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让金鱼科学的繁殖?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20 04:10   点击:71  编辑:admin   手机版

金鱼在度过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之后,很快就要进入它的繁殖期,3月中下旬,当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鱼群游动开始活跃,这时最适宜选定种鱼,进行繁殖前的准备工作,这是能否很好地保持优良金鱼品种的特征及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关键。

选择种鱼还必须注意观察其生活习性,如沉浮情况、合群孤游、抢食厌食、呼吸急缓情况,以及子代的遗传变异等,从而推算其健康状况和品种的纯真度。

1.雌雄金鱼的鉴别各种金鱼繁殖时都需要雌雄金鱼有一定的配对比例,为了方便有效地繁殖金鱼就要对雌雄金鱼有一个鉴别。一般来说,只有在繁殖期内雌雄金鱼的辨别要容易一些。究竟怎样才能准确判断金鱼的雌雄呢?繁殖期间,雌鱼体型变大,后腹部膨大,活跃异常;雄鱼胸鳍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出现若干白色小突起,这些小突起被命名为“追星”,“追星”为雄鱼的第二特征,只不过在繁殖期过后,追星即在雄鱼身上消失,而雌鱼则没有这一特征,除观察“追星”这个主要标志之外,判断雄雌鱼的方法还有:

观察体形雄鱼胸鳍的形状稍长些,雌鱼胸鳍的形状稍圆些;雄鱼尾柄略粗些,雌鱼尾柄略细些。

探鱼腹也可将金鱼托握在手中,使鱼体腹部朝下,用食指从臀鳍始点起,沿着腹部的腹棱向前轻压抚摸,手感硬的为雄鱼,软的是雌鱼。另外,雄鱼的泄殖孔小而细长,呈枣核形,两端较尖,中间微微膨大,并且稍向内回或与体表面相平;而雌鱼的泄殖孔呈梨形,并微外突,梨柄一方在前,与梨柄相对的一方在后。根据以上诸多办法相互结合,辨别金鱼的雌雄也就绝非难事了。

如果金鱼在非繁殖期,那又将如何判断金鱼的雌雄呢?非繁殖期,雌雄鱼也各有其不同特征。

雄鱼体型稍长,腹部至肛门处有一条硬棱;头部(主要是指虎头、狮头、高头等身体粗圆、头部肉瘤发达的鱼类)肉瘤丰满,高高隆起;胸鳍较长;鳍端尖;肛门呈棱形。

雌鱼体形短而圆,腹部柔软,腹部至肛门处没有明显的硬棱。对于一些虎头、狮头、高头等身体粗圆、头部肉瘤发达的鱼类,其肉瘤欠丰满,胸鳍短,鳍端钝圆,肛门圆。

2.挑选种鱼的标准体态标准种鱼指的是用来繁殖的雌、雄鱼。俗话说:“母壮儿肥”,选择种鱼要以年龄适当、体态强壮者为佳。其具体的选择标准应是:品种特征明显,品质优良,形态端正,游泳平稳,体躯各部匀称,体质健壮,色彩鲜艳夺目,脱色较早的个体是最理想的种鱼。如:文种鱼的背鳍应高大挺直,体形短巧,尾鳍平展。龙种鱼应双眼突起,背鳍挺直,尾鳍宽薄。五花金鱼应当色泽鲜艳,五彩缤纷,花斑清晰,分布均匀而遍及全身。如果选择不当,其不良的性状必将会通过遗传因子,直接传给子代,影响子代的形态美和色泽美。

另外纯种金鱼的尾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尾鳍柔软、质薄而平展。

雌鱼性腺的发育也对后代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金鱼在越冬期间,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特点,创造适宜的水温,投放充足的天然饵料或代用饵料,满足鱼体性腺发展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到了第二年立春后,选择体肥而健壮、性腺发育良好、腹部柔软、富有弹性的雌鱼做母本,健壮而性腺发育旺盛的雄鱼做父本,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鱼苗的质量必然令人满意。

雌雄比例选择种鱼时,还要注意种鱼雌、雄数量搭配比例。比例的适当与否,与卵子受精率高低关系极大。为了保证精子的数量充足,提高卵子的受精率,雌鱼与雄鱼的比例以2:3雄搭配最为适宜,少者也可1:1雄搭配,最高不能超过1:3雄的比例。

