是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