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寿螺的养殖效益好吗?
养福寿螺的目的不是直接卖钱,而是作为动物蛋白,添加进饲料里的,降低养殖成本。
1、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
2、福寿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能污染水体。
3、福寿螺对养殖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水源充足,水质不受污染,一般池塘、水坑、河沟、莲田等均可放养。但要求水源充足、水交换方便、水中溶氧充足。
4、养殖,培育和繁殖(水产动植物)。 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养殖几大类。
二、福寿螺是怎么生长繁殖的?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1、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2、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E7%A6%8F%E5%AF%BF%E8%9E%BA/4201051?fr=aladdin
三、福寿螺治理方法拜托了各位 谢谢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3月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有害生物之一。每年3、4月份福寿螺开始产卵繁殖,5-9月份是为害水稻的高峰期,以晚稻受害最重。近期,受台风影响,我区大部遭受了洪涝灾害,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福寿螺繁殖和扩张,福寿螺危害加剧。据统计,近期全区福寿螺发生面积达250万亩,主要发生区域为南宁、崇左、钦州、防城港、北海、玉林、柳州等市的稻区。 自治区植保总站植保专家王华生介绍,防治福寿螺要统防统治,要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人工和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是捡螺摘卵和科学管水。组织人力,将水排浅后进行人工捡螺,集中捣毁,或者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喂鸭喂鸡、小螺加石灰沤作肥料。在产卵期间且尚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卵块,然后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在螺害发生较重的地区,避免田水串灌或在稻田进水口设置拦截网灭螺,防止福寿螺随灌溉水侵入。螺卵盛孵期,初孵幼螺抗性弱,应该在此时注意排水,适当露晒田,可以降低幼螺的存活率。 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的一种好方法。在福寿螺发生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农户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到农田、沟渠中啄食幼螺,既灭螺,又喂鸭,一举两得。 化学防治主要是指药杀。对每平方米有螺2-3只的田块,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犁耙好田块后,可亩用茶籽麸(或桐籽麸)5-10公斤直接撒施后再抛插秧,或在抛插秧后24个小时内,亩用6%密达颗粒剂0.5公斤、70%贝螺杀粉剂50克、65%五氯酚钠粉剂200克拌土15公斤均匀撒施田面。施药时田间保持5厘米浅水层,施药后保持水层7天左右,在此期间尽量保持水清澈,这样杀螺效果更佳。福寿螺主要为害时期为水稻移栽至分蘖盛期,因此要掌握移栽前后施药的关键防治时机。在重发生区实施统一药杀“福寿螺”行动,在田地、水沟、池塘规定时间统一投放,开展全面性的药杀。 专家提醒,严禁使用呋喃丹、甲基异柳磷等各种高毒农药防治福寿螺,否则极易发生中毒事故;贝螺杀、五氯酚钠粉剂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有剧毒,在养殖区附近要小心使用,施用后15天以上才能放鸭下田;使用密达颗粒剂时,要在田水澄清时投放,以免泥浆包裹药剂而降低药效。
福寿螺太多了,要怎么消灭掉,求助网友解决方法?谢谢!