年龄选择金鱼一龄的性腺虽已成熟,但整个机体尚未完全发育丰满,虽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但因怀卵数量少,卵粒较小,产卵时间较晚,一般不选作种鱼。四龄、五龄以上的鱼,因生殖机能旺盛期已过,逐渐趋向衰弱,也不宜选作种鱼。二、三龄,甚至四龄的青年鱼,体质健壮,精力充沛,生殖腺饱满,卵子和精子的活力强,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选作种鱼最为适宜。

亲鱼肥度亲鱼不能过肥,但也不宜过瘦,如果雌亲鱼过肥,其腹腔内的脂肪累积较多,可以影响雌鱼的排卵,而且雌鱼还可能由于鱼卵长时间不能排出体外而难产死亡。瘦弱鱼体的体质多半不好,且鱼卵与精液的质量也多不如人意,如选用这样体质的雌鱼作种鱼,不仅产卵量难以保证,而且产卵时间也无法保证,因此选肥瘦适度的鱼作种鱼最为适宜。

3.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传统的金鱼繁殖方法,既适用于大面积的金鱼场,也宜于家庭式小缸池金鱼繁殖。

交尾情景冬去春来,天气逐渐转暖,水温也不断升高,金鱼由冬水转入温暖的新水后,十分活跃,上下游动,嬉戏玩耍。此时,经过一冬发育的适龄金鱼的性细胞已经成熟,在清盈的水中,常可见到一双双、一对对的“情侣”,形影不离地漫游上下。

当雌鱼性腺兴奋时,受生理刺激,分泌出一种激素诱引雄鱼,然后”羞答答”地沿池边急游,雄鱼嗅其味后紧紧尾随不舍,有时几条雄鱼在旁助威,可出现成群结队的雄鱼浩浩荡荡地追逐一尾雌鱼,并激起朵朵水花的情景。其中首当其冲的雄鱼往往迅速用自己的头部撞击雌鱼的尾部肛门处,刺激雌鱼进一步兴奋,雄鱼追逐1~2小时后,雌鱼力乏,减缓游速,而雄鱼则凭借其强健的体魄继续追逐,并把雌鱼“推”向草际。

在水草丛中,雄鱼用鳃盖和胸鳍上的“追星”猛擦雌鱼的腹部,使雌鱼兴奋地来回穿梭。随着尾部的剧烈摆动和体腹肌的协调收缩,透明的浅黄色卵珠即相继由生殖孔中排出,均匀地散布于水草上。与此同时,雄鱼也从生殖孔中排出乳白色精液。雌鱼排出的卵珠中央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微孔,俗称“精孔”,当快速游动的精子遇到卵珠后,即迅速钻人,精孔关闭,卵珠即受精。

受精的卵珠在水中微微膨胀,然后进入胚胎发育期。而未受精的卵珠和精液便会迅速灭亡,腐败分解,易败坏水质,对金鱼不利。

外界因素对产卵的影响性腺成熟的金鱼,其繁殖活动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现分述如下:

温度金鱼属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金鱼进入性成熟期的快慢,与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光照、水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育必须在适温下才能良好地进行。秋末,金鱼的性腺发育通常可达第4期,入冬后,气温下降,其性腺发育逐渐缓慢,甚至停滞。待春风送暖之季再迅速发育。15℃~20℃的水温,通常能促发金鱼的旺盛性欲。若气温突变,金鱼的繁殖活动即会暂缓进行。在高于30℃低于5℃的池水中,雄鱼一般停止排精,雌鱼停止产卵,即使偶尔出现排精或产卵现象,其鱼卵的受精率也极其低下。

气压正常的气压是金鱼繁殖活动的主要保证。气压低下,鱼感不适,反应强烈。尤其是闷热的条件下,金鱼几乎停止排精或产卵活动。

光照光照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当的光照能加速金鱼脑下垂体的激素分泌,促进雌雄鱼体的性腺兴奋。在黎明和晴朗温暖的白昼,金鱼的繁殖活动较为频繁,而在强光和黑暗环境下几乎停止。

水质水族箱内的污物和氧气可直接影响金鱼的性腺发育和生殖能力。通常,清澈透明的清水溶氧较高,能促进金鱼的性欲旺盛。减少污物及藻类对精虫活动的阻碍,有利于鱼卵的受精。含藻类较多的绿水,尽管含氧量较高,但缺乏新水所特有的刺激性,一般多用于稳定金鱼的性欲,延缓产卵期,或护理产后金鱼。

