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参海上养殖开发的前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27 07:44   点击:14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海参海上养殖开发的前景?

  

海参的海上养殖虽然开展较早,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但进 展很慢,至今还未有多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海上养海参难度 较大,效益还不髙。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北方的养海参户, 与南方联手,将北方的海参苗送到南方去越冬。这样,就使北方的 海参苗利用南方的5个月的适温期,得以快速生长,大大缩短了养海参周期,提高了养海参效益。

  因此,必须加快研制操作方便、新 型的养殖器材,开发高效、廉价的配合饲料,培育大规格苗种(体长 5厘米以上),加强南北协作,选择条件适宜的海区等,开展海上人工养海参。

如果当年10月份能够培育出个体长达5厘米以上大规格的 苗种,预计至翌年4〜5月份,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即平均体重可达 到150克以上,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近年来,在大连沿海,如在旅顺盐场等地,已成功地进行了刺 参网笼延绳式养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开发多种模式,利 用海参的生长特点,开展刺参海上分段养成的前景,应是比较乐 观的。

二、围网养海参的问题及前景如何?

  

在青岛市黄岛区实施本项目后,被公认为是发展高效渔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发展较快。1995 年,青岛市黄岛区已有15个单 /位进行围网养海参;养殖面积达20 公顷,放养海参种130。9万头、收入408。4万元;1998 年,放养面积扩大到 53。

  4 公顷,放养海参种600万头,收入达1 800万元。

从当前养海参的布局来看,目前潮间带养海参较为普遍,对潮间带养海参的利用率较高。但对于筏式养殖区和潮间带之间的浅水区域,利用率则很低,大多数被闲置。因此,利用此区域搞围网养海参,开发潜力极大。

  

从生产效益来看,围网养殖刺参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回捕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从生产效益来看,围网养殖刺参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回捕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目前,围网养海参还未普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 。是:因为此项养殖所需的海参苗种个体较大,要体长8厘米以上,目前这种海参茁的批量收购难度大;另外,围网区的海区产权的归属及管理还需商定确认等。客观上也限制了围网养海参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刺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上涨。

  因此,开展多种方式养海参,迅速扩大养海参规模,加快提高养海参的经济效益,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三、海参海区采苗的问题及前景?

  

刺参的天然采苗,在日本已从试验阶段向生产过渡,并已在一 些生产单位开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解决苗种 的主要途径是靠室内人工育苗,天然采苗很少开展。其主要的原 因是,在我国海参的大规模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每年都 可提供大批量的海参苗种用于养殖和增殖生产。

  而海参的海区采 苗由于受海区的限制,加之采苗数量较少,还难以形成生产规模, 目前在我国仅有少量的试验。

近年,随着海区增殖的大规模展开,人们会逐渐认识到,天然 采苗所获得的苗种;比起人工室内培育的苗种,具有活力强,抗逆 性强,生长快的特点。

  

  加之,海参人工育苗的广泛开展,种海参多 采用池塘养殖的海参,易产生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疾病频发。 而采用海参的天然采苗,用采到的天然苗直接用于放流增殖,在防 止种质资源退化,保证天然海参的种质品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为此,在有条件的海区,特别是大规模的海参增殖场,应创造 条件,开展海参的天然采苗,为海参的放流增殖提供大量的天然苗 种,这对确保海参放流增殖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会起到巨大作用。

四、陆地工厂化养海参的问题及前景如何?

  

目前,在我国陆地工厂化养海参仍处于试验阶段,少数厂家已 开始养殖,但设备不配套,技术不够成熟,制约了此项事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采取全年全人工陆地工厂化养海参,难度较大。问题不 在于技术,而主要在于养海参的经济效益问题。因全年在陆地养 海参一方面能源消耗大;另一方面,由于刺参的食量很大,饵料消 耗亦很大。

  据崔相的报告,1头50克的小海参,1年间摄饵量为 3。 5千克,这还不算残饵。如果人工饲养,1年间的饲料消耗量至 少应为4〜5千克,其饲料成本应为20元/年左右。由此可见其生 产成本之高。况且,全年在室内养殖,养殖海参的肤色、味道是否 会有所改变,也还值得研究。

  

因此,全年陆地工厂化养海参(从幼海参养至成海参),确有许 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笔者认为,如果只在冬季,即每年的11月 中旬开始,利用池下深井海水,将50克左右的幼海参养至春节前 (翌年2月末至3月初),这样,在室内养3个月左右,只要管理得 当,可将50克左右的幼海参养至150克,即达到商品规格。

  这样, 在春节前可以上市,一方面,此时市场上需求量大,价格又可高于 平常市价的30%以上,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上述试验,笔者已 在大连的瓦房店市谢屯育苗室获得成功。

陆地工厂化养海参还未形成产业,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一些单 位还处于试养阶段。

  为了进一步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现简要介 绍一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采用多层水池(槽) 立体养海参,已获得初步试验成果的实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94一1997年在山 东省蓬莱市鸿盛海珍品增养殖公司鲍鱼中间培育车间进行试验。

   该车间养殖池为三层结构,容积为0。 6立方米的水泥池,每层隔置 2块黑色有孔塑料波纹板。养殖用水,夏季利用该公司海带育苗 车间排放的冷却水降温;冬季利用鲍中间培育池排放的温水升温。 进行水温调节,每年日平均水温为13。 1°C,1995年11月3日,以 每池100头的密度,放养平均体重3。

   17克的当年海参苗,总养殖 面积200平方米,进行流水培育,日流水量为3〜8个量程。日投饵1〜2次,投喂的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 5%。养殖16个月,刺参体重从3。 17克增至186。 6克,最大个体 达367克,成活率达80%以上,平均每平方米面积产量为10。

   02 千克,效果特别显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