产卵前后的雌雄金鱼,对水质尤为敏感,若水中缺氧或pH值不适,亲鱼的繁殖活动就显著衰退,呼吸缓慢,疲劳不堪,这不仅影响金鱼的正常繁殖活动,甚至危及亲鱼的生命安全。

产卵的一般规律金鱼的自然繁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每年的阳春3月,气候温暖,清晨水温通常达15℃~20℃,这对性腺基本成熟的金鱼极为有利。在新水的刺激下,金鱼的脑垂体加强分泌,至次日黎明或上午10时前,即可出现雌雄金鱼相互追逐,以及排精、产卵的情景。

而到了春末夏初之时,即5~6月份,由于气温逐渐升高,金鱼的繁殖活动也随之趋于低潮,集中于黎明前后,中午水温较高,金鱼一般多躲于阴影处,很少活动。

7月初,金鱼的繁殖活动进入尾声。排卵稀疏,大多集中于水温较低的半夜及黎明。也有个别性欲特旺盛的亲鱼,其繁殖活动一直可持续到初秋之时。

雌鱼卵巢内的生殖细胞并不是一次发育成熟的,它们成熟一批,排一批,其间隔期约1~2周。

成熟的雌金鱼,在整个繁殖期可先后排卵3~5次,产卵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雄鱼也可多次排精。

4.人工繁殖自古以来,金鱼的繁殖基本上采取自然繁殖的方式。步人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注意到自然繁殖受季节、水温、水质、缸池设备、亲鱼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提高质量。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新品种金鱼的养殖,人们开始采用人工授精的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金鱼的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迅速,不仅利于缺缸少地的家庭,同样也适宜于大面积的金鱼养殖场,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金鱼的人工繁殖主要指的是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使金鱼大大减轻了自然产卵的束缚,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提高了受精卵的质量。

人工授精可以分为水内受精法和离水受精法两种方法。

水内受精法当雄鱼开始剧烈地追逐雌鱼,且雌鱼有少数卵粒排出时,应将它们捞出,放入一个盛有1/3~1/2水的新容器中,然后两手各择适龄的雌雄亲鱼,使它们生殖孔相对,先用大拇指轻轻挤压雄鱼腹部,待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后,再以同法挤出雌鱼卵巢内的卵珠,从而使精液与卵珠双双进入水体快速受精,此时,卵粒由透明转变为米黄色的受精卵。

水内受精法的特点是:受精时不离水,对亲鱼的损伤较离水受精法小,受精卵粘性强,能很快地附着于人工鱼巢上,换水容易,操作方便,受精率高。

离水受精法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并且带有明显追逐现象的亲鱼。然后将雄鱼取出,轻轻挤压雄鱼腹部,用吸管吸取流出的精液,置于干燥容器内,同时迅速挤压雌鱼腹部,待卵珠沿腹部流入盛有精液的容器后,再用干净的羽毛轻轻拌匀,使精液与卵珠均匀地混合,即而注入适量清水,使卵珠迅速受精。待几分钟后,更换原水,大部分卵珠便成为受精卵。

5.产卵及孵化我们了解了金鱼的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金鱼是如何产卵及孵化小金鱼的。

金鱼到了繁殖季节,当发生追尾现象时,就意味着金鱼产卵期将要来临了。

每年4月底是金鱼产卵的黄金季节。在此期间要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要间隔8~12天,而且在一天中主要在黎明至中午这段时间产卵。当雄鱼激烈追逐雌鱼,达到极度兴奋状态时,雌鱼便钻游到鱼巢上部,用尾鳍击水造成波纹,同时雌鱼全身颤抖,尾鳍一甩,呈淡黄色半透明的卵粒大量排出,在波动的水体中,卵子较均匀地散落并粘附在鱼巢上。此时的雄鱼迅速排出乳白色的精液,与水中正在扩散的卵子结合并使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孵化受精卵。金鱼的受精卵为橙黄色,半透明,卵径约1.0~1.2mm。受精卵在孵化池中进行细胞分裂,经囊胚期、原肠期等发育阶段,慢慢发育成仔鱼胚胎,最后孵化为仔鱼。其过程是:卵子离开母体后,任意粘连在一起,仅几秒钟的时间,卵外膜即可形成硬壳,硬壳可保护卵内细胞的分裂发育。卵膜内分上下两端,上半部叫做动物极,下半部叫做植物极,是供给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胚胎发育是从动物极开始进行的,在水温15℃~16℃的条件下,经2~4小时,细胞开始分裂。在24小时后呈现出半透明体状,30个小时后,受精卵因内部进行细胞分裂的缘故,从外表看,其透明度渐减,并渐渐出现一个黑色小点,便是最先成长的幼鱼的头,称为眼点。30~40小时后,卵中开始出现一道黑线,这便是鱼苗的脊椎骨,同时眼点加深,鱼苗的轮廓明显形成。72小时后,鱼苗的脊椎骨渐渐明显,卵黄形成,鱼苗在卵内开始不时地转动。100小时后,受精卵内部发生明显的变化,卵粒中的仔鱼胚胎尾部持续摆动,渐渐地摆动加强,最后破卵而出。

整个胚胎发育到用鳃呼吸的全过程叫做孵化。通常在70~150小时内完成。在这种孵化过程中,会有一些未受精的卵粒,在一天之后由半透明的橙黄色变为乳白色而死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过于担心。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温度越低,孵化时间越长。但孵化过快,或水温过低,孵化过慢,对鱼体今后的生长均有不良影响。

6.金鱼繁殖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怎样将产满卵的鱼巢放入孵化池中。在鱼巢移入孵化池中时,先要测试一下水温是否相等,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鱼卵发育紊乱,产生怪胎甚至死亡,然后要注意鱼巢在水中的位置,如果鱼巢沉底,卵粒会因水压过大而死亡,相反如果浮在水面又会因暴晒而死,因此大多数养鱼者都采用把鱼巢安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其方法是:将鱼巢用芦柴或细竹子轻轻夹住,两侧系上重物,再在鱼桌上面用线吊住,固定在孵化池中。

精明的养殖者还会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在鱼巢的孵化池内投放少量的活的大鱼虫。因为鱼虫可以抑制水内藻类的发展,使鱼池清洁。而且当幼鱼孵化出来时又有刚出生的小鱼虫作为饵料,正所谓事半功倍。

其次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亲鱼在产卵前后有时会大批死亡,其原因有三点:一是亲鱼在产卵前后体质较为虚弱,一些初养金鱼的人往往不顾产卵缸中的水温如何,随意把亲鱼从饲养池捞人产卵池中,结果由于水的温差过大,造成鱼儿受冻“感冒”患病,轻则会出现久不产卵,重则会造成亲鱼消瘦死亡。二是在产卵的过程中,由于雄鱼的剧烈追逐,使得鱼的体表受到损坏,极易感染疾病而致死。三是亲鱼在产完卵以后,体质虚弱,这时候不适当地彻底换水,由于水温不等,水又不熟,使产后的亲鱼受冻,患上产后“经寒”的不治之症。所以,应将产后的亲鱼尽可能放回水温相等的盛有淡绿水的原饲养池中静养,喂以平常投食量的1/3~1/2的饵料。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因为亲鱼刚刚度过冬季,体内消耗了很多营养,体质尚未完全恢复,且外界环境变化较大所致,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养殖者在实际养殖中会常常使用亲鱼的第二批卵来选留种鱼,这是由亲鱼第二次产卵的时间所决定的。亲鱼第二批产卵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亲鱼第二批产卵正处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前后,此时,气候变化要比初春时稳定,水温也最适宜鱼苗发育,同时,亲鱼在室外已经生活了一个时期,对环境已经有所适应,而在这个时间,鱼虫来源充足,增加了亲鱼的营养,从而为鱼卵充分发育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此时,亲鱼的性腺进一步成熟了,正处在性欲旺盛期,因此卵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生长发育齐整率均比第一批高。(3)第二批卵遗传特征明显,品种较纯正,这一时期的水温最适合鱼苗的生长,发育较快,此时,如果能够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多投放鲜活鱼虫,加强水质,将会得到更优质的鱼苗。

7.金鱼产卵与水温的关系卵的孵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同样,金鱼产卵与水温也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由于地理分布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南、北方地区金鱼的生殖腺成熟期和产卵繁殖的时问也有迟早。在北方地区,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金鱼的生殖腺成熟期和产卵繁殖的季节,而南方温度较高,金鱼的生殖腺发育较北方为早,江南地区4月初至6月中旬为金鱼产卵繁殖的时间,广州地区就要更早一些,约提前到3月份产卵繁殖。相反,东北地区温度较低,产卵繁殖就要晚些。而且一般来讲,繁殖时最适合的温度在19℃~21℃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金鱼卵巢退化,甚至停止繁殖活动。金鱼在同一地区,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生殖腺发育成熟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来说,在水温较高,饲养管理精心,饵料营养丰富,水质清新,光照充足的条件下,金鱼的生殖腺可提早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生命力也强,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也高。由此可以看出,金鱼的繁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营养、光照等。因此金鱼繁殖时要因时因地而选择最适合繁殖的时间、温度,切不可生搬硬套。

8.金鱼苗的养殖金鱼的新品种大多数都来源于形状的突变,因此要想获得优质的鱼苗必须经过五次筛选。

第一次:当稚鱼体长到1厘米时,即应进行筛选,此时要淘汰掉单尾的鱼苗。

第二次:体长达2厘米时,尾鳍基本成形,凡不具四尾者即可淘汰。

第三次:保留各鳍发育良好的、有背鳍且完整的品种。无背鳍的品种,体背须光滑无刺,若有残缺或体形不端正的,一律予以淘汰。

第四次:体长达4~6厘米时,品种特征已清晰可辨,此时可以形态为主进行筛选,如高头系,选头方宽、嘴唇平齐为佳。

第五次:体长达6~8厘米时,转色活动已近尾声,有的尚在进行中,其中五花、蓝、紫、黑色鱼及鹤顶红的变色已结束。此时应注重色泽的选择,把转色早、颜色鲜艳的留下。如鹤顶红应留下头部红色、体洁白的鱼苗;五花类应留下蓝色遍及全身,红色匀称的鱼苗;紫色类保留体肤深紫色的;黑色类保留体腹深黑色的鱼苗;蓝色类要留下体腹深蓝色的鱼苗等。

鱼苗只有通过精心地饲养培育及筛选,才能够获得优良的品种。

金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仔鱼生长期、鱼苗破肚分叉期、鱼苗封肚期。

仔鱼生长期是指由破卵而出的鱼苗发育为1厘米的鱼苗时期。在放大镜下,仔鱼的鱼体明显透明,只有体表及眼球有浅色的色素。在最初的3~4天内,水中的仔鱼鱼目不发达,体细如针,靠自身卵黄的营养生存,还没有游动能力,只能做出跳跃或吸附在缸壁或水草上。4~5天以后,仔鱼纷纷离开附着物,在鱼池的中上层游动和觅食,由于鱼体很小,只能吞食“洄水”或者是“蛋黄”液。

1周或10天左右,仔鱼已有逃避人为捕捉的能力。此时可以选择晴朗的天气,拣去集卵的水草,以防止水草腐烂,污染水质。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在操作时,要逐根摆动水草,然后将水草提出水面,再在盛有清水的面盆内漂过以后舍弃。(2)用汤匙将面盆内的仔鱼一一连水放回原池。(3)池水必须保持清新,控制放养密度,水不宜过深。(4)在暴雨以前应当遮盖防雨物,以免仔鱼受损,或者是防鱼池溢水流失仔鱼。(5)取草以后水面仍然需要保留数根新鲜的水草,以便遮挡烈日和调节水温。(6)此外还应注意,给仔鱼投放的饵料尤为重要,它是仔鱼优质快速生长的保证,因此投放饵料时应按时,保质保量供给。

鱼苗破肚分叉期是指体长达1厘米的鱼苗腹部开始有一个明显裂缝,内脏外合,尾鳍开始分开。破肚分叉期的鱼苗在运动和消化的机能上强于仔鱼,其饵料以小型的水蚤为主,池水需水清氧足,并及时根据鱼体大小增加饲养密度。还应保证饵料的供应,以防鱼体因饥饿互相残杀。

此时需要给鱼苗换1次水,新旧水温相差不得大于1℃,否则导致鱼苗感冒而引起大批死亡。

鱼苗封肚期当鱼苗体长达2厘米左右时,腹部已经封合,各个鱼鳍的发育基本结束,此时称鱼苗封肚期。鱼苗封肚以后,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降低放养密度,每隔5~7天或7~10天换水1次,新旧水温差不得大于1℃,在换水捕捉时尤其需要小心,避免损伤鱼体,如果连日阴雨,则不宜换水,在下雨前鱼池也需要降低水位,防止鱼苗外溢。此外,还要针对鱼苗日益加强的新陈代谢提供鲜活、充足的饵料。

鱼苗封肚以后,其形态已经能够依稀可辨,在这时可以根据品种的选择标准留优弃劣,逐次筛选。

鱼苗生长的最后阶段即开始进行转色和变态,这是其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转色和变态进行的速度和程度因品种、个体及环境的差异而有明显的不同,大多数在4~5个月内完成,但个别鱼体也可以持续1~3年,这种个体一般不能留做种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